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玄中記》現(xiàn)存佚文考辨

      2021-01-06 06:04:56曾肖
      天中學(xué)刊 2021年4期
      關(guān)鍵詞:佚文小說

      曾肖

      《玄中記》現(xiàn)存佚文考辨

      曾肖

      (暨南大學(xué) 文學(xué)院,廣東 廣州 510632)

      《玄中記》一書約亡佚于北宋初年,元代陶宗儀首先輯佚此書,明末清初復(fù)有抄本流傳于世,清代以后先后出現(xiàn)黃奭、茆泮林、馬國翰、葉德輝、魯迅的輯本。近年來,學(xué)界利用大量新的文獻(xiàn)文本和數(shù)據(jù)庫檢索等較先進(jìn)的研究手段,進(jìn)行《玄中記》的輯佚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但現(xiàn)有佚文尚需準(zhǔn)確考證。通過對文獻(xiàn)出處、內(nèi)容風(fēng)格的綜合考量,文中對現(xiàn)今發(fā)現(xiàn)的20多條佚文進(jìn)行考辨,部分屬于《玄中記》的條目可以認(rèn)定,部分則應(yīng)該存疑或可證偽。

      《玄中記》;輯佚;類書;《玄山記》

      近年來,學(xué)界同仁對《玄中記》校訂、補(bǔ)輯的成果不斷出現(xiàn)。李劍國的《唐前志怪小說輯釋》對“姑獲鳥”“桃都”二條的文字進(jìn)行了校補(bǔ)[1]。陽清的《〈玄中記〉佚文補(bǔ)遺與存疑》一文補(bǔ)遺6條:“神丘火穴”“名山孔竅”“胡羊”“金之氣”“九州圖”“燧明國”;存疑8條:“山岳神”“昆侖山”“何侯”“洞庭靈區(qū)”“契丹富豪”“桃源”“斟泉”“地鏡圖”[2]。李劍鋒的《唐前小說史料研究》一書補(bǔ)輯了4條佚文:“蝙蝠”“神丘火穴”“名山孔竅”“何侯”,校訂魯迅所輯的“胡燕越燕”1條,存疑“山岳神”1條;另外,指出“桃源”“契丹富豪”“樂音泉”3條為誤引,并非出于《玄中記》[3]。趙章超的《漢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指出李劍國在《中國古代小說總目·文言卷》增補(bǔ)的“皇帝臣(九州圖)”1條出自楊慎的《丹鉛總錄》卷四,在《四庫全書》中的版本引作《玄中記》,在《四部叢刊》中的版本引作《述異記》,趙章超判定四庫本誤,此非《玄中記》佚文;趙書補(bǔ)輯了12條佚文:“神丘火穴”“酒魔”“昆侖”“吐谷渾桃”“狐”“花蹄?!薄盎ㄅ!薄昂颉薄罢迦薄拌鳂渚ㄇ嘌颍薄半p筋?!薄暗咕啊?,又引錄了新的材料對魯迅《鉤沉》本的條目加以補(bǔ)訂,包括了“尹壽作鏡”“日復(fù)?!薄敖饎偂薄吧汉鳌薄吧骄薄艾旇А薄八?條[4]。日本人中島長文、伊藤令子、平田昌司對魯迅《古小說鉤沉》本進(jìn)行校勘,補(bǔ)輯了6條佚文:“蚖蛇”“龍庭”“丹穴山”“山岳神”“契丹富豪”“胡羊”[5]582。

      統(tǒng)計上述補(bǔ)輯成果,學(xué)界近年來搜集所得《玄中記》的佚文有20多條,有的與原來條目風(fēng)格、敘事方式相似,有的存在內(nèi)容、風(fēng)格等方面的矛盾和不相侔,有待進(jìn)一步辯證。筆者從文獻(xiàn)出處、時代、內(nèi)容、風(fēng)格、敘事方式、句式特點等多方面考量,對這些佚文進(jìn)行綜合考辨,并通過新材料的挖掘和判斷,確定6條佚文,而有8條難以遽斷是非,有14條可判定并非出自《玄中記》,本文試做探討。

      一、補(bǔ)遺6條

      (1) 龍庭:北溟有燭龍之地,名曰龍庭也。

      (2) 丹穴山:南海中有丹穴山,鳳鳥所棲乳,海島之洲也。

      (3) 蚖蛇:蚖蛇身長三四尺,有四足,形如守宮。尋脊,有針利如刀,甚毒惡,中人不逾半日則死。[6]

      上述三條出自《一切經(jīng)音義》,其中(1)(2)條出自卷二十,(3)條出自卷三十三、四十七、五十七,卷四十一引“日”作“月”?!遏斞浮垂判≌f鉤沉〉校本》據(jù)此補(bǔ)輯。

