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教育,突然變成了朋友圈的熱詞。評判一部影視劇是否爆了,路人粉的指數(shù)是重要考量標準,同樣的,自然教育從原來局限于一群人推廣和倡導的教育模式,變成新式炫娃方式,它算是迎來自己的高光時刻。
從宏觀環(huán)境看,此起彼伏延綿兩年尚不知終點的疫情引發(fā)人們重新思考人與環(huán)境的關系,這是認識基礎;國家雙減政策的頒布,讓奔波于各種輔導班的父母和孩子們終于有了部分閑余可分配的時間,則是關鍵的促發(fā)因素。若從2014年第一屆自然教育行業(yè)論壇在廈門舉辦作為時間節(jié)點推算,這個行業(yè)在中國大陸孵化了十余年,似乎終于迎來快速發(fā)展的收獲季了。
此刻,《海峽旅游》以封面專題的篇幅關注自然教育,希望梳理自然教育的概貌、理念流派乃至實踐指南,給讀者一個了解和鏈接的參考,也是希望這一重要教育模式可以走得從容而長遠,不因一日火爆而被捧殺,更不要被急功近利者帶偏。
《海峽旅游》本身即是自然教育的倡導者與踐行者。自2011年關注鄉(xiāng)野領域開始倡導“歸依自然,設計美好”的主張,我們陸續(xù)采訪了許多在自然領域創(chuàng)生的倡導者和從業(yè)者,也在村跑、陌上客等衍生IP中踐行這一理念。大自然給人們帶來的療愈與教育,我們自身受益,也有一群不離不棄的追隨者。雜志始終擁有一批讀者,他們在電子媒介轟炸之下,依然愿意每年訂閱雜志,并挪出寶貴的時間閱讀。村跑和陌上客則擁有一群起而行之的沉浸自然體驗者。一位村卷說,她喜愛村跑,是因為她所有美好的照片都是在村跑時留下的。而我理解的是,村跑將她帶回自然的場域,激發(fā)了她自己最好的那一面,從呈現(xiàn)自己喜歡的狀態(tài)。許多村卷把村跑當成親子自然教育的一個課堂,我們也有幸見證很多孩子跟隨自然慢慢成長,這些自然的孩子呈現(xiàn)出來的健康狀態(tài)和落落大方的樣子,讓我們只想對大自然說聲感謝,感謝它把我們共同提升為更好的自己。
大自然這個寶藏所能給予的教育能量到底有多大?我們帶著這個問題,問了一位位自然教育家,也試圖從在自然長大的孩子們身上找到答案。我所收獲的答案是——自然教育,最終是回歸生命的自省與認知,不應被局限理解為孩子的成長課程,它更應該是所有人都應該開始的課程,因為在天長地久的大自然中,我們都是孩子。而您的答案是什么?或許您可以從翻開本期《海峽旅游》開始尋找自己的答案,愿您開卷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