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洋
【內容提要】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各經濟體影響巨大,俄羅斯受疫情影響,宏觀經濟各項指標從2020年第二季度開始出現(xiàn)全方位下滑,年底的第二波疫情進一步加劇了其經濟未來走勢的不確定性。俄羅斯政府力求通過相對寬松的財政和貨幣政策來維持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同時出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為企業(yè)和家庭提供短期紓困,并制定了中長期經濟恢復政策,以實現(xiàn)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增長。而疫情和紓困政策的疊加為俄羅斯經濟運行帶來了一些新的影響和變化,其中也積累了一定的風險。面對疫情,如何通過政策選擇來規(guī)避風險和順利實現(xiàn)經濟發(fā)展目標,是俄羅斯政府面臨的主要任務和挑戰(zhàn)。
探討俄羅斯的經濟走勢,新冠肺炎疫情是當前最主要的外生因素,也是俄政府政策調整的一大誘因。受隔離措施影響,俄羅斯經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局面,財政部、中央銀行、能源部、經濟發(fā)展部等核心經濟權力部門都開始調整目標、規(guī)劃和戰(zhàn)略,以適應疫情下的整體經濟環(huán)境。對此,俄羅斯政府出臺了一系列抗疫紓困的刺激政策,以財政和貨幣政策為基礎,對企業(yè)和家庭同時展開精準扶持,試圖在國際市場形勢空前嚴峻的情況下,通過刺激內需來穩(wěn)定就業(yè)和家庭收入。在此基礎上,又將部分扶持政策融入政府的中長期經濟恢復計劃之中,將原來針對2018年“新五月指令”目標制定的“政府2024年基本工作方針”同經濟恢復計劃進行部分整合并將其延長到2030年,這是在疫情背景下俄羅斯政府對其政策規(guī)劃進行的一次重大調整。對于米舒斯京(Мишустин М.В.)總理領導的政府來說,疫情下的經濟恢復及“后疫情時代”的經濟增長是不間斷的兩個目標,面臨著比梅德韋杰夫(Медведев Д.А.)政府時期更大的挑戰(zhàn),這不僅體現(xiàn)在經濟方面,也表現(xiàn)在政治穩(wěn)定性對政策的反饋上。
2020年1月,俄羅斯政府由梅德韋杰夫時代進入到米舒斯京時代。此時俄羅斯經濟增長已經低迷多年,但通貨膨脹率、失業(yè)率、外債率等一些重要指標表現(xiàn)良好,外匯儲備充裕,匯率穩(wěn)定,同時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從2019年底開始止住下降頹勢。[1]Гринкевич В. Миссия невыполнима: как российской экономике выжитьбез нефти и газа // URL: https://profile.ru/economy/missiya-nevypolnima-kak-rossijskoj-ekonomike-vyzhitbez-nefti-i-gaza-379535/, 21.07.2020.總體看,米舒斯京接手的并非一個“爛攤子”,而是具有一定增長潛力的宏觀經濟環(huán)境。
2020年的俄羅斯經濟可分為三個階段:疫情前的經濟增長階段、疫情下隔離措施導致的經濟衰退階段和隔離解除后的經濟恢復階段。新冠肺炎疫情暴發(fā)之前,俄羅斯延續(xù)了2019年的經濟態(tài)勢,GDP 緩慢增長,失業(yè)率、通貨膨脹率、央行基準利率和能源價格維持在穩(wěn)定狀態(tài),從2019年第三季度起,俄羅斯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已經開始扭轉2013年以來連續(xù)下跌的局面,出現(xiàn)小幅增長。
但疫情打破了這一態(tài)勢,導致2020年俄羅斯人均實際可支配收入下降4.9%。行業(yè)中受影響最大的是服務業(yè),其中賓館業(yè)和餐飲業(yè)二者下滑56.9%,其它行業(yè)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1]Королева А. Первые итоги: как пережила экономика полгода ковида //URL: https://expert.ru/2020/09/12/polgoda-kovida/, 25.05.2020.工業(yè)產值從第一季度末開始出現(xiàn)急劇下滑,根據經濟發(fā)展部的數(shù)據,俄羅斯工業(yè)總產值在疫情高峰期的5月份下滑9.6%,7月份雖有所恢復但依然下降達8%。失業(yè)率從2020年第四季度到2021年初則穩(wěn)定在6.1%左右,但2015年以來居民的高貧困率問題始終未得到有效解決。疫情帶來的新一輪失業(yè)潮無疑會造成貧困率進一步上升,所以就業(yè)是俄羅斯政府當前最急需解決的問題,且在中長期經濟恢復及發(fā)展目標中占有極其重要的位置。
