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海燕
支架,顧名思義就是起著支撐作用的框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果有效搭建閱讀教學支架,則能有條理地引導學生分析文本中遣詞造句、謀篇布局的寫作特點,從作者獨特的表達方式中受到啟發(fā),通過模仿、借鑒、遷移等形式逐步掌握表達方法。結合學生樂意接受新鮮事物的心理特點,筆者在課堂教學中嘗試搭建了一些學習支架,指導學生在自主閱讀的過程中進一步體悟寫作方法,促使學生的表達能力得到提升。下面以六年級下冊《那個星期天》一課教學為例,談談在課堂學習中巧妙搭建學習支架,提升學生表達能力的教學策略。
一、搭建描寫支架,領悟表達方法
記敘文中常常運用環(huán)境描寫來交代事情發(fā)生的地點、渲染場景氣氛、展現(xiàn)人物心理等,在課堂教學中搭建環(huán)境描寫支架,可以讓學生體會到環(huán)境描寫在文中所起的作用,并積極嘗試運用這種表達的方法去描寫生活中的現(xiàn)象。
《那個星期天》主要描寫了一個小男孩等候他母親帶他出去玩的經歷,非常細膩地寫出了“我”一天中的心情變化,對于這種情感的變化,作者并沒有直截了當?shù)赜梦淖直憩F(xiàn)出來,而是通過環(huán)境描寫來反映自己的心情。如“春天的早晨,陽光明媚”是用晴朗的天氣來表達“我”將要跟媽媽出去玩的快樂心情;“看著云彩走”是用云彩的走動表達“我”希望時間快點過去,母親買菜快點回來的焦急心理;“周圍的光線漸漸暗下去”暗示了“我”的內心越來越失望;“光線正無可挽回地消逝”則表達出了“我”的內心已經沮喪至極。文中環(huán)境的變化正是“我”心情變化的體現(xiàn)。通過構建環(huán)境描寫的框架,引導學生交流,為什么“我”的心情不同,對周圍環(huán)境的感受就會不同呢?從而讓學生明白:在描寫情感的時候,可以“情以物遷”,把自己的心情融入到具體的景物之中,在描寫環(huán)境中自然而然地流露感情。接著讓學生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一想自己心情不同時,看同一個景物是不是就有不同的感受。有個學生說:當我考試取得了好成績,心情就很愉快,傍晚放學時就會感到夕陽落山時的景色很美,風兒輕輕地吹,樹葉在歡快地歌唱,花兒微笑著點頭,周圍的景色是那么的美。而要是考試考砸了,垂頭喪氣地走出校門,就會覺得夕陽漲紅了臉好像在嘲笑我,風兒在低聲地數(shù)落我,樹葉朝我直搖頭好像在譏諷我,連地上的花兒也在難過地看著我,其他學生也理解了以景表達情感的方法,說出了類似的情景。
二、搭建事例支架,學習恰當選材
為了使文章顯得真實生動,課文中常常會列舉一些典型事例來說明,在課堂教學中搭建事例支架,讓學生透過這些事例,更好地認識作者選材的目的與獨具匠心,學習表達時應該如何選材的方法。
《那個星期天》中為了說明“這段時光不好挨”這個中心句,一共列舉了“我”為了打發(fā)時間而做的四個事例:跳房子、看云彩走、撥弄蟻穴,翻看畫報。讓學生細讀這四件事,并仔細觀察課文中的插圖,思考從這些事例的描述中可以體會到什么,體會我在等候母親回家時一個人艱難地打發(fā)時間的孤獨和惆悵。而母親在一天中一直都是忙忙碌碌:買菜、翻箱倒柜、洗衣服,思考從這些事例中可以體會到母親有什么特點?她為什么會這么忙?這么忙是為了什么?從而厘清作者所選的事例都是為了說明母親因為生活的壓力而不得不從早忙到晚。搭建事例支架以后,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事例的選擇并非是作者胡亂選取的,而是緊緊圍繞表達的主題才這樣選材的。我順勢請學生結合自己親身經歷過的某件小事,說說在做這件事的時候應該如何選材,如大掃除的時候,可以選擇幾個有代表性的事例來寫:擦窗子、抹桌子、拖地板等,學生豁然開朗,紛紛模仿課文的寫作方法來具體描寫。
