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深度學習的大學英語混合學習模式的構建與應用

      2020-12-23 04:19:54王蓓
      教育教學論壇 2020年47期
      關鍵詞:混合學習模式大學英語深度學習

      王蓓

      [摘 要]該文以深度學習理論為指導,嘗試建構了一種基于深度學習的混合學習模式,把深度學習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準備階段、實施階段、評價和反思階段。該文探討了如何將該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學習實踐,為促進學生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提高英語學習成效,并為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關鍵詞]深度學習;混合學習模式;大學英語

      [基金項目]2019年度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外語生活視角下基于微信的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2019SJA2053);2019年度南航金城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立項項目“獨立學院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中網絡自主學習模式探究”(2019-D-11)

      [作者簡介]王 蓓(1979—),女,江蘇啟東人,碩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金城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大學英語、英語語言文學教學與研究。

      [中圖分類號] G642[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674-9324(2020)47-0-03[收稿日期] 2020-10-01

      信息技術的快速發(fā)展,為教育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和保障,數(shù)字化、網絡化和移動化的學習方式呈現(xiàn)出迅猛發(fā)展的態(tài)勢,例如慕課、小規(guī)模限制性在線課程等“互聯(lián)網+”教學模式不僅有利于學習者獲得豐富的數(shù)字化學習資源,還為學習者提供了學習時間和空間的便捷性。然而,也有學者指出了一些不足之處,如“由于課程存在呈現(xiàn)形式過于單調,缺乏有針對性的指導、線上參與度不足等問題導致學習者無法達到深度學習狀態(tài)”[1]。又如“在線學習缺乏教師的深度參與,因而并不能達到預期的理想效果”[2]。長期以來,傳統(tǒng)的英語課堂教學是以淺層學習為主,學生的獨立思考問題的能力、自主學習能力、知識遷移和思維加工能力得不到鍛煉和提升,因此不能滿足當今國際人才的培養(yǎng)和社會的實際需求。混合學習是在互聯(lián)網興起之后產生的一種新的學習模式,整合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和在線學習的優(yōu)勢,既肯定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能體現(xiàn)出學生的主體性?;旌蠈W習并不是這兩種學習模式的簡單疊加。只有讓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的狀態(tài),才能充分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從而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為提高學習者的英語學習成效,本研究以深度學習理論為指導,建構基于深度學習的大學英語混合學習模式,并探討將該模式應用于大學英語學習實踐,以期為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一、理論基礎

      (一)混合學習

      混合學習發(fā)端于西方教育領域,一般是指將課堂學習和在線學習有機整合起來。Driscoll認為,混合學習的目的是為達到最佳的教學效果所進行的“形式多樣的教學理論與教學技術的結合,是在線教學技術與傳統(tǒng)面授課程教學的結合”[3]。Singh和Reed連續(xù)用了五個“適當?shù)摹?,強調混合學習的目標是為了獲得最優(yōu)化的學習成效[4]。李克東教授認為,混合學習是一種有效教學模式,其整合了面對面教學和在線學習的兩種學習模式。何克抗教授指出,混合式學習是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數(shù)字化或網絡化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既要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要充分體現(xiàn)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5]。國內外學者分別從各個不同的視角分析了混合學習的特點,混合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幫助學習者達到最佳的學習效果,即促進學生實現(xiàn)深度學習。

      (二)深度學習

      布盧姆等人在認知學習領域中對教學目標進行分類,共分成六個層次,從低級到高級依次為“識記、理解、應用、分析、綜合、評價”。1976年,美國學者Ference Marton和Roger Saljo通過對學生的學習過程的實驗研究,聯(lián)名發(fā)表了《學習的本質區(qū)別:結果和過程》,首次提出了“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和“淺層學習”(Surface Learning)的兩個概念。兩位學者認為淺層學習的認知水平停留在“識記”和“理解”前兩個層次,體現(xiàn)的是低階思維能力。深度學習的認知水平對應著學習過程中的“應用、分析、綜合、評價”后四個層次[6]。為了實現(xiàn)這些教學目標,學習者應運用高階思維能力。此后,Biggs、Entwistle、Prosser等學者發(fā)展了深度學習和淺層學習的相關理論,完善了深度學習的概念和內涵,并提出了相關的分析模型。國內學者黎加厚教授認為,深度學習是指學習者在理解學習的基礎上,能夠批判性地學習新的思想和知識,并將它們融入原有的認知結構中,能夠在新情境中遷移已掌握的知識,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學習。理解和批判、聯(lián)系與構建、遷移與應用是深度學習具備的三個特點[7]。

