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宮產是婦產科臨床中較為常用的手術,該手術主要指切開產婦的腹壁以及子宮來娩出新生兒及附屬物的過程。隨著該技術的不斷完善,手術助娩的時間也在不斷縮短,安全性也得到了較大的提升,越來越多的產婦選擇了剖宮產。在剖宮產手術中,離不開麻醉的支撐,麻醉的主要目的是醫(yī)生以藥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整體或局部暫時失去感覺,以達到無痛的目的,而剖宮產中的麻醉方式較多,其中主要包括:椎管內麻醉、全身麻醉以及局部浸潤麻醉,在實際的應用過程中,應當根據(jù)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從而最大程度地提高臨床治療的安全性。
一般情況下,除產婦存在臍帶脫垂、胎心微弱、需緊急剖腹取胎、大出血、凝血四項異常或產婦本身腰椎做過手術,不能椎管內麻醉外,一般選擇椎管內麻醉。椎管內麻醉,俗稱“半麻”,半麻手術在手術過程中能使產婦的腹部和下肢麻木,感覺不到疼痛,但與此同時,頭腦還能一直保持清醒。椎管內麻醉中又包含了蛛網膜下腔麻醉、硬膜外阻滯麻醉、骶管阻滯麻醉、腰硬聯(lián)合麻醉。
硬膜外阻滯麻醉主要分為兩種:一種為直入法、一種是旁入法。該方法的優(yōu)點為:(1)鎮(zhèn)痛效果以及手術區(qū)肌肉松弛較好;(2)麻醉時間以及麻醉平面易控制;(3)不會引起全身代謝紊亂及重要器官的功能障礙。但該方法也具有一定的并發(fā)癥:(1)低血壓:主要是因為交感神經被阻滯,導致機體血管擴張引起低血壓;(2)全脊髓麻醉:一旦麻醉藥物使用過多,就會導致全脊髓麻醉,從而導致患者發(fā)現(xiàn)較為嚴重的低血壓癥狀,如情況嚴重時,會導致患者呼吸驟停。因此,臨床中應當嚴格控制藥物用量。(3)嘔吐與反流誤吸:部分產婦在手術前大量進食,就易在麻醉后出現(xiàn)嘔吐情況,而反流的胃內容物一旦被吸入氣管中,就會導致機械性氣道阻塞,從而造成一系列嚴重后果。(4)尿潴留:因椎管內阻滯了骶神經,導致膀胱逼尿肌和內括約肌暫時失去功能,從而致使產婦出現(xiàn)排尿困難,一般情況下,麻醉藥物消退后機體的排尿功能即可恢復。
蛛網膜下腔阻滯麻醉是臨床常用的一種麻醉方法,主要是指將局麻藥注入到蛛網膜下腔,作用于脊神經根而使相應部位產生麻醉作用的方法,該方法又被稱為“腰麻”。該方法的平面容易控制,并且麻醉用量較小,對胎兒及產婦的影響也比較小,可較好地達到滿足手術條件的麻醉效果。但該麻醉方法也會出現(xiàn)頭痛、尿潴留、神經并發(fā)癥等并發(fā)癥。
腰硬聯(lián)合麻醉主要是利用腰麻和硬膜外麻醉的特點,較好地改善了麻醉效果,充分對兩種麻醉方法進行了結合,并較好地彌補了兩種麻醉方法的不足之處。其優(yōu)點主要表現(xiàn)為起效迅速、效果確切、麻醉時間不受限制、局麻藥用量小、局麻藥中毒的發(fā)生率低、術后硬膜外鎮(zhèn)痛等。
全身麻醉又被稱為全麻,該麻醉方法主要是將麻醉藥物通過吸入或靜脈注入體內,從而對機體的中樞神經進行抑制,從而達到麻醉效果。全麻的麻醉方法又可分為吸入麻醉、基礎麻醉以及靜脈麻醉。該方法具有較為顯著的優(yōu)點:手術過程中,產婦無任何意識,無疼痛感,不會對產婦的心理造成壓力。其缺點主要為:只有麻醉藥物充分代謝完全后產婦才會醒來,并在醒來后會感覺疼痛。
局部浸潤麻醉是最為簡單以及直接的麻醉方法,但麻醉效果不高,其適應證有限,只有當發(fā)生胎兒窘迫而麻醉醫(yī)師不在現(xiàn)場時,或胎兒窘迫程度較重急需盡快娩出,或產婦同時合并困難氣道和椎管內麻醉禁忌證時,才會采用此種麻醉方式完成剖腹產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