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佑昂
(南京聾人高級中學,江蘇 南京 210007)
新課標的普及程度越來越高,其中對高中語文教學提出的更高要求對學生成長的積極作用也逐漸被驗證。教師開始順應這一時代潮流,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進行突破,采取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進行全方位的培養(yǎng)。這其中,語文思維作為教學任務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內容,也逐漸成為教師教學任務的核心。然而,由于新課標提出的教學要求對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提出了一定的挑戰(zhàn),也對一些固守在傳統(tǒng)教學思想中的教師形成了一定的沖擊,一些教師由于教學經(jīng)驗不夠充分、教學思想不夠先進等一系列原因,在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通過科學的教學方法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教師應當對這些問題有充分的認識,認識到語文思維培養(yǎng)的重要意義,才能在教學中采取科學的方法,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
高中語文教學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內容:分析能力、信息的綜合處理能力、概括能力、抽象能力、比較能力等。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注重通過感性材料的加工,來實現(xiàn)對信息的深度處理,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語文應用能力。思維能力還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提高自己的學習成績,豐富自身的語文學科素養(yǎng)。
語文思維能力與語文學科的其他能力不同,它具有更加鮮明的特點,同時也是語文其他能力培養(yǎng)的基礎。沒有良好的語文思維能力,其他能力的發(fā)展會受到一定的影響。具體來說,語文思維具有非常顯著的廣泛性特點。語文思維能力包含學生的基本思維能力,并在基本思維能力的基礎上,通過語文教學來發(fā)展學科特有的思維能力,形成對語文學科良好的思維習慣,對學生學習語文帶來更大的優(yōu)勢。所以說,語文思維并不是狹義上的思維,而是一種針對學科學習形成的思維模式,廣泛包含語文各方面的思維基礎。語文思維在培養(yǎng)的過程中難度較大,而且過程十分漫長,教師需要有“打持久戰(zhàn)”的準備。語文思維需要在教學的過程中借助特定教學內容的熏陶,需要對學生進行潛移默化的感染,這樣才能形成語文思維,達到更好的思維培養(yǎng)效果。最后,語文思維的另一個重要特點就是交流性。人類的思維在不斷碰撞過程中,才能得到升華,語文思維也是如此,它需要學生和教師、學生和學生之間進行深入的交流,這樣才能更加充分地感受彼此思維上的差異,互相補充、發(fā)展,共同完善語文思維。
語文思維能力需要經(jīng)過長期的培養(yǎng)才能逐漸完善,而且,語文思維包括總結概括能力、綜合分析能力等多方面能力,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目標。學生形成語文思維之后,不僅對后續(xù)的語文學習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對其生活也會帶來一定的幫助。首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能力能夠讓他們更加深入地對文章內容進行挖掘,這正是高中語文教學相較于初中語文的不同之處,這種能力的提升需要有完善的語文思維加以支撐,才能達到更好的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還有助于學生語文知識體系的豐富和完善,對學生的思維能力也有一定的提升作用。不僅如此,當學生逐漸形成語文思維之后,他們的獨立思考能力會得到顯著增強,對文章內容會形成更加準確的把握。更重要的是,語文思維是創(chuàng)新能力形成的基礎,而創(chuàng)新能力正是新時代社會對學生的更高要求。通過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學生的多方面能力都會得到提升,不僅對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有所幫助,還能讓他們的社會適應能力更強,為以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他們的學習效果會產(chǎn)生非常直接的影響,而且,學習興趣決定著學生是否能長期投入到學科的學習中來。高中生雖然自律能力有所提升,但是由于學生面臨巨大的高考壓力,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承受著來自教師和家長的多重壓力,使得他們容易對語文學科的學習產(chǎn)生厭倦甚至抵觸。這對于學生語文思維的培養(yǎng)是非常不利的。