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學術翻譯“六關六觀六品”論

      2021-01-03 18:00:33
      齊魯師范學院學報 2021年1期
      關鍵詞:語序定語短語

      王 強

      (重慶郵電大學 外國語學院,重慶 400065)

      一、引言

      現(xiàn)在學生做翻譯,就像幾十年前的會計在記賬,一手按手機(好比算盤),一手寫譯文,心里想著“一機在手,翻譯不愁”,譯作質量令人擔憂,從以下兩例學生譯文可見一斑。

      (1)原文:AAA公司創(chuàng)立于2008年,現(xiàn)擁有信息技術、汽車和房地產三大產業(yè)。

      學生譯文:AAA Corporation built / established/ found in 2008. Now it has …

      修改譯文:Founded in 2008, AAA Corporation now has …

      (2) 原文:The processing power of a highly optimized framework for deep learning and a fast GPU can be amazing.

      學生譯文:高度優(yōu)化的深度學習框架處理能力和一個快速圖像處理器的結合,能產生驚人的效果。

      修改譯文:高度優(yōu)化的深度學習框架和快速圖像處理器的處理能力令人稱奇。

      例(1)的學生譯文動詞用的不對、語態(tài)不對、句式也不緊湊。例(2)的學生譯文斷句錯誤,沒有找對主語,沒有識別出processing power為兩個并列項所共享。要想做好翻譯,尤其是學術翻譯,這些錯誤必須予以糾正。

      近年來,筆者一直給英語和翻譯專業(yè)本科生、非英語專業(yè)研究生和MTI講授《英漢語言對比》《英漢比較與翻譯》《學術英語翻譯》和《信息科技英語翻譯》等課程,也評閱了數十份翻譯專業(yè)本科生和MTI的翻譯報告,主要是信息通信技術相關資料的翻譯報告,發(fā)現(xiàn)學生譯文中存在著一系列錯誤。同時發(fā)現(xiàn)翻譯報告總是在套用那幾個老理論,比如功能對等論、目的論等。這些現(xiàn)象,在開設有翻譯專業(yè)本科和MTI的高校都比較普遍。究其原因,我們認為,那些陳舊的西方翻譯理論并不是為學術翻譯或科技翻譯而提出來的,并不適用于(至少不完全適用于)學術翻譯,而且那些理論比較抽象,學生未必能夠掌握,容易盲從或產生誤解。

      要解決當前的問題,必須從實際出發(fā),進行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改革。我們基于課堂教學實踐和翻譯報告評閱,堅持自己收集、分析英漢互譯實例,不從任何教材、網站或公開資料中選材,嘗試提出學術翻譯“六關六觀六品”論,旨在為學術翻譯提供新的、合理的、實用的方案,培養(yǎng)稱職的學術翻譯譯匠。

      二、學術翻譯的“六關”

      要想做好學術翻譯,最首要的、最基礎的是要講技巧,重視語法、措辭、語態(tài)、詞類、句式和語序,過“六關”,包括:

      (一)語法關

      對學術翻譯而言,重要的不是詞匯問題,因為句子不是詞匯的簡單累積。相比之下,語法更重要。語法相當于詞匯或短語之間的關系,如果關系弄錯了,哪怕詞匯譯得再準,整個句子也將譯錯或無法理解。例如:

      (3)原文:With separate modules for accounting,finance, inventory, human resources, and many, many more, ERP systems, with Germany’s SAP leading the way, represented the state of the art in information systems integration.

      學生譯文:在會計、財務、庫存、人力資源和許許多多的ERP系統(tǒng)中,德國的SAP系統(tǒng)處于領先地位,代表了信息系統(tǒng)集成的先進水平。

      修改譯文:ERP系統(tǒng)設有會計、財務、庫存、人力資源等多個模塊,代表著信息系統(tǒng)集成的最高水平,尤以德國的SAP最為領先。

      例(3)原文里有很多逗號,具有較大的迷惑性。受此影響,學生譯文斷句錯誤,忽視了many more后面的那個逗號,誤把many more和ERP systems連起來翻譯為“許許多多的ERP系統(tǒng)”,最終導致誤把with Germany’s SAP leading the way當作全句的主謂結構。事實上,原文里的more是個代詞,而不是作修飾語修飾ERP systems,全句真正的主語是ERP systems,而with Germany’s SAP leading the way只是伴隨,并非主謂結構。修改譯文明確了主句結構,先翻譯ERP systems … represented …這個主句,再翻譯with …短語。

      (4)原文:The higher the frequency, the more the waves travel in a line-of-sight characteristic.

      學生譯文:頻率越高,波在視線特性中傳播得越多。

      修改譯文:頻率越高,波越會以直線形式傳播/波的傳播路徑更接近于直線。

      例(4)原文中的the waves后面還有謂語部分,因此the more修飾的是in a line-of-sight characteristic,是形容直的程度或多么地直,學生譯文誤以為是修飾the waves,這種修飾是不可能的。另外,in也不是“在……中”的意思,而是指“以……形式”,這不是詞匯問題,而是語法問題。

      (二)措辭關

      學生做學術翻譯,往往不知如何措辭或選詞。手機詞典上,輸入一個詞,往往有很多義項彈出來,究竟選哪個呢?很多學生都不假思索地選第一個義項,而這往往是錯的,有時可能是最后一個義項合適,也可能所有義項都不對。例如,communication device有學生譯為“交流/溝通/交際裝置”,其實都不對,而要譯為“通訊/通信裝置”。由于詞義的流變性[1]131緣故,特定學科領域里一詞多義現(xiàn)象時有發(fā)生,要注重常用詞匯的專業(yè)化,根據上下文縮小詞義范圍,合理推測詞義,而不能依賴電子詞典隨意選擇義項。例如:

      (5)原文:This is not only because virtual worlds do not model the real world as closely as we would like.

