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佳琳
“剖析全國高考詩歌閱讀鑒賞試題,可以管窺并探尋基于核心素養(yǎng)的語文課程考核評價理念?!毖芯拷甑母呖脊糯姼梃b賞真題,會發(fā)現(xiàn)愈來愈弱化對詩歌修辭技巧的考查,更加注重對文本對詩歌本身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如果不能清楚明晰地讀懂詩歌,很有可能會大幅度失分。高三一輪復習中,詩歌專題復習要用力,用巧力,達到四兩撥千斤的良好效果,這就要求要認真鉆研真題,研究在核心素養(yǎng)大環(huán)境下如何和高考命題者思路接軌。
本文擬從以下三個方面談下古代詩歌鑒賞備考要點,關注“已知選項”,關注“關鍵詞義”,關注“教材名篇”,如果在備考中能落實這三個“關注”,一定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關注“已知選項”,搭建鑒賞支架
首先來看一下近年高考全國卷試題詩歌鑒賞主觀題的設置:
(2021年新高考Ⅰ卷)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
(2020年全國Ⅰ卷)請簡要概括本詩《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2019年全國Ⅱ卷)詩的尾聯(lián)有什么含意?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這幅畫有什么樣的評價?
(2018年全國Ⅰ卷)詩的最后兩句“寒風又變?yōu)榇毫?,條條看即煙濛濛”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
綜合近四年的高考詩歌鑒賞主觀題的內(nèi)容,結(jié)合主觀題前客觀題選項的設置,可以在客觀題的選項中有效提取信息,填補主觀題作答無從下手的僵局。
【真題再現(xiàn) 2021年新高考Ⅰ卷】
寄江州白司馬①
楊巨源
江州司馬平安否?惠遠東林住得無②?
題詩歲晏離鴻斷,望闕天遙病鶴孤。
莫謾拘牽雨花社③,青云依舊是前途。
(注)①江州白司馬:即白居易。②惠遠:東晉高僧,居廬山東林寺。③莫謾:不要。雨花社:指佛教講經(jīng)的集會。
【客觀題】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根據(jù)內(nèi)容分析,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應該與白居易的《琵琶行》比較接近。
B. 第三句使用“一衣帶水”的典故,表現(xiàn)出朋友之間“天涯若比鄰”之意。
C. 第六句中的“病鶴”指的是白居易,他懷戀長安,時常遙望京城的宮闕。
D. 詩人最后開解朋友,目前雖然身處貶謫之中,但未來的前途依然很遠大。
【主觀題】
前人論此詩,認為第二句已包含委婉勸告的意思,對這一觀點應怎樣理解?請簡要分析。
解析:主觀題的問法比較新穎,很多考生無法審懂題意,以至于答非所問。認真研讀客觀題的選項,可以提取出有效得分點。由D選項中的“詩人最后開解朋友,目前雖然身處貶謫之中,但未來的前途依然很遠大”可以迅速搭建鑒賞支架,梳理出該詩的情感基調(diào)——鼓勵白居易不要因為一時的不如意喪失了信心。聯(lián)系小注②和③,推出主觀題答案的得分點:
同理,再看2020年高考真題,依然有法可循,從已知的選項中迅速搭建鑒賞支架,支撐考生完成主觀題的作答。
【真題再現(xiàn) 2020年全國Ⅰ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面小題。
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①
陸龜蒙
雖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詩②。
因吟郢岸百畝蕙③,欲采商崖三秀芝④。
棲野鶴籠寬使織,施山僧飯別教炊。
