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宇
【摘要】小組合作式學習除了要研究合作技巧、運用機制和管理機制,更要研究合作方法、合作工具,遵循兒童性原則、學科性原則、操作性原則,真正實現(xiàn)合作式學習的高效。
【關鍵詞】合作式學習;工具開發(fā);學科特質(zhì)
一、合作現(xiàn)狀:合作學習需要凸顯學科特質(zhì)的方法
當前,小組合作學習因其較好地體現(xiàn)了“以學生學習為本”“以學生發(fā)展為本”的理念,是培養(yǎng)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形式載體,越來越受到各學科的重視,尤其是小組合作的組建技巧、運用機制、管理機制等外顯的、形式的東西越來越完善。但實踐中,卻發(fā)現(xiàn)學生的合作方法意識還不強,尤其是凸顯學科特質(zhì)的合作方法更為欠缺。事實上,不同的學科承載著不同學生素養(yǎng)的培育任務,小組合作學習內(nèi)容又是課堂的重點與難點,學生的學科核心素養(yǎng)要分解落實到一堂堂課中,落實到一次次小組合作學習中。忽略了學科方法培養(yǎng)的小組合作顯然承載不了這一重任,將直接影響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影響小組合作的效度。
二、課堂觀測:凸顯學科特質(zhì)的方法需要合宜的工具
今年11月,在一堂部編版的小學語文低年級教研課上,教師執(zhí)教二年級上冊《霧在哪里》,為了落實“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段落”這一學科教學目標,教師設計了“一人朗讀,一人評價”的合作任務,即一人是朗讀員,一人是評價員。為了培養(yǎng)學生合作中的方法意識,教師特地根據(jù)低段孩子的學習心理特點,將“正確、流利、有感情”這一朗讀要求分解后融入了朗朗上口的兒歌中:“不添不漏字音準,句子連貫讀通順,自己就是霧孩子,淘氣得意又開心?!睂⒃u價要求也細化后融入兒歌中:“聽聽字音準不準,聽聽句子順不順,像不像是霧孩子,淘氣得意又開心。”帶領學生一起朗讀兒歌,讓學生知道在練習朗讀句子這個大的合作任務中,自己將要做什么,將要怎么做。
觀測團隊的10位教師聚焦了這樣三個觀測點:評價員是否能對朗讀員進行評價?評價員是否能針對3個標準進行評價?評價員是否能針對3個標準進行正確評價?
在試講中,大家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82.2%的評價員能對朗讀員進行評價;44.4%的學生能針對3個標準進行評價;33.3%的學生能針對3個標準進行正確評價。為什么比例這么低呢?尤其是還有17.8%的學生竟然沒有做出評價。
觀測團隊仔細翻看了課堂觀測記錄,發(fā)現(xiàn)學生中有這樣兩種典型的類型:
第一種:需要提示。當朗讀員朗讀完后,評價員剛針對“讀正確”這一項標準進行評價后,便想不起來還有哪些標準了,于是不時抬頭看屏幕,希望從屏幕上再次看到蘊含著評價標準的兒歌。
第二種:不知所措。當朗讀員朗讀完后,評價員沒有做出評價,朗讀員提醒:請你評價??稍u價員依然不知怎么評,沒有作聲。
對此,筆者所在的觀課團隊經(jīng)過分析認為:此次合作中評價的達成度不高的原因在于學生不會評,不會評的原因在于評價標準記不住,記不住的原因在于標準只留在了屏幕上的兒歌中,與學生不僅視覺距離遠,心理距離、觸摸距離也遠,不利于學生直觀地、近距離地、可操作地運用它。顯然,兒歌這一朗讀、評價的中介工具看似符合低年級學生特點,但并不適合學生完成這一合作任務。
三、課堂實踐:合宜的工具需要遵循三個原則
如何解決呢?根據(jù)觀課團隊的課堂觀測數(shù)據(jù)記錄與分析,教師決定重新開發(fā)適合二年級學生使用的簡單有效好操作又有趣味性的工具,即分別寫著三個要求的三顆不同色彩的小星星卡片。朗讀員達到了哪一個要求,評價員就送他一顆相應的小星星。再次聚焦之前的三個觀測點,課堂上的觀測數(shù)據(jù)即有了很大變化:100%的評價員能對朗讀員進行評價;93.75%的學生能針對3個標準進行評價;84.4%的學生能針對3個標準進行正確評價。