      學生譯文:這不僅是因為虛擬世界并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緊密/密切模擬現(xiàn)實世界。

      修改譯文:這不僅是因為虛擬世界并不像我們所想的那樣逼真地模擬現(xiàn)實世界。

      例(5)原文是關于現(xiàn)實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的關系,closely修飾“模擬”,最佳義項是“逼真地”,但這個義項并沒有出現(xiàn)在任何電子詞典中。

      (6)原文:The central offices contain switching equipment that routes content to its final destination or to another switching center.

      學生譯文:中心辦公室包括……

      修改譯文:中央交換局包括……

      例(6)原文是關于通信領域,central office不是“中心辦公室”的意思,而是指“中央交換局”,只有在專業(yè)詞典中才能查到。

      總之,不能隨意選擇義項,而要根據上下文語境和文本所屬領域確定唯一的、最佳的關聯(lián)義項,或曰“咬文嚼字”。這也說明,“譯者的常識、學識越豐富越好”,要“有點治學訓練”[2]38。

      (三)語態(tài)關

      英語傾向于用被動態(tài),漢語傾向于用主動態(tài)。漢語的被動句是受限的,一般用于不利、不幸的情況[3]123-131,所以翻譯時要慎重。例如:

      (7)原文:If a criterion is met, the traffic is routed between the networks; otherwise, it is stopped.

      學生譯文:如果一個標準被符合,通信就在這兩個網絡之間被路由;否則,就被停止。

      修改譯文:如果滿足某個標準,就建立這兩個網絡之間的通信路由;否則,就予以終止。

      面對英語的被動句,很多學生只會譯成漢語的“被”字句,往往一“被”到底。這種形式對應會引起譯文語法錯誤、語體不合[4]54。原文純粹表示客觀的情況,不表示任何不利或不幸的情況,所以不能譯成漢語的“被”字句。修改譯文采用漢語的無主句和簡化被動句翻譯,沒有出現(xiàn)一個“被”字,通順且符合漢語習慣。

      (8)原文:樸槿惠案一審判決今天宣布。

      學生譯文:The first trial against Park Geunhye today declares/announces.

      修改譯文:The first trial against Park Geunhye will be declared/announced today.

      例(8)原文是漢語典型的意義被動句,即用主動形式表示被動意義,這是意合語言所允許的。但是,對以形合為主的英語來說,要把這種被動意義用結構被動句表達,即will be declared/announced。英語不支持trial ... declares/announces這樣的意義被動句。

      可見,漢譯英時,不能僅看中文原文里是否有“被”字(這種情況很少),而要看意義上是否有被動意義(這種情況更多)。如果有被動意義,就有必要譯成英語的被動句。

      (四)詞類關

      英語單詞有形態(tài)變化,體現(xiàn)不同的詞類,不同的句子成分要用不同的詞類來充當,不能隨意,名詞、形容詞、介詞一般不能做謂語,動詞原形一般不能做主語等等。相比之下,漢語形態(tài)變化少,一個詞可以同屬于多個詞類,這一點在漢譯英時尤其要注意。例如,在漢語中“必要、成功、快樂、分析”等詞無需變形就可以充當主、謂、賓等多個句子成分,但英語中則需要做相應的變形,如necessitate - necessary -necessity、succeed - success - successful、happy- happiness - happily、analyze - analysis -analytic,很多學生混用,不區(qū)分詞類。例如:

      (9)a. I against this argument.

      b. I successed, he not happy.

      c. I will analysis this argument.

      d. Kick the door is a mistake.

      (9a-c)誤把介詞、名詞、形容詞當動詞,(9d)誤把動詞原形做主語。

      (10)原文:Functions include the ability to type and edit text, format fonts and paragraphs, and add, move,and delete text throughout the document.

      學生譯文:功能包括鍵入和編輯文本、格式/格式化字體和段落的能力,并在整個文檔中添加、移動和刪除文本的能力。

      修改譯文:……給字體和段落進行排版……

      例(10)原文中的format顯然是做動詞用,因此不能譯為名詞性的“格式”,而要譯為動詞性的“給……排版”,當然更不能譯為“格式化”,那是指對硬盤、軟盤進行重新分區(qū),而且“格式化”后面不能跟名詞。

      研究過程中還發(fā)現(xiàn)以下更多因詞形不同而造成意義不同的實例[5]138-141。

      (11)a. logical address 邏輯地址 vs. logical addressing 邏輯選址

      b. network technology 網絡技術 vs.networking technology 聯(lián)網技術

      c. pulse code modulation 脈碼調制 vs.pulse coding modulation 脈沖編碼調制

      d. bridge 網橋 vs. bridging 橋接

      e. signal transmission 信號傳輸 vs.signaling speed 發(fā)碼速率

      這些都說明一個詞做名詞用和做動詞用的意義不同,也說明詞類是學術翻譯過程中需要考慮的一個重要因素。

      (五)句式關

      英漢語句式的分類標準不同,英語句式一般是按照句子成分來分類的,而漢語句式一般是按照功能和意義來分類的。劉宓慶[6]245,403主張,做翻譯要靈活安排句式,涉及句式的選擇以及句子在上下文中的適應性問題,抓住句子的骨架含義之后,再找出詞項之間的語法關系和主題關系。學術翻譯時不必拘泥于原文句式,而要以忠實、通順為標尺。例如:

      (12)原文:共享計算機網絡的資源,以及在網絡中交換信息,就需要實現(xiàn)不同系統(tǒng)中的實體的通信。

      學生譯文:Sharing resources of computer network and exchanging information in network require/need/demand implementing communication of entities among different systems.