但醫(yī)沈約重瞳?、?,不怕江花不滿枝。
(注)①襲美,即陸龜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悍畔率覂?nèi)懸掛的帷幕,指教書。裁詩:作詩。③《楚辭·離騷》:“余既滋蘭之九畹兮,又樹蕙之百畝?!北扔髋囵B(yǎng)人才。④商崖:這里泛指山崖。⑤沈約,南朝詩人,史載其眼中有兩個瞳孔。這里以沈約代指皮日休。
【客觀題】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作者寫作此詩之時,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閉門謝客,與外界不通音訊。
B.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約會被暫時擱置,作者游春的詩篇也未能寫出。
C. 作者雖然身在書齋從事教學,但心中盼望能走進自然,領略美好春光。
D. 尾聯(lián)使用了關于沈約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測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主觀題】請簡要概括本詩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解析:2020年高考全國卷主觀題的問法比較常規(guī),問詩歌的思想感情。同樣,可以從客觀題的已知選項中尋求答題思路。從B選項“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約會被暫時擱置,作者游春的詩篇也未能寫出。”可以推出。從D選項“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可以推出第二個得分點“表達對友人能夠戰(zhàn)勝病魔的信心”(2分)。
【真題再現(xiàn) 2018年全國Ⅰ卷】
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后面各題。
野 歌
李 賀
鴉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銜蘆鴻。
麻衣黑肥沖北風,帶酒日晚歌田中。
男兒屈窮心不窮,枯榮不等嗔天公。
寒風又變?yōu)榇毫?,條條看即煙濛濛。
【客觀題】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 彎弓射鴻、麻衣沖風、飲酒高歌都是詩人排解心頭苦悶與抑郁的方式。
B. 詩人雖不得不接受生活貧窮的命運,但意志并未消沉,氣概仍然豪邁。
C. 詩中形容春柳的方式與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相同,較為常見。
D. 本詩前半描寫場景,后半感事抒懷,描寫與抒情緊密關聯(lián),脈絡清晰。
【主觀題】詩的最后兩句有何含意?請簡要分析。
2018年全國卷的詩歌鑒賞主觀題設置中規(guī)中矩,但依然難倒了一大批考生。“寒風又變?yōu)榇毫?,條條看即煙濛濛”,尾聯(lián)以景結(jié)情,含蓄蘊藉,很難看出深層含義,故解答此題更要依仗已知選項,有效實現(xiàn)知識遷移。B選項“詩人意志并未消沉,氣概仍然豪邁”給詩歌定下了豪邁的基調(diào),可推出主觀題的得分要點:(3分)
(二)關注“關鍵詞義”,準確解讀詩意
2021年新高考Ⅰ卷《寄江州白司馬》一詩(原詩見上文),讀懂詩歌的基調(diào)是關鍵。詩歌中的“東林”(名寺)、“湓浦”(《琵琶行》中提及的江州地名)、“歲晏”、“離鴻”(失群的孤雁)、“病鶴”“青云”(《滕王閣序》中的名句)等關鍵詞勾勒出了詩歌的全貌,這就要求考生在高考一輪復習中要注重教材名篇名句中的意象積累。
