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芬
(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愛德校區(qū),江蘇 蘇州 215000)
小學生寫作文,講究字數(shù),為“字數(shù)”煩惱的學生,他作文里的人幾乎不會“說話”。有的全啞,有的“半啞”,有的說得不合適,有的說得太啰唆,也有為了寫點說話句說了“假話”的。寫作文時,要真正學會說話,就要進行“描寫力”訓練。
寫作文時,我們要鼓勵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想說就要說。
“一個課間,搞笑大王小薛又纏著吳迪了,他拉著吳迪,在他身邊乞討,吳迪頭都大了……”
這是小蔡寫的《薛乞丐》,事例有趣,但是得了學生作文里常見的“啞巴病”,小作者雖然目睹了整個過程,但是沒有寫出“乞討”的過程。講評時,我請小蔡講述了當時的經(jīng)過,再請同學們寫下來交流。
寓文寫的部分內(nèi)容:
只見薛辰星沖著吳迪“??!”地大叫起來:“給錢!給錢!一共一百萬!”他在地板上滾來滾去,抱著頭齜牙咧嘴,不等吳迪回答,又大叫:“吳迪,你不給錢,我就與你勢不兩立!”
“又來這一套!”吳迪氣呼呼地沖他大喊,“你打不打籃球?不打別過來!”
薛乞丐緊緊地抱著吳迪的腿,笑嘻嘻地說:“給錢,給錢,給一百萬就玩!”
……
經(jīng)過點撥,小作者能緊緊抓住“乞討”展開描寫,人物開口說了話,提示語句生動,一個搞笑大王活靈活現(xiàn)展現(xiàn)在我們面前。這樣的教學,往往能看到學生表達能力的明顯提升。
42期小報上, 小錢同學的作文也給了筆者這樣的觸動,她寫的是在做值日時,一位男同學和組長之間發(fā)生的事,事件本身很小,故事表達非常完整,含義深刻,可惜的是她的文章里竟然只有組長說了一句話,如果人物能開口說話,表現(xiàn)出爭執(zhí)的場面,人物的形象不是更加豐滿嗎?筆者決定這期小報就以此作為訓練點,同學們聽了那天的值日生們講述了當時的情景,第二節(jié)課,同學們進行修改,結(jié)束后他們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文章比錢同學的文章多出了將近一倍的字,讓人物開口說話的好處顯而易見。
要養(yǎng)成這樣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要利用一切契機進行訓練,學會開口說話的意識漸漸地加強,直到在學生腦子里扎根,學生作文的描寫力才會形成。仔細讀過每一篇作文,筆者看到了每一位同學的成長。
說話句的精彩之處在于提示語,但是學生對于提示語的描寫能力往往不夠,比如只會寫“說”這個字。其實表示“說”的詞語特別豐富,如一個字的“喝、叫、喊、念……”,兩個字的“歡呼、斥責、批評、講述……”,四字詞的“滔滔不絕、出口成章、口若懸河……”。筆者馬上進行現(xiàn)場訓練,請學生用自己積累的一個詞語說一個說話句,一個接一個,大家不亦樂乎。接下去,筆者還要求抄寫這些詞語,并檢查背誦,引導學生運用這些詞語,作文講評時進行點評、表揚,以此促進學生說話句的描寫能力。
精彩的說話句更重要的是寫好提示語。提示語的生動在于不單可以聽到“聲音”,還能“看”到描寫對象的動作、表情、心理等,說話句豐富了,人物就立體、形象、有個性了。
提示語的幾種形式的認識和練寫,從看圖寫說話句、段,到一篇習作,整個過程循序漸進。到了22期小報,筆者發(fā)現(xiàn)很多人物都會說話了,而且說話能力很強, 提示語的位置也能根據(jù)故事情節(jié)有多樣的變化。美中不足的是提示語表達上不夠豐富,筆者決定訓練就圍繞此展開。為了讓學生一眼看出這些說話句的不足,筆者挑了幾句出示在PPT上,另外再出示了一句提示語豐富的句子,讀過幾遍后,聰明的孩子們都發(fā)現(xiàn)了其他幾句的不足之處:當時是生氣還是害怕?是在斥責別人還是表揚別人?心情是緊張還是鎮(zhèn)定?人物形象不明確、個性不鮮明,這樣的提示語當然是不合格的。筆者要求學生們改改這些句子,有些孩子的接受能力比較弱,筆者帶領(lǐng)著學生一句一句地改寫,通過改寫,學生發(fā)現(xiàn)人物是生氣的、是溫和的,是活潑的、是膽小的……慢工出細活,細活里有精彩,精彩中看出來人物形象和個性。
說話句的奧秘總也探究不完。如果教師不作講評指導,也許絕大部分學生只是習慣性地把提示語放在說話內(nèi)容的前面,一旦形成習慣,他的作文就會枯燥不生動。對學生進行這方面的指導訓練也是必需的。