      (4) 金之氣:黃金之氣為火。白金之氣為雄雞。銅鐵為胡人。銅器之精為馬。美玉之氣為美女載燭。金至百斤以上,其精為羊。[7]

      此條出自《廣博物志》卷三十七?!陡裰络R原》卷三十四引,無“美玉之氣為美女載燭”句[8]?!丁葱杏洝地难a(bǔ)遺與存疑》據(jù)二書補(bǔ)輯。

      (5) 名山孔竅:名山有孔竅,相通是也;水過水則合,雖合而性不合。[9]

      此條出自《升庵集》卷四十二、《丹鉛續(xù)錄》卷三、《譚菀醍醐》卷六、《唐荊川先生稗編》卷五十五、《玉芝堂談薈》卷二十二、《古今游名山記》?!短魄靶≌f史料研究》據(jù)《丹鉛續(xù)錄》《譚菀醍醐》補(bǔ)輯?!丁葱杏洝地难a(bǔ)遺與存疑》據(jù)《丹鉛續(xù)錄》輯為“名山有孔竅相通”。

      (6) 胡羊:羺,胡羊也;羫,羊臘也。似羊,四耳九尾,目在背。[10]

      此條出自《淵鑒類函》卷四百三十六獸部八?!妒略~類奇》卷二十八誤“背”為“皆”?!陡裰络R原》卷八十六引“羺”至“羊臘也”數(shù)句?!丁葱杏洝地难a(bǔ)遺與存疑》《魯迅〈古小說鉤沉〉校本》據(jù)《淵鑒類函》補(bǔ)輯?!稘h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據(jù)《事詞類奇》補(bǔ)輯。按:《太平御覽》卷九百二、《經(jīng)籍纂詁》卷三、《駢雅訓(xùn)纂》卷七下訓(xùn)纂十六、《說文通訓(xùn)定聲》、《類雋》卷三十皆謂此條出自《字林》,應(yīng)是字義注釋的引文。從內(nèi)容、風(fēng)格判斷,此條屬于《玄中記》佚文。

      二、存疑8條

      (1) 雙筋牛:相去京師五百里地面出雙筋牛,能日行千里。荀晞每得之,以為異。殺而觀之,其雙筋如小竹大,自頭挾脊著肉里,故外不覺。[11]

      此條出自《事言要玄·物集》卷二?!稘h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據(jù)此引述。按:《太平御覽》卷九百獸部十二引祖臺之《志怪》有相似的記載[12],敘事更加詳細(xì)?!妒骂愘x》卷二十二獸部、《天中記》卷五十五、《山堂肆考》卷二百二十一、《類雋》卷三十走獸類、《格致鏡原》卷八十六、《淵鑒類函》卷四百三十五獸部七等書皆謂出自《志怪》。從內(nèi)容、風(fēng)格來看,此條頗類《玄中記》,暫存疑。

      (2) 女國:扶桑東千余里,有女國,容貌端正,色甚潔白,體有毛,發(fā)長委地。至二三月,競?cè)胨?,則妊娠;六七月,產(chǎn)子。女人胸?zé)o乳,項后生毛,根白,毛中有汁,以乳子,百日能行,三四年則成人矣。[13]

      此條出自《玉芝堂談薈》卷十“黃金易五臟”,緊接在引述《玄中記》“丈夫民”條的文字之后,從內(nèi)容、風(fēng)格來看頗類《玄中記》的佚文。但此條最早見載于《梁書》卷五十四列傳第四十八諸夷東夷,謂“慧深又云”,“成人矣”后尚有文字曰:“見人驚避,偏畏丈夫。食咸草如禽獸。咸草葉似邪蒿,而氣香味咸?!薄赌鲜贰肪砥呤帕袀鞯诹乓孽鱿挛魅帧ⅰ锻ǖ洹肪硪话侔耸叿蓝畤?、《太平寰宇記》卷一百七十五四夷四東夷四女國、《通志》卷一百九十四四夷傳第一扶桑女國附、《文獻(xiàn)通考》卷三百二十七四裔考四女國等書,皆引慧深此語。故此條未能明確出自《玄中記》。暫存疑。

      (3) 燧明國:申彌國去郡萬里,有燧明國,不識四時晝夜。其人不死,厭世則升天。國有火樹,名燧木,屈盤萬丈,云霧出于中間。折枝相鉆,則火出矣。后世圣人變腥臊之味,游日月之外,以食救萬物。乃至南垂,目此樹表,有鳥若鶚,以口啄樹,粲然火出。圣人感焉,因取小枝以鉆火,號燧人氏。在庖犧之前,則火食起乎茲矣。[14]

