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云超
作為提高學生體魄的學科,體育鍛煉對學生發(fā)展至關重要。當前初中體育課程盡管在教學體系中的地位明顯提高,但教學效果始終沒有達到預期,究其原因還是在于學生缺乏主動參與性,導致各項體育活動無法高效實施。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各類活動,在鍛煉身體素質的同時,形成良好的運動意識,為其日后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本文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對初中體育教學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度策略進行分析,通過多元化、多樣化體育活動,引起學生興趣,促使其獲得綜合發(fā)展。
目前體育課程在初中階段的教學比重有所提高,這也代表體育課程逐漸受到關注,但受到傳統(tǒng)體育教學的影響,學生的主動參與性不足,認為體育課過于疲憊和枯燥,因此忽視了體育活動的重要作用。其次體育課堂中師生之間的溝通不足,加上學生不積極參與,所以課堂教學效率較低,想要切實改善初中體育教學質量,還要從學生的主體性中入手,只有學生愿意主動參與,才能達到教學預期。因此教師要注意總結,通過創(chuàng)新課堂內容,豐富體育運動形式,充分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并借助多元化體育項目提高學生參與度。
1 初中體育教學提升學生主動參與度的必要性
體育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身體各項機能的主要途徑,但是很多學生缺少積極性、主動性,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無法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身體素質。當下初中體育課堂應該以提高學生興趣為主要任務,這樣學生才能積極掌握體育運動技巧和知識,不斷挖掘自身的運動能力,培養(yǎng)出健康的身體條件。另外學生積極主動參與能夠形成良好的運動意識,為日后發(fā)展奠定扎實基礎,由此可見主動性對于學生來說具有顯著促進作用,從而真正融入體育課堂。對于初中體育教學來說,基礎技能與知識并不是主要,學生能否全身心投入學習最為關鍵,這是促使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條件,有利于激發(fā)出學生體育運動意識,增強自身體育核心素養(yǎng)。
2 初中體育學生缺乏主動參與度原因分析
目前來看學生缺乏運動興趣,與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有關,由于教師并不關注學生的具體狀態(tài),所以授課過程中學生過于懶散,部分教師會嚴厲看管,同樣無法達到教學效果,反而會讓學生出現(xiàn)恐懼心理,不愿意主動詢問教師運動知識、技巧。其次教學過程中內容千篇一律,學生通過模仿很難掌握具體的運動技巧,甚至對該運動項目缺乏了解,自然難以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教學過程中溝通至關重要,這是師生相互了解的唯一途徑,若教師不理解學生心理變化,教學中可能會打擊學生積極性,所以缺乏互動成為限制學生發(fā)展的關鍵因素。
3 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初中體育提升學生主動參與度策略
3.1 深入運動理念提高學生主動性
想要真正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度,必須要找到根本問題所在,教學實踐中可以看到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缺乏興趣,而這個原因就是不夠了解導致的,對體育運動項目缺乏認知,所以才不愿意主動參與。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體育教學發(fā)生很大變化,課堂教學中更注重學生有效發(fā)展,是否能夠在體育活動中發(fā)揮出主動性,因此教師應帶領學生深入學習體育運動理念、內涵,讓學生充分感知體育運動的魅力,從而在愉快的氛圍下參與到其中。例如在鉛球運動中,如果只讓學生自己嘗試,或在簡單講解后直接訓練,很容易引發(fā)學生受傷,而學生對于這項運動一知半解,無論核心技術還是規(guī)則,都沒有達到熟悉的程度,教學效率必然會大大降低。為了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度,教師應該為這項運動做好鋪墊,包括鉛球運動的由來、動作要領、規(guī)則要求,詳細講解投擲圈、限制線、落地區(qū)等基礎內容。其次要加強鉛球技術指導,如握球持球技術、滑步技術,通過深入鉛球運動項目,學生會更加專注于練習,發(fā)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3.2 豐富教學內容增強學生興趣
體育課程內容是影響學生參與度的關鍵因素,為了能夠讓學生廣泛參與到運動中,教師可以適當拓展教學內容,讓學生有充足的興趣學習。以往初中體育課堂,運動項目僅限于足球、跳繩以及跑步等基礎內容,當下應增加籃球、排球、羽毛球等運動,這樣學生就能按照自身喜好選擇運動項目,從而實現(xiàn)主動參與的目標。以籃球運動為例,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避免直接講解動作、規(guī)則,應該從其他方面作為切入點,比如講解NBA籃球明星心路歷程,同時借助多媒體設備去普及籃球運動理念、規(guī)則,通過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再展開后續(xù)的講解示范,往往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學生通過文字、圖片以及視頻資料,能夠對籃球運動有大概認識,尤其是運動規(guī)則等難以理解的內容,并且借助畫面更為直觀,還會改善教師講解的枯燥氛圍,充分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為后續(xù)深入籃球技巧奠定扎實基礎。
