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
當你翻到新年第一期雜志的時候,你可能會感慨:那個糟糕透頂?shù)?020 年終于過去,再見,再也不見!你可能會欣喜:一個充滿希望的2021 年已經到來,你好,新春你好!
在2020 年12 月30 日,中央政府發(fā)布了通知,要求做好2021 年元旦和春節(jié)期間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面對因境內外人員流動、室內聚集活動、過節(jié)冷鏈食品和貨物物流等增多可能加大的疫情傳播風險,從新年的第一天開始,我們每個人必須仍像2020年一樣,小心翼翼地生活和工作;我們無法預知,各地對流動人員的管控力度是從嚴還是從寬;我們更不會確切地知道,新冠疫情會在何時真正結束。
為了表明我們沒有攜帶病毒,我們要隨時隨地把個人的多種信息存放在各種健康調查的平臺上,以方便疾病控制部門掌握疫情傳播可能的渠道和方式,這當然是非常必要的。但令人們多多少少感到不安的是,這些隱私數(shù)據(jù)(姓名、身份證號碼、行動軌跡等)可能會因為程序漏洞被泄露、因為黑客攻擊被竊取,甚至因為內部人員拿來牟利被非法出售。
為避免學生流動、接觸和聚集,當正常的課堂教與學不能進行時,線上課堂就成了學校教學的流行方式,多種人工智能助學應用程序也順勢而生,比如某幫某輔導某搜題的廣告比比皆是。我們不清楚的是,持續(xù)的居家線上學習會不會加劇學生的孤獨和自閉,對學生的個性化教育該如何體現(xiàn)。
疫情對個人薪酬收入的沖擊也可能是巨大的,一些公司關門了,一些人員失業(yè)了,一些人不得不依賴借債過日子?,F(xiàn)在移動端的貸款平臺很多,小額借款手續(xù)也方便快捷,會解我們的燃眉之急,但也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讓未來的我們背負巨大債務。比如,你可以短時間內在多個不同的平臺借貸獲得大額資金,沒人提醒,無人把關,而忘記可能產生的利息和自己的還款能力。
醫(yī)治新冠病毒患者的特效藥沒有像人們期待的那樣出現(xiàn),預防新冠病毒的疫苗已經被研制出來但有效性需要提高,一些人對科學技術特別是現(xiàn)代醫(yī)學產生了懷疑。面對人體系統(tǒng)的復雜性,面對病毒變異的難以捉摸,我們必須建立信念、信心和耐心,現(xiàn)代醫(yī)學技術依舊是未來最值得信賴的工具和手段。
當然,整個世界還要面對更多更大的不確定性:全球經濟何時全面復蘇,貿易全球化如何維系,中美科技競爭態(tài)勢如何變化,英國脫歐對英國與歐盟的影響程度,5G、人工智能、大數(shù)據(jù)處理等前沿科技引發(fā)人類文明的潛在危機和社會倫理與治理問題,等等。
不回避,更謹慎,要樂觀。在歷經2020 年種種突如其來的遭遇之后,我們希望也相信會更加從容應對充滿不確定性的2021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