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言紅
【摘要】如果將幼兒園中的班級比作一個小家庭,那么班主任則是整個班級的核心人物。不僅需要教育好班上的幼兒,處理一些瑣碎的事務,還需要確保他們的身心健康成長。因此,幼兒園的班級管理需要教師付出愛心、耐心和智慧。本篇文章將根據(jù)實際幼兒園班級管理經(jīng)驗,總結出一些小技巧。
【關鍵詞】幼兒園;班級管理;技巧總結
引言:學前教育是學校教育和終身教育的開始階段。作為接受教育的第一步,這一階段能夠有效促進幼兒性格的良好發(fā)展。因此在幼兒園班級管理中,需要采用科學和合理的對策,營造積極的班級氛圍,最終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發(fā)展。
一、巧妙運用指令以規(guī)范幼兒基本行為
教師操作指定比較方便,對于幼兒來說,也很容易理解和實施。通過發(fā)出指令來規(guī)范幼兒的基本行為,有助于幼兒的接受。尤其是剛開學的時候,幼兒可能出現(xiàn)一些不規(guī)范的行為。此時,教師可以運用一些行為習慣相關的指令:手放平,腳擺正;回答問題先舉手,老師叫再張口;小眼睛,看老師;小椅子,靠桌子……
這些指令具有較強的節(jié)奏感,也很容易引起幼兒的注意。為了進一步引起幼兒的興趣,教師在使用指令的時候,可以配上一些規(guī)范的動作。還可以選取一些做得比較好的小朋友,展示給大家看。有利于激發(fā)幼兒的自信心和積極性。反復的使用指令,有利于幼兒加深印象,真正的從每一個基本行為來規(guī)范自己。同時,教師還需要根據(jù)情況,及時進行表揚和批評。
二、通過游戲來培養(yǎng)幼兒良好品質(zhì)
小孩子是在玩耍中慢慢成長的。所以游戲是培養(yǎng)幼兒能力和思想情感的有效途徑之一。他們能夠在游戲中學習不同的知識和生活本領。由此,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園中的體育館、室內(nèi)活動場館和戶外游戲,讓幼兒在游戲中發(fā)展良好的品質(zhì)。教師可以在組織游戲的時候,將一些規(guī)則潛移默化地教給學生。例如玩小皮球的時候,需要有秩序,不能夠插隊;玩蹺蹺板的時候,需要學會合作;讓幼兒接觸拼接游戲,充分發(fā)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從而在游戲中促進幼兒的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他們的良好品質(zhì)。
三、習慣用評價來推動幼兒養(yǎng)成良好習慣
在一個班集體活動,良好的教師評價方式能夠促進良好班級風氣。因此,作為班主任,進行高效的開展班級管理需要有一套有效的評價模式。例如,將班級的評價名稱定為“我最棒”。評價的內(nèi)容包括:上課我最棒、睡覺我最棒、吃飯我最棒、喝水我最棒、排隊我最棒、做操我最棒、問好我最棒、整理我最棒、勞動我最棒和助人為樂我最棒。
實際上,這些評價內(nèi)容就包括了幼兒的日常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幼兒學校表現(xiàn)的每一項評價,如果取得“ 我最棒”,就可以獲取一枚小動物的貼紙。每個月進行總結,并向家長發(fā)放評價表。同時,讓家長也按照這種方式,在家中進行評價。通過實現(xiàn)家校合作和溝通,共同評價和鼓勵學生,逐漸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生活和學習習慣。
四、創(chuàng)建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
對于幼兒教育來說,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以及學習氛圍是非常重要的。幼兒班級常規(guī)行為意識的形成需要建立在教師、家長以及學生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所以,作為班級的管理者首先需要對人際關系進行有效處理,為家長與教師建立起溝通的橋梁。唯有建立起輕松愉快的教育氛圍,幼兒才能更好的進行學習,這對于幼兒教育教學過程來說至關重要。眾所周知,幼兒園的小班時期是常規(guī)習慣養(yǎng)成的重要時期,此階段學生的情感豐富,輕松愉快的家庭氛圍的建立有助于幼兒盡快適應班級內(nèi)的集體生活,進而養(yǎng)成常規(guī)的習慣。教師在接待學生時需要保持充足的熱情,拉近師生距離,稱呼幼兒的乳名,與幼兒建立起朋友關系,促使孩子們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情感,這是建立起良好學習氛圍,提升班級管理質(zhì)量的基礎。幼兒只有適應了集體的生活,才能更好地在班級中參與教學活動。隨著大家默契度的提升,常規(guī)性的習慣逐漸形成。
除了為學生創(chuàng)建起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之外,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幼兒的主人意識。比如,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學一角應該如何布置、墻面如何設計等等,這些環(huán)節(jié)都應該有幼兒的參與,讓幼兒深切地感知自己在集體這個大家庭中的重要意義,提升幼兒對教學活動的參與度,提升幼兒學習的興趣,培養(yǎng)幼兒們的創(chuàng)造力,促使幼兒能夠感受到做集體主人的成就感,從而更好地參與到集體活動中,共同愛惜大家共同的勞動成果。
五、開展“五勤”班級管理
幼兒的性格特征為活潑,喜歡和其他小朋友一起玩耍,對周圍的事物比較敏感,有時也能夠自娛自樂。如何讓幼兒快速的融入到新集體中,并且逐漸學會禮貌禮儀和良好的品質(zhì)?最重要的因素是教師在班級管理中堅持“五勤”——勤于指導、勤于監(jiān)督、勤于檢查、勤于糾正、勤于鼓勵和勤于關愛。
勤于指導需要教師耐心教導和示范。包括需要保持走廊安靜,吃飯安靜,排隊安靜,課間說話小聲,發(fā)言聲音洪亮。教師在告訴他們這些規(guī)則的時候,需要告訴他們原因。例如,保持走廊安靜是因為在公共場所喧嘩和跑跳,容易和其他學生相撞,最終造成受傷;保持吃飯安靜,才能夠避免食物誤入氣管。
勤于督促、檢查和糾正。當幼兒明確知道做什么之后,教師還需要付出更多耐心去督促他們、檢查和糾正他們。這個過程是漫長和反復的。
此外,養(yǎng)成良好的習慣不是一天就能夠完成的,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在糾正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進行靈活應對。對于一些自制力較差的幼兒,教師應該多多給予他們機會,避免他們失去信心,并鼓勵他們在上一個臺階。只有當教師請于鼓勵幼兒,幫助他們樹立信心,時刻關注他們的進步,并且言而有信,孩子才能夠和教師更加真誠的相處,班級才能夠更加和諧。
結束語:幼兒園班級管理對幼兒的發(fā)展至關重要,班級是我們播種希望的沃土,只有不斷學習提高自己管理水平,掌握教育的新動向、新理念和新觀點,才能收獲最美的風景。希望通過本文對于班級管理技巧的總結,能夠有效提升班級管理效率。
參考文獻:
[1]姚春香.幼兒園班級管理實踐與感悟[J].考試周刊,2015(35).
[2]張福洪.論無縫式接軌的“幼兒園班級管理”課程構建[J].教育導刊,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