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遠
那年我新接手了一個初三班級,學生們正處青春期,情緒非常不穩(wěn)定,師生關(guān)系的構(gòu)建一度讓我頭疼。
有一天,午休時間到了,我像往常一樣走進教室,發(fā)現(xiàn)有兩排桌椅間的距離特別大,還有兩張課桌壞了,被損壞的課桌一看就是因為強力導致的。與此同時,所有的學生都盯著我,等待我的反應(yīng)。說實話,看到這樣的情景,我非常氣憤,想立刻進行處理,但是考慮到這樣做會影響學生們的午休質(zhì)量,而且處理不好的話還會影響他們下午上課的心情。因此,猶豫片刻后,我只是要求學生們將桌椅間距調(diào)整好,然后淡淡地說了句:“誰弄壞了這張桌子,放學前請跟我說一聲?!蔽蚁虢o自己和學生都留下充分的反省時間。
放學時間很快到了,可是沒有一個學生來找我。我讓全班學生先在教室等5 分鐘,但還是沒有人來主動承認錯誤。本希望讓學生在這5 分鐘里勇敢地站出來承擔責任,成長起來。可是,他們還很弱小,還沒有掌握解決問題的辦法,他們內(nèi)心應(yīng)該也很矛盾。我該怎么辦?是繼續(xù)等待,還是進班開展批評?是讓學生相互檢舉,還是等待學生自我覺醒?
最后,我選擇了走進班級,進行自我批評。我緩緩說道:“對于這件事,首先我有責任。這兩組的間距變大已有兩天,我沒有在意。間距變大,活動范圍更大,大家都進行了哪些活動,我也沒關(guān)心……”聽到我這樣說,講臺下的學生會意地笑笑,笑聲里似乎傳達著“能有什么活動”的意味。
我停了會,然后再次問道:“到底是誰弄的,現(xiàn)在可以承認了嗎?”可是,還是沒人應(yīng)。我開始“發(fā)火”,提高嗓門:“做人得有責任心,事已至此,要敢做敢當。我在辦公室里等著?!蔽抑匦禄氐睫k公室,等待……
我先自我批評,自我反思,讓學生看到我的誠意,然后又假裝發(fā)火,表達了對此類行為的痛恨,給學生增加道德壓力。我想,在我等待的那段時間里,破壞課桌的學生的心情肯定也是復雜的,他可能會感受到從未有過的“責任感”,而且他們的選擇還關(guān)系到集體的放學時間。這些都促使他們必須站出來,承擔責任。
又過了幾分鐘,班長來了,說有人承認了。我自然很高興,但隨即說道:“你別告訴我是誰,我要的是犯錯誤的學生自己站出來,自己站出來與我點名站起來是完全不同的性質(zhì)?!?/p>
來到班級里,我慢條斯理地說:“誰弄的啊,現(xiàn)在可以站起來讓我看一下嗎?”這時,數(shù)學課代表小張站了起來。班里一片死寂,大家似乎都在等待我的雷霆大怒以及處罰。我示意小張坐下,說道:“很好,你能承認錯誤,就是好樣的。放學后你留下來,我們商量一下補救的辦法?!逼渌麑W生一看沒有什么“好戲”,準備拿起書包離開了。我又不緊不慢地說:“不急,我還沒說放學呢。還有一張桌子是誰損壞的呢?”班里又一次恢復了平靜。幾秒鐘后,一只手舉了起來,還是小張,只是這一次他有點不安。
“好了,現(xiàn)在放學了,小張留下來?!蔽蚁铝朔艑W令。
小張留下來了,忐忑地說:“老師,我明天就修好它?!?/p>
“你會修?要我?guī)褪裁疵??”我有點意外,沒想到他還會木工活。
他回道:“我自己帶材料來,不用幫忙的?!?/p>
聽此,我也就點點頭,說:“年級組長那里有釘子和錘子,你帶三夾板就可以?!彼f了個“行”字,然后就是沉默了。我輕松地說道:“沒什么事就回家吧,天黑了不安全,明天放學修好就行了?!彼行@訝,但還是背上書包回去了,臨走時也沒忘跟我說“老師再見”,這讓我多少有些感動。
第二天,他果然帶來了材料,借來了工具,放到了辦公室。放學后,副班長主動留下幫著一起修。我跟他們一起忙碌起來,先是處理那兩張壞桌子,后來又檢查了全班所有的桌子,對損壞部分進行可能性補救。那個傍晚,教室就像一個木工房,“叮叮咚咚”聲響個不停。在維修時我了解到小張的父親是室內(nèi)裝潢工人,因此家里有材料和工具。一個小時后,我們完成了這項任務(wù)。離開教室時,我很滿意,他們很快樂,小張好像忘了犯過的錯,忘了是因為受處罰而推遲回家的。
第三天放學后,小張又做起了木工。原來,上次他帶的三夾板都是小塊的,他重新量了講臺的臺面尺寸,重新帶了材料,給教室里已經(jīng)斑駁不堪的講臺臺面加了一層板。不過,這次是他主動的。
第四天,我在全班學生面前表揚了小張,特意提到了講臺:“在班級生活,我們最起碼要做到兩點。一是愛護公物,它們是我們這個大家庭的一員。二是要保持干凈,確保我們的講臺干凈整潔,這樣老師上課時心情才會舒暢……”然后,我布置了一項作業(yè),要求學生們回家后就此次的“課桌事件”寫一篇周記,周記內(nèi)容不能是檢舉別人,要重點寫自己的體會、感受和想法。
周記交上來后,我立即進行了批閱,無意中,我看到了小朱的周記,他這樣寫道:“蔣老師,對不起,其實還有一張桌子是我弄壞的,那天我沒敢承認……”我沒想到是這個結(jié)果,但是已經(jīng)沒有當初的氣憤了,因為經(jīng)過這段時間的教育引導,他也學會了承擔。于是,我在周記本上寫道:“你現(xiàn)在不是已經(jīng)承認了嗎?這就是進步。老師真心為你的進步與成長感到高興!”
教育是慢的藝術(shù)。這次的課桌事件,讓我看到了學生的進步與成長,也再一次體會到了“留白”的教育價值。作為班主任,在遇到學生問題時,不應(yīng)立即暴露自己的情緒,或者立即采取措施解決問題,而應(yīng)給予學生自我教育的機會,引導他們實現(xiàn)真正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