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花
(臨潭縣城關第一小學,甘肅 臨潭 747500)
語文學習是各科學習的基礎,在小學階段尤為重要。作為語文教師,承擔著很重要的角色。但是學生不可能跟著老師一輩子,必須讓學生放下老師這根拐杖,自己站起來走路。學生每學一個字,一個詞,一句話,都離不開自學。從老師那里學到的東西畢竟是有限的,只有教師培養(yǎng)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學生才能從根本上得到提高。那么,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自學能力呢?
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學校,大部分父母外出打工,留下了孩子在本地,他們與祖輩或者親戚一起生活,學習狀況不容樂觀。在1991年的時候,“我要讀書”大眼睛女孩的圖片打動了人們的心,成了“希望工程”中最具備標志性、代表性的照片,之后大眼睛女孩走出了大山、接受了教育,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命運。由此可見,知識與技能能夠改變人的命運。我國落實了“治貧先治愚”“教育改變命運”的口號與任務,以此作為提升人們文化素質、改變貧困地區(qū)面貌的重要途徑。
由于一部分學生的父母不在附近,家庭缺乏教育,學校無法了解學生在家庭中的真實情況,有時無法聯(lián)系到這些學生的父母。因此,不可能及時了解學生的情況。這些問題對家校共育的發(fā)展有很大的影響。一個人得不到良好的發(fā)展教育,走上歧路很容易。缺乏家庭照顧和學校教育不足對學生的心理健康影響很大。對于留守兒童老師來說,家庭與學校之間的交流已成為一個復雜的問題。廣大教師需要改變溝通方式,以便家長可以快速了解孩子在學校的情況,并協(xié)助老師一起抓好自己孩子的學習。通過摸底、家訪、談心、交流等工作,教師從中可以清楚得到孩子的姓名、年級和電話號碼。要促進家長與學校之間的快速溝通。對于留守兒童監(jiān)護人,學校可以開展教育活動以提高監(jiān)護人的育兒技能,以便學生得到更好的照顧。
留守兒童作為一個龐大的群體,他們的教育活動與他們的未來和民族的希望息息相關。缺乏家庭教育和教育組織的能力不足為留守兒童的教育造成了嚴重的問題,僅僅關注他們的成長和成功是不夠的。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分開是不行的。因此,我們應該將學校的發(fā)展重點放在留守兒童上,并注意學校和家庭之間的共同協(xié)作,關注留守兒童的需求,并盡力滿足他們的需求,有目的地解決留守兒童的問題。
首先應該提高教師的認識,在教學過程中時時處處不忘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學生的主體作用,學生的“學”為第一位。教師不能一味地“灌”,而要“導”。要讓學生自己去體會去理解,無論語文教學的哪一環(huán)節(jié),都要發(fā)揮學生“學”的作用。尤其是課堂教學這一基礎環(huán)節(jié),不能只是教師講,學生聽。教師要教給他們學習的方法,思維的方法,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寫、聽、說等習慣。對學生的學習方法要有足夠的重視,給予切實的指導。如怎樣讀,怎樣分析,怎樣綜合,怎樣概括,怎樣觀察、想象、記憶等等,這都是語文教學不可忽視的。使學生在訓練中學到方法,經(jīng)過反復練習形成能力。作為語文教師,只有認識到這些,才能提高教學質量,培養(yǎng)出更多的有能力的人。
興趣是推動人的求知的一種力量。人們對自己感興趣的事物,總是力求認識它、研究它。興趣還能開闊人的眼界,一個人的良好興趣是鼓舞和推動他學習的一種力量。一個具有廣泛而深厚學習興趣的兒童,他就能孜孜不倦地博覽群書,學得廣,鉆得深。因此,如果學生對某一學科無興趣,他就談不上自學。要想在語文學科上培養(yǎng)學生的自學能力,就必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可是由于種種原因,一些學生往往難以對學習產(chǎn)生興趣,我們要使他們變無興趣到有興趣,興趣越來越濃,這就要采取一些方法,激發(fā)他們的興趣。如可以給學生講學習語文的重要性,使學生端正學習態(tài)度;采取多種形式教學,讓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來激發(fā)他們的興趣;還可以采用多表揚的手段,當學生寫對一個生字,讀一段課文讀得流暢時都可以表揚,學生回答一個問題,抓住好的一點也可以表揚,學生作文進行表揚性的講評等等。使學生產(chǎn)生讀寫的興趣,只要學生產(chǎn)生了興趣,他就會自覺學習,對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起到促進作用。