      修改譯文:Communication of entities among different systems is necessary for resource sharing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in computer network.

      例(12)原文的句式可以概括為“共享……以及交換……需要實現(xiàn)……”,顯然有4個動詞,學生譯文受此影響,按照原文逐詞對譯,也譯出了4個動詞,結果不符合英語的靜態(tài)特征。修改的思路是,鑒于英語句子少用動詞,最好只有一個動詞,而且這個動詞最好是be,先把漢語句式提煉為“……以及……需要……”,這樣還不夠,因為英譯時還不得不有require之類的動詞,不夠靜態(tài)。因此,還要繼續(xù)把漢語句式轉換為“……是……以及……所需的”,就是為了直接轉換為非常靜態(tài)的英語句式… is necessary for … and …,充分利用英語的形容詞和介詞表達靜態(tài)的特點。然后往里面填充名詞化的詞匯,如resource sharing和information exchange,就有了上面的修改譯文。課堂教學發(fā)現(xiàn),大多數學生都缺乏這種句式轉換的思想。

      (13)原文:設計的發(fā)展與人類歷史的發(fā)展一樣,是逐漸進化的。

      學生譯文:Development of design, like development of human history, is gradually evolving.

      修改譯文:Design developed gradually as mankind.

      例(13)原文的句式在英譯時顯然可以簡化,因為“發(fā)展”一詞出現(xiàn)兩次,而且,“歷史”一詞已經包含了“發(fā)展”的詞義,“發(fā)展”與“進化”又是近義詞。因此,不宜按照原文逐詞對譯,切忌“一個蘿卜一個坑”。修改譯文只用了五個詞就表達了原文的意義,句式更加地道、簡潔。

      (14)原文:這里曾培養(yǎng)出參與研制我國第一顆彈道導彈、第一顆同步衛(wèi)星、第一顆洲際導彈的黃成芳。

      學生譯文:The University has cultivated such talents as …

      修改譯文:The University is Alma Mater for such talents as …

      例(14)原文的句式可以概括為“這里曾培養(yǎng)出……”。學生譯文采用cultivate這種動態(tài)表達法,不符合英語習慣,也缺乏亮點。修改譯文采用be ... for ...這種更加靜態(tài)的表達法,體現(xiàn)了傅雷[7]548、楊絳[8]95和許均[9]193等翻譯家都提倡的“重組句”原則,即根據不同語言的規(guī)律,破除語言的束縛,重新組句。也體現(xiàn)了黃振定[10]108等翻譯家提倡的“解構—重組”過程。

      (六)語序關

      語序是語言的重要特征,是語言信息的主要編碼形式,語序共性具有比形態(tài)共性更大的普遍性[11]1-13。英漢語的基本語序是相同的,但是局部語序存在差異。英語是形合語言,有豐富的連接手段,語序相對自由;漢語是意合語言,少用甚至不用連接手段,語序相對固定。學術翻譯要注意調整語序,先看一個較簡單的例子:

      (15)原文:最成功的三個案例

      學生譯文:most successful three cases / most three successful cases

      修改譯文:three most successful cases

      例(15)原文也可以說成“三個最成功的案例”,即數詞也可以放在修飾語“最成功的”的前面,但是英語只能把數詞放在修飾語前面,即three most successful cases。大而言之,這是關于英漢語定語語序的差異,“三個”屬限定定語,漢語中限定詞之間的相對位置沒有英語那么固定,“最成功的”屬描寫定語,而且比限定定語“三個”要長,英語一般按照“先短后長”的原則安排這兩個定語[12]315-316,因此只能說three most successful cases。學生譯文most successful three cases受原文語序束縛,屬錯譯。most three successful cases則屬亂譯??梢?,即便是極短的短語也可能需要調整語序。

      (16)原文:The scientists can ①study properties and functions ②through various methods③to interfere biology materials ④such as inducing gene mutation or protein modification.

      學生譯文:科學家們可以學習各種性質和功能,通過各種方法干涉生物學材料,例如誘導基因突變或修飾蛋白質。

      修改譯文:科學家們可以②通過 ④誘導基因突變或修飾蛋白質等 ②多種方法 ①研究各種性質和功能,③進而干涉生物學材料。

      為表述方便,給例(16)原文主要部分編了號。其中,表方式的短語②在動詞詞組①后面,漢譯時需顛倒順序。表枚舉的短語④與中心詞即②里面的various methods被表目的的短語③分隔,這是英語常見的分隔結構,因為④比③更長,為了避免頭重腳輕,英語把④放到末尾,漢譯時需先翻譯②和④,再翻譯①。與原文相比,修改譯文的語序已經變?yōu)棰?④-②-①-③,其中,翻譯②里面的through后翻譯④,再回到②翻譯剩余的various methods。學生譯文貌似每個短語都譯出來了,但由于沒有調整語序,最終的意義無法接受,尤其是把through various methods to interfere biology materials譯為“通過各種方法干涉生物學材料”,缺乏基本的語序認識。

      (17)原文:One can ①be grateful to the photographer②for communicating his passion③for this still well preserved part ④of our shrinking planet.

