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物疫病研究離不開模式動物的使用,小鼠作為常用的模式動物被獸醫(yī)工作者廣泛使用。通常小鼠血液被用于多方面研究如獸藥血藥濃度測定進行藥代動力學研究、抗體等免疫學指標檢測采集以及病原致病力相關指標評估等多方面,因此選擇不同的采血方法對實驗相關重要,一般依據(jù)動物福利、血樣要求、血量與采血頻次等因素,選擇適合的采血方法既保障獲得高質量的血液樣本,又可減少對動物的傷害。
小鼠作為模式動物時,常用的采血方法依采血部位而命名,有眼眶下采血、頸靜脈采血、心臟采血和鼠尾采血。
1.1 眼眶下采血眼眶采血是小鼠常用的采血方法,采血量一般在0.2~0.3mL,適用于多次重復采血。通常采血后需要給小鼠一段組織修復時間,單眼框采血修復期10d左右,時間太短會對采血量產(chǎn)生減少的影響。有驗證顯示,多次眼眶下取血會引發(fā)眼眶組織損傷,使動物出現(xiàn)臨床癥狀,表現(xiàn)為晝夜節(jié)律性失常,嚴重情況會導致小鼠死亡。因,英國實驗動物“3R”國際中心建議該方法作為實驗終末期的采血或改為全麻條件下進行實施采血。
1.2 頸靜脈采血頸靜脈采血能夠采集到的血量約0.5mL。通過頸靜脈方式采血通常不需麻醉,實驗人員可以直接穿刺點進針采集血液,因此要求實驗人員對該方法爛熟于心,操作技術精湛,操作過程小鼠容易掙扎,加大了采血難度,可能會造成皮下穿針導致皮下出血表現(xiàn)為淤青。要求采血量大,采血部位損傷小,也可以選擇麻醉后一次性真空采血,但是多次麻醉采血易損壞小鼠神經(jīng)系統(tǒng)。目前新興的套管技術可以彌補多次進針的不足,在減少小鼠痛苦的同時連續(xù)采集大量高質血液。頸靜脈采血單次量可達全身循環(huán)血量的15%,通常應用在藥物代動力學研究中,特別是頸靜脈套管技術的開展應用,彌補了連續(xù)多次采血導致的缺陷。
1.3 心臟采血一般心臟采血所采集的血液為無菌血,采血量很大,單次可以采集小鼠血量0.8mL,該方法需要麻醉配合實施采集,采血時應選擇小鼠胸部左側心臟跳動最強位置處進針,進針后緩慢回抽針筒使得血液回流入針管,注意針頭處于低位可以避免空氣進入心臟。有研究發(fā)現(xiàn)心臟采血后,雌雄小鼠白細胞計數(shù)有顯著性差異。心臟采血采使得進行循環(huán)的血液減少,會導致動物劇烈疼痛或者引發(fā)心包出血甚至心包填塞,如有空氣進入心臟會導致小鼠因空氣栓塞而死,因此該法推薦只作為實驗末期采血,但是因采血量大該法比其他應用于實驗終末的采血方法有其優(yōu)越性。
1.4 鼠尾采血鼠尾采血可以細分尾尖采血、鼠尾刺血以及尾靜脈穿刺采血,適用用于少量多次長期采血。尾尖采血俗稱剪尾采血,采血量極少一次采血最多0.2mL,可剪尾巴長度不超過1mm,采集的血液為動脈血和靜脈混合物,不適用于老齡小鼠。鼠尾刺血可以采集小鼠單次最多0.15mL,通常選用注射器進行采血,采血過程需要注意注射器的抽拉速度,過快的抽動注射器會導致血管回縮血液溢出,對注射器抽拉速度不容易控制,有研究人員將注射器采血針更改為真空采血管進行采血,可避免因抽拉注射器不均勻而產(chǎn)生的失敗風險。從保障動物福利考慮鼠尾采血應用于血量需求少的連續(xù)采集,如血常規(guī)、血糖監(jiān)測、抗體生成檢測等微量動態(tài)檢測過程。
因不同的采血方法導致的采血量不同以及血液組成有差別,且對小鼠的傷害也不同,所以我們在選擇合適的采血方法時,應該與實驗目的相結合,選擇最佳的采血方式,盡可能保護動物福利的同時滿足我們的實驗需求。
2.1 采血量的影響因素正常的實驗小鼠的循環(huán)血容量在63~80mL/kg范圍內,小鼠的采血量與其體重,采血次數(shù),采血時間間隔,以及喂養(yǎng)補液均一有關系。同種小鼠雌雄體,采血方式和位點、操作者的熟練程度均影響血液的采出量。通常4周內可以采集小鼠血量為其循環(huán)血量的10%左右,1周內可以采集到循環(huán)血量的5%左右, 而24h僅僅可以出采集循環(huán)血量的1%。
2.2 不同采血方法與實驗動物福利實施動物實驗中,應充分考慮采血方式對動物造成的損害,盡量保障小鼠的動物福利,在“3R”原則的基礎之上,盡可能的應用對小鼠疼痛、組織損傷以及壓力最小的采血方式。有研究比較頸靜脈穿刺和尾靜脈切割兩種采血方法對小鼠的損害,研究顯示尾靜脈切割較頸靜脈穿刺所采集的血液會更易產(chǎn)生溶血,但是這兩種方法對小鼠產(chǎn)生的壓力近似,因此頸靜脈采血在血液變量等相關科學實驗研究中更適合多次連續(xù)的大量采血。
綜上所述,因不同實驗所需要目的檢測的參數(shù)各有不同,實驗設計者應該按照自身的實驗屬性(諸如是否有凝血相關功能要求等)優(yōu)化選擇匹配的采血方法,盡量避免因認為選擇不當導致小鼠發(fā)生各種致殘,致傷等損害。在選擇適合的采血方法前,應該首先明確實驗研究所需的血液樣本的特點屬性,其次確定最佳采血組織部位以及采血頻率等,實驗員應熟練掌握所需的采血技能,保障實驗的合理進行,同時最大程度上降低血樣對結果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