由于俄羅斯政府在實施隔離期間采取了一系列對企業(yè)和家庭的扶持政策,GDP 下跌幅度要小于預期,經濟發(fā)展部和央行曾在疫情初期預測會下降9.5~10%。作為俄羅斯財政預算支柱的能源領域受疫情沖擊巨大,國際油價從2020年1月下旬開始下跌,不到一個月下跌了20%,3月份又再次出現(xiàn)暴跌。除了需求萎縮,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與俄羅斯未達成石油限產協(xié)議也是油價暴跌的重要原因。
國際低油價給俄羅斯所帶來的兩個最重要后果是財政預算的不平衡和盧布貶值風險。自2017年以來,俄羅斯政府將財政平衡作為重要目標,力圖通過適度偏緊的財政政策來保持宏觀經濟的穩(wěn)定性,設定了以財政盈余為主要基礎的預算框架,以改變2011年以來的聯(lián)邦預算不平衡。通過壓縮聯(lián)邦預算支出以解決地方債務問題和實施部分增稅政策,俄羅斯政府基本實現(xiàn)了財政平衡,但這一進程被疫情引起的國際油價下跌所導致的財政收入下滑打斷,而一系列新的增稅政策可能會在后疫情時代進一步扭曲俄羅斯的財政平衡目標。受國際低油價影響,俄羅斯外匯市場變動劇烈,盧布貶值壓力驟增。2020年9月上旬以來,盧布對美元、歐元開始大幅貶值,全年對美元、歐元分別貶值16.7%和24.1%。
從國際國內因素看,盧布匯率疲軟現(xiàn)象在短期內難以改變。首先是制裁影響,拜登在美國大選中獲勝將加劇制裁風險。2018年8月特朗普政府宣布對俄羅斯實施金融制裁,但在實際操作中并未達到預期目的,而拜登政府則會延續(xù)奧巴馬時期的對俄強硬政策,進一步對俄羅斯進行制裁,并付諸于具體行動,這必將加劇外匯市場的負面情緒,導致國外投資者拋售盧布資產;其次,地緣政治因素直接導致了盧布匯率震蕩,比如伊朗和白俄羅斯問題;第三,隨著油價自2020年6月以來逐漸爬升,并于2021年初突破50 美元/桶,盧布匯率壓力稍減,俄羅斯央行開始減少在外匯市場上拋售美元,使盧布匯率失去了支撐。其中地緣政治是核心因素,如果俄羅斯同西方關系在短期內不能明顯改善,即使油價上漲和降息也難以阻止盧布匯率的持續(xù)低迷。
隔離解除后,俄羅斯經濟表現(xiàn)出來的主要特征是:低增長(負增長)、低通脹[1]俄羅斯2020年的通脹率雖為4.91%,高于央行預期,但其主要是由年底的一波消費價格指數(shù)飆升造成的。從全年看通貨緊縮依舊是主旋律。、低油價。同美國經濟學家勞倫斯·薩默斯(Lawrence Summers)針對歐美提出的“長期停滯”特征不同,俄羅斯的低增長形態(tài)趨勢比較平穩(wěn),沒有出現(xiàn)資產價格的大幅下跌。在暫時失去居民和企業(yè)的支出動力后,只有政府部門能夠彌補需求缺口,穩(wěn)住總需求。從經濟周期看,疫情打斷了俄羅斯2019年下半年以來的弱復蘇進程,如果政府不能填補這部分需求缺口,推動經濟復蘇,那就意味著經濟在底部的時間會被迫延長,將加重實體經濟的衰退力度。貨幣和財政政策是俄羅斯政府首先要考慮的兩個刺激因素。
首先,俄羅斯央行維持寬松貨幣政策操作。近些年,俄羅斯央行的首要目標是穩(wěn)定通脹率,所以在降息的頻率和幅度上都比較有限。疫情使得俄羅斯通脹率開始偏離4%的目標,2020年第二季度后偏離步伐加快,為防止通貨緊縮風險,俄羅斯央行加快了降息操作。在降息幅度上,從2019年的每次25 個基點擴大到50 個基點,降息頻率也逐漸增加,2020年1—7月4 次調低了基準利率,7月中旬將基準利率降低到史無前例的4.25%,并在2021年2月中旬的央行董事會會議上維持這一水平不變。
相比美國在次貸危機后實行的貨幣政策,俄羅斯貨幣政策的“外溢效應”非常有限,特別是居民收入始終不能步入增長軌道,這是其經濟刺激政策的最大缺陷。由于疫情使家庭的短期存款增加而長期存款減少[1]2020年1—5月,俄羅斯居民180 天以下存款從8.73 萬億盧布上升到9.75 萬億盧布,同期180 天以上存款從15.84 萬億盧布下降到15.22 萬億盧布。,導致商業(yè)銀行的長期貸款能力下降,企業(yè)獲得長期貸款日趨困難,長期利率難以下行到企業(yè)預期。同時,由于金融市場發(fā)展程度不高,俄羅斯難以通過短期利率來壓低長期利率。結果央行的寬松貨幣政策大打折扣,基準利率對長期利率的傳導受阻,卻又缺乏其它非常規(guī)的貨幣政策來降低長期利率。