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磊,吳 忠
牙周炎一直是種植修復術中需慎重考慮的因素之一,牙周炎牙菌斑生物膜會破壞牙周支持結構,造成牙槽骨吸收,而行牙種植后,種植體周圍天然牙所攜帶的致病菌也將影響種植體存活效果[1]。 種植體周圍骨吸收是牙種植后常見并發(fā)癥,其將嚴重影響種植效果[2]。 引導骨組織再生術(guided bone re?generation, GBR)是一種成熟的骨增量方法,其可通過屏障膜組織周圍軟組織成纖維細胞長入,保障遷移速度較慢的前體成骨細胞優(yōu)先進入骨缺損區(qū),實現缺損區(qū)骨修復再生[3]。 為研究GBR 對牙周炎牙種植患者種植體周圍骨吸收的影響,本文開展如下研究。
1.1納入及排除標準
1.1.1納入標準:①慢性牙周炎患者,處于靜止期;②符合種植適應證,牙缺失3 個月以上;③植牙區(qū)黏膜無炎癥、潰瘍或新生物;④植牙區(qū)骨量不足;⑤患者年齡18~50 歲;⑥每例患者種植牙最多為3 顆。
1.1.2排除標準:①哺乳期及妊娠期婦女;②合并磨牙癥及重度咬合關系異常者;③合并全身性疾病不能耐受治療者。
1.2對象及分組 將我院2017 年6 月—2018 年6月收治的76 例牙周炎牙種植患者納為研究對象,將牙種植同期行GBR 者納為觀察組,未行GBR 者納為對照組。 觀察組36 例,男20 例,女16 例;年齡18~49(34.56±6.13)歲;植牙40 顆,前牙21 顆,后牙19 顆。 對照組40 例,男22 例,女18 例;年齡18~50(35.34±7.13)歲;植牙44 顆,前牙及后牙各22 顆。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
1.3治療方法
1.3.1種植治療:①種植前準備:種植前行牙周基礎治療,控制感染,拔除無法保留的患牙,基礎牙周治療1 個月后再次評估患者牙周狀況,達到菌斑指數<40%、余留牙探診深度(PD)≥5 mm 的位點≤總位點數的5%、全口探診出血陽性百分比<25%,則可行種植手術。 ②手術流程:術前半小時囑患者服用布洛芬緩釋膠囊1 粒,應用復方氯己定含漱液含漱1 min,消毒輔巾,種植區(qū)行局部浸潤麻醉;種植區(qū)切開、翻瓣,刮凈肉芽組織,修整牙槽嵴;按照Strau?mannn 種植系統(tǒng)標準流程,植入種植體,記錄植入扭矩,上覆蓋螺釘或愈合帽,根據植體植入扭矩與手術類型選擇對應縫合方式,術后拍攝X 線片。
1.3.2GBR:植入種植體穩(wěn)定后,在種植體周圍骨壁上使用小球鉆打孔讓血液滲出,將血液與Bio?Oss骨粉混合,植入骨缺損區(qū),保證其覆蓋種植體,后將大小形狀適宜的海奧口腔生物膜覆蓋在骨粉表面。
1.3.3種植二期手術及上部修復:一期術后6 個月,拍攝根尖X 線片評估骨結合程度與骨密度。 覆蓋螺釘上方做略大于種植體領口直徑的短水平切口,用配套的裝卸扳手取下覆蓋螺絲,據黏膜厚度選擇相應高度的愈合基臺,旋入愈合基臺,保證其與種植體密合,就位后基臺應高出軟組織邊緣1~2 mm。
1.3.4種植體維護:教導患者使用正確控制菌斑的方法,告知患者定期檢查及復診,對種植體周圍菌斑堆積和探診出血者采用機械性菌斑控制、沖洗及齦溝內予鹽酸米諾環(huán)素軟膏等方式處理。
1.4觀察指標 ①兩組種植修復后6 及12 個月,檢查種植體PD、改良齦溝出血指數(mSBI)、改良菌斑指數(mPLI),mSBI 計分標準[4]及mPLI 計分標準[5]見表1。 ②比較兩組種植體周圍骨吸收量:采用SIDEXIS?X 圖像分析測量軟件,于患者種植修復后6、12 個月時攝X 線片測量骨吸收量。 ③隨訪12個月,應用美國國立健康研究所制定的評價標準[6]統(tǒng)計兩組種植體存留率。
表1 mSBI 與mPLI 計分標準
1.5統(tǒng)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9.0 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 以α=0.05 為檢驗水準。
2.1兩組術后PD 比較 兩組術后12 個月PD 與術后6 個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6 及12 個月,觀察組PD 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見表2。mSBI 與術后6 個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術后12 個月mSBI 較術后6 個月顯著降低(P<0.01);且術后6 及12 個月,觀察組mSBI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 見表3。
表2 不同方法治療的牙周炎兩組術后探診深度比較(±s,mm)
表2 不同方法治療的牙周炎兩組術后探診深度比較(±s,mm)
注:觀察組在牙種植同期予引導骨組織再生術治療,對照組在牙種植同期未行引導骨組織再生術治療
組別 例數 術后6 個月 術后12 個月 t P觀察組 36 1.73±0.28 1.64±0.31 1.930 0.358對照組 44 1.93±0.21 1.87±0.22 1.851 0.316 t 3.725 3.949 P<0.001 <0.001
