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問題與對策

      2021-01-10 19:52:19羅雁飛
      科教導刊 2021年16期
      關鍵詞:賦權課程

      羅雁飛

      摘要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必要性和緊迫性也愈加突出。對于大學生來說,參與式文化下的賦權教育是其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核心。目前該領域存在相關教育知識生產尚未形成規(guī)范、專門的課程尚未在高校普遍開設、缺乏專業(yè)師資隊伍、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教育不充分等問題,為此,本文建議:構建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能力與知識框架體系;做好課程設置;建立專業(yè)師資隊伍;增強公民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

      關鍵詞 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 參與式文化 賦權 課程

      中圖分類號:G645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2021.16.055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ternet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LUO Yanfei

      (School of Journalism & Communication, Zhengzhou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1)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ternet, the necessity and urgency of college students’ Internet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For college students, empowerment education under participatory culture is the core of their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At present, there are some problems in this field, such as the production of relevant educational knowledge has not been standardized, specialized courses have not been widely offered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ack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 and insufficient education of civic consciousnes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this paper suggests: to build the ability and knowledge framework system of Internet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Do a good job in curriculum setting; To establish professional teaching staff; We will strengthen education in civics and social responsibility.

      KeywordsInternet media literacy education; participatory culture; empowerment; course

      1媒介素養(yǎng)教育與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

      1.1媒介素養(yǎng)與媒介素養(yǎng)教育

      網絡媒介素養(yǎng)概念脫胎于媒介素養(yǎng),后者肇端于20世紀二三十年代,彼時主要強調受眾如何理性分析判斷大眾媒體內容,獲取“免疫”效應,后來的學者稱之為接種理論。隨著大眾媒介的發(fā)展和媒介素養(yǎng)研究的深入,繼接種理論之后,出現(xiàn)了“甄別”理論、“批判”理論等。1992年美國媒介素養(yǎng)研究中心將媒介素養(yǎng)定義為多重能力:人們面對媒介各種信息時的選擇能力、理解能力、質疑能力、評估能力、創(chuàng)造和生產能力以及思辨反應能力。

      我國學者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研究媒介素養(yǎng),成果頗豐,從定義、內涵等方面結合本土媒介環(huán)境和受眾水平進行了研究,但長期以來也存在“層面”的局限,即局限于戰(zhàn)術層面,就媒介素養(yǎng)研究媒介素養(yǎng),缺乏“戰(zhàn)略”層面的思考,即在國家宏觀政治、經濟、社會環(huán)境下探尋如何培養(yǎng)高素質的公民,以推動國家可持續(xù)發(fā)展。①

      媒介素養(yǎng)教育是與媒介素養(yǎng)研究同步出現(xiàn)的一種教育主張,由英國學者、丹麥教育者在20世紀30年代提出。1933年,英國學者ER李維斯和其學生丹尼斯·桑普森發(fā)表論著《文化和環(huán)境:培養(yǎng)批判意識》,首次專門闡述學校引入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問題,并給出系統(tǒng)教學建議,旨在“使學生免受媒介所傳播的不良文化、道德觀念或意識形態(tài)的負面影響”。這種基于保護主義的教育理念標志著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和實踐的開端。隨后,丹麥、加拿大、美國等國家陸續(xù)開展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和實踐,提出了超越保護主義的“理解”媒介和“參與”媒介。我國對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研究伴隨著媒介素養(yǎng)的研究,學者結合我國憲法對教育的界定,認為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教育對象為“不同范圍的群眾”,教育內容在于培養(yǎng)三個方面的能力:對媒介信息的批判能力,對負面信息的覺醒能力,建設性使用媒介的能力。②

      1.2網絡媒介素養(yǎng)與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

      隨著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網絡媒介素養(yǎng)成為專家學者們關注的熱點。美國出現(xiàn)了專門研究新媒介素養(yǎng)的組織和專家。詹金斯認為新媒介素養(yǎng)應被看作一項“社會技能”,一個“較大社區(qū)中互動的方式”,而不應僅僅被視為一種個人表達的技巧。他將新媒介素養(yǎng)總結為11個核心能力,分別為游戲、模擬、表演、挪用、多重任務處理、分布性認知、集體智慧、判斷、跨媒介導航、網絡、協(xié)商。③