說話句的構(gòu)成一般由“說的話”和“誰說的”組成,“誰說的”就是“提示語”。這樣的組合一般有4種形式:提示語在前,提示語在中間,提示語在后面,也有不用提示語的時候。提示語在前的形式學生特別喜歡用,不該這樣用的時候他也用,究其原因,往往是因為沒有考慮人物情感。筆者在講評時,會根據(jù)學生作文,通過分析、訓練,讓學生知道提示語在前面是弱化說話內(nèi)容,強調(diào)人物的動作、表情的;提示語在中間,是強調(diào)人物說的前半句話;提示語在后面的,是強調(diào)說話內(nèi)容的,因為這些說的話特別重要;省略提示語是說話太急了,來不及關(guān)注動作、表情了。只有教師在教學中有這樣的意識,學生才能學會抓住這些微妙之處,寫好提示語。筆者在作文講評時會訓練,也會利用教材進行分析、訓練,同時也能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傊?,找到合適的時機進行訓練是非常重要的。
用自己的語言寫自己的故事,開心的、煩惱的、憂傷的、氣憤的,這樣的情緒很真實。現(xiàn)實情況是,很多學生在習作時會胡編亂造,不說真話,久而久之,寫作文就少了“心”。
作文講評課,一定是歡聲笑語或硝煙彌漫。課上,男生們一個勁兒地說女生的“不是”,女生也羅列了一大堆男生的“罪狀”……這時,筆者順勢請學生馬上提筆,開始紙上“作戰(zhàn)”。
高年級的孩子敏感、細膩,班級生活表面看著風平浪靜的時候,其實也是暗潮翻涌,精彩、有趣的故事每天都在上演,如果能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及時說出來、寫出來,這樣的故事也是最動情的。
他們的創(chuàng)作欲望和靈感都是來自班級生活,故事真實地發(fā)生,為學生的主觀意識的張揚提供了契機,激發(fā)了學生強烈的表達欲望。的確,在后來的周報里,不乏這樣精彩的故事。
學會說真話,不但事情要真,情感也要真。在作文時要表達出真情實感,不虛偽不做作,真誠地面對讀者。
筆者根據(jù)學生心理特點,設計了一次“美食誘惑”習作訓練。
課堂上,筆者把一個盒子放在講臺,再告知學生里面是自己做的小蛋糕。幾分鐘后,“現(xiàn)在老師要把蛋糕送給5位同學,請閉上眼睛,老師會悄悄放你桌上的,敬請期待!”筆者拿著盒子,在教室里來回走了多次…… “好啦,現(xiàn)在睜開眼睛!”“哇!我有!”“我也有!”他們都快從座位蹦起來了,其他同學眼睛直勾勾地盯著,羨慕?失落?有的更是演起了苦情戲:“行行好,施舍點吧!” “請迅速寫下你剛才的心路歷程,寫完了老師獎勵每人一塊。”學生們低下頭開始奮筆疾書,不到一節(jié)課的時間,已經(jīng)寫了滿滿的幾頁。
比如小琪寫的:“今天能吃到老師的餅干?老師今天怎么大發(fā)善心了?我來了個鯉魚打挺,立馬脫離了‘死尸’狀態(tài),環(huán)顧四周,發(fā)現(xiàn)大家都在蠢蠢欲動?!?如此訓練,學生們定會熱情高漲,這樣的語言隨性、真實、有趣,透過他們的文字能看到學生的“真實”,這樣的文字也更加有情有味。
說真心話,寫真心話,找到自我,寫出自我,這才是寫作的最佳狀態(tài)。
寫人、寫動物、寫事都需要一定的表現(xiàn)力讓描寫對象活起來,想要讓描寫對象活起來需要按照一定的順序去描寫動作、描寫變化,就像鏡頭帶著觀者去“看”一樣。在影視劇里,慢鏡頭是最能夠細致體現(xiàn)拍攝對象特征、渲染氣氛的方式之一,因為在慢鏡頭里,人、物、事的變化清晰且明確,分解又連貫,學生寫作文時可以借鑒。比如:在訓練學生寫人時,教師可以向?qū)W生提供一份提前拍攝好的“××教師從門口走到講臺”的視頻。視頻中,××教師從門口走到講臺準備開始上課的過程中做了一系列動作,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視頻內(nèi)容進行觀察并將發(fā)現(xiàn)說出來。必要時,教師可0.75倍速、0.5倍速、0.25倍速播放視頻,用慢鏡頭的方式來引導學生細致觀察,并將觀察結(jié)果逐條記錄下來,最終結(jié)果匯總、串聯(lián)后呈現(xiàn)在作文中。除了學生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境外,教師還可以將其他來源的人物、動物、場景視頻搬到課堂上,慢速播放鍛煉學生的觀察能力,并引導學生將觀察到的結(jié)果寫成作文。多次訓練后,學生習慣于按照觀察順序、動作發(fā)生順序來描寫。此后,教師還可以撤掉視頻內(nèi)容,要求學生對某人、某動物、某事進行觀察和描寫,促使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代替慢鏡頭,分解人、物、事的發(fā)展過程,發(fā)現(xiàn)其中的細節(jié)并完成具體的描寫。