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傳芳 杜莉莉 肖園園
【摘要】目的 通過臨床實驗研究和分析探討低鈉合并低蛋白血癥對慢性心衰患者心功能和臨床治療及預后的影響,為臨床上診療提供參考依據(jù)。方法 抽取我院2014年6月~2019年6月于我院內科病房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245例,排除其中合并其他致病危、病死的疾病如惡性腫瘤、急性心梗等病患后,余200例正常血鈉的患者和低鈉血癥或低鈉合并低白蛋白血癥的患者記錄住院期間的各項指標,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從而得出此次的研究結果。結果 低鈉血癥合并低白蛋白血癥的患者在臨床上的治療效果更為不佳,并且在病危和死亡率上有著明顯的提升。結論 低鈉合并低白蛋白血癥的慢性心衰患者,其治療效果和預后都明顯落后,并且病危和死亡的風險都有著顯著提升,應該予以重視,及時糾正慢性心衰患者的低鈉血癥和低白蛋白血癥,對于糾正患者心衰及預后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低鈉血癥;低蛋白血癥;慢性心衰
【中圖分類號】R54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ISSN.2095.6681.2020.33..02
臨床上,很多心血管疾病在治療終末期階段都可能轉變?yōu)槁孕墓δ懿蝗M而進展為慢性心衰,因此慢性心衰成為心血管疾病死亡的最為主要的原因。據(jù)目前的研究調查分析來看,低鈉血癥和低蛋白血癥是在影響心衰進展變化中獨立存在的兩種因素。目前的研究數(shù)據(jù)顯示,當慢性心衰患者合并有低鈉、低蛋白血癥時,會導致患者的死亡率大幅的提高。因此,針對此種情況,在對于臨床上慢性心衰患者的診斷和治療過程中,醫(yī)護人員應該及時觀察患者有無低鈉血癥和低蛋白血癥,如果發(fā)現(xiàn)患者合并這兩種情況應該在疾病的早期就及時予以對癥治療和積極糾正,這將對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療效果及預后起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和作用。本次研究針對慢性心衰的患者展開低鈉血癥、低蛋白血癥的干預措施,觀察其臨床作用效果,以期為慢性心衰合并低鈉和低蛋白血癥患者的臨床治療及改善預后提供一定的參考依據(jù)。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抽取我院2014年6月~2019年6月內科病房住院的慢性心衰患者270例中,排除其中合并惡性腫瘤、急性心梗、腎衰等病患后的200名病患為此次研究的樣本對象,所選取的患者均被臨床診斷為患有慢性心衰。
1.2 干預方法
對于選取的慢性心衰患者在積極治療原發(fā)病的基礎上,包括患者住院期間臥床休息、極力避免加重心衰的誘發(fā)因素、對患者的每日飲食和液體攝入量采取嚴格的控制,對患者進行個體化的評估和用藥。常規(guī)慢性心衰患者的用藥包括利尿劑、β受體阻斷劑、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以及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類藥物。在本次進行的研究中,對于診斷患有低鈉血癥的患者采取的干預措施有積極補充鈉鹽以及調整此類患者的用藥,對于輕度低鈉的患者,鼓勵患者從飲食方面出發(fā)調整,在飲食上適當多攝取咸類食物;當血鈉濃度在中度缺乏和重度缺乏的患者,可以在飲食上調整攝入鈉鹽含量的基礎上再加以藥物手段補充,例如可對患者補充濃氯化鈉溶液,直到患者的血鈉水平達到正常值范圍。對于確診為患有低蛋白血癥的患者,采取的治療干預措施也首先從飲食出發(fā),在日常飲食中鼓勵患者多攝入富含優(yōu)質蛋白的食物,當患者的血清白蛋白濃度在25/L以下時,可以對患者考慮采取靜脈滴注人血白蛋白,以幫助患者補充白蛋白到正常值范圍。
1.3 觀察指標
慢性心衰患者不同程度的低鈉血癥合并低蛋白血癥患者的住院天數(shù)、病危率以及死亡率;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
2 結 果
在本次的實驗研究結果中可以看到,患有低鈉血癥的慢性心衰患者住院天數(shù)較正常血鈉組顯著延長,并且疾病進展為危重的病例數(shù)更多以及死亡患者的例數(shù)也顯著增多。相對于單純伴有低鈉血癥的患者,低鈉血癥合并低白蛋白血癥的慢性心衰患者,其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明顯降低,死亡率顯著提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表2。
3 討 論
近年來隨著人口平均壽命的延長,許多患有慢性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通過良好的防控和藥物干預,都長期處于帶病生存的狀態(tài),但這些患者的心血管疾病很容易在晚期進展為慢性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指心肌收縮力減弱或舒張功能障礙,心排血量減少,不能滿足機
體組織細胞代謝需要,同時靜脈血回流受阻,進而導致靜脈瘀血,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威脅患者生命,通常患者的住院治療都達不到滿意的效果,預后很難得到恢復。對于臨床治療來說,該病的晚期并發(fā)癥也比較多并且難以治療,其中水電解質紊亂以及低白蛋白血癥是最為常見的合并癥。目前國內外已有研究表明,低鈉血癥合并低白蛋白血癥是影響慢性心衰患者治療效果和恢復過程中的獨立危險因素,并且可以作為預后不良的簡單有效指標。這兩項并發(fā)癥通常在臨床治療上采取的干預手段為限制患者的液體攝入量、調整患者的用藥尤其是利尿劑,并且囑咐患者適當?shù)脑黾逾c鹽的攝入量,必要時可以采取靜脈點滴注入的方法。研究表明血鈉降低的程度與患者血漿白蛋白的減少有著密切的關聯(lián),患者的血漿白蛋白含量越低低鈉血癥就越發(fā)嚴重。因此在臨床上患者的低白蛋白血癥也要及時予以發(fā)現(xiàn)和糾正,通常采取的措施時給予患者高蛋白飲食或者靜脈輸注白蛋白。
本次研究也充分表明,低鈉血癥合并低白蛋白血癥的慢性心衰患者在臨床上治療效果明顯下降,并且心臟射血分數(shù)更低以及病危和死亡的比率大幅提升,因此提示臨床醫(yī)生在慢性心衰患者的治療上,必須注意電解質和肝功等的監(jiān)測,一旦發(fā)現(xiàn)患者合并低鈉血癥和(或)低白蛋白血癥,應予以及時糾正,以利于獲得更佳的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1] 彭龍華,李 偉.慢性心衰合并低鈉血癥患者80例護理分析[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77):358+362.
[2] 劉新文,郎維敏,陳志堅,賀曉燕,劉金秀.慢性心力衰竭合并低鈉血癥的臨床分析[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5(08):103-104.
[3] 鄧詩國.老年慢性心衰死亡與貧血及低蛋白血癥的關系探討[J].遼寧醫(yī)學雜志,2014,28(04):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