      2004年,國內學者提出了網絡媒介素養(yǎng)的概念,2013年學者指出網絡媒介素養(yǎng)包括媒介使用素養(yǎng)、信息生產素養(yǎng)、信息消費素養(yǎng)、社會交往素養(yǎng)、社會協(xié)作素養(yǎng)、社會參與素養(yǎng)等。④

      關于網絡媒介素養(yǎng)的教育,研究者主張從“參與式文化”的角度進行網民教育。參與式文化是網絡文化的一種,詹金斯將其概括為:其一,藝術表達和市民參與門檻低;其二,網民樂于分享自己的創(chuàng)作成果;其三,擁有眾多富有經驗的網民,能夠將文化持續(xù)傳承給新加入者;其四,網民相信其付出有意義;其五,網民們與其他成員建立了一種社會聯(lián)系,且在意其他成員對自己創(chuàng)作內容的評價。我國學者將參與式文化概括為“一種自由、平等、公開、包容、共享的新型媒介文化樣式”,認為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本質上就是網絡社會交往能力教育。⑤

      2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核心:參與式文化下的賦權教育

      在互聯(lián)網時代,網絡文化首先是一種參與式文化,互聯(lián)網技術彌合了媒介與受眾之間的分界線,網民不再是單純的被動存在,他們既是網絡媒介信息的消費者,又是生產者,還是龐大的社會公民群體。中外學者都注意到在考察網絡媒介素養(yǎng)時,既要延承傳統(tǒng)媒介素養(yǎng)的“批判”主張,又要考慮網民在網絡空間中任何一種參與行為所可能帶來的影響并進行正向引導,因此參與能力成為網絡媒介素養(yǎng)的重要內容,并且這種能力指向公共利益、公共領域。

      針對這種參與式文化及其對網絡媒介素養(yǎng)提出的新要求,學者結合自媒體特質,以及社會學領域的“賦權”理論,指出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本質上就是告別傳統(tǒng)的“釋放”教育,走向“賦權”教育?!搬尫拧苯逃诜佬l(wèi)性理念,主張教育的目的是將大眾從媒體構建的“迷障”中“釋放”出來,使大眾能自主分辨、選擇、評估媒體及其內容。賦權教育主張引導大眾正確、正向地行駛個人權利,對媒介內容不止于觀望瀏覽,而是積極參與制作;對公共議題不是忽視或看客式圍觀,而是積極發(fā)表意見,借由交流通向集體智慧,從而改善公共生活狀況。賦權式媒介教育的基本理念是“以質疑為基礎,以建構為導向,以完善公共生活為目標”。⑥

      3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存在的問題

      大學生群體作為受教育水平較高的群體,其在網絡參與方面具有一定的優(yōu)勢,他們是網絡粉絲文化、二次元文化的重要構建者和推動者,但也存在一定的網絡媒介素養(yǎng)問題。表現(xiàn)在:

      3.1公民意識不強

      總體上,大學生們在中小學時期接受的是應試教育,學習是其首要和核心的任務。他們對什么是合格的公民,如何做一個好公民缺乏基本的認知,也缺少強烈的動機。有的大學生將關心社會的標準定為“經??葱侣劇?。

      3.2公共傳播參與中的自我效能感低

      公共傳播即為對涉及公共利益的公共事務的關注與表達。識、讀、寫能力影響著表達效能感,大學生雖然是高知群體,但仍然存在公共傳播自我效能感低的問題:

      質疑自己的參與能力、水平。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以學習書本為主,缺少獨立思考和發(fā)表意見的訓練。

      身份的弱勢感。“985廢物”說法的流行,某種程度上就是弱勢感、無力感的印證。大學生在財務依賴父母,學業(yè)需要接受學校的管理,這種依賴和接受影響了其主體性的建立和主體責任感的構建。

      信息海洋中的個體渺小感。在互聯(lián)網信息海洋中,個體的點贊、轉發(fā)甚至評論,均如滄海一粟,如果缺少延遲滿足感的心理教育、積聚效應的傳播規(guī)律教育,大學生對公共議題的參與積極性難免打折。

