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海英
摘要:教師作為課堂中的引導者主導學生的學習方向,通過新穎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為了能有效地提高小學語文的教學效率,教師在現(xiàn)代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將混合式教學引入到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中,著重培養(yǎng)小學生前期預習的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同時還要引導小學生學會進行課后總結。這樣才能在提高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的同時,提高小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關鍵詞:小學語文;信息技術;閱讀探究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隨著語文新課標的出臺,我國教育開始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過渡,教育也從以教師為中心逐漸轉為以學生為中心,由此使得廣大語文教師更加注重在教學過程中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彰顯,積極探索全新的教學模式。而信息技術教學很大程度上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對于教育教學改革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近些年,無論是中小學階段,還是大學階段,各個學科都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并且收效頗豐。
一、語文教學在小學階段的現(xiàn)狀及分析
(一)教學方法過于枯燥
現(xiàn)如今,大部分的語文課堂氣氛都比較沉悶,教師和學生之間沒有形成有效的互動,導致學習效率得不到提升。很多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還要延續(xù)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讓語文課堂越來越模式化。師生之間能否有互動要由教師來決定。教師提出問題,學生舉手回答,表面上看是活躍了課堂氣氛,但實際上還是教師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傳統(tǒng)語文課堂上的教學內(nèi)容基本上就圍繞著認字、組詞、造句和閱讀理解來進行,學生漸漸地就會失去學習興趣,久而久之還會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厭煩的心理。這種教學模式不僅枯燥,還會讓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受到限制,教師在課堂上講得慷慨激昂,學生卻沒有聽課的興趣,嚴重影響了教學的質量。
(二)沒有將小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
大部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都是圍繞著教材中的內(nèi)容。這種照本宣科的教學方法只能讓學生通過死記硬背來掌握教材中的知識點,并沒有掌握更多的學習方法。雖然教育部門一直提倡要讓學生“減負”,但卻一直沒有將“減負”落到實處?,F(xiàn)如今低年級的小學生也有很大的課業(yè)負擔,教師卻沒有按照小學生的發(fā)展特點和生長規(guī)律設計教學內(nèi)容,導致小學生的學習壓力越來越大。教師運用不恰當?shù)慕虒W方法不僅會影響教學的效率,還會降低小學生的學習興趣。班級中的每個學生之間在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上都存在著一定的差異,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將教學的重點放在了提升學生成績上,就忽略了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這就導致小學生個性化發(fā)展受到了限制。
(三)家長意識不到語文教學的重要性
雖然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是基礎學科,但是卻因為教學內(nèi)容受到了家長的忽視。很多家長認為,語文學習比較簡單,只要孩子認識字,能簡單地理解句子的意思,就能自己獨自應付考試。大部分的家長喜歡在課余時間給小學生報一些培訓班或者訓練營,但卻很少有家長給學生報語文學科的。這種想法是非常片面的,同時也會影響小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態(tài)度。
二、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學的應用策略
(一)將信息技術手段作為引發(fā)學生語文學習興趣的有效途徑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毙W生對于新鮮的事物有著極其強烈的好奇心,也就是說,一旦其對于某種事物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則其必然能夠投入其中加以鉆研。由此可以說,小學語文教師必須在日常的教學活動當中善于實現(xiàn)對學生語文知識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調動。以往小學語文教師也能夠認識到這一問題,將其落實到實踐當中,但是部分教師受學生升學壓力以及考試成績的影響,僅僅采取說教的方式進行。而小學生所處的年齡段及其所表現(xiàn)出的身心特點,決定了教師所采取的說教方式以及收獲的效果是十分有限的。信息技術手段具備音頻、視頻、圖像等多重功能,因此,教師應該將信息技術手段引入小學語文閱讀課堂,引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使小學生在語文課堂之中獲得全新的學習體驗,不再將語文閱讀教學視為讀課文、回答問題,而是可以在語文閱讀教學中感受到語文的意境之美,感受閱讀學習的樂趣。
(二)將信息技術手段作為具象化知識的展示途徑
語文閱讀是文字、詞語、句子所組成的篇章,通過結構和語言來展現(xiàn)文章的主題思想,或者是達到某個教育的目的,因此可以說是比較抽象的、對于小學生來說難以理解的。尤其是很多文章概括性很強,文章的含義潛藏在文字的背后,不經(jīng)挖掘根本無法理解。為了能夠讓學生實現(xiàn)對語文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掌握,小學語文教師要借助信息技術手段,以此來為學生進行具象化的知識點展示,從而使學生在學習特定知識點的過程當中形成深刻的感官認識。如筆者在帶領學生閱讀非常抽象、概括性強的古詩詞時,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領會到詩詞當中的意境以及詩人的創(chuàng)作情感,便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制作了有關古詩詞的生動的視頻、圖片等課件內(nèi)容,在課上為學生進行播放,使學生能夠從圖像的演示過程當中領會出了詩詞所渲染出的意境,這對于幫助學生實現(xiàn)對詩詞的深入理解有著顯著的幫助意義。
(三)將信息技術手段作為組織學生進行大閱讀、深化理解的重要陣地
在互聯(lián)網(wǎng)已經(jīng)普及的當下,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意識到小學生對于網(wǎng)絡所表現(xiàn)出的依賴與喜好,并就此設計教學活動。在信息技術手段的輔助下,閱讀不再僅限于原來的一畝三分地,而是更加豐富、更加多元,也更加廣闊。尤其是在如今“大語文”的倡導下,大閱讀、深閱讀也是必不可少的標配。閱讀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體系當中的重要節(jié)點,也是提升學生理解能力、想象能力、思維能力的重要載體,有鑒于此,小學語文教師應當將信息技術手段作為組織學生進行大閱讀、深化理解與洞見的重要陣地。
結束語
總之,信息技術環(huán)境下的語文閱讀教學與傳統(tǒng)的閱讀教學有著很大的區(qū)別,其不僅僅為學生解決了字詞句的問題,突破了教學的重點、難點,使學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內(nèi)涵,還擴展了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了學生的認知,也大大提升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閱讀教學更高效的同時,也為我們教師提出了更大的挑戰(zhàn)。雖然在信息技術時代我們有著更加豐富的教學手段,但是也面臨著更多的選擇與誘惑。如何選擇最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法,如何使學生在面對花花綠綠的圖片、視頻誘惑的同時能夠靜下心來思考問題、發(fā)現(xiàn)事物的本質,是需要教師接下來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蔡美容·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運用信息技術的思考[J]·新課程(上),2019(1).
[2]王曉琴.信息技術背景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提升的策略探究[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