[2]Марков M. Остановка по требованию: почему ЦБ нет смысла снижать ключевую ставку // URL: https://profile.ru/finance/ostanovka-po-trebovaniyu-pochemu-cb-netsmysla-snizhat-klyuchevuyu-stavku-377491/, 15.07.2020.另外,國內需求萎縮導致的低通脹對央行進一步下調利率形成掣肘,盡管2020年底由于消費品價格指數(shù)的飆升帶動了通脹率的提高,但央行依舊對利率不做調整。除了利率調節(jié),俄羅斯央行并沒有通過使用更多非常規(guī)貨幣政策工具來提供流動性,鑒于對通脹和債務的擔憂,俄羅斯政府將財政政策放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上。
在寬松貨幣政策條件下,由于實體經濟投資回報率低迷,流動性不愿進入實體領域,而是踴躍進入資產領域,這是當前全球的普遍現(xiàn)象,俄羅斯也不例外。但俄羅斯的流動性是通過“被動”方式進入金融市場的,不同于歐美央行是通過購買銀行持有的國債來投放流動性的。流動性的分化導致實體通縮和資產泡沫并存,俄羅斯出現(xiàn)了權益類證券和房地產市場比較火熱同工業(yè)領域頹勢并存的問題。盡管股市有一波高漲,但低利率下的基礎貨幣擴張如果不能流動到實體領域,將會嚴重影響政府最關心的就業(yè)問題,居民收入和經濟增長目標都會受到影響,其中最大的風險是出現(xiàn)信貸泡沫。居民消費信貸和按揭貸款的激增為日后的債務問題積累了大量風險,并會傳導給銀行部門。
在財政方面,疫情引發(fā)的低油價導致俄羅斯財政收入減少,而支出卻被迫增加。在經濟停擺和第二波疫情之下,制造業(yè)和服務業(yè)對財政的貢獻很難彌補能源出口下降所導致的財政收入下滑。根據現(xiàn)狀,俄羅斯對財政預算作出了顯著調整,從原計劃財政盈余占GDP 的0.8%修訂為財政赤字,出現(xiàn)明顯轉向。根據2020年10月初俄羅斯政府遞交給杜馬的3年期中期預算方案,2021—2023年都被設定為財政赤字,但赤字額逐年遞減。[1]俄羅斯中期財政預算對2021年、2022年、2023年進行了設定,收入分別是18.7、20.6、22.3 萬億盧布,支出分別是21.5、21.9、23.7 萬億盧布。財政依然是俄羅斯政府汲取資金的主要手段。財政部的基本思路是,應擴大財政預算以彌補疫情造成的居民消費需求驟減,待2022年家庭需求穩(wěn)定后再將寬松財政政策調整回到2017年的“預算規(guī)則”。[2]Антон Силуанов: Сокращение бюджета РФ не затронет социальные выплаты //URL: https://www.vesti.ru/video/2223113, 17.09.2020.根據俄羅斯財政部副部長卡雷切夫(Колычев В.В.)的觀點,為支持就業(yè)和維持居民收入,俄羅斯2020年財政支出將超出財政收入5 萬億盧布,達到GDP 的5%。
在疫情導致財政收入下滑的背景下,俄羅斯政府支持財政部門通過增稅、動用國家福利基金、發(fā)行聯(lián)邦債券(ОФЗ)等措施來為財政支出融資。自2021年起,俄羅斯政府將對儲蓄稅、能源開采稅、煙草消費稅等進行部分調整,并針對部分高收入群體進行個人所得稅的累進稅率轉化,而且在疫情導致經濟持續(xù)惡化的情況下,不排除進一步擴大增稅范圍的可能。
在財政收入日漸吃緊時,國家福利基金的“緩沖墊”作用逐漸凸顯。根據俄羅斯經濟學家卡甘(Коган М.)預測,為了實現(xiàn)2020年的預算目標,國家福利基金須向財政注入4837 億盧布。[1]Королева А. РСПП выступит против повышения НДПИ // URL: https://expert.ru/2020/09/17/rspp-povyishenie-ndpi-sozdaet-vyisokie-riski-dlya-regionov/,17.09.2020.截至2020年9月,國家福利基金擁有資金13.257 萬億盧布,占GDP 的11.4%。按照財政部的計劃,這一指標只要超過7%,基金就會通過投資的方式來支持以基礎設施為主的經濟建設。但在疫情下,俄羅斯政府從基金資金中分流出一大部分用以維持社會保障及紓困支出,從而擠壓了基金的投資額度。比如,2020年國家福利基金用以保障養(yǎng)老系統(tǒng)平穩(wěn)運行的支出共3420 億盧布,而2021年財政部預計這一數(shù)字僅為900 億盧布。[2]Марат С. Чем в 2020 году занимались финансово-экономические власти России //URL: https://profile.ru/economy/chem-v-2020-godu-zanimalis-finansovo-ekonomicheskievlasti-rossii-477378/, 25.12.2020.因此,國家福利基金目前面臨的一個難題是在對社會“托底”與支持經濟增長之間存在一個優(yōu)先選擇。面對不斷消耗的“石油美元”,本來用以支持2021年實現(xiàn)3%以上經濟增長的資本不斷流向社會保障領域,國家福利基金面臨枯竭風險,其支持經濟增長的職能也被弱化。