      學生譯文:一個人可以向攝影師表示感謝,傳達了他對我們正在萎縮的星球仍然保存完好的部分的激情。

      修改譯文:④在我們這個生存空間日益縮小的星球上,③還有這樣一片依舊保存完好的土地,②而攝影師將他對這片土地的熱情傳達了出來,①我們應該向他表示感謝。

      例(17)原文可以切分為四個部分,②、③、④都是介詞短語,充分體現(xiàn)了英語句子多用介詞以及向句尾開放的特點。漢語少用介詞,而且句子不是向句尾開放。學生譯文忽視了英漢語這一點差異,幾乎完全按照原文從左至右翻譯,詰屈聱牙。修改譯文將原文拆分成四個短語,每個短語分配一個漢語短語或分句,再按照邏輯順序重新排列,譯文語序和原文完全相反,變成了④-③-②-①,屬典型的倒序,這樣做是完全必要的。修改譯文不緊不慢,娓娓道來,回味無窮。

      (18) 原 文: ①Functioning on sustainable principles, the village is a ② welcoming ③ 60-acre resort ④ with a spa, artisan shops, and ⑤ services.

      學生譯文:在可持續(xù)性發(fā)展原則的作用下,這個占地60英畝并且很受歡迎的村莊,是一個集休閑中心、手工店鋪和服務機構于一體的度假圣地。

      修改譯文:③該度假村占地60英畝,①按照可持續(xù)發(fā)展原則建造,④已建有一個spa和多個工匠鋪,⑤提供多種服務,②令人愜意。

      例(18)原文開頭有分詞形式,且中心詞resort前后都有很多修飾語,漢語動詞沒有分詞形式,且是話題型語言。修改譯文把話題“該度假村”放在句首,再按照邏輯順序重新排列原文的各個修飾語,變成了③-①-④-⑤-②,同時,把with短語轉譯為漢語的動詞短語“建有……”“提供……”。相比之下,學生譯文感覺平平,沒有亮點。

      以上例(16)-(18)都有一個共性,即翻譯時把英文切成了幾段,譯文才是“中國的中文”[2]195,不同于逐詞對譯。這三個例句涉及到的語序只代表一小部分,主要目的是強調培養(yǎng)語序的意識。但凡有兩個短語的翻譯,就會涉及到語序問題。短語越多,語序的可能性就越多,確定最佳的語序就越困難。如上文例(18)包含5個短語,譯文可能的語序多達數十種,但或許只有③-①-④-⑤-②最合理。這種跟原文語序相差很大的譯法,思果[13]46形象地稱為“天翻地覆”。那么,如何確定多短語英譯漢的最佳語序呢?關鍵在于要遵照邏輯順序或曰事物客觀發(fā)生的先后、因果、條件-結果等順序。漢語是非常具有邏輯性的語言,因而語序是相對固定的。多短語英譯漢時,往往只有一兩種語序可以接受,有時甚至只有一種語序合理。

      以上討論的是學術翻譯的六個技巧,和語言基本功有著密切的關系。孫寧、張蕾[14]123指出,沒有語言基本功打底,學多少翻譯技巧也是枉然。不學技巧,縱使語言能力再強,也很難做好翻譯。技巧是基礎,是必過的“關”。

      三、學術翻譯的“六觀”

      如果說“六關”是基礎,那么“六觀”就是提高。我們把學術翻譯的“六觀”總結為全局觀、形義觀、步驟觀、文體觀、伴隨觀和瀟灑觀。

      (一)全局觀

      句子不是由一個個的詞或短語簡單地相加而成,而是一個整體,翻譯句子時不能看一部分就譯一部分,而要前后通盤考慮,翻譯段落和有嵌套的長難句時更應如此。例如:

      (19)原文:設計是復雜的思維過程。設計就是盡可能少地消耗以材料、能源、勞動力、資金等形態(tài)存在的資源,創(chuàng)造出滿足預先功能要求的物質實體。

      學生譯文一:Design is a complex thought process,which uses … to create …

      學生譯文二:Design is a complex process of thinking. Design …

      修改譯文:As a complex mental process, design creates objects that satisfy predefined requirements with the least resources such as materials, energy, labor and capital.

      顯然,例(19)原文第一句是次要內容,第二句才是主要內容。學生譯文一顛倒主次,將次要內容作為主句。學生譯文二按照原文造出兩個獨立句子,太短而不緊湊,不符合英語使用長句的傾向。修改譯文把原文兩句話聯(lián)系起來考慮,用as …介詞短語引出原文第一句次要內容,用主句design creates…表達原文的主要內容。同時,把方式短語with the least resources…后置,體現(xiàn)漢語的偏正和英語的主從之差異。這些都是全局性的考量。

      (20)原文:Tutorials that cannot be completed until the user has indicated a clear understanding and effective interaction are a great method of inducing mental models into the minds of users.

