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慧慧
社會化是人發(fā)展的重要指標之一。學生在社會化的過程中經常面臨各種困擾,遭遇“孤立”就是其中之一,它會妨礙學生的歸屬與愛、尊重等需要的滿足,影響其身心健康發(fā)展。本課通過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深刻體驗孤立、正確認知孤立、智慧應對孤立、溫暖告別孤立。
教師課前為每個學生準備一張卡片,卡片分為橙色卡、黃色卡、綠色卡、藍色卡、深藍色卡。每張卡片上有一句話,內容選自彩虹卡(由德國藝術治療師Doris Wenzel 設計的一種能量卡),如黃色卡——“平靜從自身開始”“我看到自己和每個人的美善”等。每種顏色的卡片各有6~8張重復,學生按照抽到的卡片進行分組。
教師:我們來做個游戲——對“暗號”。
PPT 展示活動規(guī)則:全班面向中間圍圈站立;每位同學在圓圈中央抽取一張彩虹卡,再返回原位;向其他同學展示彩虹卡的內容,尋找與自己內容相同的彩虹卡,并組成小組;要求全程保持沉默,覺察自己在此過程中的感受。
學生活動。
教師:當發(fā)現(xiàn)和你擁有同樣“暗號”的同學時,你有什么感受?如果你到了一個陌生的環(huán)境,你會有什么感受?請小組討論。
學生1:我遇見第一個同伴時很興奮。
學生2:到了陌生的環(huán)境,我感覺有些孤單,需要友情。
教師:我們在陌生的環(huán)境中孤獨行走時特別渴望遇見熟人。當遇到有人與自己有著同樣的志向和興趣愛好時,就會產生歸屬感。
設計意圖:通過游戲為主題活動預熱;巧用彩虹卡隨機分組,突破原有班級組織結構,實現(xiàn)不同交往距離的學生的融合。
教師:我們來體驗一個活動——進“圈子”。
PPT 展示活動規(guī)則:本組成員手拉手圍成一個圓圈,1 名成員站到圈外準備闖關。闖關的同學需要想辦法盡快進入圈內,可以采取鉆、跳、推、拉、以情動人等任何方式(以不傷害人為原則);組成包圍圈的成員想辦法形成“堡壘”,阻止闖關者進入。小組成員輪流扮演闖關者,在活動過程中保持對自己和團隊的覺察。
學生活動。
PPT 展示討論問題:扮演“圈內人”或“闖關者”角色時分別有什么感受,你聯(lián)想到什么?進“圈子”游戲中,誰的什么舉動讓你印象深刻?為什么?在生活中,一個人融入團隊(圈子)成功或是失敗的原因可能是什么?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1:當我在圈內的時候,感覺特別好,大家團結在一起。
學生2:我感覺闖關特別艱難,特別無助,也很無奈。
教師:這個游戲讓我們體驗了“孤軍奮戰(zhàn)”的感覺,也體驗了“團結同在”的感覺。一個人走進一群人,是一個艱難的歷程,你是否愿意向他人敞開心扉?你是否愿意支持你的伙伴,和他(她)并肩站在一起?不管同學們有著怎樣的經歷,大家都有一個共同的稱謂,那就是××學校××班同學。同學們,我們在同一間教室學習,猶如一家人,讓我們相親相愛,相互支持。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孤軍奮戰(zhàn)”和“團結同在”的感受,幫助他們學會設身處地地理解他人,在互動中實現(xiàn)認知調整和行為調整的目的。
PPT展示班級中常見的孤立現(xiàn)象:被動隔絕與同學的聯(lián)系,與同學幾乎無交集,孤獨無助;結伙孤立特定同學,使他得不到支持和援助。
教師:同學們,我們一起來看看孤立。
PPT展示:眾眼看孤立。
教師:請大家在卡片上匿名寫一寫身邊同學遭遇孤立的現(xiàn)象,思考被孤立者會有什么樣的心情,有些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去孤立別人。寫好后將卡片投入紙盒中。
學生完成后,教師抽取部分內容展示。
卡片1:宿舍里有一位同學被排斥,我想他一定感覺很孤獨。有些人總想顯示自己的權威去孤立別人。
卡片2:因為看對方不順眼,讓關系好的同學都不跟他玩,聯(lián)合同學孤立他、打壓他。被孤立者的內心應該很無助、無奈。
PPT展示:慧眼看孤立。
教師:假如一個人在生活中被孤立,你認為有什么利弊?假如一個人總是帶頭孤立他人,會對他(她)的形象產生什么影響?
