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凱冰
摘要:音樂教學目標是音樂課堂教學的方向,是音樂教學設計的核心,也是進行音樂教學設計的依據(jù),具有一定的系統(tǒng)性和可實施性。本文以人音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上冊第八課中歌唱教學《龍里格龍》為課例,經(jīng)過教研探討后對本課進行的反思和總結。
關鍵詞:京劇;教學目標;教材內(nèi)容
音樂是人類文化傳承的重要載體,是人類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和智慧結晶,音樂教育承擔著繼承傳統(tǒng)音樂文化的責任。學生通過學習中國民族音樂,了解和熱愛祖國的傳統(tǒng)音樂文化,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學生不僅成為音樂文化傳承的受益者,同時也是音樂文化傳承的推動者。
一、鉆—鉆研教材內(nèi)容
備課是上好課的先決條件,音樂教師備課的第一步就是吃透教材,深挖教材中的音樂元素。
首先,要“鉆進去”研究教材內(nèi)容,反復的聆聽和演唱作品,深入分析和挖掘音樂作品的風格特點、曲式結構、情緒情感和作品背景等音樂要素。
《龍里格龍》選自合唱《流水戀歌》中的選段。歌曲采用傳統(tǒng)京劇音樂素材,結合現(xiàn)代歌曲創(chuàng)作手法,是一首充滿京腔京韻的“戲歌”。
該曲屬于戲歌(或京歌)體裁,曲調(diào)比較簡單,歌曲中主要采用了京劇西皮唱腔中的音樂素材。全曲主要由“ 53 65 01 0|6 53 65? 0 | ”這一主題旋律構成,第二句的旋律“16 21 03 0|2 16 21? 0 | ”實際上是這一樂句向上方四度的模進。歌曲可以分為兩個樂段,第一樂段的合唱部分是把這兩句進行了疊加處理,第二樂段是帶有一點輪唱感覺的二部合唱。
其次,“鉆”出來,就是要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特點、本地區(qū)、本校和本人的實際情況,對教材內(nèi)容進行靈活處理,整合利用好各種與本課相關的課程資源,及時調(diào)整教學活動,讓音樂的本質特征及育人功能在教學實踐中得以充分體現(xiàn)。
《龍里格龍》這首戲歌采用的是京劇元素,除了音樂作品本身的分析以外,京劇的行當、表現(xiàn)手法、臉譜、樂器等藝術特征也是本課需要滲透給學生的重要內(nèi)容,一方面能夠弘揚我國傳統(tǒng)音樂文化,另一方面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入的了解我國國粹的精華,提高學生對我國傳統(tǒng)音樂的興趣。
二、結合實際分析教學對象
音樂教育的根本目標是“育人”,教師除了備課以外還要“備學生”,以人為本,以生為本,面向全體學生,尊重學生,做到心中有學生。
四年級的學生認知領域進一步擴展,音樂的體驗感受和探索創(chuàng)造的活動能力進一步增強,對樂器演奏、音樂作品的表演形式、體裁等方面較感興趣。經(jīng)過前三年的音樂學習,對基本的音高、節(jié)奏節(jié)拍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是學生的音準把握能力參差不齊,《龍里格龍》這一首二聲部合唱歌曲,結合教材內(nèi)容和學生特點,本課安排兩個課時完成,第一課時以傳統(tǒng)音樂文化京劇元素為主線,融入情境式教學,分聲部學唱并完成第一樂段二聲部合唱;第二課時,完成第二樂段的二聲部合唱,有感情的完整演唱。
三、設計教學目標
音樂教學目標是教師在鉆研教材之后結合教學對象實際情況,是教學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音樂課程目標的設置以音樂課程價值的實現(xiàn)為依據(jù),分為以下三個維度: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過程與方法、知識與技能。
【范例一】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學會歌曲二聲部并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并能夠在學唱過程中了解京歌的音樂風格特點,感受到京劇元素的韻味。
【范例二】
教學目標
教學重難點
了解京劇的音樂文化、行當及表現(xiàn)手法等藝術特點,有感情的演唱第一樂段二聲部合唱,并在演唱中融入京劇元素的表演。
以上兩種教學目標的設計,設計一教學目標龐統(tǒng)、宏大,是教師對教學結果的期盼,沒有真正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屬于理想型的教學目標。教師將重點放在了二聲部合唱教學上,對京劇文化的滲透只是“蜻蜓點水”匆匆而過,沒有真正抓住京劇的藝術特點,情境融入的不夠,二聲部的機械重復容易將課堂變得枯燥乏味,最后學生沒興趣學,教師教的也沒勁。
設計二教師牢牢抓住了京劇藝術特點這一主線,將京劇元素貫穿在整個教學情境中。第一課時重點進行京劇文化的鋪墊,并在情境中解決歌曲第一樂段二聲部的合唱,將第二樂段的二聲部合唱難點放到第二課時去解決。結合教學對象的特點,第一課時降低了二聲部學唱的難度,增加教學中京劇元素的分量,京劇手位和行當扮演,大大提高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提高了對京劇藝術的興趣。
教學目標是音樂教學活動的靈魂,教學目標制定的恰當與否,關系到這節(jié)課的課堂實效,以及學生是否真正有所收獲。教師想要把課上好,應鉆研教材內(nèi)容,挖掘與音樂作品相關的音樂元素,結合教學對象特點和實際情況,制定明確有效并具有可操作性的教學目標,在這樣的音樂課堂之中,學生的音樂素養(yǎng)和音樂能力能得到不斷的提高,從而獲得豐富的音樂審美體驗,與音樂所表達的情感境界產(chǎn)生情感共鳴,利于學生養(yǎng)成健康、高尚的審美情趣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
參考文獻
1.楊麗蘇《新課程音樂教學法》[M],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
2.謝嘉幸、郁文武《音樂教育與教學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
3.《音樂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