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艷寧
摘 要: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貫穿于整個語文學習過程,同時也是學生必須具備的一種基本技能,良好的閱讀能力對學生的終身學習有很大幫助。小學生正處于能力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同時也是閱讀啟蒙的最佳階段,教師要把握好這一時機,通過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對知識和文字的向往與熱情,立足于教材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想象力,讓學生在文海辭藻中徜徉,在豐盈的精神世界中自由呼吸,凈化心靈、讀出精彩。
關鍵詞:小學語文 閱讀教學 多元化 思考 DOI:10.12241/j.issn.1009-7252.2021.18.006
古語云: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無論世事如何變遷,閱讀這種行為從未改變,書中的寶貴經驗和豐富的人生哲理是開啟智慧與人生的密碼,因此閱讀也逐漸受到重視,并成為一種全民行動,教育部門更是將其列入中小學教育課程之中。小學生的可塑性極高,就像一張無瑕的白紙,若要完成一幅精彩絕倫的作品,需要耐心的研究和悉心的設計。教師不妨采取多元化的方式引導學生,讓他們感受到閱讀的樂趣,并在閱讀中鼓勵他們發(fā)散思維,掌握閱讀技巧,為其今后的閱讀之路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當前小學語文閱讀的“尷尬”處境
現(xiàn)如今,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為了迎合應試教育的步伐和思維,閱讀教學常常處于被忽視的尷尬境地,即便有閱讀課程也只是作為常規(guī)課程中的調味劑,專門針對閱讀技巧和閱讀思維方面的教學鮮少存在,以下幾點是筆者羅列出的主要原因:其一,傳統(tǒng)思維的禁錮,導致人們無法真正意識到閱讀的重要性,甚至經常會因為種種原因縮短閱讀的時間,進而導致學生對閱讀的懈怠;其二,在閱讀教學方面缺乏針對性、專業(yè)性的引導方案,使得學生無法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不具備清晰的閱讀思維,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閱讀的質量和效率;其三,對閱讀的偏見,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未經挖掘和激發(fā),對閱讀的認知停留在淺顯的層面上,進一步降低了學生閱讀的質量和效率,甚至對今后的閱讀產生不可逆的影響;其四,閱讀教學過于死板,缺乏銜接性,閱讀與寫作之間的關系非常微妙,若是將二者分離其最終成效也會大打折扣,在常規(guī)課堂中寫作與閱讀之間的銜接過于生硬、刻板,使學生無法真正進入情境之中,如此一來整體效果也會大大降低。
二、多元視野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探尋之路
閱讀課堂講究的是文字與思維上的碰撞與博弈,若一味采用灌輸式教育方式,學生的思維和想象力很難得到激發(fā),教師在課堂中不妨“放手”,給與學生更多的空間,讓其個性得到充分的發(fā)揮,真正喚醒學生內心沉睡的興趣火苗。與此同時,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還要注重對“教材”進行深入挖掘,立足于學生和教材實際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話題”,牢牢地抓住學生的眼球讓其欲罷不能,并巧妙設計每一個環(huán)節(jié),讓課堂循序漸進、有的放矢地進行下去,實現(xiàn)課堂的實效性,更重要的是,還要注意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方面的引導和培養(yǎng),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大膽創(chuàng)新課堂形式,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得到充分發(fā)揮,進而提高閱讀教學的最終效果,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三、基于“多元化”視野下的語文閱讀策略
1.迷霧效應,激發(fā)閱讀興趣