3.3 注重分層設計滿足學生需求
分層設計是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畢竟學生之間無論在身體素質,還是興趣愛好等方面,都存在較為顯著的差異性,如果教師統(tǒng)一開展教學,部分學生可能會因為缺乏興趣無法主動融入其中,教學效率必然會隨之降低。在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教師應該堅持以生為本理念,根據(jù)學生需求展開分層設計,主要按照學生個人能力等條件,打造具有針對性的計劃方案,這樣學生才能主動參與。例如籃球、足球等運動項目,往往具有非常大的運動量,并且女生并不感興趣,因此要適當增加健美操、瑜伽等比較適合女生的運動項目,并積極宣傳健身、塑形改變自身氣質等價值,吸引更多女生參與到其中。其次要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愛好,在教學過程中增加乒乓球、羽毛球等項目,而不是單一的田徑運動,讓學生有更多的選擇余地,這樣的學生才樂于主動參與,能夠在自己喜歡的運動項目中大放光彩。
3.4 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鼓勵學生參與
初中生具有較強的探究欲望、好奇心理,對于新鮮事物能夠展現(xiàn)出較高的熱情,同時好勝心非常強,而教師想要促使學生主動參與,應該抓住這些特點,對教學形式展開創(chuàng)新,增強學生的運動興趣,自然能夠廣泛參與到其中。傳統(tǒng)體育課堂一般由教師引領、示范,而學生只能單純模仿,并且示范完畢后就會自由訓練,所以很難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當下教師應開展小組合作教學模式,利用學生之間的合作、競爭,有效提高積極主動性,首先將學生劃分為不同小組,每個小組的運動能力搭配均衡,必須包含一名運動能力突出的學生,指導糾正其他學生的錯誤。例如在足球運動中,教師分為4人一組展開合作訓練,通過這個形式學生踴躍參與,并在訓練中密切配合,同時強化了團隊精神。
3.5 游戲競賽相結合打破教學限制
在初中體育教學融入游戲或競賽,是提高學生主動參與度的有效方法,由于學生的年齡較小,所以游戲對其吸引力非常大,并且很多學生存在愛玩的天性,游戲競賽的形式更符合成長規(guī)律。另外體育課程的核心在于發(fā)揮學生主動性,只要學生能夠踴躍參與到其中,代表體育教學已經起到作用,因此體育課堂中應增添更多趣味性,從而改善以往的枯燥與單調。例如在籃球教學過程中,正式投入訓練前必須做好熱身運動,這是保證學生避免運動損傷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不過以往大多采取跑圈的形式,學生只能單純服從教師安排,對其來說完全沒有任何趣味性。當下熱身運動可以采取接力上籃、圓圈接力、擊掌傳球等,既能達到熱身的效果,還會增強學生興趣,為課堂教學做好鋪墊。因此教師可以把游戲與體育課堂有效融合,不僅僅是在熱身環(huán)節(jié)中,包括運動、實踐都可以結合游戲的形式,增加體育課堂的趣味性。
3.6 合理把控體育訓練頻率與時間
體育課程是為了幫助學生強身健體,但過度訓練反而會造成負面效果,包括影響文化課的學習,太過疲憊導致學生厭煩體育運動,因此想要提高學生的主動參與度,合理把控體育訓練頻率和時間非常重要。比如部分學生運動天賦較差,或體重相對較高,過度訓練會導致身體疲勞感嚴重增加,教師針對此類學生應減少訓練強度、運動量,而是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另外體育訓練應參考文化課學習,由于學生的課業(yè)壓力較大,同時開展大量體育訓練身體自然吃不消,在上文化課時經歷缺失,甚至很多學生因為過于疲憊而分心,所以體育教師應合理調整訓練時間,將文化課程緊密結合,從而起到增強體質、緩解情緒的重要作用。除此之外現(xiàn)代年輕學生過多接觸電子產品,很少進行體育運動身體素質較差,在體育課程中應從少量、低強度運動開始,根據(jù)學生的不斷成長提高訓練計劃,達到增強身體素質的目標。
3.7 給予學生鼓勵評價提高自信心
很多學生缺乏主動參與度與自身的信心有很大關系,由于運動能力較差,可能會對某些體育項目存在畏懼感,認為自己無法完成,因此教師應該采用鼓勵評價的方式,借助正能量激勵語言提高學生自信心,在學生完成基礎的體育運動項目后,就會獲取一定成就感,可以主動參與到體育運動中。在體育課堂中教師應注意觀察,若學生不夠積極應給予適當?shù)目隙ê凸膭?,以此來增強學生的主動參與度。在評價過程中應采取更加全面的形式,包括自我評價、學生互評等,讓學生能夠認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并通過總結歸納不斷完善,有利于提高學生體育素養(yǎng),同時形成積極向上的優(yōu)秀品質。
4 結束語
目前初中體育教學被重視度不斷提高,對體育來說其存在作用與和文化課相同,不僅能夠幫助學生增強身體素質,還可以養(yǎng)成終身運動的意識,因此教師要基于核心素養(yǎng)背景下,充分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性,踴躍參與體育課堂教學。受到傳統(tǒng)體育教學模式影響,學生在主動性上面并不高,對于體育課程缺乏明確認知,為了能夠促進學生身心雙重發(fā)展,教師應突出以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立足實際創(chuàng)新教學內容與方法,增加體育教學的趣味性元素。同時注重激勵、評價,讓學生形成良好的運動意識,自覺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從而獲得有效鍛煉。
(作者單位:上海市實驗學校西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