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磊
常寧市第一中學是一所省示范性高級中學,創(chuàng)辦于1902年,現有學生5000余人,教職工400多人。2016年,現任校長張永康提出了“生本理念下的出彩教育”的辦學理念。近年來,學校獲得了長足發(fā)展,素質教育全面開花,不斷創(chuàng)造“低進優(yōu)出”的教育奇跡,是當地當之無愧的“教育排頭兵”。
教研工作是學校教學的靈魂工作,是學校高質量發(fā)展的“源頭活水”。在新時代背景下,如何引領教師做好教研工作,如何把教研工作做到學校發(fā)展“需要”處,為學校高質量發(fā)展提供支撐與保障?筆者進行了一番思考和實踐。
理念是教育出彩的關鍵
要提高教師教研的積極性,首先要引領教師進行角色認知:“我是誰”“我從哪里來”“我到哪里去”,讓他們明確自己的目標、使命與價值。
作為一名管理者,必須要有一個清晰而明確的工作理念,雖然我們總是希望實現自我價值的肯定,但我們的職責應是讓師生出彩、讓學校出彩、讓教育出彩,進而才讓自己出彩。
理念是教育出彩的關鍵,教育工作者應該淡泊名利有操守,開拓創(chuàng)新不守舊。
學習是教育出彩的源泉
教育的出彩,離不開出彩的教師。教師的出彩,離不開學習和培訓。
為了給教師“加油充電”,常寧市第一中學的教師培訓豐富多彩,形式多樣。培訓內容包括課堂教學技能實操培訓、信息技術應用能力培訓、教育學心理培訓、學科專業(yè)素養(yǎng)培訓等,培訓地點有遠程研修、現場培訓等。
學習是終身的必修課。作為管理者,更應加強學習。例如去年學校為適應新高考改革,需要開設生涯規(guī)劃課程,可全校無人能教。我立即帶領兩名老師前往武漢學習,并考了生涯規(guī)劃師高級證和MBTI生涯施測師中級證。經過一年的探索,如今,學校已開發(fā)了生涯校本教材。
培訓是最好的福利。要想成為名師,就一定要充分利用國培、省培計劃培訓的機會提升自我。我省的省培計劃無論是項目的規(guī)劃、培訓內容的設置、培訓的規(guī)模、經費的投入,還是培訓的效果,在全國都是首屈一指的。作為一名分管了十年教師培訓工作的教研室主任,筆者深有體會。
“一枝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一個人的力量或許是微不足道的,但當你以一個傳道者的虔誠向老師們傳播新的理念,以一個日漸嫻熟的耕作者的姿態(tài)潤澤校園,這種帶動定會迎來滿園春色。
簡而言之,學習是教育出彩的源泉,我們應該靜心凝氣不浮躁,善于學習有思想。
合作是教育出彩的基石
“一滴水只有放進大海里才能永遠不干涸”。在教師培訓工作中,我們應注重發(fā)揮團隊優(yōu)勢,使思想碰撞的疊加效應得以顯現。近年來,常寧市第一中學作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探索——
一是建設教學資源庫,集眾人智慧,助教學提質;二是堅持抓實“青藍工程”,開展“師徒結對”活動;三是取長補短,注重總結與交流,在學習他人成果中豐盈團隊實力;四是加強課堂實戰(zhàn)演練,在分解動作中重點突破;五是以賽助教,在活動中提升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六是引導教師積極投身課題研究,在把握教學規(guī)律中發(fā)展自己;七是讓老師撰寫集結感悟,在概括“我的理論”中超越自己。
同時,積極申報省市級項目,為教師出彩搭建廣闊平臺。近年,常寧市第一中學不僅申報了省優(yōu)質空間課堂建設項目,而且積極申報了省教育信息化試點項目、市名師工作室,實施了教育信息化2.0建設,讓學校教研水平、硬件設施及教師職業(yè)幸福感上一個新臺階。
“莫羨三春桃與李,桂花成實向秋榮”。關于教研管理,筆者提幾點建議:一是只要立足管理實踐,有效整合各級教研資源,優(yōu)化管理過程,學校就是最好的出彩土壤;二是爭取和珍惜每一個出彩的機會;三是遇事不怕事,沒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