      為了能夠培養(yǎng)出當今時代發(fā)展所需求的具有探索性、創(chuàng)新性的學習者,在混合學習中,教師應引領學生進入深度學習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學生建構知識和解決問題能力的提升。

      二、基于深度學習的混合學習模式建構

      美國學者Eric Jensen和LeAnn Nickelsen提出了深度學習路線(Deeper Learning Cycle,DELC),共分為七個環(huán)節(jié):設計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預評估、營造積極的學習文化、預備與激活先期知識、獲取新知識、深度加工知識、評價學生的學習[8]。國內學者黃榮懷提出了“混合式學習課程的設計框架”的三個階段,即前端分析、活動與資源設計和教學評價設計,并把混合學習過程分成“課程導入”“教學活動”和“復習和測試”三個模塊[9]。基于以上兩位學者的研究成果,本研究構建了基于深度學習的混合學習模式,把深度學習的過程分為三個階段:深度學習的準備階段、深度學習的實施階段、深度學習的評價和反思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深度學習的準備階段,即前端分析階段。在開展課程學習活動之前,對課程教學的基本情況進行分析,以便為順利開展混合式學習提供參考依據。

      首先,應深入分析學習者的特征。學習者是學習的主體,明確學習者的特征是深度學習的準備階段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教師通過預評估的方式了解學習者的基本特征,掌握學情,以便設置適當?shù)膶W習起點,設計出有針對性的深度學習策略,更好地滿足其學習需求。其次,應制定明確的學習目標。教師在研究課程目標和內容的基礎上,確定出相關的概念、技能和要點問題等,然后,根據課程目標設定單元學習目標,分析學習的重難點,為學習者指明今后學習的方向。最后,應充分考慮混合學習的實施環(huán)境。混合學習的順利進行離不開外部學習環(huán)境的保障?,F(xiàn)代信息技術為學習者提供了形式多樣的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的深度學習的開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

      第二個階段是深度學習的實施階段,即教學活動與資源設計階段。每次教學活動包含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的學習。

      課前學習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初步建構階段。課前,教師在線上發(fā)布學習目標和學習內容,把多模態(tài)學習資源上傳學習平臺,布置學習任務。教師應說明學習任務的目標,讓學生了解學習任務。布置的學習任務應符合兩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能引導學生應用先期知識來開展學習活動;第二,任務必須具備一定的挑戰(zhàn)性,以激勵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積極運用高階思維來分析、綜合和評價所獲取的信息,提升深度學習的水平。在明確學習任務之后,學生應充分應用自己的前期知識,制定出就解決問題、完成任務的實施步驟的詳細計劃。

      構建師生學習共同體,為深度學習提供實踐支撐。深度學習的最終目標是能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復雜問題。對學生個人而言,要達成這個目標是有一定的難度,但是通過與學習共同體內的老師或其他成員互動交流、協(xié)作探討能加深對所獲取的新知識的理解,并建構解決復雜問題所具備的知識意義,最終實現(xiàn)這一目標。

      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之后,開始執(zhí)行學習計劃,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參與學習共同體的協(xié)作學習、完成學習任務,初步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建構。

      課中學習是深度加工知識的階段,包括在線學習和課堂學習。學生按照任務要求,在線完成學習任務。為了達到學習目標,學生在查詢學習資料、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進行深入思考,批判性地整合信息,采用適當?shù)膶W習策略對信息進行深加工,形成自己獨立的見解,實現(xiàn)深度學習。學生在線學習時,教師通過在線交流、傳授必需的支架內容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指導。在課堂學習時,根據對學生的先期知識的評估,教師給學生補充缺乏的先期知識,講授支架性知識和技能。為了助力對知識的深度加工,在課堂上安排了“小組成果展示與討論”環(huán)節(jié)。教師鼓勵學生展示和匯報學習成果,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展示作品,講解PPT或視頻創(chuàng)作的理念,分享創(chuàng)作的經歷和體會。隨后,教師組織學生互動交流,對作品進行分析和評價,并提出建議。最后,教師就作品的完成的質量和學生的學習表現(xiàn)做出具有指導意義的點評。通過讓學習者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來學習隱含于任務中的知識點,驅動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意義建構,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對知識的內化與運用。