      學生譯文:直到用戶表現(xiàn)出有清楚理解時,使用指南才算完成任務,并且,有效交互是將心理模式引入用戶大腦中的極好方法。

      修改譯文:有些指南要直到用戶表明完全明白并有效交互才算完成,這些指南是……

      學生譯文缺乏全局觀,看一步譯一步,沒有識別出定語從句,主句主語也沒有找對,主語并不是effective interaction,而是tutorials,導致譯文相當混亂,是典型的語段組織混亂或邏輯思維混亂,即根本沒有將原文機理捋清,就一句接一句機械地翻譯下去[15]455。放眼全句,tutorials和are構成主句的主謂,其中tutorials后跟有長定語從句,翻譯時先把tutorials和定語從句合并譯出,再重復“這些指南”另起一句。

      做翻譯好比作畫,之前要胸有成竹;做翻譯好比下圍棋,要搶占星位;做翻譯好比蓋房,要先打牢地基和框架。布局一定,翻譯就成功了一半。因此,我們把全局觀列為學術翻譯的“六觀”之首。思果[2]19在討論翻譯步驟時也強調“先看全句、全文”。

      (二)形義觀

      語言的根本問題是形式與意義之間的張力——形式承載意義,意義驅動形式[16]216。語言是形式和意義的綜合體,形式和意義可能一致,但也可能錯配,語言學理論中的特殊疑問詞移位(如what are you doing)就是典型的形義錯位(displacement)例子——疑問詞what形式上(句法上)在句首,卻要到句末即動詞doing后才能詮釋意義。形義錯位是語言的基本性質和不可歸結的事實[17]222,而翻譯是跨語言的形義投射,形式和意義之間的關系更加復雜。先討論形義一致的情況,例如:

      (21)原文:In 1975, the first microcomputer was announced on the cover of Popular Mechanics: the Altair 8800. Though at first just a niche product for computer hobbyists, improvements in usability and the availability of practical software led to growing sales.

      學生譯文:1975年,《大眾機械》雜志的封面上公開了世界第一臺微型電腦——牽牛星8800。盡管微型計算機最初只是為計算機愛好者設計的小眾產品,但實用軟件可用性和實用性的提升造就了銷售量的增長。

      修改譯文:……小眾產品,但它的性能不斷改進,加之各種應用軟件相繼出現(xiàn),帶動微型計算機的銷量上升。

      學生譯文貌似沒錯,實則錯誤。我們聚焦例(21)原文的兩處下劃線部分,發(fā)現(xiàn)usability前面沒有定冠詞the,而availability前面有。定冠詞是英語特有的形式,可以有效地區(qū)分意義,屬于“有意義的形式”[15]359。因此,可以斷定usability和availability并沒有直接并列,improvements in usability與the availability of practical software才是并列,usability是指前文“牽牛星8800”的可用性,而不是指后文“應用軟件”的可用性。修改譯文注意到了這種形義一致,把improvements in usability譯為“它的性能不斷改進”,其中的“它”指前文的“牽牛星8800”。

      (22)原文:A firewall can be defined as a communication device placed between a network (the protected network)and another network (the public network) that is able to filter access to the protected network.

      學生譯文:防火墻可以定義為放置在一個網絡(受保護網)和能夠對受保護網的訪問進行過濾的另一個網絡(公共網)之間的通訊裝置。

      修改譯文:防火墻可以定義為放置在一個網絡(受保護網)和另一個網絡(公共網)之間的通訊裝置,它能夠對受保護網的訪問進行過濾。

      同樣,學生譯文貌似沒錯,實則錯誤,錯在定語從句引導詞that的指稱上,不是指形式上離它最近的another network,而是離它最遠的、句首的firewall。語言本質上是層級性的,而不是線性的[18]19-26[19]20-26,理解語言時不能看形式遠近,而要看層級、看意義——that和another network不是在同一個層級上,網絡自身(即another network)并不能過濾訪問,否則防火墻就沒有必要了,所以可以斷定that是指代firewall。這可以視為形義不一致的情況,猶如上文提到的特殊疑問詞的語義詮釋。

      形式上的1+1翻譯時不一定都等于意義上的2,可能等于1或者3,例如:

      (23)原文:受到用戶的廣泛好評與充分肯定

      學生譯文:be widely acclaimed and sufficiently affirmed by their clients

      修改譯文:be widely and highly acclaimed among their clients

      學生譯文忽略了原文“好評”與“肯定”屬意義重復[3]248的特征,“一個蘿卜一個坑”地逐詞對譯,造成譯文不符合英語忌諱重復的特征。修改譯文只保留acclaimed,足矣!這屬于1+1=1,即“好評”+“肯定”=“好評”,“肯定”屬于無意義的形式[15]359。

      (24)原文:Smartphone makers are ready to demonstrate their best to attract us.

      學生譯文:智能手機制造商準備展現(xiàn)他們最好的一面吸引我們。

      修改譯文:各大智能手機制造商紛紛使出渾身解數吸引買家。

      例(24)原文有復數標記-s,學生譯文僅譯出“制造商”,顯然是不夠的。為了表達復數義,修改譯文并沒有采用“們”(一般用于指人),而是在“制造商”前面加“各大”,后面加“紛紛”。這屬于1+1=3,即maker + -s = “各大”+“制造商”+“紛紛”。

      (三)步驟觀

      除了非常簡單的句子外,大多數句子的翻譯都不是一步完成的,而是需要經過幾個步驟或轉換,少則兩步,多則四五步。步驟觀既指宏觀的理解、表達、校核等宏觀步驟,又指翻譯表達時的各個微觀步驟。例如:

      (25)原文:重慶正在修建輕軌。

      學生譯文:Chongqing is building light rails.

