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衛(wèi)敏
【摘要】目的:研究分析血小板減少及血液中微粒的臨床檢驗結果。方法:研究時間2020年2月-2021年4月,接診的血栓性疾病患者65例為研究組,同期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員80名為對照組,所有人員均接受微粒檢測;比較兩組檢查情況。結果:觀察組中冠心病、腦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急性白血?。ɑ熀螅┗颊叩难“逦⒘V笜伺c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健康人員健康者的血小板釋放量為(1.3×105±5.8×104)/ml,而活化血小板的釋放量則達到(1.6×106±8.9×106)/ml,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血小板微粒進行檢測可以作為預測、診斷血栓性疾病的一個重要指標,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
【關鍵詞】血小板;血液中微粒;檢驗
血栓性疾病屬于臨床較危險的急癥,近幾年的發(fā)病率也呈現(xiàn)增長的趨勢。目前對于血栓性疾病的發(fā)病原因、機制等尚未明確。血栓性疾病如臨床常見的急性白血病,急性腦梗死,冠心病等,對人們的健康造成嚴重威脅。因此對于此類疾病的盡早檢測,對其預防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主要研究分析血小板減少及血液中微粒的臨床檢驗結果,時間2020年2月-2021年4月,接診的血栓性疾病患者65例為研究組,現(xiàn)整理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信息
研究時間2020年2月-2021年4月,接診的血栓性疾病患者65例為研究組,年齡29-76歲,平均(59.93±2.38)歲;男性35例,女性30例;疾病包括:急性白血病14例,冠心病30例,急性腦梗死31例。同期接受健康體檢的健康人員80名為對照組,年齡25-79歲,平均(59.83±2.38)歲;男性35例,女性30例。兩組一般信息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微粒檢測選用流式細胞儀, 分別將 3 mm 與 0.8mm 的標準微球作為內參對照對血小板微粒開展檢測, 具體檢測步驟如下:標本制備,血小板微粒免疫熒光標記,對照進行定位,流式細胞術測定。 計算每毫升血漿中的微粒絕對量,絕對量用 N 表示。 N=167×C。
1.3觀察指標
兩組研究對象檢查結果比較。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資料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以(x±s)表示計量資料,并進行t檢驗;以χ2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P<0.05的差異表示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研究對象靜息血小板微粒檢查結果比較
觀察組中冠心病、腦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急性白血?。ɑ熀螅┗颊叩难“逦⒘V笜伺c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活化血小板微粒釋放情況
對照組健康人員健康者的血小板釋放量為(1.3×105±5.8×104)/ml,而活化血小板的釋放量則達到(1.6×106±8.9×106)/ml,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討論
血栓性疾病的發(fā)病病理過程包括血栓形成,血栓栓塞兩個過程。其中血栓形成是血液中有形成分,通過特定的環(huán)境,在血管中形成栓子,造成血管堵塞,對局部的供血造成影響,繼而引發(fā)變性、壞死等。血栓性疾病包含的種類較多,且較復雜,多為急性發(fā)病,一旦錯過最佳治療時間嚴重的直接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
血液在機體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不僅有輸送氧氣,新陳代謝外,還可攜帶大量的細胞微粒源,對于不同的疾病而作用與機體;血液中的這些微粒以及相關抗原會隨之出現(xiàn)相應的變化,因此可以通過對其檢測而對部分疾病進行診斷、預測。
目前臨床檢驗血液細胞微粒主要采取流式細胞術,本次研究中也采用此種檢查方法。微粒膜上的表達與來源細胞相同的表面比較分子,合理選擇特異性標記分子單抗,可確定細胞來源。相對比來源細胞,微粒體積偏小,檢測采取流式細胞術發(fā)射的散射光強度,對顆粒的大小可以準確的反映出,并且可利用熒光標記AnnexinV顯示微粒外露的磷脂酰絲氨酸,相應的提高檢測的準確率。正是因為已對細胞表面的標記分子進行了確認,加之單克隆抗體制備技術的應用,因而才會使FCM檢測的準確性得到較大提升。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中冠心病、腦梗死患者的血小板微粒指標顯著高于對照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中急性白血?。ɑ熀螅┗颊叩难“逦⒘V笜伺c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照組健康人員健康者的血小板釋放量為(1.3×105±5.8×104)/ml,而活化血小板的釋放量則達到(1.6×106±8.9×106)/ml,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血小板微粒進行檢測可以作為預測、診斷血栓性疾病的一個重要指標,具有較高的臨床意義。
參考文獻
[1]孫宏超. 血小板減少及血液中微粒的臨床檢驗結果分析[J]. 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 2020,20(31):191-192.
[2]張濤, 王群讓, 王恩漫. 老年退行性心臟瓣膜病患者循環(huán)微粒功能的研究[J]. 養(yǎng)生保健指南, 2020, 000(004):273-274.
[3]楊靜. 血小板減少及血液中微粒的臨床檢驗結果研究[J]. 臨床檢驗雜志(電子版), 2020, 009(003):153-154.
[4]鄭劍峰,邱洪. 組織因子在凝血及血栓與止血外的作用機制研究進展[J]. 心血管病學進展, 2020, 226(09):5-8.
[5]李娜. 血小板減少及血液中微粒的臨床檢驗分析[J]. 中國保健營養(yǎng), 2019, 029(011):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