      課后學習是鞏固和拓展知識的階段。課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在線學習情況的反饋,設計和發(fā)布分層作業(yè)以及拓展類的作業(yè)。學生在線完成相關作業(yè),及時鞏固所學的知識,并與老師、同學交流探討問題,進一步加深知識點的記憶,掌握在復雜情境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實現(xiàn)知識遷移,逐步形成更高階的認知。

      第三個階段是深度學習的評價和反思階段,即教學評價階段。評價主要采用三向評價體系,即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三種評價方式相結合。同時,評價形式將形成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有機結合,貫穿于在線學習和課堂學習的整個過程,評析學習者的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高階思維的運用程度。教師根據學習目標衡量每一個學生的達標情況。學習任務結束后,教師應將評價反饋給學生,根據評價結果給予他們指導與幫助。此外,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任務結束后進行積極的自我反思,及時調整自己的認知策略、發(fā)現(xiàn)并解決問題,促進深度學習的順利進行。

      三、基于深度學習的大學英語混合學習實踐

      基于深度學習模式,以《新視野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第1單元“Fresh Start”為教學案例,闡述具體的混合學習實踐過程。

      (一)深度學習的準備階段

      針對所教學生的智能手機擁有率、下載英語學習APP及對大學英語混合學習的實施所持的態(tài)度等,教師對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深度訪談。經調查和訪談發(fā)現(xiàn),學生智能手機的擁有率為100%,經常使用手機下載英語學習APP,大部分學生表示非常愿意接受這一學習模式,為大學英語混合學習的順利開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在線學習環(huán)境是“大學英語課程”慕課學習平臺和微信學習群。通過對學習者特征、學習環(huán)境和教學要求的分析,設置英語單元學習目標和學習任務。

      (二)深度學習的實施階段

      學生在明確學習目標和任務之后,制定學習計劃,開展線上自主學習活動。以“Fresh Start”為例,單元的主題意味著在大學學習是一個人生活的嶄新開始。本單元包含兩篇課文,Text A Toward a brighter future for all和Text B What we wish。所教的學生正是剛邁進大學校園的大一新生,此刻剛剛開始了他們人生的新征程。Text A是一篇大學校長發(fā)表的歡迎辭,在文中,校長給大學新生提供了非常有價值的指導以及表達了對他們的期望。Text B是一位父親寫給他的即將開始大學生活的孩子的一封信,信中表達了他對孩子的期望。單元的主題貼近學生的真實生活,因此設置的學習目標之一是學生能夠使用關鍵詞分享他們對大學體驗的期望。根據學習目標,教師布置了線上學習任務,要求學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1)大學教育在自己的生活中起到哪些作用?(2)在校長的歡迎辭中提出的綜合性的建議中,有哪些建議或哪一個建議對你有較大的啟發(fā)?(3)你如何理解“教育就是當一個人忘記了在學校所學的一切之后剩下的東西”這個觀點?(4)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中,父母對你的期望是什么?你對自己的期望有哪些?教師為學生建立了線上學習共同體,向學生推送相關的學習資源,布置小組和個人學習任務。學生根據學習任務制定學習計劃,自定步調地完成線上學習任務,通過在線學習共同體商討問題,進行深度思考,在課前學習階段,完成對所學知識的意義初步建構。在課中學習時,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探討對大學生活的期望以及對大學教育作用的理解,以小組為單位在課堂上展示討論的成果,全班同學對討論成果進行評價,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性點評。課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在線學習和課堂學習情況的反饋,設計和發(fā)布課后作業(yè)以及拓展類的資料。本單元的課后作業(yè)是要求學生將學到的重要表達、寫作特點和修辭手法應用于寫作中,在新的情境中遷移知識,協(xié)作解決問題,實現(xiàn)深度學習。