      此條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歷象匯編干象典》第九十九卷火部外編?!丁葱杏洝地难a(bǔ)遺與存疑》據(jù)此補(bǔ)輯。按:此條較早見于《太平御覽》卷八百六十九火部二,言其出處為王嘉的《拾遺記》,“去郡”引作“去都”,“萬丈”引作“萬識”,“鶚”引作“鸮”,“感焉”引作“成焉”?!妒骂愘x》卷八地部、《山堂肆考》卷二十三地理、《類雋》卷二十一器用類、《格致鏡原》卷五十日用器物類二火、《佩文齋廣群芳譜》卷八十一木譜、《三農(nóng)紀(jì)》卷六亦引此條,文字略有差異,皆謂出自《拾遺記》。此條頗類《玄中記》的風(fēng)格,但從出處來說,引自《拾遺記》的可能性更高。暫存疑。

      (4) 契丹富豪:契丹富豪要裹頭巾者,納牛駝七十頭、馬百匹,名曰舍利。[15]

      此條出自《說略》卷二十一,《留青日札》卷二十二、《藝林匯考·服飾篇》卷一據(jù)此引述。按:此條材料較早見于《契丹國志》卷二十七,《類說》卷五引自《燕北雜記》,文字與《說略》稍有差異。《類說》卷五改“舍利”為“錫里”,題下注“選拔”之意。此條是否屬于《玄中記》的佚文,《魯迅〈古小說鉤沉〉校本》據(jù)《說略》補(bǔ)遺;《〈玄中記〉佚文補(bǔ)遺與存疑》列為存疑;《唐前小說史料研究》據(jù)《類說》判為誤引。宋代葉隆禮撰《契丹國志》一書多“采摭遺聞,刪繁剔冗”;且“契丹”一詞在南北朝時已廣泛使用,在《魏書》中已頻繁出現(xiàn)。從出處和內(nèi)容來看,此條有出自《玄中記》的可能性,但風(fēng)格不合。暫存疑。

      (5) 犀角:犀角置狐穴中,狐不敢歸。[16]

      此條出自《事詞類奇》卷二十八。《漢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據(jù)此補(bǔ)輯。按:此條較早見載于《太平御覽》卷七百三十六,無“敢”字,謂出自《抱樸子》;《太平御覽》卷九百九、《天中記》卷六十引,無“敢”字,皆謂出自《淮南萬畢術(shù)》;《格致鏡原》卷八十八引,無“敢”字,謂出自《淮南子》。《太平御覽》卷八百九十則引作“犀角置狐穴,狐去不敢復(fù)居也”,謂出自《淮南萬畢術(shù)》。清人茆泮林輯《十種古逸書》收錄有《淮南萬畢術(shù)》引此條,無“敢”字,注其出處為《太平御覽》卷七百三十六、卷九百九。此條未能確證出自《玄中記》,暫存疑。

      (6) 花蹄牛:元封三年,大秦獻(xiàn)花蹄牛,高六尺,尾環(huán)繞角,生四耳。[16]

      此條出自《事詞類奇》卷二十八,接在引《玄中記》的“日復(fù)?!薄皹浠!睏l之后;《漢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據(jù)此補(bǔ)輯。按:此條較早見于《白氏六帖事類集》卷二十九,引作“元封二年,大秦獻(xiàn)花蹄牛,高六尺,四耳,尾繞角也”,未言明出處;《續(xù)博物志》卷十引,改“三年”為“二年”,亦未言明出處。《太平御覽》卷九百獸部十二、《初學(xué)記》卷二十九獸部、《錦繡萬花谷后集》卷三十九引,謂出自《洞冥記》?!短熘杏洝肪砦迨濉八亩焙笤鎏硪痪洹敖嵌擞腥馓闳缟徣A”,謂出自《洞冥記》,《駢志》卷十八與之同。《說略》卷三十蟲注下、《類雋》卷三十走獸類引,亦謂出自《洞冥記》?!恶壸诸惥帯肪矶俣x魚門六引,則謂出自《續(xù)博物志》。此條未能確證出自《玄中記》,暫存疑。

      (7) 花牛津:元封中,大秦獻(xiàn)牛,善走多力,使輦銅石以起望仙宮。跡在石上,皆如花形,故陽關(guān)之外有花牛津。[16]

