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福州市麥頂小學 盧旭宏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進行小學語文綜合性指導教學是教學的發(fā)展目標,有利于學生在自主活動中提高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主動探究的學習能力,促進整體教學優(yōu)化和全面提高。在綜合性學習的過程中主要遵循“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學生是整個教學行為中的主體,強調學生要自主地動口、動手、動腦,有明確的綜合性教學目標。目前綜合性學習還存在很大不足,針對綜合性學習指導的分析及研究,將綜合性學習指導分為“離散式”和“整組式”兩種,以幫助學生掌握學習語文的應用技能,使語文綜合性學習具有“形散而神不散”“以不變應萬變”的基本能力。新的時期我們可以通過線上和線下相結合的方式,更好地貫徹好語文綜合性學習的指導策略,讓學生學習更自如。
“離散式”是指在學習的過程中,可以有一個教學的延伸性、拓展性的學習,同樣的學習內容是以間隔的形式存在。如果按0,1來表示離散式的關系,那就是0,1,0,1依次推進的一個教學發(fā)展過程。尤其是在新課改的教材中,課本中的教材是離散式的分布方式。在同一單元中,教材文本是具有較強的歸納性,都是由幾個文本組成,接著就是單一文本的課后練習。“離散式”的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掌握處理離散結構以及語文的學習方法,還可以為后續(xù)教材學習內容創(chuàng)造良好條件,為學生能自主學習以及運用學過的學習技巧融會貫通,加強學生的知識掌握。教學的綜合性學習是讓學生所學的技巧及綜合能力能全面發(fā)展,包括聽、說、讀、寫的應用能力,這就強調語文教學要將教材內容向更深、更廣的方向拓展,所以有意義的教學材料可以幫助學生找尋規(guī)律,增強學習能力。
第一,有“形”可依。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語文教材文本鞏固學生學習知識以及拓展學習知識面,教材將是綜合性學習指導策略中最有效的依據。教材是經過千挑萬選才收編成為教學的經典,它具有統(tǒng)一性、普遍性、適度性的特點,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盡可能地以課文教材為藍本,促使在綜合性指導過程中有“形”可依,從而培養(yǎng)學生描述事實、引證思維、陳述思想、抒發(fā)情懷等綜合能力。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第一單元中,習作內容“我的心愛之物”的綜合性學習可以運用教材所學的知識點去描述心愛之物。要理解心愛之物中“物”的描寫,課本中的教材可以為我們指導想法,借助本單元的課文有《白鷺》《落花生》《桂花雨》幾篇文章的學習理解,要描寫“物”大概可以分為“動”“靜”兩種,另外還可以按動物、植物以及靜物去分析“我的心愛之物”中的物。所以學生在寫作之前就必須對自己的心愛之物進行深入觀察,抓住它的主要特點,從身邊寫起,可以是玩具、書籍、學習用品,或是花、草等。
第二,有“料”可供。在小學語文綜合性教學中,也是課文教學的拓展學習,是我們通過課文學習后的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三個拓展模塊,也是語文綜合性教學培養(yǎng)的方向。對于課后的習作學習,對于學生而言是一大難題,所以教師要讓學生學會有“料”可供。比如教學中的語文園地針對學生對課文的總結理解上有很大的難點問題,所以要想進行有效的綜合性學習指導,必須將課文教學作為材料依據。以分析每一篇文章對學生有什么啟發(fā)作為教學引導,激發(fā)學生對教材內容的概括,教師可摘出《白鷺》“色素的配合,身段的大小,一切都很適宜。白鶴太大而嫌生硬,即使如粉紅的朱鷺和灰色的蒼鷺,也覺得大了一些,而且太不尋常了?!迸c《落花生》中“它的果實埋在地里,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由此可以看出這兩篇文章都運用了對比手法,可以讓讀者更容易辨明事物,突出所表達事物的本質特征,學生可以借鑒學習。
新課改的教學要求下,教材都是按照單元編排的,每個單元也會有單元導讀,教學目標非常明確,主要看教師是如何實施教學的整個過程。教師教學過程中能巧妙地將課文進行“整組式”綜合性學習。如部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的語文第一單元中,本單元主要圍繞著“一花一鳥總關情”的主旨進行編排。綜合性學習要求,要讓學生掌握花、鳥、物的情懷,還要培養(yǎng)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邏輯思維以及事物的表達能力,培養(yǎng)學生善于通過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來發(fā)現不尋常的美,并能根據對事物的描寫,表達自己的情感。所以整組式推進教學更能體現綜合性學習的意義,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一,有“章”可循?!罢M式”是以每個單元每個章節(jié)的教學為主,學習的過程中有導語、課文教學、口語交際、習作、語文園地,所以在教學過程中應以每個單元指導進行教學,教師駕馭好每個主題單元并認真鉆研教材,設計好教學方法和教學目標,避免教學的過程中繁瑣的課文分析,導致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從而培養(yǎng)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最后達到“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的教學目的。
第二,有“事”可做?!罢M式”綜合性教學能讓主題教學內容更加豐富飽滿,在一篇文章或是一組文章中要想將全部的知識都吸收掌握,這是不可為的事情。所以要抓住實際有效教學就是好的教學課程,整組式教學能節(jié)省更多寶貴時間,促進學生拓展和學習,不僅能夠豐富語文知識,還能完成基本的教學目標,何樂而不為?教師在教學中應加強學生對課文生字詞“整組式”進行讀寫比賽,學校也應積極舉辦一些書法比賽、作文比賽、詩詞的應用比賽等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積極性,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應用。
誠然,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發(fā)揮自身主導作用和學生主體地位,加強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以“離散式”和“整組式”綜合性學習作為教學指導大綱,并深入探究每篇課文教材的歸納和總結,同時還要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學習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