由此,筆者認為,小組合作中,合宜的工具開發(fā)需要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一)兒童性原則
工具開發(fā)的目的是為學生更好地學習服務的,根據(jù)兒童學習的心理特點,低段學生更適合手腦并用式的“操作化”學習。以上課例中,學生運用“星星卡”這樣的評價工具讓靜態(tài)的評價標準,變?yōu)榭刹僮鞯墓ぞ?,動態(tài)呈現(xiàn),不僅讓學生更為直觀而又清晰地明白需要從哪三個方面去評價,而且評價的過程就是把卡片送給同學的過程,更符合二年級學生的認知水平與學習心理,更有利于建立學生的評價意識,從而進一步形成簡單評價的能力。這也告訴我們,在低段學生的小組合作中,無論是評價要求的呈現(xiàn)還是學習方法的呈現(xiàn),都不能僅以靜態(tài)的文字形式,而應該力求引入動態(tài)的可操作的直觀的合作學習工具。
(二)學科性原則
合作學習需要凸顯學科特質(zhì),因此,工具的引入自然也要考慮這一特點。同樣是《霧在哪里》這一課,“仿照課文,說幾句通順連貫的話?!边@一教學目標,對于二年級學生來說是有一定難度的,不單是表達的連貫,更重要的是語意的連貫。如何幫助學生達成這樣一個思維層級較高的學科能力目標呢?教師在合作中,也引入了學習工具———小卡片來輔助學習。編上序號的4張小卡片,上面分別寫著“來到哪里”“說了什么”“做了什么”“帶來了什么變化”,擺卡片的學生依序出示,說句子的學生根據(jù)提示說幾句連貫的話。
課堂上,觀測教師發(fā)現(xiàn)96.88%的學生依序回答了4個問題,做到了有順序,90.62%的學生還做到了說清楚。在小組成員遇到困難時,擺卡片的學生還能給予提示。在“說清楚”的學生中,62.5%的學生不但能說清楚,還富有創(chuàng)意。如,一位孩子的表達如下:“霧來到森林里,他說:‘要是我把森林藏起來會怎么樣呢?于是,他把森林藏了起來。森林里白茫茫的,樹呀、花呀、草呀都看不見了,小動物們也像在捉迷藏了。”這樣的表達既是基于思維路徑的提示,又不拘于文本的句式,還恰當?shù)赜蒙狭朔e累的詞語;既有條理,又有創(chuàng)意。說明恰當?shù)墓ぞ卟坏珱]有束縛學生的表達,反而促進了學生的表達。
這樣一組數(shù)據(jù)說明:標注了表達思維路徑的小卡片這一合作學習工具,有效地幫助了學生較高質(zhì)量地完成合作任務。其原因有以下三個:一是符合學科語言特點的學習規(guī)律,因為有思維路徑引導下的表達更能使其有邏輯,更連貫;二是符合學生年齡特點的學習規(guī)律,因為小卡片外顯了語言表達的思維路徑,使其可視,便于幫助學生說句子。三是符合知識內(nèi)化過程的學習規(guī)律,在合作中,每個孩子都經(jīng)歷了“擺”“說”“聽”“評”的練習,角色不斷轉(zhuǎn)換,但學科核心知識始終如一,在不同角色的學習中學習得到鞏固。因為一個知識、一種方法的習得,不但可以通過讓學生講述出來的形式得以高效實現(xiàn),還可以通過讓學生在不同角色、不同任務的學習體驗中實現(xiàn)。
這再次說明:低段合作學習中,恰當?shù)膶W習工具介入能效幫助學生完成合作任務,尤其是凸顯學科特點的工具。
(三)操作性原則
工具被人接受除了其作用,簡單易操作也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對于小學生來說。無論是起輔助學習思考作用的工具,如上文提到的“句式練習小卡片”,還是起輔助交流評價作用的工具,如上文提到的“小星星評價卡片”,都是簡單易懂好操作的。
當然,小組合作中,工具的使用也需要注意其使用的時機,應在關鍵處、需要處才介入,而非每一次合作都需要;注意其使用方法,必要時需要演示,尤其是低年級學生,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其作用;注意其使用要求,如用后快速整理等,避免因工具使用影響合作學習進程等。
【參考文獻】
[1]韓家勝.小組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研究[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8,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