沅江市瓊湖路109號信箱(413100) 柳富榮
冬季雖氣溫和水溫較低,但一些適應低溫條件生存的病原生物依然活躍。開春后天氣逐漸變暖,各種病原生物開始大量生長繁殖,對養(yǎng)殖魚類造成危害。因此,冬春季也是魚發(fā)病率較高的時期,應高度重視,加強防控。
1.水霉病由水霉菌感染引起。病魚體表菌絲大量繁殖,成叢生長,呈白色或灰白色棉絮狀,魚體負擔過重、游動失常、煩躁不安、食欲減退,最后衰竭死亡。防治:①在捕撈運輸和放養(yǎng)時須小心操作,勿使魚體受傷;②苗種放養(yǎng)時用3%~5%食鹽水或每升10~20毫克高錳酸鉀溶液浸洗10~30分鐘;③每667立方米水體用水霉凈100~150克對水全池潑灑;④每立方米水體用亞甲基藍2~3克對水全池潑灑,隔2天后再用1次,5天后每立方米水體用二氧化氯0.2~0.3克對水全池潑灑。
2.豎鱗病又稱鱗立病、松鱗病,由點狀極毛桿菌感染引起。病魚體表粗糙,多數(shù)尾部的部分鱗片像松球似的向外張開,鱗片基部水腫,擠壓鱗片有半透明液體噴出來;并且病魚游動遲緩、呼吸困難、身體倒掛、腹部向上,不久后死亡。防治:①避免損傷魚體,苗種放養(yǎng)時應嚴格浸洗消毒;②每667立方米水體用滅毒靈100~150克對水全池潑灑,同時在飼料中添加0.2%氟苯尼考投喂,連喂3~5天。
3.赤皮病由熒光假單胞菌感染引起。病魚體表局部或大部分出血發(fā)炎、鱗片脫落,以魚體兩側(cè)及腹部最為明顯,鰭條基部充血,末端腐爛,有“蛀鰭”現(xiàn)象。防治:①嚴格進行清塘消毒和苗種浸洗消毒;②每667立方米水體用稀戊二醛溶液100毫升對水全池潑灑,病情嚴重時隔日再用1次。
4.爛鰓病由魚害粘球菌感染引起。病魚體色發(fā)黑,鰓蓋內(nèi)表皮充血發(fā)炎,中間部分常糜爛成一個不規(guī)則的透明小窗,俗稱“開天窗”,鰓絲腫脹、黏液增多、末端缺損。防治:①盡量避免魚體受傷,苗種放養(yǎng)時浸洗消毒;②每立方米水體用二氧化氯或三氯異氰尿酸0.3克對水全池潑灑。
5.腸炎病由腸型點狀產(chǎn)氣單胞菌感染引起。病魚腹部膨大且有紅斑,肛門紅腫外突,輕輕擠壓魚腹有膿狀液體流出;腸道內(nèi)無食物,有淡黃色黏液,內(nèi)壁糜爛。防治:①改善水環(huán)境,堅持“四定”投喂,加強飼養(yǎng)管理;②每立方米水體用溴氯海因0.3克對水全池潑灑,同時在飼料中添加0.2%~0.3%大蒜素投喂,連喂5天。
6.暴發(fā)性出血病又稱細菌性敗血癥,主要由嗜水氣單胞菌、溫和氣單胞菌、魯克耶爾森菌等感染引起。病魚體表充血、肛門紅腫、腹部膨大、眼球突出,鰭條基部充血,末端腐爛。體腔腹水,腸道內(nèi)無食物,肝、脾、腎腫脹,顏色較淡。防治:①徹底清塘消毒,苗種放養(yǎng)時嚴格浸洗消毒;②第1天每667立方米水體用阿維菌素25~40毫升對水全池潑灑,第3天每立方米水體用二氧化氯0.3克對水全池潑灑,連用2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