聯(lián)邦債券也是俄羅斯重要的融資工具,2020年共配置發(fā)行5 萬億盧布,占俄羅斯總體國債的20%左右。但在制裁環(huán)境下,俄羅斯國債市場正面臨國外投資者流失的困境。國外機構投資者傳統(tǒng)上是俄羅斯聯(lián)邦債券的主要持有者之一,但伴隨2020年春季的盧布貶值,國外投資者開始有序撤出俄羅斯國債市場,造成了國內市場的承壓。2020年9月聯(lián)邦債券國外持有者份額從之前的約1/3 下降到28%,參與投標的外國投資者從20.6%下降到15.7%。[3]Королева А. ЦБ нашел способ напечатать денег // URL: https://expert.ru/2020/09/11/ofz/, 11.09.2020.俄羅斯聯(lián)邦債券具有相對較高的收益率,2021年1月10年期國債收益率為6.21%,遠高于歐美國債市場。俄羅斯雖然依靠高收益率吸引了部分國內投資者,但國內市場的不穩(wěn)定性致使國債市場因國外投資者離去而形成的低迷難以改變。[1]Долженков А. Госдолг вырастет на 3,6 траллиона рублей // URL: https://expert.ru/2020/05/9/gosdolg-vyirastet-na-3_6-trilliona-rublej/?keepThis=true&TB_iframe=true&height=500&width=1100&caption=, 09.05.2020.作為聯(lián)邦債券的主要購買者,俄羅斯大型商業(yè)銀行通常以國債為抵押向央行獲取流動性,再將資金投向商業(yè)領域和金融市場來獲取利潤。但在疫情下,大型商業(yè)銀行也因政府的“債務換就業(yè)”政策而處境不妙[2]俄羅斯政府規(guī)定,如果企業(yè)在疫情期間保持90%以上的人員編制,將通過商業(yè)銀行給企業(yè)提供零利率貸款以支付員工工資,并可在一定條件下注銷此債務,以獎勵企業(yè)的不裁員行為。該政策施行初期,商業(yè)銀行因其帶來的流動性壓力而出現(xiàn)了大量“拒貸”行為。,俄羅斯銀行及私人投資者的現(xiàn)金流很難支撐聯(lián)邦債券的國內市場。
總體上看,財政和貨幣政策在提振總需求上依然只是起輔助性作用,并不能完全根除問題。貨幣政策試圖避免金融體系的流動性坍塌,而財政政策也只是在衰退時緩解滾雪球效應,兩者并不能完全避免衰退。財政紀律在2024年之前恐難以正常化,實體經濟低迷情形下的寬松貨幣政策可能導致的一系列問題也不容小覷。另外,疫情使俄羅斯的政策選擇復雜化,特別是財政政策改變了配合中長期戰(zhàn)略規(guī)劃的政策走向,對規(guī)劃的資金分配造成了間接影響,從而增加了政策成本。
在經濟衰退和政策成本之間尋找平衡是所有國家都面臨的選擇難題,而對于經濟結構相對單一的俄羅斯而言更加敏感,這體現(xiàn)在一些核心經濟部門對宏觀經濟局勢的爭論上。關于2020年的GDP 增長情況,俄羅斯統(tǒng)計局給出的最終數(shù)據是-3.1%,幾乎高于其他所有部門的預測。近幾年俄羅斯統(tǒng)計局的數(shù)據不斷遭到質疑,不同領域的專家學者對俄羅斯經濟增速都有另外一種解讀。比如,俄羅斯聯(lián)邦審計署就認為經濟發(fā)展部高估了疫情下本國的經濟表現(xiàn),據署長庫德林(Кудрин А.Л.)估算,2020年俄羅斯GDP應下滑4.2~4.8%左右,而經濟發(fā)展部預測2021年GDP 增速為3.3%,顯得過于樂觀,他認為應該在2%上下徘徊。[1]Депутвты Гостумы обсудили бюджетные расходы в период каратина // URL: https://www.vesti.ru/video/2231939, 16.10.2020.一些智庫也對官方的經濟增長預測值提出不同看法,知名的俄羅斯國民經濟與公共管理學院(РАНХиГС)認為2020年俄羅斯GDP 下降會達5~6%。[2]Гринкевич В. Как российская экономика будет оправляться от последствий коронавирусаг // URL: https://profile.ru/economy/kak-rossijskaya-ekonomika-budetopravlyatsya-ot-posledstvij-koronakrizisa-590264/, 18.01.2021.國家杜馬經濟委員會內部也出現(xiàn)意見分化。部分議員認為,經濟發(fā)展部未將第二波疫情帶來的負面影響設定到經濟增長的預測參數(shù)中,這會使現(xiàn)實經濟發(fā)展趨勢產生很大偏差。