下面重點談兩個關鍵詞義“歲晏”和“病鶴”,“歲晏”,指的是一年將盡的時候。白居易在《觀刈麥》一詩中曾寫道“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考生并不陌生,稍加回憶,即可聯(lián)想到。這首詩中只有“病鶴”這個意象比較陌生,聯(lián)想到白居易曾經(jīng)做過《病中對病鶴》一詩,其中“同病病夫憐病鶴,精神不損翅翎傷。未堪再舉摩霄漢,只合相隨覓稻粱?!睂懗隽藷o故被貶的沉淪和凄楚?!巴I天遙病鶴孤”正是白居易困居江州時煢煢孑立的形象寫照。
再看2020年高考全國Ⅰ卷的《奉和襲美抱疾杜門見寄次韻》,聯(lián)系教材《離騷》讀懂意象“百畝蕙”和“三秀芝”,可以大大提升做題的正確率。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的高考全國Ⅰ卷的詩歌《題許道寧畫》,主觀題的設置“詩的尾聯(lián)有什么含意?從中可以看出詩人對這幅畫有什么樣的評價?”難倒了很多考生,關鍵點在于很多考生不理解關鍵詞“吟斷”二字為何意?究竟是夸還是貶?唐代詩人李商隱的《晉昌晚歸馬上贈》一詩:“征南予更遠,吟斷望鄉(xiāng)臺。”以及唐代詩人高蟾《旅夕》一詩“不堪吟斷無人見,時復寒燈落一花?!倍加小耙鲾唷毕嚓P字眼。斷,盡、住。吟斷,吟盡。如果能讀懂關鍵詞“吟斷”的含義,即可明晰作者的態(tài)度,“怎么吟誦也難以與畫意相合,也吟不盡畫作包涵的豐富意蘊。從中可以看到詩人對這幅畫高度贊美,稱贊畫之精妙?!?/p>
對關鍵詞的解讀,有助于準確把握詩意,進而在考試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在高考古代詩歌專題復習中,要以教材為基礎,對教材的名篇名句要認真梳理,建構(gòu)穩(wěn)固的知識內(nèi)存,才能在考試時臨難不亂,準確解讀詩意。
(三)關注“教材名篇”,不懼“詩話”入題
“幫助學生欣賞文學作品,提高運用理論觀點鑒賞評價作品的能力”,是2017年版高中語文課程標準對考生提出的新要求。在近幾年的高考詩歌鑒賞試題中,個別試題創(chuàng)新設計,引進詩話理論,借用前人的優(yōu)質(zhì)點評,拓寬試題的容量,對考生是很大的考驗。
較早在高考詩歌鑒賞試題中引進詩話理論的是江蘇卷和遼寧卷:
(2010年江蘇卷)三、四兩句詩,明人陸時雍《詩鏡總論》云:“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闭堊骶唧w分析。(6分)
(2010年遼寧卷)前人認為這首詩《雨》寫雨是妙在“若即若離”,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簡述理由。(6分)
近幾年喜歡引用詩話理論拓展考查的是浙江卷以及地市級統(tǒng)考卷:
(2020年浙江卷)前人評《送柴侍御》“翻新脫妙”。比較《秋江送別》與《送柴侍御》兩詩的后兩句,分析后者寫法的妙處。(6分)
很多考生對帶有詩話理論的詩歌鑒賞具有天然的畏懼心理,不自覺地就覺得艱澀難懂,以至于臨陣產(chǎn)生放棄心理,這是考場大忌。為應對較為復雜的詩歌鑒賞命題題型,在高考備考過程中,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
1. 扣住“詩話”,合理展開論述
“詩話”或者“詞話”,通俗點講即為對詩詞的點評。如2010年江蘇卷,重點要扣住“代為之思,其情更遠”這八個字的點評來回答問題。通過分析,不難看出,詩話點評重在贊揚“對寫法”,所以答題首先要思考“對寫法”體現(xiàn)在哪里?既“由眼前情景轉(zhuǎn)為設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2分),然后描述“對寫法”的好處:由實到虛(1分),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的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1分)。
同樣,解答2010年遼寧卷的詩歌鑒賞題,要扣住“若即若離”這四個字的評價,答題的邏輯順序為:
①“若即若離”為何義?
②“若即若離”體現(xiàn)在哪里?
