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南京市金陵匯文學校(小學部) 左 雷
在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學生最基本的運算能力、運算習慣、運算思維等常規(guī)訓練,又要關注學生計算層面的思維訓練,努力提升他們計算思維的敏捷性、靈活性和創(chuàng)新性,使得他們的計算能夠呈現(xiàn)多樣化、多元化的質(zhì)態(tài),讓計算學習有更大的進步,有質(zhì)的飛躍。當然,要實現(xiàn)這一目標,教師就得轉變觀念,努力把計算學習的思考還給學生,還應善于優(yōu)化算法多樣化的學習引領,誘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促使他們計算學習方式有根本性的轉變,從而讓他們的計算學習充滿智慧。
一般的計算教學,教師所追求的是速度和正確率,很多時候都會淡化,甚至是忽略計算教學中的思維訓練,導致學生只記住如何做,怎樣用算理和運算定律,以及運算性質(zhì)等,卻不知道先行的學習思考對計算算理的理解、算法的選擇、計算過程的優(yōu)化與簡化等都有著難以估計的作用。因此,在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教師就得關注學生在計算學習中的思維過程,努力引導學生先進行必要的自主思考,從而助推學習的深入,促進算法多樣化的實現(xiàn)。
例如,在蘇教版三年級《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例題1的教學中,教師就得關注學生數(shù)學知識積累的差異,重視學生數(shù)學思維、數(shù)學活動經(jīng)驗等諸多方面的差異,創(chuàng)設適合的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習思考,從而更有利于學生對兩、三位數(shù)乘一位數(shù)乘法口算的學習與理解,讓學生在不同的思考中更科學地理解其算法,掌握其算理,使得這部分知識的學習更加扎實,更加有效。
師:請看屏幕上的畫面,說說你知道了哪些數(shù)學信息。
生:王阿姨買了3箱黑玉米,每箱20根。問一共有多少根?
師:說得不錯!你們能列出這個問題的計算算式嗎?
學生自主寫算式,并不時在小組中交流。
生:20+20+20,一箱20根,3箱就是把3個20加起來。
生:這個加法式子是對的,但也可以寫成乘法算式20×3。
師:都很有道理!加法是不需要費力氣去研究的,那20×3又該如何計算呢?
生:因為它是由加法變化來的,所以20+20+20的和應該與20×3的結果是一樣的,應該都是60根。
生:老師問我們怎么計算,又不是問結果是多少??!
師:這個點抓得很好,怎樣得出60呢?
生:乘法20×3就等于20+20+20,結果是60。
生:20是2個十,20×3就是2個十乘3,是6個十,也就是60。
生:我認為這樣更好,因為2×3=6,所以20×3=60。20是2的10倍,所以20×3的積一定是2×3的10倍,就是6的10倍,也就是60。
生:這個方法簡單,而且還容易理解。通過以上信息我想到了30×3。可以先看3×3=9,這樣30×3就是90了。
生:我明白了,先把20、30這樣的數(shù)的末尾的0放在一邊,先計算前面的部分,最后在結果后面添上前面的0,這樣就得出結果了。
師:你們聽明白了嗎?用這個策略試試40×9,90×5,400×9等。
學生結合學習,再度思考屏幕上出現(xiàn)的幾個乘法算式。
……
案例中,面對整十數(shù)、整百數(shù)乘一位數(shù)的學習內(nèi)容,教師沒有刻意地引導,更沒有給予過多的講解,而是把20×3的探究權交給學生,讓他們運用自己的乘法知識儲備、生活經(jīng)驗、學習經(jīng)驗積累等,積極思考、發(fā)散思考,從而學會從不同的角度去解讀問題,研究問題,致使整個計算方法呈現(xiàn)多元化,促使學生對算理的理解更加深刻。從中不難看出,小學生的計算學習,教師切不可強加給學生單一的思考方法,而是要引導他們積極思考,發(fā)揮出個性思維的活力,力求讓學生在多樣化的學習中更好地理解算法,領悟算理。
促使智慧交互,是實現(xiàn)算法多樣化學習的基本策略,也是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思想的體現(xiàn)。所以,在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教師就得善于解讀學生的算法,更要激活學生合作學習的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投入到算法探究和算法比較之中,從而打破計算教學的桎梏,打破學生計算學習的僵化思維,進而實現(xiàn)多樣化算法的學習,促進學生運算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例如,在教學蘇教版四年級《運算律》練習課時,教師就得利用合適的計算練習的機會,引發(fā)學生積極的學習思考與討論,從而促使他們各盡其能,呈現(xiàn)出百花齊放的理想格局。
師:練習了這么多關于運算律使用的習題。那你能用盡可能多的算法去思考下面的習題嗎?