面對第二波疫情沖擊,雖然俄羅斯各地區(qū)未再實施大規(guī)模的隔離措施,但在消費需求和出口無明顯起色的情況下進行過于樂觀的預測是危險的,對宏觀經濟的誤判可能會導致政策失誤,并給深陷衰退的經濟環(huán)境帶來更加嚴重的后果。政府面臨的困境是,如果下調預測數(shù)據,無疑會惡化市場情緒并導致社會總需求進一步下滑,帶來甚至比疫情更大的負面市場效果,進而增加經濟恢復的難度。
在市場因存在不穩(wěn)定因素而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安撫市場情緒是政府的可選項。2020年11月俄羅斯政府大幅調整內閣成員,從某種程度上反映了其對經濟現(xiàn)狀的不滿,以及通過人員更換來加速經濟恢復的決心。[3]俄羅斯政府對交通部長、建設部長、能源部長、自然資源和生態(tài)部長進行了職務調整,部分專家認為此舉是米舒斯京對梅德韋杰夫時期內閣成員的一次“清理”,而疫情導致的經濟衰退也是一個重要原因。隨后,政府以俄羅斯對外經濟銀行(ВЭБ.РФ)為中心對40 個經濟發(fā)展機構進行了合并重組,以期通過機構的優(yōu)化整合來切實推進已延長到2030年的《政府基本工作方針》。[4]改革后的發(fā)展機構由原來的40 個合并精簡至12 個,均置于俄羅斯對外經濟銀行的統(tǒng)一管理之下,以避免之前的職能交叉及政策內的不協(xié)調一致。米舒斯京政府的此次機構改革通過向對外經濟銀行轉移職能,將原來經濟發(fā)展機構的職權集中化,從而進一步提高行政效率,以期在新經濟發(fā)展機構框架內實現(xiàn)疫情后經濟的穩(wěn)定和可持續(xù)發(fā)展。
總體上看,2021—2023年中期財政預算的通過,標志著各部門、各黨派之間就以后的政策總方向基本達成一致,但分歧仍存,在經濟增長前景、貨幣政策、部分抗疫紓困政策的退出選擇等方面依然爭論激烈。在共識難以達成的情況下,俄羅斯政府努力折中各界訴求,最終形成了平衡性的政策方案。
針對疫情俄羅斯政府接連出臺紓困政策,直接對家庭和企業(yè)給予精準救助。與歐美各經濟體的零利率貨幣政策及政府債務高企的現(xiàn)狀相比,俄羅斯政府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空間更大,下調利率和擴張財政赤字的隱患更小。隨著2020年9月底疫情形勢再次嚴峻,俄羅斯的扶持政策在原有時間周期上進行了延續(xù),部分疫情扶持補貼呈常態(tài)化趨勢[1]常態(tài)化補貼主要針對有兒童的家庭,對擁有1.5 歲以下、1.5—3 歲和3—7 歲兒童的家庭提供不同程度的常態(tài)化補貼。,以防止本已穩(wěn)定的失業(yè)率再次飆升。
疫情期間,俄羅斯政府實行短期扶持和長期經濟恢復計劃相結合。針對居民主要是解決失業(yè)問題。2020年8月俄羅斯失業(yè)率達到6.4%的年度峰值。截至2021年2月,俄羅斯失業(yè)率維持在6.1%的水平,約有370 萬人處于失業(yè)狀態(tài),政府的目標是到2021年底把失業(yè)率降到4.7%的水平。對居民的扶持包括提高個人失業(yè)補貼、增加按揭貸款利率優(yōu)惠、針對有兒童家庭的綜合性現(xiàn)金補貼等,以將就業(yè)—收入—消費的循環(huán)拉回正軌,避免國內市場“崩塌”。一部分對居民的扶持政策同對企業(yè)的扶持政策是交叉在一起的。例如,2020年4月出臺的優(yōu)惠利率按揭貸款到年底共貸出3.5 萬億盧布,不僅支持了家庭購房,而且有力支撐了房地產及相關行業(yè)。針對企業(yè)的社保和稅收繳納延期、對個體經營者進行稅收返還[1]俄羅斯家庭式個體經營者是“影子經濟”的主要組成部分。從2019年起,俄羅斯在四個地區(qū)試點對月收入低于20 萬盧布、無雇傭關系的個體經營者征收4~6%的專門所得稅,試圖以此優(yōu)惠稅率使這部分經營者“陽關化”。疫情期間,政府又對這部分稅收進行了返還以扶持個體經營者。、以低利率貸款換取企業(yè)不裁員、降低中小企業(yè)貸款優(yōu)惠利率和壓低房地產企業(yè)的貸款利率等政策,都具有穩(wěn)收入、保就業(yè)的性質。[2]Мещерягина О. Искусство маленьких рывков // URL: https://expert.ru/2020/07/22/pravitelstvo/media/preview/, 22.07.2020.
