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林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深入,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這門功課的教育功能也要給予足夠的重視,借助相關內(nèi)容,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思想意識。這樣,不僅能夠強化學生的歷史學習認識,還對其以后人生觀、價值觀的樹立大有裨益。筆者在本文通過對相關內(nèi)容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為一線歷史老師提供一些積極的參考作用。
一、初中歷史的教育功能分析
初中歷史是幫助學生奠定學習基礎的重要學科之一。掌握相關的知識內(nèi)容,不僅可以幫助初中生成長為一個合格的社會公民,還可以讓學生受到多方面的教學引導。初中歷史的教育功能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首先,通過歷史知識的學習,學生可以了解人類社會的發(fā)展規(guī)律;其次,豐富多彩的歷史內(nèi)容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感知;再次,歷史這門學科的研究對象是社會,學生在學習歷史知識的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歷史人物,并對他們的思想、生平、成就進行了解,通過那些偉人的榜樣力量,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最后,學習中國歷史,可以進一步強化愛國主義理念,增強民族自豪感。
二、初中歷史的教育策略分析
1.激勵學生的正面情緒。
在歷史教學中,首先,教師可以試著結合相關的教學內(nèi)容,幫助學生養(yǎng)成為理想主義而奮斗的正面意識。歷史上很多杰出的人物,在其少年時代,都曾深受歷史知識的教育。教師在教學中,在講授相關歷史事件的同時,不妨利用這些歷史人物,通過分析、講解,讓學生在內(nèi)心產(chǎn)生正面積極的情緒。例如,教師在講解“重慶談判”的時候,不妨試著用“少年周總理”為課題,講解其在少年時代的思想道路。
其次,在訓練中,教師要發(fā)揮歷史學科的教育功能,對一些正面、積極的思想,展開全面分析,幫助學生感知那些優(yōu)秀歷史人物的價值觀念,從而幫助自己建立卓越的思想品質。
2.弘揚中華傳統(tǒng)美德。
任何一個民族,都具備獨特的文化傳統(tǒng),這也是一個民族能夠維持其生命力的根源,而其中的傳統(tǒng)美德,在整個世界文化中都占有一席之地。在歷史教學中,為了提高教育質量,教師可以試著對傳統(tǒng)美德方面的內(nèi)容展開分析。這樣,既能弘揚相關的美德內(nèi)容,還可以幫助學生接受倫理道德方面的教育。
在教學中,教師可以試著對一些典型的歷史事件進行介紹,像“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大禹、“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還有“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對于這些歷史人物身上的傳統(tǒng)美德,教師都可以進行相應的解說,以此增強學生的道德意識。為了進一步優(yōu)化教育效果,教師還可以采用對比的方式,將歷史上一些優(yōu)秀人物和一些奸佞小人進行對比,重點分析兩者的品行。這樣,既能使學生對相關史事留下深刻的印象,還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的道德是非觀念。
3.啟迪學生的智慧意識。
通過學習歷史,學生可以養(yǎng)成良好的歷史觀念,進一步深化智慧意識。從古至今,利用歷史進行教育已經(jīng)是一件十分普遍的事情。針對初中生,教師在歷史課堂上,不妨借助相關的歷史事件來啟迪學生的智慧,幫助他們建立更為宏觀化的學習思維,以史為鏡,掌握相應的歷史知識。
在歷史教學中,針對中國封建社會生產(chǎn)力低下這個事實,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從閉關鎖國的角度,了解這項政策對于我國社會發(fā)展的局限性。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為了進一步強化學生的學習認識,教師可以試著開闊自身的教學視野,引入一些更為多元化的教育思路,幫助學生深入地學習歷史知識,從而有效強化其德育認識和思維能力,這對于其以后的發(fā)展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