三、搭建辯論支架,引發(fā)思辨交流
在語文教材中,很多課文都有自己獨特的觀點和思想,甚至與學生的想法產生沖突,巧妙地為學生搭建辯論支架,讓學生在辯論中掌握課文主旨,弄懂文中遣詞造句的方法,可以提高語言表達能力。
《那個星期天》課文一開頭就交代了母親答應帶“我”出去玩,但是直到太陽落山,母親也沒有兌現(xiàn)諾言,母親是不是一個言而無信的人呢?教師組織學生對這個話題發(fā)表觀點進行辯論。對于這個話題,很多學生都有自己的深切體會,所以大家都能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發(fā)表意見。有的學生認為母親不守信用是不對的,既然答應了孩子出去玩,就一定要說話算數(shù),不能讓孩子失望。有的說母親不是不守信用,而是實在忙不過來,她一刻不停地在干活,實在沒時間去照顧孩子。馬上又同學又發(fā)表自己的看法:既然母親這么忙,那么就不要答應孩子這件事。也有孩子說,母親一開始以為是有時間的,后來因為“我”睡午覺睡過了頭才沒有帶我出去玩。課堂上學生唇槍舌劍,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思維的火花不斷地閃爍,體現(xiàn)了學習的智慧。課堂辯論巧妙地幫助學生把課文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辯論能力。
四、搭建補白支架,巧妙遷移方法
課文中有些句子并不全都直接寫出來,而是采用留白手法,用省略號喚起讀者適時的想象,或者在關鍵處戛然而止,引發(fā)讀者無窮的聯(lián)想。教學時將這些空白點搭成架子,恰當?shù)靥钛a這些空白部分,讓學生在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同時,巧妙遷移課文寫作方法,提升自己的表達能力。
《那個星期天》課文中,最后當“我”失望至極,蹲在洗衣盆邊傷心哭泣時,終于被忙碌的母親發(fā)現(xiàn)了,她驚惶地將孩子拉入懷中連聲說著對不起,母親話語中的省略號表示什么意思呢?躺在媽媽懷里流淚的我此時會想些什么呢?要求學生聯(lián)系課文中作者一貫采用的內心獨白的寫法和自己的生活實際設想接下去發(fā)生的事,可以談媽媽對孩子的種種不求回報的付出,也可以談自身的切身感受。例如,有學生這樣寫:母親一疊聲地說:“孩子,對不起了,我因為一星期只有一天的假,所以要做很多的家務活兒,今天沒能帶你出去玩,但是下個星期天,我一定安排好所有的家務活,一定帶你出去玩?!蔽移铺闉樾Γ蛬寢尮雌鹦≈刚f:“拉勾上吊不許變?!钡诙€星期天,媽媽果然實現(xiàn)了她的諾言,帶著我到附近我所有想玩的地方痛痛快快地玩了一整天。也有學生這樣寫:我看見母親一整天都在忙忙碌碌,沒有休息過一會兒,所以我就原諒了媽媽,并給媽媽捶捶背,唱唱歌,讓媽媽享受到兒子對她的體貼。這樣通過對課文留白之處的補充,既提升了學生對母愛的認識,又加強了表達能力的訓練。
搭建描寫支架能促使學生領悟以景融情的寫法,搭建事例支架能促進學生學會選擇素材的方法,搭建辯論支架能促使學生積極思辨,搭建習得支架能讓學生學會遷移運用,這些學習支架已經成為提高學生表達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在今后的閱讀教學中,我們一定要充分發(fā)揮這些支架的作用,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和探索,逐步學會自主建構支架,提升語言表達能力。
作者單位: 江蘇省海安市李堡鎮(zhèn)中心小學(226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