杜德全 吳振興 江劭
福建省龍巖市連城縣慈溪農(nóng)業(yè)合作社
慈姑,澤瀉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一般生長在水田里,其葉子像箭頭,開白花,根部為球莖,呈黃白色或青白色。主要以球莖作蔬菜食用,其口味脆爽,富含蛋白質(zhì),營養(yǎng)成分較高。由于很多種植戶對這一品種如何種植不太熟悉,現(xiàn)將其種植前景及種植技術(shù)介紹如下。
慈姑有很強的適應(yīng)性,在各種水面的淺水區(qū)均能生長。盡量選擇種植在光照充足、氣候溫和、較背風(fēng)的環(huán)境。慈姑也喜黏壤土,土層約20 cm,耕地時每667m2施堆肥1 000 kg,并配合草木灰100 kg、過磷酸鈣25 kg為基肥,翻耕耙平,灌淺水后即可種植。每667 m2栽4 000 株,秋夏栽植株距35 cm 左右。種植之前需進行一次施肥,可以用2 000 kg 綠肥,也可以用牛糞1 000 kg。市場上主要以野生慈姑為主要來源,年需求量在200 t左右。
種植場盡量挑選在水資源充足整潔、排水管道灌溉便捷而且土壤層富饒濃厚的水田??赏菩休喎N,在種植前按每667m2施1 000 kg左右的有機肥作為底肥。慈姑的育苗要粗大,至少高25 cm,保存幼苗的中心葉,將老根、黃葉剪去。一般在8—9月上旬開始種植,每棵中間的間距大約在25 cm,行間距在60 cm。
在每年3 月春分前后,應(yīng)挑選根莖完整、長勢強、外形好、尺寸適合、無畸形病害且頂芽較為粗大的球莖種子。隨后將選定的種子種植到早已準備好的育苗床(一般按照10 cm×10 cm 的規(guī)格準備)中進行培育。在播下育苗后將塑料薄膜遮蓋在幼苗上,維持預(yù)苗床的水位線在2~4 cm。一般在開始育苗十幾天后便會出芽,一個月后便會生出幼苗。
慈姑假植一般在4月中下旬后,此時周邊的平均氣溫已平穩(wěn)在15℃左右。假植地要挑選在下風(fēng)向、面朝太陽、漚肥充足、無病蟲害的水田中。每棵中間的間距應(yīng)當維持在0.5 m,行間距在0.7 m。在水田四周建好田畦,確保田里有充足的水讓幼苗不斷抽出匍匐莖。植株在假植時也要留意勤鋤草,去除沒用的葉片,至少使用2次有機肥。
慈姑栽培應(yīng)選擇灌溉方便,土壤耕作層在20~30 cm,土壤肥沃、結(jié)構(gòu)松散、質(zhì)地疏松、富含有機質(zhì)的水田,土壤酸堿度微酸或中性比較適宜。栽培慈姑要求精細整地,灌水深耕。翻犁耙平后灌水泡曬,漚肥10 d 左右,使土壤充分熟化。施足基肥是慈姑高產(chǎn)的一個重要措施。一般整田每667m2施入農(nóng)家肥2 000~3 000 kg、尿素15~20 kg、過磷酸鈣30~40 kg、硫酸鉀25~30 kg作基肥。
最適宜的移栽期是8 月下旬至9 月初,因為此時移栽可有效避開晚霜和冬雪。慈姑起苗前用鐮刀將幼苗上部莖葉1/3 割去,留高25~30 cm,將苗連根拔起,摘除外圍老化的葉片和葉柄,保留中央心葉和3~4 個葉柄,這樣既可以防止秧苗移栽后的頭重腳輕根底淺現(xiàn)象,也可以減少慈姑葉片的水分蒸發(fā),促進慈姑早活棵。慈姑要求淺水栽插,一般水深保持在3~6 cm,定植行距40~45 cm,株距25 cm,每667m2定植2 800~3 000 株。栽插時要隨手將根旁的泥土填平,使苗穩(wěn)定在土中,栽插后2~3 d,要及時進行查苗補缺,如果有被風(fēng)吹造成的倒苗,要重新栽插,有缺苗的要及時補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