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秋亮
(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qū)清城中學,廣東 清遠 511500)
教師在使用群文閱讀教學法時需要在限定時間內指導學生進行閱讀,并聯(lián)系相關的其他文本,在梳理、整合與拓展中幫助學生掌握多文本之間的語言特點以及意義建構等內容。因此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教學設計,提高古詩文教學質量,展現(xiàn)群文閱讀教學促進作用。
因古詩文與現(xiàn)實生活距離較遠,許多學生在學習古詩文時認為翻譯難度較大,無從下手等,從而也就出現(xiàn)了古詩文學習困難等問題。通過分析可以看出許多學生在閱讀中有著較強的偏向性,加之一些學生在學習中難以感受到其中所蘊含的中國古典美感,所以很容易在學習中出現(xiàn)注意力分散等問題。因學生難以真正讀懂古詩文,所以在學習中很容易出現(xiàn)難以理解現(xiàn)象。
首先,遷移能力培養(yǎng)不足。由于教師在教學中并未對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所以使得學生很少會主動進行遷移,甚至難以自主學習課外古詩文。其次,思維能力培養(yǎng)不足。進行古詩文鑒賞時需要學生利用自身的思維能力,在理解其中內涵與思想的基礎上進行鑒賞。但是在實際中發(fā)現(xiàn),學生對古詩文中情感脈絡、寫作特點等了解深度不足,而這也就證明了學生思維能力的不足。加之一些教師在教學中習慣按照講解字詞句、翻譯、提問的教學方法進行教學,雖然學生進行了翻譯,但是難以實現(xiàn)審美教育目標。最后,重視考試成績,忽視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性。就考試來講,對學生成績評定有著直接的影響,而教師在教學中進行精讀精講的目的也是為了提升學生考試成績做準備的。但是從實際上來講,在這種教育模式下,使得學生很容易形成死記硬背習慣,難以靈活掌握古詩文內容,最終也就影響到了鑒賞能力的提升,影響到了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首先,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使用群文閱讀教學法對提高教學效果有著直接的影響。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從教育目標出發(fā),保證目標設計合理性,滿足學生閱讀需求。在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針對議題進行探究,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果。所以在制定閱讀目標時,需要掌握其地位與各要素之間的關系,做好教學對象研究工作。第一,議題設定。想要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目標,就要從抓準議題出發(fā),確保教學活動能夠按照教學目標開展。當議題指向性明顯提升后,也就能夠更好地實現(xiàn)教學目標。第二,文本組織。文本作為實現(xiàn)教學目標的重要載體,就要從教學目標出發(fā),做好文本選擇與組合,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同時針對議題進行探究,加深對文本的理解,實現(xiàn)既定的教學目標。第三,課堂實施。在群文課堂中教師需要做好引導工作,利用提問、任務等促進活動開展。為保證教學目標能夠更好地落實到課堂中,需要從閱讀過程出發(fā),以此來實現(xiàn)教育目標。第四,教學評價。評價主要受到教學目標達成情況影響。在群文閱讀中需要提升對評價的重視度,當評價沒有滿足目標要求時,需要做好目標優(yōu)化。因此在教學中應當清楚認識到評價與目標之間的關系,在相互促進基礎上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目標。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中應當堅持從教學目標入手,掌握教學實際情況,保證目標設計合理性,為群文閱讀教學開展奠定基礎。
其次,針對各階段設計不同教學目標。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教學需要堅持從落實核心素養(yǎng)理念出發(fā),掌握學生認知規(guī)律,做好設定工作。第一,幫助學生掃清閱讀障礙。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中需要從引導學生進行多文本對比入手,及時幫助學生掃清文字障礙,尤其是對于生僻字等來講,需要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理解文言知識。第二,幫助學生了解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組織學生閱讀古詩文能夠激發(fā)學生共鳴,讓學生受到古詩文的影響,實現(xiàn)心靈上的升華,為我國傳統(tǒng)文化繼承與弘揚提供支持。第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從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策略出發(fā),給學生增加閱讀量,同時鼓勵學生在課下進行背誦。教師也要做好教學設計,激發(fā)學生閱讀動力,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獨立性,將學生帶入到主動學習中。同時教師還要做好題型篩選,保證議題設計合理性,在組建文本的同時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提升。