      4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面臨的問題

      4.1相關教育知識生產尚未形成規(guī)范

      規(guī)范的知識生產是學科乃至教育細分領域形成的重要前提。目前媒介素養(yǎng)教育和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學術研究呈現(xiàn)碎片化的特點,主要聚焦于如何認識各種媒介形態(tài)和生產機制,對如何引導大眾理性參與網絡傳播,尚沒形成一定規(guī)模的學術共同體和統(tǒng)一的研究范式,該領域的知識生產尚未形成規(guī)范。有的高?!鞍衙浇樗仞B(yǎng)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混合在一起,缺乏系統(tǒng)有效的教育”。⑦圍繞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目標、理念、方法論、路徑等形成規(guī)范的理論和知識是當務之急。

      4.2專門的課程尚未在高校普遍開設

      極少數(shù)高校已經意識到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性,基于新聞與傳播學院的教育資源,開設了媒介素養(yǎng)的校級選修課。但這種選修課的開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一,課程覆蓋范圍有限。作為校級選修課,選修的學生數(shù)量有限。其二,單一課程容納的內容有限。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是一種系統(tǒng)教育,此種選修課往往只能涉及媒介基礎知識層面,距離媒介參與教育、媒介表達教育尚有一定的距離。

      從全國高校看,目前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主要存在于高校新聞傳播院系,覆蓋范圍極為有限。

      4.3尚未形成專業(yè)師資隊伍

      目前媒介素養(yǎng)研究和教育主要存在于高校的新聞傳播學院,部分高校的信息管理學院圍繞信息素養(yǎng)的研究同媒介素養(yǎng)有一定的交叉性。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師資缺乏表現(xiàn)在:第一,師資規(guī)模小。目前師資主要來自新聞傳播學院。而新聞傳播學院在綜合類高??傮w上屬于“小院系”,教師數(shù)量有限,主要服務于本院系學生,以及通過校選攝影課等,輻射少量的其他院系學生;第二,師資能力有限。面對互聯(lián)網的沖擊,新聞傳播學院本身也面臨著師資的互聯(lián)網轉型,在適應新媒體時代的教育需求方面具有一定的滯后性。

      4.4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教育不充分

      公民教育是近年高校教育的內容之一,一些高校成立了公民教育研究中心,并注重利用思政課程對大學生進行公民意識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但總體效果有限。

      5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建議

      5.1圍繞參與式文化下的賦權教育,構建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能力與知識框架體系

      能力和知識是教育的關鍵詞,也是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兩大任務。培養(yǎng)大學生具備什么樣的能力,讓他們接受什么樣的知識教育,是需要考慮的兩個重要問題。

      參與能力是網絡媒介素養(yǎng)的高階能力,在此之下,依次為批判能力、理解能力、識讀能力。對于大學生來說,識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基本上不存在問題,主要在于培養(yǎng)批判能力、參與能力。這里的批判是哲學意義上的批判,其核心是獨立思考、客觀。

      圍繞著批判能力和參與能力,提供相應的知識“供給”。圍繞批判能力的知識包括但不限于大眾文化批判、媒介文化、邏輯學、政治經濟學等。圍繞參與能力的知識包括但不限于網絡傳播原理、評論寫作、短視頻制作等。

      5.2搭建課程體系

      培養(yǎng)目標的實現(xiàn)離不開課程體系的設置。圍繞能力和知識的培養(yǎng)目標,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是大學生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重要任務。在課程設置中高校需要考慮四個維度:一是獨立開設還是融合現(xiàn)有課程;二是線上教育還是線下教育;三是選修還是必修;四是理論與實踐的平衡。

      獨立課程尤其是必修的獨立課程,能夠凸顯出課程的重要性,但目前大學生課程設置面臨著學分有限、課程廣泛的問題,尤其是新文科和新理科的提出,文理學科融合、文科內部融合、理科內部融合成為一種趨勢,博雅教育成為一種趨勢,在學分有限的情況下,課程數(shù)量不減反增,也成為困擾高校教務部門和大學生的問題。在這種背景下,設立一兩門獨立課程,其他教育內容融合于現(xiàn)有課程體系,不失為一種選擇。

      關于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目前來看各有優(yōu)劣,線下教學更容易把控教學效果,線上教學時間更自由,學生還可以看回放。

