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丹,吉曉光
(1.河北北方學院 文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2.河北北方學院 經濟管理學院,河北 張家口 075000)
2018年6月,教育部召開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此后,一流本科建設成為全國高校面臨的重點工作之一,而一流本科建設的關鍵則是一流本科課程建設。對于目前絕大多數地方本科高校而言,本科課程的教學質量偏低,這嚴重阻礙了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質量。為此,教育部明確要求各高校要合理提升本科課程教學內容的難度,擴展本科課程教學的深度和廣度,探索出一條適合各地方院校自身特點的教學模式。
混合式教學是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的一種新模式,具有獨特的教學特點和作用。
混合式教學是線上網絡資源與線下課堂教學的有機融合?!斑@種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在面對面課堂學習的同時,還可以利用線上豐富的教學資源進行網上自主學習,實現個性化的學習目標?!盵1]
混合式教學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學的局限性,“把傳統(tǒng)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和在線學習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既發(fā)揮教師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主導作用,又充分體現學生作為學習過程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chuàng)造性”[2]。首先,在教學內容上,可突破書本教材內容的局限,最大限度地整合教材內容,使教學內容更生動豐富。其次,在教學方法上,突破了傳統(tǒng)課堂教師面授的單一性,把課堂面授與網絡教學相結合,實現了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再次,在教學手段上,結合傳統(tǒng)課堂教學方法,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實現了教學手段的優(yōu)化。最后,在教學評價上,過程評價與結果評價相結合,體現了教學評價多元化的特征。混合式教學把傳統(tǒng)課堂教學與線上教學平臺有機融合在一起,結合了兩種教學方式的優(yōu)點,能發(fā)揮更好的教學效果。
混合式教學是將線上與線下的教學優(yōu)勢集于一身的新型教學模式。線上教學通過網絡資源進行課前預習、課中討論和課后答疑等,可滿足網絡時代學生的學習需求。線下學習主要為教師面授,再結合線上學習進行深層次的研討,學習內容更加靈活生動?!敖虒W方式由傳統(tǒng)的‘以教師為中心、講授為主導、師講生聽、被動學習’變?yōu)椤詫W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生問師答、主動學習’,教學過程和方式得到了‘翻轉’。”[3]混合式教學通過線上教學與線下教學相結合的方式達到了提升教學效果的目的。
混合式教學是適應社會發(fā)展需求的一種新教學模式。這種模式綜合教學理念、教學資源、教學環(huán)境、教學方式、教學策略和評價體系等多個方面,可實現網絡信息資源與傳統(tǒng)授課形式的互補[4]。
混合式教學主要以學習理論、教育傳播理論和媒體選擇理論等理論為基礎[3],是各種理論相融合的具體體現。在不同的教學情境下選擇不同的理論,可以使它們更好地相互支撐。
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主要使用教材、課件PPT和圖片等靜態(tài)的教學資源,而網絡教學資源主要為視頻、動畫、微課及慕課等動態(tài)資源?;旌鲜浇虒W就是要把兩種教學資源進行有機融合,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擴展學生的知識面,進一步提高學習效率。
傳統(tǒng)教學模式擁有師生面對面的真實課堂教學環(huán)境,網絡教學是虛擬的課堂教學環(huán)境?;旌鲜浇虒W除了包括這兩種教學環(huán)境之外,還應包括學生的自學環(huán)境,是3種教學環(huán)境的融合。充分利用好不同的教學環(huán)境,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又可以合理安排教學內容,培養(yǎng)常態(tài)化的學習習慣。
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主要采用課堂講授與學生互動相結合的教學方式,通過小組討論、探究學習和任務學習等方式展開。網絡教學主要采用在線自主學習與在線交流互動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在線反饋、在線任務和在線答疑等方式展開?;旌鲜浇虒W就是對這兩種教學方式的融合,可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學的靈活性和多樣性。
傳統(tǒng)課堂教學受到課時的限制,忽略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混合式教學模式堅持以學生為中心,以問題為導向,進行個性化教學,能更好地關注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線上自主學習可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線下探究式學習可培養(yǎng)學生的研究能力,兩種方式相結合可以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
相對傳統(tǒng)的單一評價模式而言,混合式教學采用的是形成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傳統(tǒng)課堂模式可以觀測學生的課堂發(fā)言和課堂表現等,又可以觀測學生的知識達成度。網絡教學模式可以通過后臺大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過程,更加客觀清晰。兩種評價體系相融合,使整體評價更加具有規(guī)范性與科學性。