學生:我認為,被孤立的人對自己、對問題可能會有更深入的思考,但是會感到孤獨。總是帶頭孤立他人的人,是在給自己樹立負面形象。
教師:一個人孤獨地面對一種處境會比較艱難。但也會從中收獲成長,如獨立意識增強,能夠沉下心來學習。一個人如果總是帶頭孤立他人,是一種欺凌弱小的表現(xiàn),這樣的人容易被人稱為“校霸”“惡霸”。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聚集身邊同伴被孤立的現(xiàn)象,覺察被孤立者的心情,剖析孤立者的意圖,學會換位思考。
教師:請問小組暗號與應對孤立之間有什么聯(lián)系?結合進圈子活動的體驗,你有什么好辦法應對生活中的孤立或被孤立?
學生小組討論。
學生1:我們組寫的是“我以慈悲心對待自己與別人”。今天的活動讓我體會到一個人孤軍奮戰(zhàn)的無助,所以我愿意以慈悲心對待身邊的每一個人。
學生2:我覺得團結讓我內心充滿力量。
教師:老師為大家準備了一些小貼士。
PPT 展示小貼士1:作為旁觀者,遇見孤立該怎么辦?
首先,從心理上給予孤立者恰當的支持,如從語言上、行為上釋放善意,帶給對方溫暖。其次,借助可以利用的資源幫助對方走出被孤立的困境,如尋求心理健康教師或班主任的幫助等。最后,讓更多的同學與孤立者站在一起,對于孤立者來說,同伴的支持是巨大的心理支持。
PPT 展示小貼士2:作為當事人,被孤立了怎么辦?
首先,調整心態(tài),既不排斥也不認同孤立的狀態(tài)。其次,正確看待孤立,在被孤立中找到積極的能量。再次,尋找自身原因,提高情商,彌補自己的短板。最后,尋求改善方法,如,嘗試用新的方法與身邊的人溝通,尋求同伴、老師或家人的幫助。
設計意圖:通過聚焦問題討論,引導學生從角色體驗中汲取應對孤立和被孤立的智慧,促使學生為“孤立”有援尋找答案。
教師:親愛的同學們,我們一起來唱首歌吧。
播放音樂《相親相愛一家人》,全班同學手拉手,齊歡唱。
教師:同學們,在遭遇孤立時,我們要學會勇敢面對,就像歌中唱的那樣,風雨同舟我們攜手超越夢,讓我們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攜手創(chuàng)建和諧的人際關系。
設計意圖:引發(fā)學生積極的情感共鳴,讓學生明白我們是相親相愛的一家人,最終把“孤立”有援的情感能量推向高潮。
孤立同學是校園欺凌的表現(xiàn)之一。預防這種問題的發(fā)生,靠簡單的說服教育是行不通的?!敖忖忂€須系鈴人”,只有通過直觀地感受被孤立的痛苦,才能懂得孤立他人是傷害他人、破壞自己正面形象的不端行為。活動體驗和認知升華是心理課的兩個核心要素,為此,筆者設置了具有啟發(fā)意義的體驗活動,幫助學生在體驗中學會應對“孤立”,在共情中學會推己及人,給予同伴情感和行為支持。
孤立同學是校園欺凌的一種表現(xiàn),屬于一種軟暴力,其成因很復雜。對于即將成年的學生來說,如何正確看待孤立、面對孤立,顯得十分重要。另外,學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積極推動學生的社會化,本課是一場引導學生實現(xiàn)社會化的“及時雨”。
本課通過“體驗孤立—感受孤立—探析孤立—應對孤立—告別孤立”五個環(huán)節(jié)推動學生對“孤立”現(xiàn)象的體驗、認知和行動,體現(xiàn)了“知行合一”的教學思想。另外,以系列活動體驗切入教學,以問題聚焦深化教學,以經驗分享拓展認知,做到了生動活潑、富有情趣、意味深刻,遵循了認知與情感相統(tǒng)一、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相統(tǒng)一的教學規(guī)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