      批判能力和參與能力的培養(yǎng),應該注重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平衡。批判能力看似偏重理論,實則也需要在事件中鍛煉獨立思考、理性思考的能力,參與能力看似偏重實踐,實則也需要理論的高屋建瓴的指導。

      無論課程形式如何,課程設置必須具備系統(tǒng)性,能夠滿足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能力和知識培養(yǎng)目標。

      5.3建設專業(yè)師資隊伍

      學科融合、產學融合是高等教育發(fā)展的趨勢,師資隊伍的建設也要注重學科融合、產學融合。以協(xié)同思維,創(chuàng)新師資配置,構建覆蓋新聞傳播學、政治學、社會學、心理學、法學、計算機科學的師資隊伍,同時注重吸納傳媒專家。例如,個別高校以網絡媒介素養(yǎng)工作坊的形式進行教育探索,這種探索離不開高校老師、傳媒專家的合作。

      5.4增強公民意識和社會責任感教育

      大學生的主體性弱、公民意識不強,是阻礙他們做網絡公民、理性參與公共話題討論的重要因素。高校須加強公民意識教育和社會責任感教育,為此,首先要激活各高校公民教育中心,發(fā)揮其優(yōu)勢和作用,開展多種形式的公民教育,利用講座、論壇、參觀、實踐等方式提高大學生公民意識。其次,高校教務部門和宣傳部門、公民教育中心聯(lián)合開展研究,將公民教育融合至相關課程,對公民教育的形式、內容、效果進行規(guī)范。

      基金來源:國家社會科學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大學生網絡公共傳播行為與網絡媒介素養(yǎng)教育研究”(BIA160137)

      注釋

      ①胡連利,王佳琦.我國大陸媒介素養(yǎng)研究的進展與缺失[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01):26-32.

      ②曾凡斌.我國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理念反思[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6(06):45-46.

      ③Hery Jenkins. Confronting the Challenges of Participatory Culture: Media Education for the 21st Century[M].The MIT Press,2009

      ④彭蘭.社會化媒體時代的三種媒介素養(yǎng)及其關系[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5):52-60..

      ⑤李德剛,何玉.新媒介素養(yǎng):參與式文化背景下媒介素養(yǎng)教育的轉向[J].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07(12):39-40.

      ⑥閆方潔.從“釋放”到“賦權”:自媒體語境下媒介素養(yǎng)教育理念的嬗變[J].現(xiàn)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7(07):147-150.

      ⑦劉莉.當代大學生媒介素養(yǎng)教育與人文素質的提升[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S1):155-156.

      猜你喜歡
      賦權課程
      論鄉(xiāng)村治理的有效賦權——以A縣扶貧項目為例
      中國西部(2022年2期)2022-05-23 13:28:20
      《無機化學》課程教學改革
      云南化工(2021年6期)2021-12-21 07:31:42
      企業(yè)數(shù)據(jù)賦權保護的反思與求解
      南大法學(2021年6期)2021-04-19 12:27:30
      數(shù)字圖像處理課程混合式教學改革與探索
      軟件設計與開發(fā)實踐課程探索與實踐
      計算機教育(2020年5期)2020-07-24 08:53:38
      為什么要學習HAA課程?
      試論新媒體賦權
      活力(2019年15期)2019-09-25 07:22:12
      基于改進AHP熵博弈賦權的輸變電工程評價
      測控技術(2018年6期)2018-11-25 09:50:24
      基于改進熵值賦權法和TOPSIS模型的綜合評價應用
      “學而時習之”的課程值得贊賞
      延津县| 万全县| 界首市| 东乡县| 闵行区| 灵寿县| 大厂| 铅山县| 莱州市| 盐池县| 长沙市| 瑞安市| 乐亭县| 彭州市| 容城县| 井研县| 梅河口市| 纳雍县| 抚松县| 通榆县| 大埔区| 铁岭市| 宜黄县| 客服| 恩平市| 海南省| 武乡县| 灵寿县| 搜索| 南和县| 聂荣县| 平和县| 新营市| 丰顺县| 黄浦区| 和硕县| 唐河县| 台南县| 宾川县| 南陵县| 左贡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