根據(jù)語文課的特點,講讀一篇課文,一般需要經(jīng)過預習課文、講解分析課文、按課文知識的重點練習幾個階段。在這幾個階段中,教師要精心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使之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預習過程是學生自學的過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能撒手不管,而要加強預習指導,合理安排時間,什么時間完成什么,什么時間檢查,注意什么,都要明確。年級越低要求越要具體。預習內容除每課的生字生詞外,還要根據(jù)課文內容,要學的重點,布置一些預習題。預習題要恰當,高年級的可以深些,抽象些;低年級的可以淺一些,具體些。教師設計的內容要讓學生能夠抓得住,學得牢。設計的預習不能難于理解、難以回答。如果過難就會使學生對預習慢慢產(chǎn)生厭煩情緒,以致失去興趣。即使同一年級的學生,也要進行層次設計,要有難有易,各種水平的學生所學有所答。學生也要準備預習本,做預習筆記,教師進行一定的指導,還要檢查預習的完成情況和效果。這樣就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
在課堂上,在閱讀分析課文時,教師也要精心安排,使教學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首先時間安排上一定要合理,要以學生的讀為主要環(huán)節(jié),它占用的時間要大于分析講解。古人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多讀多寫筆下生花?!弊x課文本身就是學生自學的一種形式。讀課文有各種方式,怎樣讓學生讀得認真,饒有趣味,理解得更加深刻,教師要精心設計,加以指導。如:分角色讀,分組讀,反復讀,聽讀,朗讀,默讀,進行讀書比賽,高年級可以指導他們圈點、勾畫,寫讀書筆記,指導學生讀重點段、背重點文等多種方式。這樣就可以激發(fā)學生的讀書興趣。教師在分析課文時要和讀課文融合在一起。講解分析也要杜絕一言堂,教師講,學生聽,學生記,這不利于自學能力的培養(yǎng),更談不上學生素質的提高。要讓學生去讀、去理解,教師啟發(fā)誘導,師生共同活動,不斷向學生提出問題,以問題為導向,指導學生進行學習。提的問題要讓學生有所答,做到學困生問題易,學優(yōu)生問題深。學生一旦回答正確,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鼓勵,調動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從而培養(yǎng)他們的自學能力。同時在講解分析過程中還要教給學生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做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來提高探索新知識的能力。如劃分層次段落,歸納中心思想,分析人物形象,這些都是自學中常遇到的。在講解分析中應首先讓學生分析、歸納,教師概括總結,學生在練習的基礎上,掌握一些規(guī)律。分段可以按時間的推移、地點的變換、情節(jié)的發(fā)展等方面進行分段。歸納中心思想如記敘文可以寫通過描寫了什么事件表現(xiàn)反映了什么等。人物形象分析可以通過人物生活的具體環(huán)境,人物的語言行動及心理描寫、肖像描寫、細節(jié)描寫等來分析人物形象。總之,在分析課文的過程中,第一要加強讀與分析練習,第二要教給學生一些規(guī)律性的東西。
課堂和課后練習也要精心設計,比較容易的習題,可以在分析課文中解決;比較難的習題,可以采用大家討論,結合閱讀課外書進行回答。這樣可以使學生動腦、動口、動手,使學生的知識面更大,收到的效果更佳。有的教師因為學生的回答不太準確,就采取教師讀答案,學生抄下來,然后死記硬背的死辦法,這是不可行的,也是會扼殺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不會提高學生的素質。只有讓學生充分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在討論中學習,才能提高學生的能力。
總之,培養(yǎng)自學能力是我們教學的一大任務。要讓學生自我學習,自我發(fā)展。許多著名的人物都是在自學中成為滿腹經(jīng)綸的大家的。只要我們注重能力的培養(yǎng),就能培養(yǎng)出高素質的人才,造就更多的有用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