      此條據(jù)《事詞類奇》卷二十八,接上條“花蹄?!敝?,“大秦”原作“秦”,“銅石”原作“銅鐵”,“皆”原作“背”,“陽關(guān)”原作“陽開”,“花牛津”原作“花?!保淮颂帗?jù)《太平御覽》卷九百獸部十二所引文字改?!稘h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據(jù)《事詞類奇》補(bǔ)輯。按:此條較早見于《太平御覽》卷九百獸部十二,謂出自《洞冥記》。《事類賦》卷二十二獸部、《淵鑒類函》卷四百三十五獸部七、《類雋》卷三十走獸類、《格致鏡原》卷八十六引,亦言出自《洞冥記》?!抖蹿び洝肪矶d:“元封三年,大秦國獻(xiàn)花蹄牛,其色駁,高六尺,尾環(huán)繞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蓮花。善走多力,帝使輦銅石以起望仙宮。跡在石上,皆如花形。故陽關(guān)之外花牛津,時得異石,長十丈,高三丈,立于望仙宮,因名龍鐘石。武帝末,此石自陷入地,唯尾出土上。今人謂龍尾墩也?!薄稄V博物志》卷四十七引,則謂出自《述異記》。結(jié)合上條“花蹄?!?,文字皆類于《洞冥記》卷二所載,此二條應(yīng)出自《洞冥記》,而非《玄中記》。暫存疑。

      (8) 九州島圖:魯班以石為禹九州島圖,今在洛城石室山東北巖。[14]

      此條出自《古今圖書集成·經(jīng)濟(jì)匯編考工典》第五卷工巧部名流列傳?!短接[》(《四庫全書》本)卷七百五十二亦引,謂出自《玄中記》,“洛城石室山東北巖”引作“格城石室山東地巖”。按:關(guān)于此條,《太平御覽》(《四部叢刊》本)卷七百五十二亦引,謂出自《述異記》,“以石”引作“刻石”,“洛城石室山東北巖”引作“格城石室山東北巖中”?!稘h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判四庫本因調(diào)換相鄰的《玄中記》“奇肱氏”條而致誤?!豆沤駡D書集成·經(jīng)濟(jì)匯編考工典》第五卷謂出自《玄中記》,而《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坤輿典》第一百八卷則謂出自《述異志》,《〈玄中記〉佚文補(bǔ)遺與存疑》據(jù)前者補(bǔ)輯?!队窈!肪硎?、《天中記》卷八、《廣博物志》卷三十、《駢字類編》卷五十一、《茶香室叢鈔》卷十二、《淵鑒類函》卷一百九十七和卷三百三十四引此條,均明言出于《述異記》所載?!稘h魏叢書》本的《述異記》卷下輯錄此條。從出處來看,此條出自《述異記》的可能性更大,出自《玄中記》的可能性較小。暫存疑。

      三、判定非佚文的14條

      (1) 三斑:山上舊無三斑,謂虎、蛇、雉。侯景亂后,有虎蛇為害。所出弓弩材、絲綿、甘橘、椒茶、梔子等。[17]

      此條出自(洪武)《蘇州府志》卷二。(同治)《蘇州府志》卷三十五、(民國)《吳縣志》卷三十二引作“洞庭山舊無三斑,謂蛇、虎、雉。侯景亂后,乃有虎蛇為害”?!堆┐寰幠暝娛!肪硎灰鳌拔鞫赐o三班,雉、虎、蛇”?!陡咔嗲裨娂肪砭哦赐ド阶⒁鳌八龉蟛?、絲綿、甘橘、椒荼、梔子等物”。按:上述書皆謂出自《玄中記》,其實出處存疑。此條較早見于《太平御覽》卷四十六“包山”,無末句,未言明出處,據(jù)文意當(dāng)為作者斷語,是對包山現(xiàn)狀的解析;《太平寰宇記》卷九十一所引與之同,(紹定)《吳郡志》卷十五、《吳都文粹》卷四亦據(jù)之引述?!稄V博物志》卷五引此條,未言明出處。(同治)《蘇州府志》卷六謂出自《吳郡志》;《肇域志》卷七謂出自《郡國志》。侯景之亂發(fā)生在南朝梁末,與《玄中記》成書年代不符。故判此條非《玄中記》的佚文。

      (2) 何侯:堯時有何侯者,隱蒼梧山。至夏禹已二百余歲,五帝賜之藥一器,家人三百余口同升。今為太極真人。[18]

      此條出自《廣西名勝志》卷四,謂“魏浚引《玄中記》云”,《粵西文載》卷十四梧州府據(jù)此引述。《赤雅》卷中、《廣輿記》卷二十“梧州府仙釋”引此條,均未言明出處。《唐前小說史料研究》據(jù)《粵西文載》補(bǔ)輯,不錄末句?!丁葱杏洝地难a(bǔ)遺與存疑》據(jù)《粵西文載》列為存疑。按:此條內(nèi)容、風(fēng)格不類《玄中記》,故判非。

      (3) 洞庭靈區(qū):洞庭,古人謂仙壇之靈區(qū),有龍威、林屋等洞。[19]

      此條出自《補(bǔ)注東坡編年詩》卷十九古今體詩五十首《又次前韻贈賈耘老》注,《〈玄中記〉佚文補(bǔ)遺與存疑》據(jù)此引錄,列為存疑。按:此條出處例證薄弱,且內(nèi)容、風(fēng)格與玄中記有差異。故判非。