對企業(yè)的扶持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是少數(shù)大型支柱型企業(yè);第二層次是受疫情影響嚴重的企業(yè),其中包括部分中小企業(yè)。但仍有大量企業(yè),包括絕大部分未注冊登記的“影子行業(yè)”沒有被納入聯(lián)邦政府的幫扶名單。該類企業(yè)只能依靠地方政府的有限支持,但地方政府的財政收入面臨嚴峻形勢,甚至在2020年上半年出現(xiàn)了自2011年以來的首次赤字。作為地方主要稅收來源的個人所得稅、土地稅、利潤稅、消費稅等均出現(xiàn)大幅下滑,其中由于居民和企業(yè)收入銳減,個人所得稅和利潤稅這兩個支撐地方財政的最主要稅種受影響最大,而且不同發(fā)展程度的地區(qū)都被波及,2020年地方財政赤字總額達到6770 億盧布,是近14年來的最高峰。面對地方政府的財力困境,聯(lián)邦財政轉移支付增長54%,達到3.8 萬億盧布,占到地方政府對抗疫、社會保障及家庭和企業(yè)紓困支出的60%[3]Селезнев М. Дыра в казне: дефицит бюджетов российскихрегионов стал рекордным // URL: https://profile.ru/economy/dyra-v-kazne-deficit-byudzhetovrossijskix-regionov-stal-rekordnym-721344/, 01.03.2021.,但依舊難以完全阻止企業(yè)現(xiàn)金流的枯竭和失業(yè)率的攀升。在政府財政困境下,相比紓困,通過扶持企業(yè)以拉動經濟增長變得更加困難。吸引企業(yè)投資是俄羅斯政府面臨的重要任務,其主要措施是通過諸如“保護和鼓勵資本投資合約”(СЗПК)等新市場工具來吸納境內外投資,鼓勵企業(yè)投資相關產業(yè)的基礎設施,然后通過稅收減免方式來彌補企業(yè)的前期資金成本。但在全球資本收縮且面臨新一輪制裁的風險下,俄羅斯的鼓勵投資計劃很難實現(xiàn)既定目標,何況其投資優(yōu)惠條件的吸引力也極為有限。在疫情下企業(yè)投資很難成為俄羅斯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
從全國范圍看得到扶持救助的企業(yè)仍是少數(shù),廣大中小企業(yè)難以獲得補貼保障,因而加速了失業(yè)率的增長。疫情高峰期在保住企業(yè)難度較大的情況下,俄羅斯政府將扶持重點聚焦在了家庭上,這是對企業(yè)扶持效果不彰的一個有效補充,這一點同歐美國家類似,區(qū)別只是在救助力度上。歐美各國的救助力度都很大,規(guī)模多在GDP 的10~20%之間,如美國為10%左右,德國為20%,日本甚至高達40%,其中不乏像德國一樣長期嚴格遵循財政紀律的國家都在大力追加預算,提高赤字率。俄羅斯的救助規(guī)模占GDP 的4.5%左右[1]Выступление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на саммите G20 // URL: https://www.vesti.ru/video/2243147, 21.11.2020.,不僅低于上述歐美國家,也低于本國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時的救助力度。
在中長期內,俄羅斯政府致力于將恢復經濟的目標同原先制定的經濟增長計劃相銜接,形成后疫情時代的整體經濟發(fā)展框架。2020年6月,俄羅斯政府根據普京的建議制定了“經濟恢復政策計劃”,該計劃脫胎于疫情期間政府的反危機政策,部分政策同2018年制定的《2024年政府基本工作方針》進行了融合,并將其期限延長到2030年。[2]2030年是原則上的最寬期限,大部分項目應在該期限之前完成。計劃共整合了五大目標:促進俄羅斯居民健康和生活福祉,大力扶持自我創(chuàng)業(yè),發(fā)展舒適和安全的生活環(huán)境,推動企業(yè)發(fā)展和發(fā)展數(shù)字化經濟。[3]Галиева Д. Нацпроект перенацелят на 2030-й // URL: https://www.kommersant.ru/doc/4415966, 13.07.2020.普京認為,該計劃不僅針對疫情下的經濟恢復,同時也是后疫情時代俄羅斯經濟實現(xiàn)結構性改革和突破的基礎。
“經濟恢復政策計劃”編制了2020—2024年的具體經濟指標,將經濟增長和降低失業(yè)率作為兩大優(yōu)先目標,預計總共投入6.4 萬億盧布。其中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拉動經濟的主要動力,共投資1.1 萬億盧布。[1]2020年6月在制定計劃時,政府預計總共投入7.5 萬億盧布,在9月底計劃出臺時修訂為6.4 萬億盧布,其中準備兩年內籌集1.1 萬億盧布支持基礎設施建設,并通過發(fā)行基礎設施債券籌資。該計劃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目標是到2020年底實現(xiàn)宏觀經濟穩(wěn)定并止住居民收入下降趨勢;第二階段目標是到2021年底實現(xiàn)2.5%以上的經濟增長,投資和出口增速達到5%以上;第三階段目標是2022—2024年實現(xiàn)3%以上的經濟增長,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達到2.5%的增長率,固定資產投資增速達到5%,非石油商品出口增速達到3~4%,同時失業(yè)率保持在5%以下水平。[2]Гринкевич В. Pro et contra: возможные риски плана правительства по восстановлению экономики // URL: https://profile.ru/economy/pro-et-contra-vozmozhnyeriski-plana-pravitelstva-po-vosstanovleniyu-ekonomiki-328854/, 04.06.2020.
