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雪浪中心幼兒園 曹月香
幼兒對自然的認識應該是在大自然中親身體驗、感知從而認識、了解的。作為教師,更應關注孩子,重視孩子對大自然的親近。本文以草地游戲為背景,在孩子自主自發(fā)探究“桃樹上閃閃發(fā)光的是什么”的過程中,對孩子進行個案觀察與跟蹤,分析孩子在此過程中各方面的發(fā)展情況,根據(jù)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而提出適宜的引導方式及調整措施。
幼兒園的草地里種了很多桃樹,一天戶外活動時,孩子們發(fā)現(xiàn)樹上有“閃閃發(fā)光”的東西……
豪豪:“這個桃樹上有閃閃發(fā)光的東西!”
辰辰:“找到了!我找到了一個金色的東西?!?/p>
豪豪:“不知道是什么,感覺有點黏?!?/p>
妍妍:“紅色的有10個呢,這是什么東西呀?”
辰辰:“是寶石嗎?我發(fā)現(xiàn)了寶藏!”
妍妍:“我還找到了一個橘色的?!?/p>
豪豪:“是不是QQ糖?”
豪豪:“哇!這可以吃噠!”(忍不住用手指沾了點嘗)
辰辰:“這到底是什么東西呀?”
……
孩子們對桃膠充滿了好奇,一個個有趣的問題接連不斷。通過初步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桃膠產生了濃厚的興趣——“這是什么東西?”
1.親身體驗
教師要及時關注孩子自我發(fā)起的活動,對孩子們的活躍討論給予寬容和鼓勵;支持孩子關注自然知識,發(fā)現(xiàn)、關注桃樹上“閃閃發(fā)光”的東西,并嘗試初步探究“是什么”的問題。
辰辰本來對桃樹的關注度并不高,當其他小朋友意外發(fā)現(xiàn)樹上有“閃閃發(fā)光”的東西時,辰辰便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孩子們充滿了好奇,通過初步的觀察與發(fā)現(xiàn),辰辰和小朋友們對此提出了疑問:“這到底是什么東西?”
2.激發(fā)興趣
辰辰平時話不多,而今天他卻是積極主動的發(fā)現(xiàn)者。對于桃膠,辰辰和很多孩子一樣都是陌生的,但正因此,他對桃膠非常好奇和感興趣。那么如何保持孩子們的興趣點,并充分抓住這個機會引導辰辰嘗試多種方式探索桃膠,培養(yǎng)辰辰學習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呢?
當孩子有了參與興趣,自然就喜歡動手動腦探索并樂在其中。及時關注孩子們自我發(fā)起的活動,支持孩子活躍討論,給予其寬容和鼓勵。此次班級項目課程由此而生。
常言說得好:“授之于魚不如授之于漁”。那么通過支持辰辰運用觀察、比較、發(fā)現(xiàn)、調查、實驗等方法實際研究桃膠,調動孩子看、聞、摸、嘗等多種感官直接感知、親身體驗桃膠是什么樣的,從而幫助孩子不斷累積關于桃膠的經驗,進而引導孩子形成終身受益的學習態(tài)度和能力。
首先,為人師表的教師要用自己的好奇心和積極的探究行為來感染孩子,和孩子一起發(fā)現(xiàn)、分享、嘗試多種途徑去尋找答案。
其次,教師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孩子們對桃膠感興趣,自然想知道的問題就會有很多。我們要對孩子們的問題進行梳理,并選擇他們最有興趣、可以深入探究的點,支持和引導孩子去思考、猜測,通過調查和研究來實際驗證。
最后就是有意義的計劃和記錄。支持和鼓勵孩子們大膽地進行計劃,用照片、調查表、繪畫等方式進行有意義的記錄,記錄的方式可以是和同伴的交流、教師拍攝錄像等。
一一:“這是什么呀?”