      (4) 斟泉:貴州城外有漏汋,一日百盈百涸,應(yīng)刻漏,或云五十盈五十渴。安寧州有潮泉,一日三溢三蘸。連州水下流有斟泉,一日十溢十渴。[20]

      此條出自《物理小識》卷二地類潮汐。《事言要玄·地集》卷八引,但描寫順序是從安寧州到連州,再到貴州;《漢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據(jù)此補(bǔ)輯?!丁葱杏洝地难a(bǔ)遺與存疑》據(jù)《物理小識》《天經(jīng)或問前集》及《御定康熙字典》卷十六、《御定佩文韻府》卷九十二列為存疑。關(guān)于此條,較早見于《升庵集》卷七十八斟溪,謂出自王韶之《始興記》,但描寫順序是從連州到安寧州,再到貴州;《詞林海錯》卷八斟溪、《藝林伐山》卷三斟溪、《廣博物志》卷六、《淵鑒類函》卷三十七地部十五潮濤一皆引,均同于《升庵集》?!稄m州四部稿》卷一百五十七說部、《增補(bǔ)藝苑卮言》卷十五則說“楊用修(楊慎)記”,順序與《事言要玄》同?!督故项惲帧肪砥咭?,未言明出處,順序與《事言要玄》同?!妒卵砸芬粫卸鄺l內(nèi)容引自《升庵集》,但引述此條時卻未依據(jù)《升庵集》所引的《始興記》,而謂出自《玄中記》,不知何據(jù)。明末至清多沿襲《事言要玄》的說法,如《物理小識》《正字通》《天經(jīng)或問》《說文解字義證》《說文解字句讀》等書。按:此條出處存疑。且貴州、安寧州、連州等地名出現(xiàn)較晚,與《玄中記》成書年代不符,內(nèi)容、風(fēng)格上又存在差異。故判非。

      (5) 倒景:倒景者,日在下景在上也。故日之出入而東西皆有倒景。[21]

      此條出自《李詩選注》卷十一《游太山六首》右四注、《李詩鈔述注》卷十一《游泰山六首》其四注?!稘h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據(jù)后者補(bǔ)輯。按:此條緊接在《玄中記》“桃都”條的文字之后,故被認(rèn)為亦從《玄中記》出。其實是李白詩“銀臺出倒景”句中“倒景”一詞的注釋文字,并非《玄中記》佚文。

      (6) 林屋洞:古人謂仙壇之靈樞,天后之便闕,林屋之隔沓,清虛之東窗。眾洞相通,七途九便,四方交達(dá)。天后者,林屋洞之真君,住在太湖包山下。[14]

      此條出自《古今圖書集成·方輿匯編職方典》第六百八十二卷蘇州府部匯考十四蘇州府古跡考一?!丁葱杏洝地难a(bǔ)遺與存疑》據(jù)此補(bǔ)輯。按:此條更早的出處是《吳郡志》卷十五、《吳都文粹》卷四,均未言出自《玄中記》,“靈樞”引作“靈區(qū)”,“林屋之隔沓”“清虛之東窗”這兩句對調(diào)位置?!墩嬲a》卷十一、《茅山志·三神紀(jì)》第二篇卷三有相似記載,未言出自《玄中記》?!豆沤裼蚊接洝肪硭臈钛读治荻刺熘尽芬疤旌笳?,林屋洞之真君,住在太湖包山下”數(shù)句,指出“《真誥》云”?!秴强ぶ尽贰秴嵌嘉拇狻芬藯l,是在《玄中記》“包山”條之后。此條當(dāng)是后人誤認(rèn)為是“包山”條的文字。從內(nèi)容、風(fēng)格來看,此條并非《玄中記》的佚文。

      (7) 桃源:寧波府城東,舊傳劉阮采藥于此,春月桃花萬樹,儼若桃源。[14]

      此條出自《古今圖書集成·博物匯編草木典》第二百十九卷桃部紀(jì)事二、《佩文齋廣群芳譜》卷二十五花譜、《駢字類編》卷一百九十草木門十五桃。《〈玄中記〉佚文補(bǔ)遺與存疑》據(jù)上述三書列為存疑。《唐前小說史料研究》指出寧波乃后起地名,劉、阮事見劉義慶《幽明錄》,故判為誤引。按:此條較早見于《才調(diào)集補(bǔ)注》卷七,言出自《四明山志》。(乾?。钝纯h志》卷三引,言出自《成化志》,即(成化)《四明郡志》,文字略有差異。《唐前小說史料研究》的分析有據(jù)可信。結(jié)合內(nèi)容、風(fēng)格來看,此條確非《玄中記》的佚文。

