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金巧
摘要:目的:研究于急診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行介入開通治療的效果。方法:回顧性分析本院急診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64例(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將32例行溶栓藥物治療的患者設為對照組,將32例行介入開通治療的患者設為觀察組,對比分析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及再通率。結果:觀察組23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為71.88%(23/32),術后血管即刻完全再通19例、部分再通4例,再通失敗9例。在23例血管再通患者中,機械溶栓者9例、機械溶栓+球囊擴張者14例。術后死亡患者10例(31.25%),4例患者受血管未通影響使得梗塞癥狀加重而引發(fā)死亡,6例血管再通后再次繼發(fā)急性血栓引發(fā)死亡。對照組15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為46.88%(15/32),治療后死亡患者13例(40.63%)。兩組血管再通率相比,觀察組明顯更高(P<0.05)。結論:于急診中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行介入開通治療效果較為理想,安全性較高,可提升血管再通率。
關鍵詞: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急診;介入開通治療
【中圖分類號】R25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4--01
急性缺血性腦卒中(AIS)又被稱為急性腦梗塞,該病發(fā)病原因主要為腦血管狹窄或腦血管阻塞,該病主要發(fā)病群體為中老年群體,糖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等疾病患者存在較高的AIS發(fā)生風險。部分研究指出,在我國因腦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已多于因腫瘤疾病死亡的人數。雖然相關專家學者已經不斷深入探究該病的治療工作,并展開大量的研究和論證,但截至當下,該病依然尚未存在一定特效的治療方式,該病依然易致殘、致死。分析以往臨床治療經驗,以往對該病多采取通過動脈或靜脈藥物溶栓的方式展開治療,但大量臨床實踐發(fā)現,AIS發(fā)病原因主要為血管狹窄的前提下形成大量血栓而引發(fā),單純藥物溶栓后血管即便再通,血管依然狹窄,依然存在極高的堵塞風險名聲,并且溶栓藥物存在提高顱內出血的風險,所以此種治療方式效果并不理想[1]。隨著醫(yī)療技術及水平的提升,介入技術得以產生,并且此技術應逐漸被應用于AIS患者臨床治療中。本次研究對AIS患者實施介入開通治療的效果做對比分析。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本院急診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腦卒中64例(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將32例行溶栓藥物治療的患者設為對照組,將32例行介入開通治療的患者設為觀察組。觀察組男女人數分別為20例、12例,年齡范圍27-85(56.58±12.91)歲,后循環(huán)閉塞18例、前循環(huán)閉塞14例,NIHSS評分15-26(20.32±3.65)分。對照組男女人數分別為19例、13例,年齡范圍29-83(55.94±13.05)歲,后循環(huán)閉塞19例、前循環(huán)閉塞13例,NIHSS評分15-26(20.51±3.59)分。兩組一般資料基本相同(P>0.05),可對比。
納入標準:(1)存在明顯的神經功能障礙,后循環(huán)發(fā)病≤12h(依據患者情況時間窗時間最長可達到20h),前循環(huán)發(fā)病≤8h。(2)合并腦出血或其他明顯顱內疾病;(3)不存在出血性傾向;(4)2h內無外傷史或未進行手術;(5)知情并同意參加本次研究,并簽訂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1)合并腦出血或者其他明顯的顱內疾病;(2)嚴重的心、腎、肝等臟器功能不全;(3)不同意參加本次研究。
1.2方法
1.2.1對照組
行溶栓藥物治療,具體如下:采靜脈推注的方式將注射用阿替普酶總用藥量的10%注入患者體內,用藥劑量為0.9mg/kg,總量≤90mg,剩余藥劑于1h內持續(xù)泵入患者體內。注射用阿替普酶+適量生理鹽水稀釋,采取靜脈滴注的方式給予患者,30mg/次,30min/次,2次/d。
1.2.2觀察組
行介入開通治療,具體如下:對患者展開全身肝素化,幫助患者取仰臥位,麻醉。應用Seldinger穿刺患者右側股動脈,于穿刺口將6F動脈鞘置入,使用5F管對患者主動脈弓展開造影,對患者弓上血管與病變位置予以了解嗎,充分探明血管閉塞與血管側肢代償只狀況。將6F導引導管妥善置入,使微導管于引導絲配合下穿過閉塞位置,對遠端血管床予以清晰顯示,最終將栓子取出。術后結束后,撤出導管,使用CT對患者展開復查,細致觀察患者血管再通狀況。
1.3觀察指標
觀察記錄對比兩組患者血管再通狀況。
1.4統(tǒng)計學處理