星星:“我知道是什么,這個是黏黏的膠水?!?/p>
一一:“我覺得這是下過雨后,伴隨雨水滴下來的?!?/p>
辰辰:“我覺得是桃樹的眼淚,因為媽媽跟我說樹的眼淚會慢慢掉下來?!?/p>
星星:“我也覺得是眼淚?!?/p>
辰辰:“樹的眼淚就是這個樣子的,和人的眼淚不一樣?!?/p>
一一:“我知道這是桃膠,桃膠就是樹的眼淚對不對?”
辰辰:“對,就是桃樹的眼淚,我要再去看看桃樹的眼淚。”
1.發(fā)現(xiàn)興趣,引導探究
辰辰是一個積極的學習者,他把自己的想法通過繪畫、口述的方式與同伴進行主動的交流。交流中他能夠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以及與同伴的經驗交流來建構自己的新知識;同時,辰辰的傾聽習慣較好,能夠認真傾聽老師和同伴的交流與意見,表達描述得也非常清晰,能夠使用多樣的詞句有條理、有組織地講述。
2.豐富材料,推進探究
孩子們對桃膠感興趣,那么如何引導孩子來觀察桃膠呢?在孩子提出需求的同時,豐富環(huán)境中孩子們對桃膠的關注內容,如孩子的作品、課程墻等;同時需要教師提供多種材料、多種實驗方式,支持孩子有自己的假設、獨立的預測,并能得到環(huán)境與材料的支持。
3.表達表現(xiàn),分享經驗
孩子的記錄分享從某些角度看并不美觀,但卻是孩子們最真實的想法、最純真的表現(xiàn),這是孩子們探究過程的軌跡之一,也是孩子們專注學習的精神產物,更能激發(fā)孩子自我表達、主動分享的愿望。
孩子們在探究活動中積極主動、認真專注、不怕困難、敢于探究、不斷嘗試、樂于想象和創(chuàng)造等良好的學習品質得到發(fā)展,個體的差異性得到體現(xiàn);讓孩子們自由、自主、自覺地開展游戲,實際上體現(xiàn)著課程游戲化的方向。
教師要繼續(xù)支持和鼓勵孩子自我導向學習、體驗、解決問題,支持孩子進行積極主動的社會性互動。同時,對孩子活躍的討論給予足夠的寬容和鼓勵,并及時關注孩子們自我發(fā)現(xiàn)的活動,保證活動時間、活動空間靈活可變。在觀察孩子們自發(fā)性活動的同時,通過提供必需的材料、信息等幫助孩子,促進孩子們制定計劃、解決問題的能力。
通過一次次的觀察、討論、對比,我們已經知道桃樹上閃閃發(fā)光的東西是桃膠。那么桃膠是什么樣呢?
欣欣和朵朵帶著這個問題再次去觀察桃膠,通過觸摸、聞、看等多種感官方式,對比晴天、雨天桃膠的不同狀態(tài)。
欣欣:“這是不是被雨水打落下來的?”
朵朵:“老師,我們可以把桃膠帶回去嗎?”
師:“可以啊,可是怎么帶回去?”
朵朵:“我們可以用小小科學家的夾子和餐巾紙啊!”
師:“帶回去放哪呢?”
在整個系統(tǒng)執(zhí)行過程中,上下料機構位置的確定是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的節(jié)點,因此在程序中需要確定機構的幾個位置,包括機構處于上料環(huán)節(jié)的位置(左側上、下方位置)、蓋章環(huán)節(jié)的位置(中間上方前、后側)、放料環(huán)節(jié)的位置(右側上、下方位置)。
欣欣:“我們把桃膠帶到教室里吧!這樣就可以在教室里看了!”
……
師:“收集好桃膠,那怎么了解桃膠會不會變呢?你們有什么方法?”
欣欣:“可以加水?。∠裣掠暌粯??!?/p>
朵朵:“還可以攪拌看一看?!?/p>
欣欣:“還可以加不一樣的水?!?/p>
師:“有哪些不一樣的水呢?”
欣欣:“加熱水、冷水,還有不一樣多的水!”
師:“這樣可以嗎?”