      修改譯文:Light rails are under construction in Chongqing.

      例(25)原文里面含有動詞“修建”,這是漢語的動態(tài)表達,翻譯時不能采用Chongqing is building …,因為原文漢語采用地點主語,英語卻不支持這樣的地點主語。要設法轉換成靜態(tài)表達,首先想到的動詞是construct,再把它名詞化為construction,接著在前面加上介詞under,成為under construction,然后在前面加上虛義動詞be,成為be under construction。需要經過三個步驟,即動詞名詞化、介詞靜態(tài)化和添加虛義動詞,體現(xiàn)英語的靜態(tài)特征[3]133-148。

      (26)原文:They work closely with clients, who may not understand sophistica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s,and design systems that meet their customers’ needs.

      學生譯文:他們與不了解復雜通信系統(tǒng)并設計系統(tǒng)的客戶密切合作,以滿足顧客的需求。

      修改譯文:他們與客戶密切合作,還設計出能滿足顧客需求的各種系統(tǒng),那些客戶或許不太了解先進的通信系統(tǒng)。

      例(26)原文包含一個以who引導的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和一個以that引導的限制性定語從句,學生譯文沒有辨別出兩個定語從句的不同性質,也沒有采用不同的譯法,而且把主句動詞詞組design systems錯誤地劃入who引導的從句。修改譯文辨別出主句和兩個不同性質的從句,采用分譯法翻譯who引導的從句,采用合譯法(“的”字結構)翻譯that引導的從句。我們把英語定語從句漢譯的步驟總結如下:

      第一步,識別。識別定語從句的起止,切勿把從句成分劃入主句或反之。

      第二步,判定。判定是限制性還是非限制性定語從句,可以根據從句長短、從句前是否有逗號以及從句是否能夠刪除來判定。

      第三步,選擇。選擇采取合譯法還是分譯法,再具體到某一個翻譯技巧,做到“一事一譯”。

      這種具體的步驟類似于劉宓慶提出的程序論[20]149。

      (四)文體觀

      學術資料是一類重要的文體,有其特殊的文體特征,包括常用被動句、物稱主語、長句多等,但在漢譯時又要符合漢語的文體特征,所以文體可譯而且必須譯。學術翻譯的讀者都是專業(yè)讀者或高級讀者,翻譯學術資料時需保持正式、書面的文體特征。例如:

      (27) 原文:fast GPU

      學生譯文:快圖像處理器

      修改譯文:快速圖像處理器

      學生譯文里的“快”是單音節(jié)的,不符合現(xiàn)代漢語雙音節(jié)的習慣和文體,須改為“快速”。與普通文體一樣,IT術語中雙音節(jié)是基本音步,雙字詞占多數,也是構成更大音節(jié)的主要組件,這是IT術語與普通文體詞匯最顯著的共性[21]15-29。

      (28)原文:As you can see in the above figure

      學生譯文:正如你在以上圖中所能看到的那樣

      修改譯文:如上圖所示

      顯然,學生譯文非常累贅,屬非正式文體,修改譯文簡潔而正式,也是劉重德老先生倡導的“信達切”中的“切”的體現(xiàn)。正如劉宓慶[6]413所強調的“返其真”——譯文應適應原文文體風貌,遣詞造句務須符合文體的需要。

      (五)伴隨觀

      句子是一個整體,往往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翻譯時如果調整了句子某一個地方,那么其他地方也需要跟著調整,形成所謂的“伴隨效應”。例如:

      (29)原文:從本篇章作品中可以感受到各民族之間的平等、團結、互助與和諧。

      學生譯文:From works in this chapter, we can feel the equality, unity, mutual help and harmony among various ethnic groups.

      修改譯文:Works in this chapter depict the equality,unity, mutual help and harmony among various ethnic groups.

      例(29)原文是漢語典型的無主句,學生譯文采用we can feel …不符合英語的物稱主語特征。修改譯文把“從本篇章作品中”轉變?yōu)橛⒄Z句子的主語works in this chapter,相應地,選擇一個與之搭配的謂語動詞depict,這就是伴隨效應。

      (30)原文:這些作品生動地反映了各民族悠久的歷史與獨特的風俗。

      學生譯文:These works have vividly reflected the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custom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修改譯文:These works have presented vivid descriptions of the long history and unique customs of various ethnic groups.

      例(30)原文是漢語典型的“副詞+動詞”結構,學生譯文幾乎逐詞對譯,不符合英語的抽象特征。修改譯文先把“生動地反映了”名詞化,譯成vivid descriptions,相應地,再在前面加上虛義動詞present,這也是伴隨。這種“虛義動詞+名詞化”的結構在英語中很普遍,如made a careful examination,而不說carefully examined。

      (六)瀟灑觀

      做翻譯,不要躡手躡腳,該省便省,該加要加,該轉就轉,要譯得瀟灑、自如。翻譯過后,不留下任何痕跡,看上去是本族語者自己寫的,筆者一直認為這是翻譯的最高境界[22]10-17。例如:

      (31)原文:Programming software is software whose purpose is to make more software.