表3 不同方法治療的牙周炎兩組術后改良齦溝出血指數比較(±s,分)
表3 不同方法治療的牙周炎兩組術后改良齦溝出血指數比較(±s,分)
注:觀察組在牙種植同期予引導骨組織再生術治療,對照組在牙種植同期未行引導骨組織再生術治療
組別 例數 術后6 個月 術后12 個月 t P觀察組 36 0.73±0.11 0.69±0.16 1.874 0.263對照組 44 1.13±0.25 0.96±0.21 4.903 <0.001 t 9.328 6.578 P<0.001 <0.001
2.3兩組術后mPLI 比較 兩組術后12 個月mPLI與術后6 個月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兩組術后6 及12 個月mPLI 比較差異亦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不同方法治療的牙周炎兩組術后改良菌斑指數比較(±s,分)
表4 不同方法治療的牙周炎兩組術后改良菌斑指數比較(±s,分)
注:觀察組在牙種植同期予引導骨組織再生術治療,對照組在牙種植同期未行引導骨組織再生術治療
組別 例數 術后6 個月 術后12 個月 t P觀察組 36 1.28±0.35 1.31±0.26 -0.622 0.536對照組 44 1.32±0.37 1.36±0.34 -0.747 0.513 t 0.508 0.751 P 0.613 0.455
2.2兩組術后mSBI 比較 觀察組術后12 個月
2.4兩組術后種植體周圍骨吸收量比較 兩組術后12 個月近中及遠中周圍骨吸收量均較術后6 個月顯著下降(P<0.01),且觀察組術后12 個月近中及遠中周圍骨吸收量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1)。見表5。
表5 不同方法治療的牙周炎兩組術后種植體周圍骨吸收量比較(±s,mm)
表5 不同方法治療的牙周炎兩組術后種植體周圍骨吸收量比較(±s,mm)
注:觀察組在牙種植同期予引導骨組織再生術治療,對照組在牙種植同期未行引導骨組織再生術治療
組別 例數 近中骨吸收量術后6 個月 術后12 個月 t P 遠中骨吸收量術后6 個月 術后12 個月 t P 觀察組 36 2.73±0.45 1.29±0.34 23.057 <0.001 2.61±0.43 1.31±0.25 25.362 <0.001對照組 44 2.69±0.47 2.31±0.56 4.667 <0.001 2.64±0.51 2.13±0.46 6.975 <0.001 t 0.398 9.967 0.290 10.007 P 0.692 <0.001 0.773 <0.001
2.5兩組術后種植體存留率比較 觀察組術后種植體存留率為97.22%(35/36),對照組術后種植體存留率為90.91%(40/44),兩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626,P=0.202)。
牙周炎是一種感染性疾病,主要由牙菌斑生物膜誘發(fā),隨疾病不斷進展,牙齦、牙周膜、牙槽骨及牙骨質等牙周支持組織將受到嚴重損壞,最終導致牙槽骨吸收與牙齒脫落[7]。 牙槽骨吸收所造成的種植區(qū)骨量不足以及牙周炎患者天然牙周圍的致病菌作用均將嚴重影響患者種植修復效果[8]。 我院研究發(fā)現,在牙周炎牙種植同期應用GBR 能有效改善牙周炎患者牙種植后牙周健康,防止種植體周圍骨吸收,提高種植體存留率。
GBR 通過在缺損區(qū)表面覆蓋生物膜,將軟組織與骨組織有效隔離開,有效防止生長速度過快的上皮細胞與成纖維細胞迅速進入缺損區(qū),為骨細胞逐漸填滿膜下方骨缺損間隙提供有利條件[9?10]。 GBR技術的關鍵包括屏障膜的穩(wěn)定支持及骨移植材料的骨再生作用,臨床應用效果良好的屏障膜具有以下特點:良好的機械屏障及空間保護作用,良好的生物組織相容性及細胞親和性,良好的通透性,良好的貼合性與可操作性,并能促進細胞在其表面貼附、增殖分化等[11]。 本文應用的海奧口腔生物膜是一種被廣泛應用于口腔頜面外科手術的生物材料。 海奧口腔生物膜主要成分為可被機體吸收的雙層膠原膜,是一種脫細胞真皮基質,其可與軟組織相接觸形成致密層,具有良好的細胞隔離功效[12]。
牙周炎患者牙種植同期應用GBR,能有效阻擋牙齦上皮組織沿根面生長,抑制牙齦結締組織與根面的接觸,在誘導牙周膜細胞優(yōu)先覆蓋根面中具有積極作用。 GBR 有利于在暴露的牙周袋內根面上形成新的牙骨質,此外其還具有牙周膜纖維埋入、牙周組織再生的功效[13?14]。
臨床評估牙周新附著與牙槽骨再生的手段較多,其中組織學評價與再次翻開觀察的評估結果最為準確,但兩種方式并不適用,X 線檢查無創(chuàng)且可重復性強,是較為常用的方式[15]。 我院研究發(fā)現,在牙周炎患者牙種植同期應用GBR 能有效改善患者PD、mSBI 及mPLI 等牙周健康指標,同時防止種植體周圍骨吸收,利于提高種植體存留率,在牙周炎患者牙種植中具有良好的應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