在混合式教學模式下,教師通過網絡學習平臺發(fā)布學習任務,安排學生進行課前線上自主學習,然后再進行線下課堂學習。教師通過互動和討論的方式講解知識,使知識在學生頭腦中內化并實現拓展和提升。
依據建構主義理論和自主學習理論,學習者基于自身的認知特點和學習風格,通過知識結構的相互滲透作用,把學到的理論知識轉化為自身內在的知識結構。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應該成為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引導者、領路者和支持者。學生要在教師的引導下形成自主學習的習慣,同學之間互動合作,提升學習能力。
混合式教學模式通過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拓展教學空間,提升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的教學目標為:首先,了解外語教學理念,熟悉對外漢語教學的特點和教學方法,提升學生的職業(yè)道德和職業(yè)素養(yǎng);其次,通過線上線下交互學習,幫助學生在掌握理論知識的基礎上開展模擬實踐教學,提升他們的實踐能力;最后,要培養(yǎng)學生的對外漢語教學能力,使學生成為合格的對外漢語教師。
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是漢語國際教育專業(yè)大四年級第七學期開設的課程,該專業(yè)學生在此前已經學習了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和第二語言習得理論等相關專業(yè)課程,對于對外漢語教學的相關理論有了基本了解。而且通過相關學習學生已經能夠利用現代網絡設備進行線上自主學習,在此基礎上開設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可以更好地結合線上線下資源,更有利于開展實踐教學。在該課程的具體實施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線上學習與線下討論的情況,及時發(fā)現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案。
構建對外漢語教學法混合式教學模式,可以為傳統(tǒng)教學模式注入新的活力。該課程主要依托超星泛雅網絡建設平臺開展線上教學,并以微信群為輔助網絡教學平臺進行混合式教學。在正式開課前,老師將已制作準備好的PPT課件、經典教學視頻和文檔等教學資源上傳到網絡建設平臺,并設置相應的討論話題,發(fā)布學習任務。學生可根據相應教學任務自主學習,為課堂學習作前期鋪墊。授課過程中,教師根據線上自主學習內容進行重點講解,并利用小組討論和頭腦風暴等多元手段展開互動。課后,教師根據教學實施情況進行教學反思,通過知識點測試和單元測試等手段在網絡平臺發(fā)布任務,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內容。還可在網絡平臺上傳優(yōu)秀教案、跨文化分析案例和示范教學視頻等,啟發(fā)學生深層次學習。具體實施方案包括3個階段,即課前階段、課中階段和課后階段。
1.課前階段
課前階段主要指學生線上自主學習階段。開課前,教師已將相關教學資料上傳至網絡學習平臺,并發(fā)布課前學習任務,學生可以自行進入網絡學習平臺進行學習,作好預習,以便于線下課堂中的學習。精讀課是對外漢語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種課型,涉及語音、詞匯、語法和文化等多個方面。因此,課前預習尤為重要。
2.課中階段
課中階段主要指課堂教學階段。該階段主要圍繞相關教學任務,有針對性地講解重要知識點,同時對學生預習過程中的疑難點進行詳細解答,可采用講授法、案例分析法和模擬實踐法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理論知識。課堂教學側重于對教學要點的掌握,在課堂講授過程中,可播放相關教學視頻,并分組討論不同教學模式的優(yōu)點,積累一定的教學經驗,為學生日后的模擬教學作好準備。
3.課后階段
課后階段指線上教學的答疑和拓展階段。首先,課堂教學結束以后,要及時進行教學反思,對教學中出現的不足進行查漏補缺,進一步完善教學方案設計,擴充線上教學資源。其次,為了更好地鞏固課堂教學內容,教師應及時布置相應的課后練習。再次,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學習需求差異,通過網絡學習平臺上傳學習資料,幫助學生進一步拓展知識。最后,通過匿名調查問卷及課程評價等形式進行課程學習總結,完成整門課程的綜合性評價。
采用形成性評價和綜合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主要從課堂互動反饋情況、課堂模擬實踐教學情況、課后作業(yè)及期末考試4個方面對該課程進行綜合評價。課堂互動反饋主要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和討論環(huán)節(jié),考核學生對相應知識的掌握情況,該部分在總體評價中的占比設定為5%;課堂模擬實踐教學主要是針對不同課型展開的具體教學活動,通過學生的講授和課件制作等考核其知識與實踐的結合情況,該部分在總體評價中的占比設定為15%;課后作業(yè)主要包括教案書寫、教學示范課視頻學習和教學案例分析等,通過作業(yè)完成情況考核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掌握情況,該部分在形成性評價中的占比設定為10%;期末考試是對整門課程的綜合性測評,用以檢驗學生的學習是否最終達到了教學目標的要求,該部分在形成性評價中的占比設定為70%。
綜上所述,對外漢語教學法課程采用混合式教學模式,使師生之間的互動不再僅限于課堂內的交流,而可以在網絡教學平臺上進行實時交流與溝通,學生有了更強的參與性和互動性。通過該模式,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實踐能力也得到了普遍提升。總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傳統(tǒng)線下教學與線上教學有機融合,既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又豐富了教學內容,拓展了教學資源,有效提升了整體教學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