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歷史與反思:斯大林的彌賽亞意識

      2021-01-15 17:24:02余海濤
      關鍵詞:彌賽亞東正教斯大林

      余海濤

      (閩南科技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泉州 362332)

      彌賽亞(Messiah)是一個圣經詞語,譯自希伯來名詞Mashiah,意思是“受膏者”,得自一種授職禮儀:“德高望重的首領在業(yè)已選定的祭司、先知或君王額頭上涂抹被奉為圣物的膏油,示意此人乃由神所選立,已具備了擔任某種圣職的資格,其治理將得到神的護佑?!保?]72在猶太教和基督教經典中,彌賽亞就是先知所預言拯救世人的救世主。這種關于救世主拯救世人的預言就是彌賽亞主義,它包含“拯救”“上帝選定”“普愛天下”等諸多意思,基督教中的一派東正教就繼承了彌賽亞主義。自“羅斯受洗”以來,東正教成為俄羅斯的國教,并深深地影響著俄羅斯的歷史發(fā)展。斯大林從小生活在濃厚的東正教氛圍里,彌賽亞意識對他影響很大。東正教雖然在蘇聯時期受到嚴厲鎮(zhèn)壓,但是它的影響并沒有徹底消除。恰恰相反,“彌賽亞意識已經變成一種集體潛意識,在與馬克思主義進行對話時,這種潛意識與馬克思主義產生共鳴,于是,馬克思主義就成為具有蘇聯特色的馬克思主義”[2]40-41。斯大林的彌賽亞意識對蘇聯乃至整個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因此,在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我們應該深刻反思并從中得到歷史借鑒。

      一 斯大林的彌賽亞意識之形成考察

      斯大林的彌賽亞意識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它的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是主客觀條件相互作用的結果。

      (一)俄羅斯東正教彌賽亞傳統(tǒng)影響

      俄羅斯的歷史源自東歐草原上的東斯拉夫人,九世紀建立的基輔羅斯是其歷史上第一個國家。基輔羅斯建立之后很快與拜占庭帝國發(fā)生關系,或戰(zhàn)爭或經濟文化交流,但有一點可以肯定:“與拜占庭的關系擴大了羅斯人的聲望和利益?!保?]27在雙方的交往中,拜占庭帝國的先進思想文化開始傳入俄羅斯,其中就包括基督教。公元988 年,基輔羅斯大公弗拉基米爾娶拜占庭安娜公主為妻,并接受基督教-東正教教義,同時下令將羅斯人原本崇拜的多神偶像拋入第聶伯河中,接受洗禮,史稱“羅斯受洗”。“羅斯受洗”確立了東正教的國教地位,它為一盤散沙的斯拉夫人提供了一個更偉大的文化統(tǒng)一體,為俄羅斯立國統(tǒng)治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公元1453 年,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滅掉拜占庭帝國,1472年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迎娶拜占庭末代皇帝的侄女索菲婭公主為妻,從而繼承了拜占庭帝國的事業(yè)。伊凡三世與索菲婭公主的聯姻對俄羅斯歷史影響極大。一方面在法律上意味著莫斯科公國成為拜占庭帝國政治權力的合法繼承者,為其進一步統(tǒng)一整個俄羅斯提供了合法性。另一方面,莫斯科公國還完全繼承了宗教意義上的拜占庭彌賽亞理論,自認為莫斯科已經取代君士坦丁堡成為肩負特殊使命的“第三羅馬”。至此,東正教彌賽亞主義和俄羅斯世俗政權合二為一,教會成為專制制度的精神統(tǒng)治工具,世俗王權則通過教會加以神話。別爾嘉耶夫對此指出:“俄羅斯的宗教的特殊使命是與俄羅斯國家的力量和偉大聯系在一起的,是與俄羅斯帝王的非凡的意義聯系在一起的。帝國主義的誘惑滲透于彌賽亞意識中?!保?]9這樣,俄羅斯歷代沙皇就成為政教合一體制的最高統(tǒng)治者,就是上帝選中的涂油者彌賽亞,“沙皇所關心的不僅是王國的利益,而且是靈魂的拯救”[4]9。東正教彌賽亞主義與國家政權結合形成了俄羅斯獨特的政治文化傳統(tǒng),對塑造俄羅斯人的精神氣質起著決定性作用,對俄羅斯人的社會生活影響至深。十月革命以后,蘇維埃政權雖然頒布法令極力限制、打擊東正教,但是千年以來的宗教文化傳統(tǒng)早已完善成一套獨立的思想價值體系,滲透到俄羅斯民族的血脈之中,在社會生活中發(fā)揮著巨大作用,這是不可能徹底消除的??梢哉f,對于這種揮之不去的東正教彌賽亞傳統(tǒng),斯大林既是不自覺地深陷其中,又是自覺地加以利用。