教師應當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通過科學的方法讓語文學科對學生的吸引力更強,讓他們更加自主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這樣才能更加高效地培養(yǎng)語文思維。比如,在進行《林黛玉進賈府》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利用網(wǎng)絡,在大屏幕上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在觀看視頻的過程中觀察人物的一舉一動,并通過肢體語言來揣摩人物的內心活動。然后,在學習教材中文章的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總結文章和視頻中人物表現(xiàn)的區(qū)別,分析哪一種更符合他們的預期,哪一種能夠更好地塑造人物。這樣,學生的思維就能在學習的過程中得到充分的培養(yǎng),還能讓他們形成對語文學習的興趣,更加專注地進行課堂學習。
學習情境對學生的影響也是非常顯著的,良好的學習情境能夠讓學生自發(fā)地完成學習任務,并在教師的引領下進行更為深入的探索,獲得更加豐富的學習體驗。教師應當在教學的過程中注意對情境的營造和維持,讓學生能夠在特定情境的氛圍中獲得更深的感悟、更加豐富的學習體會。教師可以通過提問這種最簡單、最直接的方式來創(chuàng)設學習情境,讓學生帶著問題進行學習。比如,在進行《老人與?!愤@篇文章的學習時,教師就可以向學生進行提問:“主人公圣地亞哥在節(jié)選文章中都經(jīng)歷了哪些困難?他是怎樣克服這些困難的?”這樣,學生為了找到問題的答案,就會更加投入地進行閱讀。教師還可以利用游戲等方式,讓學生更加快速地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比如,在進行《林教頭風雪山神廟》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情境扮演游戲,讓學生對文章進行適當?shù)男薷?,然后將這一故事進行全新的演繹。這樣,學生就需要對文章進行深入閱讀,然后斟酌修改的內容,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這樣不僅對學生語文思維的形成會起到一定的正面作用,還會提升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他們的語文素養(yǎng)得到更為全面的提高。
小學學習是一種非常有效的學習方法,而且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作用明顯。教師應當積極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讓學生能夠在互動中共同完成學習任務,在互動中提升彼此的語文思維水平。不僅如此,小組合作學習方法對學生課堂學習效率的提升也大有幫助。因為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學習節(jié)奏的一種調整,學生在長時間進行相對固定模式的課堂學習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疲憊甚至厭倦,如果教師能夠抓住時機利用小組學習的方法來調整課堂教學節(jié)奏,學生的專注力就又會被喚起,在小組合作中同樣投入甚至更加專注地進行學習,這對于學生扎實地掌握語文知識、提升語文思維水平都有非常明顯的作用。
語文思維要想得到發(fā)展,首先要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教師的權威性不能遭到質疑,教師給出的答案在學生看來也都準確無誤。然而,在新時代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想讓學生的語文思維得到更加充分的培養(yǎng),就需要突破這種刻板思維的限制,讓學生能夠暢所欲言,充分激活發(fā)散思維,這樣才能更好地形成語文思維。比如,教師在進行《滕王閣序》一文的教學時,就可以讓學生針對課后問題進行暢所欲言的回答,并鼓勵學生將文章中自己最喜歡的一句分享出來,說出喜歡它的原因,然后再讓學生學習一些學者對《滕王閣序》的解讀文章,發(fā)現(xiàn)其中的問題,提出質疑,并給出自己的認識。懷疑精神是語文乃至其他任何學科思維形成的基礎,教師應當讓學生學會質疑權威,這樣才能在發(fā)散思維的過程中,讓自己的語文思維更加完善。
新課標推行以來,高中語文教學不光要讓學生更加扎實地掌握語文知識,還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思維,讓他們更好地完成未來的語文學習任務,發(fā)展語文綜合素養(yǎng)。教師應當對學習情境進行更加科學的構建,然后通過分組教學、多媒體教學等多種形式,為學生語文思維的形成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暢所欲言,讓思維的成長更為迅速。本文簡單分析了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語文思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幾點建議,希望廣大語文教師積極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