一堂課中最關鍵也是最核心的部分便在于開頭幾分鐘的點題,精彩的點題更加容易激發(fā)起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例如,在閱讀《秋天》這篇文章時,教師首先制造一個輕松的話題:“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對于大自然的贊美之言更是如天上的繁星一般,大家對于秋天的印象是怎樣的?你都知道哪些形容秋天的詞語或句子?請說一說”教師可以做出表率舉例說明,以此來引導學生,同時借助電子書包中的全息投屏功能和聲響功能展示美麗的秋景,營造情景氛圍,緊接著在閱讀的時候教師試著用提問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找到答案,比如讓學生尋找文章中有關“秋天”的形容詞或句子,比如“涼、黃、藍、高”等詞語,結合其所對應的“天氣、樹葉、葉子、天空”,從中看出秋天特有的景致,教師引導說:“這些都是景物的寫實,側面反映了秋天的涼爽和開闊?!苯又诙沃杏幸粋€排比句“一會兒……一會兒……”教師可以讓學生們多讀兩遍之后尋找其中的精髓,學生發(fā)現(xiàn)這里將“大雁”的飛行軌跡描寫得惟妙惟肖,仿佛在歡呼在慶祝一般,教師讓學生思考這些大雁為何如此“高興”,他們又在“慶祝”什么?學生結合秋天的特點聯(lián)想到“收獲”這一關鍵詞,隨后結合大雁的種種表現(xiàn)就推斷出作者所要表達的核心思想,文章最后一句“??!秋天來了!”,教師可以從兩個感嘆號著手,讓學生分析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
2.情景效應,品味細枝末節(jié)
若說課堂的開頭幾分鐘是點睛之筆,那么情景的創(chuàng)設就猶如錦上添花一般,環(huán)境和氛圍對一個人的影響是極為深遠的,教師若想時刻抓住學生的思緒,就要從課堂的環(huán)境和氣氛上著手,為學生提供情緒價值,引導學生深入文章,透過字里行間的描述與作者進行深入靈魂的交流和對話,通過抽絲剝繭感受文章中的情緒締造。
例如,在閱讀《荷葉圓圓》這篇文章時,教師可以在屏幕中展示一張荷葉的圖片,讓學生們先從外觀、顏色等方面去進行描述,接著播放動態(tài)的視頻讓學生更清晰、直觀地看到荷葉的不同形態(tài)和全貌,學生對于荷葉有了初步印象之后,教師又問道:“大家有沒有覺得荷葉像一把嫩綠色的小傘?”學生們一致贊同,接著教師又說道:“你還覺得荷葉像什么?大家動動聰明的小腦袋想一想,分享給其他同學吧,看誰說得最好!”學生有的說像綠色的高腳杯、有的說像一個小碗、有的說像一個小漏斗……教師一一給予贊賞之后,開始帶領學生走進正文,讓學生總結概括每一段話的核心思想,隨后提問:“文章中出現(xiàn)了幾個人物?”學生:“小水珠、小蜻蜓、小青蛙、小魚兒?!苯處煟骸斑@些人物本來都是動物或者沒有生命的物體,為什么作者要把他們擬人化呢?”學生有些遲疑,于是教師又道:“這個問題我們先留著,先看看小水珠、小蜻蜓它們是怎么形容荷葉的吧!小水珠將荷葉比作搖籃、小蜻蜓將荷葉比作停機坪、小青蛙將荷葉比作歌臺,小魚將荷葉比作涼傘,搖籃、停機坪、歌臺等等這些都是一種安穩(wěn)、依賴的象征,它們將荷葉比作這些東西足以見得這些小動物對荷葉的依賴和感情,作者這樣寫的目的是什么?后面為什么還要對小水珠、小蜻蜓進行詳細的描述?作者的意圖何在?”……在教師循序漸進地引導下,學生逐漸加深對文章的理解。
3.文筆效應,筆尖綻放漣漪
寫作與閱讀本身就是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的作用,二者是共生的關系,教師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同時,可以試著將寫作教學融入其中,通過閱讀積累情緒值和語言籌碼,伴隨著文字墨香激發(fā)內心的共情,并在腦海中迸發(fā)靈感的火光,讓涌動的文思為筆尖蓄力,讓心中的漣漪轉化為絕妙的文字在紙上泛開漣漪。
例如,還是以《荷葉圓圓》為例,教師在引導學生深度閱讀之后,開始著重對文章中的修辭手法和用詞技巧進行點評,比如“小水珠躺在荷葉上,眨著亮晶晶的眼睛?!边@一句,先讓學生將躺、眨著、亮晶晶、眼睛這幾個詞著重畫出來,然再次在帶入到句子中感受其中的意境,教師:“這句描寫露珠的話給你一種什么感覺?”學生:“活潑、調皮,給人感覺特別輕松自在,尤其是躺這個字感覺很有安全感?!苯處煟骸昂芎?,這里的躺和前面的搖籃正好相互呼應,現(xiàn)在我要大家試著在不改變句式的前提下?lián)Q一種方式去形容荷葉。”學生:“小荷花說:‘荷葉是我的裙擺’小荷花伏在荷葉上,綻放燦爛的笑容?!苯處煟骸胺浅C?!句式也非常的整齊”……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逐漸找到技巧,靈感與想象力也得到激發(fā),緊接著教師以“小雨淅淅”或者“小風喃喃”為題,讓學生寫短篇作文。
總而言之,教育改革勢在必行,若想真正實現(xiàn)閱讀教學的實質性進展,必然要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除了教師思維和教學方式要不斷與時俱進外,更要在大環(huán)境上進行改革,為學生樹立閱讀的意識,營造濃郁的書香氛圍,激發(fā)其對文字的渴望和熱愛,同時作為教師要敢于走出教育的舒適圈,積極推薦適合的書籍,讓學生會讀書、讀好書,養(yǎng)成愛閱讀的好習慣。
參考文獻:
[1] 張霞《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學苑教育》2021年第26期。
[2] 張梅梅《探究小學高年級語文閱讀教學多元化應對策略》,《小學生》2021年第8期。
[3] 卜靈《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xiàn)狀及對策分析》,《新課程》2021年第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