結合現(xiàn)實分析,在俄羅斯第二波疫情還未結束的情況下,“經濟恢復政策計劃”實現(xiàn)起來難度不小。俄羅斯的能源出口型經濟特點決定了其將與歐洲經濟的恢復周期基本同步。俄羅斯國內消費需求在短期內難以重振,政府對家庭的紓困政策僅可穩(wěn)住基本盤以遏制劇烈的通貨緊縮,居民實際可支配收入仍然處于下降通道中。計劃的“五大目標”所面臨的核心問題是家庭資產縮水,如果該計劃能夠恢復家庭資產水平,將對提高消費信心和經濟復蘇起到關鍵性作用。俄羅斯經濟學家普遍認為從2020年8月起恢復到疫情前的經濟增長水平約需要一年半時間,這與計劃中3%以上的增長目標相差一個多百分點。
另一個問題是,俄羅斯經濟的不確定性對“經濟恢復政策計劃”的出臺和實施存在負面影響。該計劃出臺于第二波疫情暴發(fā)前,缺乏對俄羅斯經濟走勢的完整判斷,指標均是基于疫情趨于穩(wěn)定的基本面作出的,而第三季度新一輪疫情的沖擊可能會迫使俄羅斯政府重新評估原先制定的各項計劃,進而調整資金的分配和使用。為抗疫紓困,計劃資金必然向短期支出集中,其它一系列中長期規(guī)劃的資金使用將受到影響,其風險之一就是促使俄羅斯經濟恢復及增長的中長期計劃將因資金分配問題而在實際操作中面臨擱淺。除此之外,因反對派領袖納瓦爾內(Навáльный А.А.)中毒事件及“北溪二號”天然氣管道的修建,引起歐美制裁升級的幾率增大,特別是美國將“制裁”權利賦予國會后,制裁行為不再取決于總統(tǒng)的行為偏好,而會成為常態(tài)化的政策行為,且拜登當選總統(tǒng)使制裁加碼更加不可逆轉,這些外部因素都將影響“經濟恢復政策計劃”的順利推進。
作為最基本的經濟組成單元,家庭在疫情下的經濟表現(xiàn)將決定俄羅斯抗疫紓困的效果,而消除兩波疫情下經濟停擺所導致的家庭資產負債需要較為漫長的周期。2021年初俄羅斯席卷全國的抗議游行活動,表面上看是一系列政治事件發(fā)酵所引發(fā)的反對派過激行為,而從深層次探尋,俄羅斯居民收入下降、通貨膨脹、貧困率和失業(yè)率高企等因素才是導致中低層民眾對政府經濟政策不滿的主因。
同其他經濟體一樣,俄羅斯面臨著短期提振內需和經濟長期發(fā)展的取舍問題,二者目前存在一定的不兼容性,表現(xiàn)之一便是虛擬經濟和實體經濟的分化,即在國內產出沒有增長的情況下,以拉動內需為目標的寬松貨幣政策必然會導致通脹和非實體經濟的流動性泛濫。這是普京在2021年達沃斯論壇上所表達的對世界量化寬松經濟環(huán)境的擔憂,也是俄羅斯自身面臨的重要挑戰(zhàn)。[1]Выступление Владимира Путина на форуме в Давосе // URL: https://www.vesti.ru/article/2515983, 27.01.2021.普京的演講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俄羅斯上層對歐美經濟的整體看法,即俄羅斯國內的一些經濟異像都可在西方找到源起,并且將阻礙后疫情時代的經濟恢復。但一個需要關注的問題是家庭在這次疫情中付出的巨大犧牲,而通貨膨脹成為加劇矛盾的“導火索”。
公民社會的日漸成熟為反對派崛起提供了基層力量,而俄羅斯的經濟困境成為這股力量整合的催化劑,這在2012年的總統(tǒng)選舉中已有所體現(xiàn)。普京深知,如果經濟持續(xù)沒有明顯起色,那么2018年總統(tǒng)選舉時積累的政治資本將會很快消耗殆盡。正如他在2020年國情咨文中所說:“如果每個月、每個季度和每半年我們都感覺不到實質性的進展,那么政治資本會在2024年前耗盡,這個過程甚至兩年就夠了?!盵1]Рогожников М. Владимир Путин принял отставку премьер-министр // URL: https://expert.ru/2020/01/15/vladimir-putin-prinyal-otstavku-premer-ministra/, 15.01.2020.具體應對辦法便是解散梅德韋杰夫政府并進行機構改革和憲法改革。一方面,通過更換政府班子來保留民眾對恢復經濟的期待?;谶@樣的判斷,新政府操盤的機構改革可以說是一種順勢之舉,即通過機構整合更替上層集團的部分人員以扭轉局面,因為經濟長期停滯的風險可能會重新喚起民粹主義。另一方面,通過憲法改革賦予杜馬和聯(lián)邦委員會更多權利,以回應其他黨派多年來的一些訴求,并為未來經濟發(fā)展創(chuàng)造一個穩(wěn)定的內部政治環(huán)境。