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市水稻工程技術(shù)中心 劉慶
水稻浸種催芽是水稻種子吸水達到飽和后,在合適的溫度、氧氣、營養(yǎng)和土壤pH 值等條件下,使水稻從休眠狀態(tài)轉(zhuǎn)向萌芽狀態(tài)。水稻浸種催芽能創(chuàng)造較好的發(fā)芽條件,有利于稻種集中,整齊發(fā)芽。筆者現(xiàn)將水稻浸種催芽的操作技巧介紹如下:
水稻在浸種7 天前,一般選擇晴天曬種6~8 h,然后放到陰涼、干燥的地方,不僅能起到一定的殺菌作用,而且能增強種子呼吸和提高酶的活性、提高種子吸水性,有利于提高種子的發(fā)芽勢和發(fā)芽率。曬種一般可以提高種子發(fā)芽率5%~10%。
浸種時要剔除混雜在種子中的癟殼、草籽、雜質(zhì)和病粒等,漂在浸種液上的雜物要及時撈出,防止雜物霉變腐爛,提高浸種質(zhì)量。藥劑浸種可以殺滅稻種攜帶的病菌和浸種液中的病菌。浸種液一般選擇25%咪鮮胺2000~3000 倍液。浸種時先用浸種液浸泡6 h,然后用清水清洗,直至浸泡48 h 開始催芽;也可以采取白天浸泡,夜晚立起,三起三落,即可催芽。
經(jīng)過浸泡的種子進行催芽可以提高種子的發(fā)芽時間,防止因水分不足及低溫、陰雨等不良環(huán)境造成爛芽現(xiàn)象,還可以提高芽谷對外界的適應能力,促進根、芽協(xié)調(diào)生長。常用的催芽方法有以下幾種:
用雙層、無病、濕潤的麻袋,在地面上墊一層無病稻草,將一條麻袋鋪好,將種子均勻地撒在麻袋上,再將另一條麻袋蓋在上面,中途加少許水即可。谷種溫度升高后,要控制在35~38 ℃,溫度過高,要將上層的麻袋拿掉,進行降溫;溫度過低,可以在上層多加一條麻袋。經(jīng)過20 h,稻種露白破胸即可。催芽時,稻種每天翻動2 次以上,使種子上下內(nèi)外溫度均勻一致,發(fā)芽整齊。
選擇一個避風保溫的地方,在地上鋪一層厚稻草,將水缸放在上面,向缸內(nèi)倒入40 ℃左右的溫水,把瀝干的種子放入溫水中,并將水溫控制在38 ℃左右,然后用薄膜封住缸口。5~6 h 后取出種子,用稻草蓋住,讓其外露18 h。經(jīng)過第1 次露種,有5%以上的種子開始破胸,再用以上方法,將水溫降低到35~36 ℃,浸種時間縮短到2.5~3 h,讓其第2 次露種。有80%以上種子開始破胸,再用上述方法,浸種1 h 左右,露種到種子基本破胸為止。破胸后,用35 ℃溫水淋洗瀝干,趁熱催芽。注意:水缸、稻草、盛具必須清洗,不要有其他摻雜物。
用編織袋將種子裝好,放在35~36 ℃的溫水中,浸泡4 h,然后澇起瀝干用薄膜包扎好,進行保溫催芽。隔7~8 h,再放入25 ℃溫水中浸泡2~3 min,取出瀝干再催芽。用這種方法反復進行,直至出芽為止,一般50 h 基本出芽。
浸種48 h 后的雜交稻種澇起瀝干,裝入蛇皮袋或布袋中,在鍋內(nèi)放入15~20 cm 的水,燒到75 ℃左右便熄火,在離水面上方5 cm 處,放置一排木棍,將種子放在木棍上,過一段時間后檢查水溫,若水溫降至20 ℃以下,再燒火加熱,使水溫上升到30 ℃左右,像這樣持續(xù)1 d 即可全部破胸。
選擇背風向陽、土質(zhì)堅硬、地勢較干燥的地方,挖一個1 m 深的地窖,在地上放上一排木棍,在木棍上放上草席,把浸泡48 h 的稻種先用溫水預熱后,放在草席上,再用稻草蓋住稻種。經(jīng)過7~8 h 后進行翻谷,防止地窖內(nèi)溫度過高,不要超過38 ℃,以后每隔1~2 h 翻1 次,用手感覺到種子干燥時可淋30 ℃的溫水,經(jīng)過20 h,破胸率可達到90%。破胸后,適當澆水,定期通氣增氧,即可催出茁壯的好芽。
該方法利用溫室蒸汽控制溫度和水分,發(fā)芽快、發(fā)芽率高、出芽整齊,適合工廠化催芽育秧。浸好的種子在進溫室前4 h 開始燒火,預熱溫室。放進溫室的種子攤的厚度在10 cm 左右,嚴格控制溫室的溫度,保持在35~36 ℃,每隔1~2 h 翻動1 次,當水分不足時,要對種子灑水,大約20 h,種子可出齊芽。
在稻種播種前,把催好芽的稻種在常溫下煉芽3 h以上,使其適應空氣溫度。
稻種露白后要將溫度降到30 ℃,適溫催芽生根,待芽長到谷粒的1/2 長且生有一根時,即可播種下田。若是機械育秧芽可適當長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