      學生譯文:編程軟件是一種軟件,其目的是制造更多的軟件。

      修改譯文:編程軟件是制造軟件的軟件。

      例(31)原文里包含whose引導的限制性定語從句,學生譯文誤判為非限制性定語從句,采用分譯法,造成譯文不夠忠實,而且明顯累贅。修改譯文忠實、通順、瀟灑。

      (32)原文:From tracking inventory to creating bills of materials to scheduling production, the MRP systems gave more businesses a reason to want to integrate computing into their processes.

      學生譯文:從跟蹤存貨到創(chuàng)建物料清單到調度生產,MRP系統(tǒng)給了更多企業(yè)一個理由將計算整合到流程中。

      修改譯文:MRP系統(tǒng)廣泛用于庫存跟蹤、物料單創(chuàng)建和生產調度,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yè)計劃在工藝中融入計算。

      例(32)原文也是英語慣用的抽象表達法,其中give是英語常用的虛義動詞,學生譯文受原文束縛,顯得僵硬而累贅。既然前者給后者一個理由做某事,那么前后自然就構成因果關系,修改譯文用“因此”一詞就解決了這個問題,十分瀟灑。思果[2]15強調,翻譯不是譯單字,是譯句。一般人所謂的直譯,就是把字典里的解釋搬到譯文里去,這是最次等的翻譯。

      四、學術翻譯的“六品”

      如果說“六觀”是提高,那么“六品”就是境界、人品、態(tài)度。譯如其人,人如其譯。譯品就是人品,譯風就是作風。我們主張,做學術翻譯要鑄就以下六個方面的品質:

      (一)要負責,不要敷衍

      翻譯無小事,翻譯事關重大。“文章千古事”,譯作永流傳。從朱生豪先生譯的莎劇,到王佐良先生譯的“論讀書”,再到許淵沖先生譯的唐詩、宋詞,無不是高度負責的經典譯作。做學術翻譯,首要的不是看水平,而是看態(tài)度——是否負責任的態(tài)度。小到一個術語,大到國家重大工程資料,都需要負責任的翻譯,因為翻譯肩負著“神圣職責”[23]211。例如:

      (33) 原 文:“Business Name” means each and every name, title, device or logo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the Business.

      學生譯文:“公司名稱”是指與公司有關的任何名稱、標題、裝置或標志。

      修改譯文:“公司名稱”是指與公司有關的任何名稱、稱謂、圖案或標志。

      例(33)原文選自一份法律合同的詞語釋義部分,學生譯文把title和device想當然地分別譯為“標題”和“裝置”,這顯然與公司名稱無關,是很不負責任的,將導致嚴重后果。這不是水平問題,而是態(tài)度問題。修改譯文查閱了專業(yè)詞典,分別改譯為相關的“稱謂”和“圖案”。

      (二)要創(chuàng)新,不要守舊

      做學術翻譯,要解放思想,創(chuàng)新觀念,膽大心細,給讀者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例如:

      (34)原文:我長大了想開飛機。

      學生譯文:I want to drive / fly / operate a plane when I grow up.

      修改譯文:I want to be a pilot when I grow up.

      看到例(34)這樣的原文,的確有不少學生會想到drive / fly / operate a plane這樣的表達式,卻忽視了英語重靜態(tài)表達而漢語重動態(tài)表達的差異,學生譯文因循守舊,難以接受,更無亮點可言。修改譯文跳出固有思維,兼顧英語重靜態(tài)表達的特征,創(chuàng)造性地把“開飛機”譯為be a pilot,膽大,卻也心細。這可以視為譯者的主體意識或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

      (三)要冷靜,不要草率

      做學術翻譯,很少有一氣呵成的,不要草率行事,要冷靜思考,反復比選、修改,確定最佳譯文。例如:

      (35)原文:These applications, called productivity software, allow office employees to complete their daily work.

      學生譯文:這些應用程序,稱為生產力軟件,允許辦公室職員完成他們的日常工作。

      修改譯文:這些稱為辦公軟件的應用程序允許辦公室職員完成他們的日常工作。

      例(35)原文是一條軟件行業(yè)術語,學生譯文把productivity“生產力”和software“軟件”機械相加,十分草率。修改譯文冷靜思考,反復比選多個可能譯文,最終譯為“辦公軟件”,才夠忠實。曹明倫[24]24曾把翻譯比作下棋,建議譯者甘于并善于“悔棋”,翻譯之后一定要回過頭去對原譯加以改正或修飾,對怎么改正或修飾也要有自己的主見。

      (四)要堅定,不要上當

      語言會說謊,我們要是經驗不足或一時疏忽,就被它欺騙了[25]89。跨語言的翻譯里充滿著各種誘惑,做學術翻譯要堅守底線,堅定認識,謹防陷阱。例如:

      (36)原文:郵政監(jiān)管機構對快遞業(yè)的監(jiān)管,就像銀監(jiān)會對郵政儲蓄的監(jiān)管一樣,主要是產業(yè)政策指導和市場監(jiān)管。

      學生譯文:Supervision of post administrations on express industry mainly refers to industry policy instructions and market supervision just like supervision of China Bank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postal savings.

      修改譯文:Supervision of post administrations on express industry mainly refers to industry policy instructions and market supervision just like that of China Bank Regulatory Commission on postal savings.