欣欣:“試一試吧!”
1.繼續(xù)觀察
欣欣是一個積極的學習者,她把自己的想法通過繪畫、口述的方式主動與同伴進行交流,并通過自己的觀察、發(fā)現(xiàn)以及與同伴的經驗交流來建構自己的知識。
2.對比討論
孩子們對桃膠感興趣,那么如何觀察孩子們對桃膠的探索過程呢?孩子們需要什么材料呢?比如收集器、采集工具、攪拌、冷熱水等,并根據(jù)孩子們需要的對比材料進行收集,如蜂蜜、QQ糖等。
3.討論梳理
對孩子們活躍的討論給予足夠的寬容和鼓勵,并及時關注孩子們自我發(fā)現(xiàn)的活動,保證活動時間、活動空間靈活可變。在觀察孩子們自發(fā)性活動的同時,通過討論、小結信息等幫助孩子梳理問題,促進孩子提高解決問題、分析問題的能力。
4.經驗遷移
那么大自然中還有什么是孩子們感興趣、想去觀察、發(fā)現(xiàn)和了解的呢?我和孩子們一起收集,用研究桃膠的方式鼓勵孩子們根據(jù)自己的興趣點去收集、觀察、發(fā)現(xiàn)……
關注孩子們自我發(fā)起的活動,給孩子們活躍的討論給予寬容和鼓勵,同時支持孩子們關注自然知識,關注桃樹上“閃閃發(fā)光”的東西,并嘗試初步探究“是什么”的問題。以桃膠為主題,帶領幼兒到大自然中去真實地接觸桃膠,通過觀察桃膠的不同狀態(tài)、顏色、味道等,滲透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教育。
1.小主播播報——我們的調查
辰辰:“我看到樹上有亮晶晶的東西,有大的小的,有紅色的也有橘色的;有些同學說得很有道理,亮晶晶的東西是大樹自己長出來的;我覺得可以吃,我奶奶摘給我吃過,她說這個有藥用價值……”
陽陽:“我看到了閃閃發(fā)光的東西,但不知道是什么;有人說是桃膠,我摸了一下粘粘的;我回去查了,還和爸爸一起看書和收集,應該是桃膠,但是我還不是很確定到底是不是桃膠,我要再去看看。”
2.紀念這棵樹——特殊的名片
孩子主動探究桃膠,并與桃樹建立了互動的交流與情感,更發(fā)生了這樣有趣的片段:
彧彧:“這個桃膠變硬了!”
陽陽:“我也看到了,變硬變黑了。”
辰辰:“這個桃膠涼涼的、硬硬的,像冰糖一樣。”
彧彧:“你看!桃膠!”
辰辰:“我們給這棵樹做個標記吧,這樣就不會忘記了。”
……
3.經驗遷移
孩子們通過查尋資料、和家長一起調查、對比、實驗、再觀察等多種方式進行驗證后,用自己的方式證明了桃樹上閃閃發(fā)光的東西是桃膠。并在這一系列活動后,孩子們用畫、說、成人記錄的形式為桃膠制作了獨特的名片。
這是一段具有挑戰(zhàn)的旅程,是老師、孩子和家長一起研究、嘗試、挑戰(zhàn)的學習過程,是孩子們自主而發(fā)的課程,課程中的一個個轉折隨著孩子們的興趣而彈性調整。在開放的課程中,我們追隨著孩子們的發(fā)現(xiàn)而進一步探究。
在研究“桃樹上閃閃發(fā)光的是什么”的學習過程是在個別探究、小組探索、團體討論的過程中自然發(fā)生的,同時,又有教師的支持和推動。以幼兒所探究的問題為主軸,呈現(xiàn)孩子們完整的學習建構歷程——從微觀角度呈現(xiàn)孩子們的想法、行動。每個人的經驗不同,實際接觸和看到的就不同,想象、體會到的當然也不盡相同。孩子們在探索過程中是更積極主動的學習者,在大自然中喚起孩子的內在動力,也在大自然中進行探索和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