      (8) 李靈飛:李靈飛當(dāng)殷之時,父子相承,得修生之道。父慶賓年百余歲,常有少容,周游五岳諸山。一旦于所居,云龍下迎,白日升天。靈飛感父飛升之異,深隱不仕,內(nèi)修其道,以天水尹氏之女為妻,居于瀨鄉(xiāng)。其妻嘗因晝寢,夢天開數(shù)丈,眾仙人捧日出于其處。良久見日漸小,從天而墜,化為五色之珠,大如彈丸。夢中得而吞之,因即有孕。八十一年,容色益少,常若處女。靈飛亦百余歲而升天。既誕生老君之后,即有五色云輿,迎之升天而去。[22]

      此條出自《道德真經(jīng)廣圣義》卷二、《猶龍傳》卷三?!丁葱杏洝地难a(bǔ)遺與存疑》據(jù)北宋道士賈善翔《猶龍傳》列為存疑,文字略有差異。按:此條內(nèi)容、風(fēng)格與《玄中記》不合,應(yīng)為《玄山記》之誤?!缎接洝芬粫匆姶妫鋬?nèi)容當(dāng)是收錄與山有關(guān)的道教人物與道教故事,歸屬于“道藏”,與《玄中記》記錄玄怪之人、物的內(nèi)容風(fēng)格相異。故此條判非。

      (9) 昆侖山:昆侖山者高,上通九天,下通九州島,萬靈所都,欲知其道,從仇池百頃,西南出三十二里,見山,一名天竺,一名仇池。其山四絕,懸崖上方仙宮八十頃,有石鹽池,北有九子白魚之池。又云仇池天竺宮者,十二福地之頭;太白杜陽宮者,十二福地之心;王屋山者,十二福地之足。[23]

      此條出自《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卷八、(乾?。吨彪`階州志》下。《漢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據(jù)《類聚古今韻府續(xù)編》卷二補(bǔ)輯。《〈玄中記〉佚文補(bǔ)遺與存疑》據(jù)《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列為存疑。按:此條實出于《道藏·益州洞庭玄中記》,與《玄中記》顯非一書,且從內(nèi)容、風(fēng)格來看,并非《玄中記》佚文。

      (10) 山岳神:夫自稱山岳神者,必是蟒蛇;自稱江海神者,必是黿鼉魚鱉;自稱天地父母神者,必是貓貍野獸;自稱將軍神者,必是熊羆虎豹;自稱仕人神者,必是猿猴?玃;自稱宅舍神者,必是犬羊豬犢。門戶井灶破器之屬,鬼魅假形皆稱為神,驚恐萬姓,淫鬼之氣。[24]

      此條出于《弘明集》卷十四釋竺道爽《檄太山文》《釋文紀(jì)》卷十六釋竺道爽《檄太山文》?!遏斞浮垂判≌f鉤沉〉校本》據(jù)《弘明集》補(bǔ)輯?!丁葱杏洝地难a(bǔ)遺與存疑》據(jù)嚴(yán)可均校輯的《全宋文》卷六十四竺道爽《檄太山文》列為存疑?!短魄靶≌f史料研究》據(jù)《弘明集》《釋文紀(jì)》補(bǔ)輯,曰:“《黃羅子經(jīng)玄中記》,不詳,錄以備考?!卑矗骸饵S羅子經(jīng)玄中記》與《玄中記》顯非一書;且此條的內(nèi)容、風(fēng)格亦不合《玄中記》。故判非。

      (11) 樂音泉:強(qiáng)村有水,方寸許。人欲取之,唱〔浪淘沙〕一曲,即得一杯。味大甘冷,因名樂音泉。[8]

      此條出自《格致鏡原》卷八泉。《唐前小說史料研究》判為誤引,指出《云仙雜記》引作《玄山記》。按:此條見載于《云仙雜記》卷七、《記纂淵?!肪戆?,皆謂出自《玄山記》。〔浪淘沙〕詞牌乃后出,與《玄中記》時代不符,且內(nèi)容、風(fēng)格不合?!陡裰络R原》誤將《玄山記》作《玄中記》,形近致誤。此條確非《玄中記》佚文。

      (12) 魚竹:孟浩然一日周旋竹間,喜色可掬,又見網(wǎng)師得魚,尤甚喜躍。友人問之,答曰:“吾適得句,中有魚、竹二物,不知竹有幾節(jié),魚有幾鱗,疑致疏謬。今見二物,乃釋然矣?!盵25]

      此條出于《韻府拾遺》卷九十入聲一屋韻竹。按:孟浩然為唐代詩人,與《玄中記》成書時代不合。查驗出處,《云仙雜記》卷三“句中喜得魚竹”條在引文后注明出于《玄山記》;《佩文齋廣群芳譜》卷八十二竹譜、《駢字類編》卷二百一草木門二十六亦指明此條引自《玄山記》。因形近而訛,此條并非《玄中記》佚文。

