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來縣沙城第四中學 陳繼合
1994 年大學畢業(yè)后,我在懷來縣南水泉中學開始了從教第一課。這里曾經(jīng)是葉圣陶先生聽過課的地方,讓人心馳神往。新任校長是高中時的班主任李進富老師,工作、生活自然倍受關懷。我是懷著“給予學生自我成長空間”的樸素理念走上講臺的,入軌還算順利。一個月后,就有點兒放得開而收不攏了,被迫換成“金剛怒目”,班級紀律好轉了,但師生關系疏遠了,不親其師,焉信其道?后來,我苦苦思索教書育人的內(nèi)涵,有步驟引導學生,境況才逐漸好轉。
參加工作三個月,作校級語文公開課《皇帝的新裝》,學生表演課本劇、熟悉教材內(nèi)容的學法,引起了聽課師生的極大興趣,對于初出茅廬的我來說,這是最好的鼓勵。接下來的日子,用筆交流,用課行走,久而彌篤。一年后,我被推薦參加全縣青年教師觀摩課活動,講授《荔枝蜜》一課,課堂注重學法、融入美育的做法又被肯定。特別是自己中學時的語文老師李桂花也來聽課指導,好讓我激動。
兩年里筆耕不輟,總覺得繼續(xù)成長更難了,需要走出去見見世界。1996 年暑假,機會來了!作為學校語文教研組長,有幸到秦皇島市參加第七屆全國中語會年會,同行的有史震湖主任、教研員翟龍水老師和學校的李寬主任。連著幾天聽課、講座、交流,語文界名家云集:寧鴻彬老師講授《驛路梨花》,嚴謹細膩;67 歲的于漪老師談體會,感人肺腑……在這美麗的海濱城市,我盡情地呼吸語文的空氣。會場上懷著虔誠領悟,回旅店帶著渴望請教,驀然發(fā)現(xiàn),語文的天空是那樣高遠。
學習結束了,震撼銘刻心底。這下算是體會了古希臘哲學家芝諾的“知識圓圈說”,昨天還自以為是,今天就像剛剛走進課堂,陌生極了。想要感受語文,唯有只爭朝夕。
從教第三年,參加全縣評優(yōu)課比賽,備戰(zhàn)《棗核》一課。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那是一分鐘一分鐘推進的幾個月的煉獄啊。賽課現(xiàn)場,王旭紅老師的老道,郭世旺老師的功底,姬宏利老師的才華讓我折服——高人就在身邊。幸虧三年里海吃惡補,教學相長,不然差距就更大了。評優(yōu)課一等獎的證書來之不易,飽含著沉甸甸的祝福和鞭策。從教第五年,我負責學校教學工作,對課堂教學情有獨鐘,和校長一道提著椅子推門聽課,尤其是針對年輕教師。探究課型,總結模式,舉辦全縣實踐課展示,鼓勵老師們參加各類評優(yōu)課、錄像課比賽,有時也要親自錄制。抓住了課堂,教育教學質(zhì)量自然就會提升。
2001 年,我調(diào)到剛剛成立的沙城第四中學,更多精力轉入學校管理,但總也割舍不下課堂。年底,作全縣復習觀摩課《中考命題作文》,感覺效果并不理想,也許是課堂與管理難得兼顧。但我還是帶頭與任課教師同室辦公,超工作量兼課。后來,又獲得兩次市級課一等獎,可惜是錄像課,缺少現(xiàn)場作課的激情與創(chuàng)造。
每學期,學校集體備課輪課、教學匯報成為常態(tài),走出去、請進來成了慣例,任用、考核干部也是首先看看能否上好課、帶好班。2017 年底,我校邀請語文出版社社長王旭明、特級教師肖培東來學校送教,縣內(nèi)外語文同仁和母校河北北方學院師生都來觀摩,機會難得。零距離接觸名家,肖培東老師“課比天大”的思想觸動了我,我不失時機鼓動王社長現(xiàn)場主持,讓原來的學生曉慧老師當下拜師,以便跟蹤聯(lián)系。而對于我自己來說,用課行走的念頭更強烈了,課堂才是教師的主陣地??!再次操刀,一改專攻語文為借用課堂詮釋管理。當年,參加全市心理教育說課比賽,《七彩的初中生活》一課獲特等獎,被推薦參加省級比賽。年底,參加全市健康教育評優(yōu)課活動,與宣化二中八年級417 班學生探討《科學飲食,健康成長》,師生融為一體,課下依依惜別后,我還要跟蹤到食堂看看是否學為所用。享受課堂,才是教師真正的享受?。?/p>
學無止境。后來,沙城第四中學攜手沙城第三中學聯(lián)合辦學,資源共享,在教育部舉辦的“一師一優(yōu)課,一課一名師”活動中,雙雙被評為全市先進單位。
二十多年過去了,從常規(guī)教學到線上教學,從教書育人到教育管理,從單個中學到聯(lián)盟學校,我始終把住課堂,也不時提示年輕教師,抓住課堂就把握住了成長的方向。
三尺講臺,用筆交流;用課行走,路在腳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