比如:科學課教師在課堂上做演示實驗,學生觀察教師的實驗過程和實驗現(xiàn)象,到了語文課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剛剛在科學課上觀察到的事物發(fā)展過程寫下來。“老師先……后……再……接著……的情況出現(xiàn)了,和平時不一樣的是……過了一段時間……開始變得……越來越……最后,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從最初的操作到現(xiàn)象的發(fā)生,現(xiàn)象特征的變化,再到最后的現(xiàn)象變化結(jié)束,一套完整的實驗觀察就描寫完成了。學生進行這樣詳細到細節(jié)的慢鏡頭式描寫,能夠帶領(lǐng)讀作文的人身臨其境,仿佛與學生一起觀察了一場演示實驗,這就是作文描寫的成功結(jié)果。除了觀察教師、同學等其他人以外,觀察自己、觀察自己與他人的聯(lián)系也是作文寫作的重要途徑之一,是生動展示人物內(nèi)心的訓練過程。一個人看其他人總是隔著一段距離,人類的思想、情感可以共鳴卻難以完全共通。但人看自己卻是清晰且明了的,做了什么樣的動作,出于怎樣的動機,造成了怎樣的結(jié)果,感受是什么,都可以放在作文中去描寫。而剖析自己的過程又與慢鏡頭回放有何區(qū)別,只不過這個“鏡頭”不是具體的,而是無形的,深深埋藏在每一個人的內(nèi)心當中。
小學生寫作文時多些自己的內(nèi)心,寫自己看見的、聽見的、感受到的。但是寫其他人卻不能直接描寫對方的內(nèi)心世界,因為人看不見其他人的內(nèi)心活動。那么,在描寫其他人時除了描寫對方的一舉一動外,還有什么能夠描寫嗎?有什么能夠代替內(nèi)心活動描寫嗎?那就是表情描寫。都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眼睛、眉毛、嘴巴等五官組成的表情是表現(xiàn)一個人內(nèi)心世界的重要渠道。在描寫他人時,缺少表情就會使得描寫的對象呆板、僵硬、不生動,有了表情描寫后描寫的對象才是活生生的。比如:“他一動不動地看著我們”和“他半張著嘴一動不動地看著我們”,加上“半張著嘴”這一個表情,就讓描寫對象的驚訝迅速生動了起來。再比如:“他聽了這些,非常驚訝”和“他聽了這些,驚得眉毛都要飛出去了”,加上眉毛這個表情描寫,直接讓描寫對象的驚訝變得更加生動有趣。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從課文中尋找表情描寫,看一看優(yōu)秀的文學家們都是如何應用表情描寫的。然后組織學生進行模仿描寫,描寫一個人哭、笑、開心、生氣的不同表情。學過表情描寫后,學生就不能再在作文中簡單寫一個人“哭了”“笑了”“生氣了”,而是要細致描寫出表情,描寫出表情的變化來代替情緒。但同時,學生也要了解到在進行表情描寫時不能將五官都寫進去,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結(jié)果就是亂,表情描寫應當有重點。眼睛、眉毛、嘴巴、牙齒、眼淚等挑其中一兩個進行詳細描寫就可以了,能夠生動體現(xiàn)描寫對象的特征。在描寫表情時,學生可以更多應用帶有表情的成語和詞語,比如炯炯有神、目瞪口呆、朗聲大笑等,不同的詞語代表不同程度的表情,代表不同程度的情緒,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表現(xiàn)人物的情緒。同時在描寫他人的表情時,學生可以同時寫看到對方表情時自己的感想,比如“我從她的眼神中看到……”“看到他抿緊的嘴唇,我知道他……這讓我很難過”。想要鍛煉學生的表情描寫能力,教師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案例,讓學生對其中的表情描寫進行改寫,從中發(fā)現(xiàn)更好的描寫方式和方法。經(jīng)過幾次嘗試后,學生會發(fā)現(xiàn),在對話前后的人物描寫中加入表情描寫、動作描寫,能夠讓描寫更加生動,不僅能夠充分展示人物的獨特性,也更能展示自己對于人物的看法和感受,通過文字與讀者建立共鳴,準確傳遞自己想要傳遞的情感、思想,這也是文學家們、經(jīng)典名著能夠穿越時空對更多讀者產(chǎn)生影響的原因。
你的作文會“說話”嗎?語言“活”了,人物才會“活 ”,作文才會生動、有活力,細節(jié)活了,描寫的對象才會動起來,作文才對讀者有吸引力,“如聞其聲、如見其人”就是最好的證明,也是筆者最期待的結(jié)果,對這方面的描寫力訓練勢在必行。小學生需要掌握的描寫包括動作細節(jié)、表情、語言等等多個方面,描寫目的是呈現(xiàn)更生動的人物和事物,這也是描寫力訓練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