課件顯示習題:99×75等。
面對新的練習題,學生們都能積極地進行分析與思考。
生:這樣的習題,我遇到過,用100×75-75=7500-75=7425,就可以了。
生:就是這樣的啊!
……
師:計算過程是這樣的,不錯啊!但是你能將這個計算的原理,再理一遍嗎?
生:因為99等于100-1,所以99×75,就變成了(100-1)×75,再用乘法分配律進行計算,是100×75-75了。
師:還有其他的思考嗎?
問題促使學生再思考,再合作研究其他的算理。
生:我們小組是這樣想的,買了99個價值75元的籃球,可以想成100個籃球減去1個籃球,于是就得出算式100×75-1×75,也就是100×75-75。
生:99×75,可以想成99個75,變成100個75減去1個75,我和前面同學的想法是一樣的。
……
小學生的數(shù)學學習本身就是一個相互借鑒、相互補充的過程。所以,在教學中,教師的責任就是引領,通過切實有效的具體問題,引導學生深入思考、反思學習,并引導他們在交流中拓寬視角,在分享中產(chǎn)生思維碰撞,進而迸發(fā)出更多的靈感,讓整個學習活動充滿活力,也流淌著人性的魅力。
案例中,教師以一條較為常見的乘法分配律計算題99×75為切入口,一邊引導學生自主計算,一邊引導學生闡述自己的算理,以及計算的依據(jù)等,使得計算學習有更多的思維成分存在。同時,引導學生再度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進一步解讀這個算式中所蘊含的基本原理,讓學生在分享中感受到計算的原理,體會思考的魅力,并對乘法分配律的理解更加深入,使得思維的靈活性得到提升,學生的運算能力、運算素養(yǎng)也都有了相應的提升和發(fā)展。
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創(chuàng)新能力,是小學數(shù)學教學的核心任務之一。在計算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創(chuàng)新思考,也是發(fā)展他們計算能力的重要舉措。為此,在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教師既要重視對學生獨立思考的引領,又要重視對學生合作學習的引導,更要給予學生必要的創(chuàng)新思考的指導,促使他們逐步養(yǎng)成用不同的方法、采取不同策略去研究問題、解決問題,使得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水平不斷攀升,也使得他們運算素養(yǎng)的積淀愈加豐厚。
例如,在教學一年級《20以內(nèi)減法》時,教師就要引導學生學習從多角度去解讀問題、研究問題,從而實現(xiàn)計算學習的突破,以及相關退位減法數(shù)學模型的建立,讓計算學習變得更具智慧。
師:請看屏幕,說說你看到哪些有意義的數(shù)學信息。
生:大樹上原來有12只喜鵲,突然飛走了9只。樹上還有幾只喜鵲?
生:用12-9就可以了,還剩下3只。
師:你們的觀察真細致,想得也很好!不過老師有點疑惑,12-9,為什么會等于3呢?
生:用12個小棒,從中取走9根,就像喜鵲飛走一樣,不就是剩下3根小棒嗎?
生:我先從1捆小棒中拿走9根,只剩下1根,與另外2根再合起來,就是3根了。
生:12是由9+3得來,所以12-9就等于3了。
師:分析得很有道理。想想今天這樣的計算與以前我們學習的計算有什么不同呢?
生:不一樣了,12-9中2-9是沒有辦法算下去的,我們就得用整捆中的10根小棒減去9,再合起來計算。
生:不同了,但是也可以這樣想,把9分成2和7,先用12-2得10,10再減7就等于3了。
……
案例告訴我們,給予學生應有的空間,他們就能跳得起來,也能夠有所收獲。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自主探究、創(chuàng)新學習的情境,讓學生有機會去觀察、思考和交流,從而更有效地拓展學習視角,實現(xiàn)學習創(chuàng)新,最終實現(xiàn)算法多樣化學習的深入,也促進了學生計算能力的穩(wěn)步發(fā)展,讓他們的數(shù)學思維在學習中得到鍛煉,獲得發(fā)展。
總之,在小學數(shù)學計算教學中,教師要大力倡導“算法多樣化”的實施,并以此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努力學會用自己的方法去研究計算問題、解決計算問題,從而實現(xiàn)計算思維的不斷革新,也使得他們的計算能力、運算素養(yǎng)獲得更好的發(fā)展。當然,這是一個艱辛且漫長的過程,還需要教師們立足課堂、發(fā)揚人本思想,讓學生們在不斷思考、積極探索中走向成功,走向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