統(tǒng)計分析利用SPSS23.0,以數(n)和率(%)作為計數資料的表示方式,檢驗,P<0.05代表差異存在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觀察組23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為71.88%(23/32),術后血管即刻完全再通19例、部分再通4例,再通失敗9例。在23例血管再通患者中,機械溶栓者9例、機械溶栓+球囊擴張者14例,再通失敗9例患者。術后死亡患者10例(31.25%),4例患者受血管未通影響使得梗塞癥狀加重而引發(fā)死亡,6例血管再通后再次繼發(fā)急性血栓引發(fā)死亡。對照組15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為46.88%(15/32),治療后死亡患者13例(40.63%)。兩組血管再通率相比,觀察組明顯更高(P<0.05)。見表1。
3討論
當下,人們飲食及生活習慣均發(fā)生一定程度的變化,人們喜食高糖、高鹽、高膽固醇的食物,從而使得近些年AIS發(fā)病率逐年提升。AIS是一種神經系統(tǒng)疾病,該病較為常見[2]。腦卒中可分為兩種類型,分別為出血性腦卒中與缺血性腦卒中,該病發(fā)病人群相對集中在中老年群體中,并且相比于女性,男性發(fā)病率更高。因AIS患者具備病情危重、發(fā)病急、致殘、致死率高等特點,若該病患者未及時接受有效治療或者治療方式不合理,會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3]。以往,AIS臨床治療方式多為藥物溶栓治療,但不論是經靜脈溶栓還是動脈溶栓,其均具備一定的局限性,(1)溶栓時間窗短:部分研究指出,采取經靜脈溶栓治療時,患者發(fā)病時間應為3h-4.5h之間,經動脈溶栓治療時,患者發(fā)病時間≤6h。而AIS具備起病急、病情危重等特點,一些患者發(fā)病后難以及時發(fā)現,大部分患者無法于上述較短的時間窗內接受有效治療[4]。(2)操作時間長:藥物溶栓均需對尿激酶進行人體的速度進行有效控制,操作時間通?!?h,從部分接近溶栓時間窗的患者角度而言,溶栓難度極高[5]。(3)存在較高的腦出血并發(fā)癥發(fā)生風險:大量臨床實踐證實,經靜脈溶栓腦出血發(fā)生率在6.4%左右,經動脈溶栓腦出血發(fā)生率在10%左右[6]。此外,AIS是于腦動脈狹窄基礎上形成大量血栓而引發(fā),即使血管再通,血管依然會存在加高的閉塞風險。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及科學水的提升,介入開通治療得以產生,其在AIS治療中取得理性效果,其具備如下優(yōu)勢:(1)部分研究指出,生理狀態(tài)下,腦血管間具備功能性動力平衡區(qū)域,上述區(qū)域可于血管閉塞、狹窄時,由血流再非配而發(fā)揮代償供血作用,此作用可延長患者溶栓時間窗,使患者獲得更多的治療機會[7]。(2)當前介入開通治療多采用一種新型顱內支架Solitaire治療AIS,因此支架存在易操作、順應性強、術中可重復釋放以及可回收等特征,所以近年來在臨床治療中應用較為廣泛,其可有效提升治療效果,縮短治療時間,提高血管再通率[8]。
本次研究顯示,觀察組23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為71.88%(23/32),對照組15例患者血管再通,再通率為46.88%(15/32),觀察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于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治療中,應用介入開通治療發(fā)揮理想效果,血管再通率更高。
綜上所述,于急診中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行介入開通治療發(fā)揮較為理想的治療效果,安全性較高,可提升血管再通率,值得進一步推廣。
參考文獻:
[1]陳賀榮,陳清云,劉建東.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觀察[J].黑龍江中醫(yī)藥,2021,50(04):245-246.
[2]王明芳.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行急診介入取栓治療的麻醉管理[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21,14(22):169-170.
[3]朱琳,夏東,喬林.急診綠色通道模式下溶栓治療對輕中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影響[J].臨床軍醫(yī)雜志,2021,49(06):683-684.
[4]殷宗莉,張維.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流程優(yōu)化對提高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溶栓治療效果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21,6(04):165-167.
[5]唐玉彬,張艷陽,李昭華,等.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急診科一體化溶栓治療[J].臨床急診雜志,2020,21(09):741-743.
[6]柯昌清.探討急診科綠色通道流程的優(yōu)化在靜脈溶栓治療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的應用價值[J].世界最新醫(yī)學信息文摘,2019,19(87):115-116.
[7]朱琳.急性缺血性腦卒中病人急診溶栓流程優(yōu)化的臨床結局評價[J].護理研究,2019,33(04):691-693.
[8]劉楓荻,趙蓉,王碩,等.急診啟動急性缺血性腦卒中靜脈內溶栓治療對開始溶栓平均時間的影響及其安全性探討[J].中國臨床神經科學,2017,25(01):4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