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萬花 冉小青
(四川天祥骨科醫(yī)院 四川 成都 610036)
跌倒主要指的是,在非預期的情況下突然發(fā)生跌坐地面的情況。跌倒的情況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見,而跌倒的發(fā)生,所可能導致的損傷程度則是因人而異的,也與發(fā)生跌倒的嚴重程度緊密相關。老年人本身體質就屬于偏虛弱的,大多數老年人步伐無力,因此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較高的跌倒風險。在醫(yī)院的住院部中,收治的患者大多都為老年患者,且在住院部中的大多數患者,其自我保護能力較差、自我保護意識較弱,因而在醫(yī)院中,住院部的跌倒風險較高,對住院部患者的安全影響較大。尤其是住院部中的老年患者,其本身的各項機能就遠不如年輕人,因而在這類住院患者發(fā)生跌倒后,老年患者的恢復很難,恢復周期也較長,而發(fā)生跌倒后,也會對其疾病的預后效果造成較大的影響,患者容易發(fā)生心理及生理方面的一些障礙,對老年患者的恢復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因此,控制醫(yī)院住院部的跌倒風險,對于住院部患者的治療十分重要。在住院部開展相應的跌倒預防措施是保證患者治療效果的關鍵。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對臨床護理質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如何減少臨床跌倒不良事件的發(fā)生成為了臨床的關注重點[1,2]。本研究就住院患者護理安全管理中,跌倒風險分層方法的實施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1 月—12 月間收治的50 例患者(未實施跌倒風險分層方法)作為對照組,50 例患者(實施跌倒風險分層管理)作為觀察組。其中觀察組,女22 例,男28 例,年齡為41~76 歲,平均年齡為(53.47±10.39)歲;對照組中,女23例,男27 例,年齡為42 ~77 歲,平均年齡為(54.03±10.41)歲。患者納入標準為:①精神正常者,能良好溝通;②均為本院住院患者;③簽署知情同意書?;颊吲懦龢藴蕿椋孩偬幱诓溉槠诘忍厥鈺r期者;②肝、腎等臟器功能衰竭。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 >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方法開展護理。觀察組采用跌倒風險分層法開展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在收治所有患者入院后,對所有患者進行跌倒風險評估,評估內容主要包括個體差異、疾病類型等11 項。按照患者的評估結果為患者實施分層管理。對于評估風險為輕度與中度的患者,除了為患者采取常規(guī)防跌倒護理措施,同時定期為患者開展防跌倒知識講座,提升其防跌倒意識,促進其臨床配合度的提升。對于評估風險為高風險患者則應用標準化綜合護理措施進行干預。②在病房的床頭位置貼上“謹防跌倒”的標志,根據患者的跌倒風險評估結果,采取不同的顏色,使巡房護理人員能及時識別,給予患者保護及關注。此外還能引起病房清潔人員的注意,使其在打掃病房環(huán)境時,仔細清潔地面,吸干水漬,將清潔劑清理干凈,保持病房地面的干燥,為患者提供安全的病房環(huán)境。③健康宣教。在收治患者入院后,所有患者及其家屬講解住院的重要注意事項,尤其是跌倒的嚴重性以及預防措施,引起患者及其家屬的重視。④增加病房的巡視。護理人員應加強對住院部病房的巡視,每隔1h 便巡視1 次。每次巡視時應當為患者強調,不可獨立行動,若需下床,應當呼叫護理人員或陪護人員陪同。若在巡視過程中發(fā)現患者存在不恰當行為應立即制止。⑤做好交接班工作。在進行交接時,護理人員應采用床旁交接的方式,換班人員應向接班人員詳細溝通患者的情況,并將記錄表交給接班人員,使接班人員能更好地了解患者的情況。
對比兩組患者的跌倒知識掌握情況,采用本院自制的跌倒知識掌握量表進行調查,以80 ~100 分代表患者熟悉掌握,以60~80 分代表患者對跌倒知識掌握較為熟悉,以低于60 分表示患者對跌倒知識掌握度較差,不熟悉??傉莆斩?(熟悉例數+較熟悉例數)/總例數×100%。護理滿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量表使患者填寫,對滿意度情況進行調查,以80 ~100 分代表患者對本次護理滿意,以60 ~80 分代表患者對本次護理感到較滿意,低于60 分代表患者不滿意。總滿意度=(滿意例數+較滿意例數)/總例數×100%。對比兩組跌倒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
兩組對比數據用SPSS18.0 軟件分析、處理,用t 檢驗計量資料(±s),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 <0.05 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掌握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跌倒知識掌握率對比[n(%)]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滿意度對比[n(%)]
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見表3。
表3 兩組跌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對比[n(%)]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的護理安全意識也不斷加強。如何提升臨床護理安全管理的質量逐漸成為了臨床關注的重點內容[3]。跌倒是住院患者中的常見問題,是一種非預期性的意外,跌倒的發(fā)生可能導致輕微磕傷、軟組織損傷等情況發(fā)生,甚至還可能導致患者發(fā)生骨折、腦部損傷等嚴重問題,對患者的影響很大。尤其是老年患者,其本身的機體能力就較弱,在醫(yī)院活動時發(fā)生跌倒的風險更大,且發(fā)生跌倒后造成患者出現嚴重后果的風險更高。而住院部的老年患者人數本來就較多,因而醫(yī)院的住院部是發(fā)生跌倒的高風險區(qū)域。防范跌倒是臨床護理安全管理中的重要問題,護理安全管理的水平也是衡量醫(yī)院整體治療水平的一個重要標準[4]。跌倒的發(fā)生不僅會增加患者的醫(yī)療費用,還可能導致嚴重醫(yī)療糾紛的發(fā)生,跌倒情況嚴重還可能造成患者正常生活能力受到較大的影響,因此在臨床護理工作中預防跌倒不良事件的發(fā)生十分關鍵[5,6]。跌倒風險分層方法是通過對入院的患者首先進行跌倒風險評估,再根據患者的跌倒風險不同等級開展對應的護理措施,這樣能使護理工作中分工明確,通過分層方法,能夠為患者提供更加具有針對性的護理措施,護理人員也可以通過不同的風險標識,對高風險患者給予重點關注,以便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的治療環(huán)境。
本次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跌倒知識掌握率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 <0.05);觀察組的跌倒不良事件發(fā)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 <0.05)。
綜上所述,在住院護理安全管理中應用跌倒風險分層管理模式,能有效預防跌倒不良事件的發(fā)生,使醫(yī)療環(huán)境得以良好的維護,為患者的臨床治療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保障,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