在初中古詩文教學中使用群文閱讀教學法需要從議題組合設計入手,在正式開展教學前需要確定好議題與文本內容,分析議題來源于思考路徑,在做好文本選擇的基礎上明確教學方式。第一,利用教學三分理論確定議題來源。在教育改革背景下古詩文的教學地位有了明顯的提升,所開展的教學活動也是根據(jù)教學目標來確定的。所以在教學中需要做好確定工作。首先,知識與技能。在這一目標中需要確保學生能夠在閱讀完文本后掌握文本內容,并選擇靈活性強、開放性強的議題。其次,過程與方法。在這一目標中需要將學生帶入到體驗學習過程,幫助學生調整知識結構,完善思維過程。最后,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教學中需要展現(xiàn)出學生在學習后心理所發(fā)生的變化,在言為心聲、情為意表的基礎上來提高語文教學效果。第二,借助言象意理論進行議題劃分。目前議題類型還是相對較多的,所以在教學中需要掌握文本的特殊性,做好劃分工作。如在語言類議題中需要從輸入與輸出出發(fā),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而在形象類議題中需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與鑒賞能力。
通過通讀與細研字詞句,能夠實現(xiàn)思想內涵的升華,同時也可以加深學生的感悟。因此在教學中需要做好遷移訓練,借助群文閱讀來幫助學生鞏固知識。教師需要做好古詩文歸類,在做好區(qū)分與總結的基礎上以遷移的方式給學生提供相關的文章,讓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幫助下逐漸提升歸納與引申能力。開展群文閱讀訓練教學能夠有效延伸學生的閱讀視野,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第一,做好群文閱讀分類。在群文閱讀分類中需要嚴格落實分類標準,掌握語文教育發(fā)展特點。對于學生來講,在知識學習中需要逐漸提升文言基礎知識能力與翻譯能力,而在審美賞析中則需要針對具有審美價值的古詩文進行賞析,并掌握評析方法,在讀寫共生中則需要從學習任務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寫作欲望。只有明確學習任務,才能在篩選適合案例的基礎上進行具體劃分,才能不斷提升教學質量。第二,結合教學環(huán)節(jié)進行教學。在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堅持從有序實施出發(fā),明確具體操作方法,做好指點工作。只有掌握群文閱讀流程,才能在做好構想與實施中營造教學情境,提升教學的靈活性,讓學生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加深對古詩文的理解,從而實現(xiàn)教育目標。首先,要做好自讀落實工作。想要發(fā)揮出群文閱讀作用,就需要從自讀環(huán)節(jié)出發(fā),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目標,引導學生通過問題做好閱讀,獲取關鍵信息,逐漸提升對信息的處理能力。因教學時間有限,所以教師就可以給學生布置自學任務,幫助學生掌握閱讀方法,確保學生能夠主動完成閱讀任務。其次,組織學生之間進行互讀。進行互讀探討就需要引導學生主動提出自己的問題,在積極探討中說出實際想法??梢哉f互讀其實就是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教師需要積極參與到互讀中去,做好指導工作,保證教學的順利開展。通過互讀能夠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實現(xiàn)對議題的準確理解。通過群文閱讀能夠轉變傳統(tǒng)教學的局限性,同時也可以延伸學生的學習思路,讓學生在探討與學習中掌握知識點。如在引入辯論模式時,就需要針對議題將學生劃分成為正反兩組,及時發(fā)表自己的意見與看法。最后,做好評讀與凝聚。對于這一模塊來講,主要是在課堂最后一個環(huán)節(jié)中進行的,同時也是彼此之間達成共識的過程。所以教師需要及時引導學生,讓學生針對不同意見進行分析,逐漸對問題產生正確的理解。為了提高群文閱讀教學效果,就要幫助學生做好知識歸納與消化,找出其中存在的問題,讓學生在鞏固與學習中掌握知識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應當提升對群文閱讀的重視度,采取適合的教育方法,在充實學生閱讀量的基礎上提升學生閱讀能力。同時教師還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讓學生在群文閱讀中保持思維的活躍性,從而提升古詩文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