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中醫(yī)院(462000)王京 李夢 陳聰
1.1 一般資料 選取漯河市中醫(yī)院2015年9月~2018年9月重癥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92例,患者家屬知曉本研究簽訂知情同意書,依照入院時間順序分為試驗組(n=46)、對照組(n=46)。對照組男27例,女19例;年齡37~75歲,平均(49.70±5.04)歲。試驗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36~74歲,平均(49.16±5.31)歲。兩組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展開常規(guī)護理:保持床單位干燥、整潔,給患者創(chuàng)建翻身卡,觀察皮膚受損情況,對身體受壓部位進行重點擦洗;做好口腔護理,視患者口腔情況選用合適清洗液;做好眼部護理,定時清洗患者眼部,并應用眼膏保護眼角膜,應用濕紗布覆蓋等。
1.2.2 試驗組 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采取全方位促醒護理:①語言促醒:每日進行護理操作時與患者實施語言溝通,同時鼓勵患者家屬與患者多進行交流,于溝通中注意保持樂觀態(tài)度,將患者視為正常人對待。②視覺促醒:在每日06:30與22:30實施開關燈視覺刺激,每次先開燈1min,而后關燈1min,共交替進行5次;并在每日上午及下午以手電筒交替照射患者兩側瞳孔,每側30s,交替進行5次。③聽覺促醒:在上午、下午、晚間3個時間段對患者進行聽覺刺激,具體方法:將輕音樂下載到音樂播放器內(nèi),給患者戴上耳機播放音樂,每次播放時間15min;同時,在晨間、傍晚為患者播放新聞廣播,每次播放時間15min。④嗅覺促醒:應用香草精油0.64g加蒸餾水100 ml制作為混合液,滴10滴于一塊5cm×5cm紗布上,而后放在距離患者頭部約10cm位置,每次刺激時間為30s,每天1次。⑤觸覺促醒:在患者午睡和晚睡前以溫生理鹽水輕輕擦拭患者面部,在擦拭同時進行輕輕按揉;清潔面部后,以軟毛刷輕刷其腳掌及手掌,每次時間為5~10min。
1.3 觀察指標 ①兩組蘇醒時間;②兩組護理前、護理1個月后生理狀態(tài),以功能障礙評分量表(DFS)實施評定,分值范圍0~30分,分值越低生理狀態(tài)越好;③兩組護理前、護理1個月后昏迷程度,以GCS量表實施評定,分值范圍3~15分,分值越低昏迷程度越嚴重。
2.1 蘇醒時間 經(jīng)護理,試驗組蘇醒時間為(1 2.7 9±2.0 6)d,對照組為(20.14±2.53)d,組間對比,試驗組較對照組短(t=15.279,P=0.000)。
2.2 DFS、GCS評分 兩組護理前DFS、GCS評分相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試驗組護理1個月后DFS評分為(6.25±1.62)較對照組的(9.38±1.75)低,GCS評分為(10.96±2.15)較對照組的(8.58±2.30)高(P<0.05)。
臨床研究表明,通過物理刺激可促進新的神經(jīng)傳導通路建立,誘發(fā)新神經(jīng)元突觸聯(lián)系,進而重塑損傷腦組織結構及功能,加速神經(jīng)功能恢復[1]。全方位促醒護理可通過聽覺、觸覺、視覺等多元化、多感官信號刺激,促進患者腦干網(wǎng)狀結構和大腦邊緣系統(tǒng)功能的恢復,提高腦神經(jīng)元興奮性,緩解神經(jīng)元受抑制狀態(tài),促進患者蘇醒。其中,通過語言促醒可為患者提供日常語言環(huán)境,使腦部得到語言信號刺激,強化相應部位的大腦皮質(zhì)神經(jīng)元活動度,加速代償性傳導路徑建立,增強軸突聯(lián)系;聽覺促醒可通過輕音樂為患者提供良好聽覺感知,且有利于激活患者愉悅心理和生理感知;視覺促醒可利用光線刺激提升患者大腦皮層興奮性,增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張力,下調(diào)蘇醒閾值,加速患者蘇醒;觸覺促醒可刺激腦干系統(tǒng),強化網(wǎng)狀結構反射效應,加速受損軸鞘修復、再生,并促進神經(jīng)閉環(huán)生成,從而實現(xiàn)大腦皮層結構重組,最終提升中樞神經(jīng)功能,加速患者蘇醒[2]。本研究顯示,經(jīng)護理,試驗組蘇醒時間短于對照組,DFS評分低于對照組,GC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采取全方位促醒護理可改善患者生理狀態(tài),促進其蘇醒。
綜上,對重癥腦出血術后昏迷患者采取全方位促醒護理可改善患者生理狀態(tài),加速其蘇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