      (13) 酒魔:常元載以鼻聞酒氣便醉,人以為可治,即取針挑載鼻尖,出一小蟲,曰:“此酒魔也。聞酒即畏之?!笔侨?,載徑飲至二斗,五日倍是。[26]

      此條出自唐馮贄的《云仙雜記》卷八酒魔,下注“《玄山記》”?!陡裰络R原》卷一百亦謂出自《玄山記》。《錦繡萬花谷》卷三十五、《類雋》卷十九皆謂出自“《山記》”,應(yīng)是《玄山記》之省略?!稘h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據(jù)《劉氏鴻書》卷八十四酒概三來補(bǔ)輯,實誤。經(jīng)查核,《劉氏鴻書》卷八十四引“酒魔”條下注“《玄山記》”。故可判定此條實出《玄山記》,且其內(nèi)容、風(fēng)格與《玄中記》不合。

      (14) 李公驗櫸:尚書李南公知長沙縣,日有斗者,甲強(qiáng)乙弱,各有青赤傷。南公召使前,自以指捻之,曰:“乙真甲偽也。”訊之果然。蓋南方有櫸柳,以葉涂肌,則青赤如毆傷者;剝其皮,橫置膚上,以火熨之,則如棒傷者。血聚則硬,偽者不硬耳。[27]

      此條出于(光緒)《湖南通志》卷六十食貨志四、(同治)《安化縣志》卷末。(道光)《永州府志》卷七上亦引,文字較簡略。按:此條明人陳耀文撰《天中記》卷二十七有載,謂出于《北夢瑣言》?!兑瑟z集》卷八、《棠陰比事》卷下、《仕學(xué)規(guī)范》卷二十引,文字略有差異,均未言明出處?!独m(xù)名醫(yī)類案》卷二十八謂引自《涑水紀(jì)聞》;《折獄龜鑒》卷六則謂“聞之士林”?!稖Y鑒類函》卷一百二十八政術(shù)部七引自《天中記》。疑清人在修地方志時所引“《元中記》”實為《天中記》之誤。且李南公為北宋人,與《玄中記》成書時代不合,內(nèi)容、風(fēng)格亦不合,故非《玄中記》佚文。

      另外,有的新材料可用于校補(bǔ)原有條目,不必單列一條。如“神丘火穴”條:“神丘有火穴,光景照千里。昆侖有弱水,鴻毛不能起?!贝藯l見于《丹鉛總錄》卷十一、《譚菀醍醐》四、《詩話補(bǔ)遺》卷一、《說略》卷十四、《藝彀》卷上、《升庵集》卷六十和卷七十一、《古音略例》、《昆侖河源考》、《雅余》卷三、《焦氏類林》卷七等書,《升庵集》卷六十引“鴻毛”作“鵝毛”。《〈玄中記〉佚文補(bǔ)遺與存疑》據(jù)《丹鉛總錄》《譚菀醍醐》《詩話補(bǔ)遺》來補(bǔ)輯;《唐前小說史料研究》據(jù)《說略》《藝彀》《升庵集》《譚菀醍醐》《丹鉛總錄》《古音略例》《昆侖河源考》來補(bǔ)輯;《漢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據(jù)《雅余》《焦氏類林》來補(bǔ)輯,誤將“火穴”引作“火冗”。此條可用于校補(bǔ)原有的“弱水”條。

      再如“地鏡圖”條:“尹壽作《地鏡圖》云:‘欲知寶所在,以大鏡夜照,見影若光在鏡中者,物在下?!贝藯l見于《東坡先生物類相感志》卷三、《海錄碎事》卷五衣冠服用部地鏡、《詞林海錯》卷十三等。《〈玄中記〉佚文補(bǔ)遺與存疑》據(jù)《海錄碎事》補(bǔ)輯為一條。其實此條可用于原有的“尹壽作鏡”條的校補(bǔ)材料?!稘h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一書補(bǔ)輯的“吐谷渾桃”條,據(jù)《匯苑詳注》卷三十二載:“吐谷渾桃,大如石甕。注一石容十斛也。”可校補(bǔ)原有的“積石山桃”條,不必單列;“梓樹精(青羊)”條,據(jù)《事言要玄·物集》卷二載:“梓樹之精,化為青羊,生百年而紅,五百年而黃,又五百年而色蒼,又五百年而色白。”可校補(bǔ)原有的“樹精”條,不必單列。

      [1] 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203.

      [2] 陽清.《玄中記》佚文補(bǔ)遺與存疑[J].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14(1):51–54.