      (三)深度學習的評價和反思階段

      本單元學習結束后,教師把學習評價反饋給每一個學生,根據評價結果給予他們針對性的指導與幫助。評價的依據包括學生在線學習任務的完成情況、小組活動中的問題討論表現(xiàn)、小組學習成果展示情況等組成。評價采用學生的自我評價、同伴評價和教師評價三種評價方式相結合。此外,教師引導學生在學習任務結束后進行積極的自我反思,發(fā)現(xiàn)并及時解決在學習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促進深度學習的實現(xiàn)。

      四、結語

      本研究以深度學習理論為指導,嘗試構建了線上學習與傳統(tǒng)課堂學習相結合的大學英語混合學習模式,把深度學習的過程分成三個階段:深度學習的準備階段、深度學習的實施階段、深度學習的評價和反思階段。本研究還以具體課程為例闡述了如何在大學英語學習中實施這一模式,為提升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實現(xiàn)深度學習,并為大學英語課程的教學改革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彭濤,丁凌云.混合學習環(huán)境下基于學習分析技術的深度教學模式研究[J].繼續(xù)教育研究,2017(9):123-125.

      [2]馬武林,張曉鵬.大學英語混合式學習模式研究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1(3):50-57.

      [3]Driscol,Maraget.Blended Learning:Lets Get Beyond the Hype [DB/OL].http://ltinewsline.com/ltimagazine/article/articledetail.jsp?id =11755,2002.

      [4]Singh H,Reed C.:A White Paper:Achieving Success with Blended Learning[DB/OL].http://www.cenra.com/download/whitepapers/ blendedlearning.pdf,2001.

      [5]何克抗.從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術理論的新發(fā)展(上)[J].中國電化教育研究,2004(3):5-10.

      [6]Marton F,Saljo R.On Qualitative Differences in Learning:I-Outcome and Process[J].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76,(46):4-11.

      [7]何玲,黎加厚.促進學生深度學習[J].計算機教與學,2005(5): 29-30.

      [8]Eric Jensen,LeAnn Nickelsen.深度學習的7種有力策略[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0.

      [9]黃榮懷,馬丁,鄭蘭琴,等.基于混合式學習的課程設計理論[J].電化教育研究,2009(1):9-14.

      Abstract: Based on the theory of deep learning, this paper attempts to construct a blended learning model based on deep learning, which divides the process of deep learning into three stages: preparation stage, implementation stage, evaluation and reflection stage. This paper explores how to apply the model to College English learning practice,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students' deep learning, improve English learning effect, and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Key words: deep learning; blended learning model; College English

      猜你喜歡
      混合學習模式大學英語深度學習
      MOOC與翻轉課堂融合的深度學習場域建構
      大數(shù)據技術在反恐怖主義中的應用展望
      《民航基礎知識》課程SPOC混合學習模式的教學創(chuàng)新研究
      深度學習算法應用于巖石圖像處理的可行性研究
      軟件導刊(2016年9期)2016-11-07 22:20:49
      基于深度卷積網絡的人臉年齡分析算法與實現(xiàn)
      軟件工程(2016年8期)2016-10-25 15:47:34
      校園網絡背景下大學英語大班教學的缺陷探究
      考試周刊(2016年77期)2016-10-09 11:19:12
      情感教學法在大學英語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大學教育(2016年9期)2016-10-09 08:29:59
      非英語專業(yè)《大學英語》課程中語音教學現(xiàn)狀與重要性簡析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20:03
      淺析支架式教學模式下大學英語教師的角色定位
      科技視界(2016年20期)2016-09-29 12:18:36
      微信公眾平臺支持下的混合學習模式的研究
      五常市| 海晏县| 安宁市| 黄龙县| 兴仁县| 武清区| 湟中县| 青浦区| 清新县| 密云县| 山西省| 遵义县| 雅安市| 开江县| 土默特右旗| 溆浦县| 淮安市| 牟定县| 讷河市| 永新县| 米脂县| 广丰县| 前郭尔| 瑞昌市| 大悟县| 达尔| 读书| 绍兴市| 驻马店市| 屯昌县| 漠河县| 乌苏市| 东辽县| 广昌县| 徐州市| 宁安市| 桑日县| 稻城县| 泸溪县| 普格县| 高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