      例(36)原文里“……監(jiān)管,就像……監(jiān)管一樣……”是漢語典型的重復特征,也是一種誘惑,學生譯文沒有經受住這種誘惑,照樣譯出了supervision一詞,結果上了當,不符合英語的替換特征。修改譯文抵制誘惑,堅守底線,采用替代形式that。雖然都是一個單詞,但是用supervision和用that性質完全不同。

      (五)要靈活,不要僵化

      學術翻譯講究科學的剛性原則,但也有一定的靈活處理空間,這得益于語言的表征性。靈活的處理更能體現(xiàn)譯文的藝術性和美感。例如:

      (37)a. 原文:Practically any business anyplace is nurturing its equivalent on the Internet.

      學生譯文:幾乎任何地方的任何企業(yè)都在互聯(lián)網上培育它的對等物。

      修改譯文:幾乎任何地方的任何企業(yè)都在互聯(lián)網上發(fā)展業(yè)務。

      b. 原文:President Xi and his Russian counterpart Putin

      學生譯文:習主席和他的俄羅斯對應的人普京

      修改譯文:習主席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

      equivalent和counterpart在詞典里分別注明意指“對等物”和“對應的人”,其實都體現(xiàn)了英語的抽象性。學生譯文照搬詞典注釋,十分僵化,造成譯文無法理解。顯然,需要結合語境將equivalent和counterpart具體化,靈活處理。要想譯好equivalent和counterpart,須回到前半句分別找到實際指稱的名詞即business和President。這樣一來,就可以判定equivalent指企業(yè)的業(yè)務,counterpart指國家元首,對俄羅斯而言就是指總統(tǒng)。

      (六)要放下,不要糾結

      做學術翻譯,放下不是不譯、亂譯,而是指不要糾結于一些細枝末節(jié),更不要弄巧成拙地做無謂選擇或盲目堅持。例如:

      (38)原文:走出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誤區(qū)

      學生譯文:Go / Walk / Run out of the dilemma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修改譯文:Out of the dilemma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例(38)原文體現(xiàn)了漢語的動態(tài)表達特征。學生譯文糾結于“走出”該怎么譯,其實,不管選哪一個都不符合英語的靜態(tài)表達特征。修改譯文放下這些糾結,不用任何動詞,采用英語的靜態(tài)表達介詞詞組out of …便解決了這個問題,反而使譯文更完美。

      五、學術翻譯“六關六觀六品”論的優(yōu)勢

      (一)針對性

      我們主要針對學術翻譯、科技翻譯,尤其是信息科技翻譯,基于課堂教學實踐以及評閱本科和MTI翻譯報告時發(fā)現(xiàn)的錯誤,概括提出這些論點,未必適用于其他文體。我們不提倡大而全,不提倡雄心勃勃地搞一套自稱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所謂翻譯理論。我們一直認為,翻譯思想要有一定的針對性,才更有價值。

      (二)相對全面性

      在確保針對性的前提下,這些論點涉及到學術翻譯的若干重要難關、觀念及譯者品質,帶有一定的根本性,相對全面。培養(yǎng)高素質的學術翻譯人才,勢必要求進行比較系統(tǒng)、相對全面的訓練,將學術和翻譯結合起來。但是,也不可能面面俱到,只能擇其要而述之,故曰“相對全面”。

      (三)實用性

      這些論點從教學實踐提煉而來,又回過頭去指導翻譯實踐及翻譯報告的譯文部分。既發(fā)現(xiàn)了問題例句,又分析了其中的原因,還修改了譯文,力求實用。任何理論、學說或思想最終的價值都要落實到實用性上,落實到解決現(xiàn)實問題上。做學術翻譯,尤為如此。學術性和實用性從未分割。

      六、結語

      我們基于課堂教學實踐和翻譯報告評閱,提出了學術翻譯“六關六觀六品”論,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相對全面性和實用性?!傲P”是基礎,“六觀”是提高,“六品”是境界,構成遞進的關系,倡導過“六關”、培“六觀”、鑄“六品”。同時,我們把學術翻譯“六關六觀六品”論定位為一個proposal,而不標榜為theory,以區(qū)別于陳舊的西方翻譯理論,期待能作為可替代的方案應用于學術翻譯實踐。翻譯學不是“純理論科學”,翻譯學要建基于實踐,將實踐經驗深化、升華為理論,以指導實踐[15]XXI。翻譯理論的拓展和完善化舍實踐別無他途?,F(xiàn)在看來,我們正是這樣做的。

      猜你喜歡
      語序定語短語
      被名字耽誤的定語從句
      語序類語法填空題的解題技巧
      as引導狀語從句的倒裝語序
      that和which在定語從句中的異同
      漢韓“在”字句的語序類型及習得研究
      英語定語從句跟蹤練習
      台中市| 腾冲县| 高州市| 增城市| 陆河县| 昌邑市| 东阿县| 凤山县| 鸡泽县| 海宁市| 甘肃省| 扎赉特旗| 唐海县| 普安县| 霍林郭勒市| 东安县| 景谷| 新宁县| 威信县| 怀宁县| 晋州市| 玛多县| 佛山市| 马山县| 潜山县| 民乐县| 年辖:市辖区| 嫩江县| 栖霞市| 历史| 延安市| 抚远县| 金乡县| 利川市| 金溪县| 丰都县| 竹山县| 分宜县| 德惠市| 阳朔县| 社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