思考第一個問題,“若即”指接近,始終體現(xiàn)在題目上,沒有正面寫“雨”,但通過動植物和人的感受能感覺到雨(3分);“若離”體現(xiàn)在詩中沒有直接點出“雨”,而是通過寫動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來間接寫,這就給人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3分)
2. 關注教材,激活知識內(nèi)存
引詩話入詩歌鑒賞考題,較為復雜的是2020年浙江卷的高考題。從“翻新脫妙”的角度來描述“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比“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好在哪里?這就要求考生要在短時間內(nèi),激活知識內(nèi)存,才能應付容量如此大的題目。
首先應該從教材上的名篇名句入手, 回想下類似詩歌的特色在哪里。同時送別題材,聯(lián)想到教材名篇柳永《雨霖鈴》的千古名句,“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可以把第一個得分點定位在意象選擇上:意象運用上,王勃詩的意象隱于句內(nèi);王昌齡詩將“青山”“明月”兩個意象前置,形象鮮明突出,富有象征意義(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喻友情),意境開闊(2分);其次扣住“翻新脫妙”的“新”字,聯(lián)系初中語文教材名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的名句“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之所以為名句,妙在無形中把空間距離拉近。由此可以定位第二個得分點:“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妙在把空間距離縮小,化遠為近。(2分)同樣回顧《雨霖鈴》,“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美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是深情款款的直接抒情,“蘭舟催發(fā)”則是融情于景,含情脈脈地借景抒情,進而推出本題的第三個得分點:王勃詩以議論直接表達,意盡句中;王昌齡詩融情入景,反詰收尾,余韻悠長。(2分)
化繁為簡,抽絲剝繭的做完此種融詩話理論入題的難題,會發(fā)現(xiàn)立足課本,認真鉆研教材名篇名句,關鍵時刻激活知識內(nèi)存,是解答古代詩歌鑒賞的重要法寶。
“無論哪一種類型的考核評價,試題的命制都應遵循共同的原則: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考查目標,以情境任務為試題載體,以綜合考查為命題導向,追求基礎性、綜合性、應用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有機融合”,基于上述理念,考生應在備考復習中積極落實三個“關注”,力爭古詩文鑒賞水平上一個新的臺階。
附:(2010年江蘇卷原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詩,然后回答問題。
送魏二
王昌齡
醉別江樓橘柚香,江風引雨入舟涼。
憶君遙在瀟湘月,愁聽清猿夢里長。
【問題】
【答案】
①由眼前情景轉(zhuǎn)為設想對方抵達后的孤寂與愁苦。(2分)
②通過想象拓展意境,使主客雙方惜別深情表達得更為深遠。(2分)
附:(2010年遼寧卷原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問題。
雨
陳與義①
瀟瀟十日雨,穩(wěn)送祝融②歸。
燕子經(jīng)年夢,梧桐昨暮非。
一涼恩到骨,四壁③事多違。
袞袞④繁華地,西風吹客衣。
注:①陳與義(1090~1138):字去非,號簡齋,洛陽人。這首詩作于政和八年(1118),當時作者正閑居京城等候授職。②祝融:火神,這里指夏季。③四壁:家徒四壁,指窮困。④袞袞:眾多,這里指眾多居高位而無所作為的官吏。繁華地:指京城。
【問題】
前人認為這首詩寫雨是妙在“若即若離”,你同意這種說法嗎?請簡述理由。(6分)
【答案】
①同意。雖然詩題是“雨”,但作者卻不是正面描寫雨勢、雨景,而是通過寫動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來寫雨,這就給人一種若即若離的感覺。(3分)
②詩中沒有直接點出“雨”,而是通過寫動植物何人在雨中的感受來間接寫。(3分)
附:(2020年浙江卷原題及答案)
閱讀下面兩首詩,完成問題。
秋江送別
(唐)王勃
歸舟歸騎儼成行,江南江北互相望。
誰謂波瀾才一水,已覺山川是兩鄉(xiāng)。
送柴侍御
(唐)王昌齡
沅水通波接武岡,送君不覺有離傷。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兩鄉(xiāng)。
【問題】
【答案】
①意象運用上,王勃詩的意象隱于句內(nèi);王昌齡詩將青山、明月兩個意象前置,形象鮮明突出,富有象征意義(青山象征思念,明月暗喻友情),意境開闊。(2分)
②空間處理上,王勃詩化近為遠,強調(diào)心理距離之遠,為送別詩傳統(tǒng)寫法(如謝眺詩有“何況隔兩鄉(xiāng)”);王昌齡詩則化遠為近,強調(diào)心理距離之近,是創(chuàng)新性的表達。(2分)
③抒情方式上,王勃詩以議論直接表達,意盡句中;王昌齡詩融情入景,反詰收尾,余韻悠長。(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