但同時,在此次憲法改革中普京總統(tǒng)任期“清零”,并且仍然保留其解除總理及其他內閣成員職務的權利,以及對政府目標及優(yōu)先發(fā)展方向的指示權。目前看,上述改革對納瓦爾內的眾多支持者而言顯然是不夠的。這部分中下層反對派有意通過政治洗牌來重塑經濟利益,客觀上契合了西方的基本思路,從而使得俄羅斯近年來對“國家安全”的立法越來越嚴格,以防止境外勢力通過國內群體進行反政府活動。廣大中下層民眾作為受疫情沖擊最為嚴重的群體,政府的紓困政策難以對其覆蓋。疫情的打擊實質上加劇了這部分人同政府的對立,導致其訴求擴大化并鞏固了反對派陣線。
從長期看,普京時代之前曾實行的以“精英討價還價策略”為標志的能源寡頭稅收包干政策,后來變成了政府對能源的直接控制[2]馬駿: 《治國與理財: 公共預算與國家建設》,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1年版。,其結果是私營部門的低迷和資本向國有能源部門集中,從而推動了俄羅斯向租金國家轉變,并在政治上表現(xiàn)為對代議制民主制度的負面反饋。盡管目前看不到在經濟與政治上回歸極端控制體制的可能性,但在國家治理層面仍然出現(xiàn)了集中化趨勢,經濟上表現(xiàn)為國有化的回歸與粗放式發(fā)展并存。普京時代初期政治架構的動力在2008年以后實際上已經耗盡,十多年來的經濟停滯開始讓民眾厭倦,這是個危險信號。如果疫情籠罩下的民意分化繼續(xù)加速社會極化,政治不穩(wěn)定因素只會越積越多。同時,外部環(huán)境的不友好同樣會轉移到俄羅斯內部。追溯過去,俄羅斯早在2007年就同西方產生了裂痕。普京在當年的慕尼黑安全會議上批評“華盛頓共識”造成全球地緣政治不平衡,后來的克里米亞事件進一步將矛盾升級到了幾乎不可調和的地步。歐盟于2021年2月底宣布擴大對俄制裁,而美國則極有可能將對伊朗的金融“長臂管轄”復制到俄羅斯身上,加速打壓俄羅斯經濟,加大其不穩(wěn)定風險。這種不穩(wěn)定風險如果以某種政治形式來承載,那么2021年9月的杜馬選舉將是對執(zhí)政黨的一次考驗。眾多失去財富的選民有能力松動甚至改變議會席位的分配格局,并從深層次上改變俄羅斯的政治生態(tài),從而預示克里米亞回歸后執(zhí)政黨同民眾的“蜜月期”徹底結束。
2015年以來的情形證明,俄羅斯民眾在一定限度內對生活質量和收入下降的忍受能力目前已接近臨界點。2020年底起勢的這一波通脹已經牽動了俄羅斯政府的神經,其正在通過增加部分商品出口關稅、同商品零售商簽訂抑價協(xié)議等措施以行政指令來平抑價格,力求在2021年第二季度遏制高企的通脹率。如果這些政策效果不彰,加息會是重要手段,但這將會破壞俄羅斯政府刺激經濟增長的努力,對房地產和證券市場帶來巨大沖擊。屆時,本已對普京治下經濟表現(xiàn)乏力不滿的部分中產階級和貧困人群可能會借助其它渠道來表達不滿,當失望和憤怒代替訴求和愿景時,那么2021年初的全國性抗議活動將會是下一輪政治危機的預演,這是俄羅斯政府最為擔心的。
2000年以后俄羅斯共經歷了三次較大的經濟危機: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2014年烏克蘭危機引發(fā)的經濟衰退和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導致的經濟危機。相比前兩次危機,疫情帶來的問題更加嚴重,恢復周期也更加漫長,因為它涉及領域廣、衰退程度深、受國際市場影響大,很難完全依靠本國自身政策擺脫困境。從政策選擇看,俄羅斯政府各項刺激和紓困政策的運用基本符合危機下的正確選項,但從短期紓困和中長期經濟恢復發(fā)展來看,兩者能否成功銜接還要看疫情的發(fā)展情況,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家庭經濟狀況的恢復是俄羅斯經濟政策的主要指標。2021年初的政治事件是俄羅斯中下層民眾對危機的理性反饋,潛在的政治風險決定了居民福祉是俄羅斯“經濟恢復政策計劃”的最優(yōu)先目標。如何在疫情下通過維持宏觀經濟穩(wěn)定來遏制潛在的政治沖突,這是政府以后的重要任務,也是避免政治危機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