      [3] 李劍鋒.唐前小說史料研究[M].濟(jì)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16:107–108.

      [4] 趙章超.漢魏至唐五代小說佚文輯證[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76–78.

      [5] 中島長文.魯迅《古小說鉤沉》校本[M].伊藤令子,補(bǔ)正.京都:京都大學(xué)文學(xué)研究科中國語學(xué)中國文學(xué)研究室,2017.

      [6] 慧琳.一切經(jīng)音義[M].日本獅谷白蓮社刻本.

      [7] 董斯張.廣博物志[M].明萬歷四十三年高暉堂刻本.

      [8] 陳元龍.格致鏡原[M].清雍正十二年刻本.

      [9] 楊慎.升庵集[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0] 張英,王士禛,等.淵鑒類函[M].清康熙四十九年內(nèi)府刻本.

      [11] 陳懋學(xué).事言要玄[M].明萬歷四十六年楊秉正等刻本.

      [12] 李昉,李穆,徐鉉,等.太平御覽[M].中華學(xué)藝社借照日本帝室圖書竂京都東福寺東京靜嘉堂文庫藏宋刊本.

      [13] 徐應(yīng)秋.玉芝堂談薈[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4] 陳夢雷,等.古今圖書集成[M].蔣廷錫,重校.北京:中華書局,1934.

      [15] 顧起元.說略[M].文淵閣四庫全書本.

      [16] 徐常吉.新纂事詞類奇三十卷[M].明萬歷周曰??瘫荆?/p>

      [17] 盧熊.蘇州府志[M].明洪武刻本配清初毛氏汲古閣影明抄本.

      [18] 曹學(xué)佺.廣西名勝志[M].明崇禎刻《大明一統(tǒng)名勝志》本.

      [19] 查慎行.蘇詩補(bǔ)注[M].清乾隆二十六年廣陵查開香雨齋刻本.

      [20] 方以智.物理小識[M].清光緒十年寧靜堂重刻本.

      [21] 朱諫.李詩選注[M].明隆慶六年朱守行刻本.

      [22] 杜光庭.道德真經(jīng)廣圣義[M].明《正統(tǒng)道藏》本.

      [23] 王十朋.集注分類東坡先生詩[M].《四部叢刊初編》本.

      [24] 釋僧祐.弘明集[M].《四部叢刊初編》本.

      [25] 汪灝,等.韻府拾遺[M].清康熙五十九年內(nèi)府刻本.

      [26] 馮贄.云仙雜記[M].《四部叢刊續(xù)編》本.

      [27] 曾國荃.湖南通志[M].清光緒十一年刻本.

      A Study of the Existing Articles in

      ZENG Xiao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was lost in the early Northern Song Dynasty. In the Yuan Dynasty, TAO Zongyi began to collect the lost articles in this book and it appeared in the late of Ming Dynasty and early Qing Dynasty. Since the Qing Dynasty, there were collections of HUANG Xun, MAO Panlin, MA Guohan, YE Dehui and LU Xun. In recent years, the academic field made use of a large number of new literature texts and database to do the collecting work. But that work needs more accurate textual research. Based on the comprehensive consideration of the source, content and style of the texts, this paper makes a textual assessment on the more than 20 items. Some of them belong to the book while some are proved to be false or fake.

      ; collecting the anecdotes; similar books;

      I206

      A

      1006–5261(2021)04–0078–08

      2021-04-20

      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7ZD251)

      曾肖(1976―),女,廣東南海人,副研究員,博士。

      〔責(zé)任編輯 劉小兵〕

      猜你喜歡
      佚文小說
      章太炎集外佚文六篇考釋
      新發(fā)現(xiàn)三則顧頡剛佚文考略
      《韓詩》佚文校議十四則
      國學(xué)(2020年1期)2020-06-29 15:14:12
      焦竑集外佚文輯釋
      天一閣文叢(2019年0期)2019-11-25 01:32:18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焦竑佚文五篇
      天一閣文叢(2018年0期)2018-11-29 07:48:48
      《通俗文》佚文輯校零拾
      明代圍棋與小說
      我是怎樣開始寫小說的
      百花洲(2014年4期)2014-04-16 05:52:45
      郎溪县| 镇原县| 神农架林区| 闻喜县| 阿拉善右旗| 中超| 射阳县| 彭阳县| 区。| 清水县| 龙南县| 长岭县| 陕西省| 柳州市| 盐城市| 西贡区| 开平市| 兰西县| 麻阳| 太仓市| 德保县| 德州市| 治多县| 本溪市| 衡阳县| 平罗县| 密云县| 海宁市| 百色市| 柳林县| 太和县| 遵义市| 称多县| 丹江口市| 利津县| 南城县| 揭西县| 志丹县| 西安市| 夹江县|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