      (二)馬克思主義俄國化過程中的彌賽亞化思維影響

      自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主義理論誕生以來,很多西方學者認為它具有猶太教-基督教淵源,甚至明確指出馬克思“把流傳在猶太民族——上帝選民中的彌賽亞思想移用到了無產階級身上”[5]71。英國哲學家羅素說得更直接:“為了從心理上來理解馬克思,我們應該運用下列的辭典:亞威=辯證唯物主義;救世主=馬克思;選民=無產階級;教會=共產黨;耶穌再臨=革命;地獄=對資本家的處罰;基督作王一千年=共產主義聯邦。左邊的詞匯意味著右邊詞匯的感情內容。正是這種夙為基督教或猶太教人士所熟悉的感情內容使得馬克思的末世論有了信仰的價值”[6]447-448。事實上,這種彌賽亞化共產主義的解讀不符合馬克思本意。馬克思自始至終都在批判宗教,并認為“對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7]3。當然,馬克思的共產主義與基督教是否有聯系是一回事,而俄國人如何去接受它、以什么樣的方式去理解它則是另一回事。人們對事物的理解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要建立在一定“基礎”之上,沒有當下理解之前的那些知識基礎,人們是無法進行當下理解的。伽達默爾的解釋學理論就認為“人的理解活動不可能從虛無或無前提的把握開始,因為作為理解主體的人總是置身于一定的歷史境況、文化傳統(tǒng)當中,它們隱而不彰地參與、影響和制約著人的理解,是任何理解和解釋都必然具有的‘解釋學處境’”[8]150。因此,我們必須承認俄國傳統(tǒng)的東正教彌賽亞主義為馬克思主義俄國化提供了釋義學背景。十月革命勝利之后的蘇維埃政權仍然面臨嚴峻的形勢,當時人民群眾的文化水平很低,甚至談不上有什么理論素養(yǎng)。即便是基層的黨員干部,他們對馬克思主義也多半是一知半解。在這樣的社會文化環(huán)境中,人們很自然地用傳統(tǒng)的彌賽亞主義來比附理解共產主義。對于這種現象,從恩格斯批評法國共產主義者中可見一斑,指出:“他們最喜歡的一個公式是:基督教就是共產主義。他們竭力想用圣經,用據說最早的基督徒生活其中的公社等等來證明這個公式”[9]483。事實上,不僅一般普通民眾有這種思維,甚至連俄國馬克思主義者也很難徹底擺脫這種“潛意識”。1919 年在莫斯科成立的第三國際——共產國際,就很容易讓俄羅斯人聯想到歷史上的“第三羅馬”。正如比靈頓所說:“莫斯科曾被視為肩負著全世界基督教使命的‘第三羅馬帝國’,卻在1919 年成為承擔全世界革命使命的‘第三國際’的創(chuàng)建地?!保?0]29第三國際的成立反映出莫斯科將是實現人類解放的中心,莫斯科將肩負起解放(救贖)人類的使命。當然,莫斯科的領導人也就是人類解放(救贖)的革命領袖(彌賽亞)。對于這種奇特的現象,別爾嘉耶夫就從東正教彌賽亞主義的“第三羅馬說”中找到共產主義“第三國際”的理論淵源。他認為“無論莫斯科是第三羅馬,還是莫斯科是第三國際,都與俄羅斯的彌賽亞思想聯系在一起”[4]213。并指出隨著十月革命的爆發(fā),“俄羅斯人民命運里令人吃驚的事件發(fā)生了。取代第三羅馬,俄羅斯得以成功地實現了第三國際,而在第三國際那里轉移了許多第三羅馬的特點。第三國際同樣以正統(tǒng)信仰為基礎。在西方,非常難于清楚地理解:第三國際不是國際而是俄羅斯民族的觀念。這是俄羅斯彌賽亞的一種轉換”[11]143。斯大林對這種“歷史”心知肚明,他在主政蘇聯時期確實在有意無意地利用彌賽亞主義。總而言之,馬克思主義俄國化過程中的彌賽亞化思維進一步增強了斯大林的彌賽亞意識,并把它與馬克思主義混淆在一起。

      (三)斯大林個人的家庭和教育因素影響

      斯大林的彌賽亞意識形成還與他個人的家庭和教育因素有關,這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很深刻。斯大林出生在格魯吉亞哥里城的一個貧寒家庭,父親是一個喜歡喝酒且性情嚴厲的皮鞋匠,母親生性寬容、溫順且“虔信宗教”[12]1。在這樣的家庭中,斯大林肯定深受信仰東正教的母親的影響。斯大林的母親一直辛苦地供斯大林上學,并希望他“成為一個受人尊敬的教區(qū)神甫”[12]2。在斯大林擔任蘇共中央總書記后,母親卻對他說,“可惜你沒成為一位神甫”。直到臨終前,仍然惋惜地對斯大林說:“你到底還是沒能成為一名神甫?!保?3]340從中我們可以推測斯大林因為母親的原因而對東正教的態(tài)度。斯大林的第一任妻子 也 是 東正教的 忠 誠 信仰者,“虔信宗教”[12]14。在教育方面,斯大林一直在教會學校學習。1888 年,斯大林進入哥里教會小學學習。在這個“為教會充當靈魂警察的角色”[14]14的學校里,斯大林學習非常用功,“在學習教義答問和祈禱中表現了巨大的熱情”[14]14,并取得很好的學習成績。1894 年,斯大林離開哥里教會小學到第比利斯神學院學習,這個神學院后來改為正教中學。但是“在政府教育系統(tǒng)中,正教中學的地位相當于普通中學,不同的是正教中學里的世俗課程按說只是神學的一根細弱支柱”[14]13。正教中學由嚴厲的教士嚴格管理,它的宗旨不僅要對學生進行學習教育,還要訓練學生過宗教生活??偟膩碚f,在斯大林的教育學習中,“他念的不是世俗學校,而是一所閉關自守、整個生活必須服從教會的要求、一舉一動都受到教士監(jiān)視的學?!保?4]31。因此,斯大林深受東正教的影響,沃爾科戈諾夫曾說:“在宗教學校學習時,這個孩子表現出天分很高,記憶力非凡。索索(斯大林)掌握經文比別人快。新舊約全書起初曾激起這位宗教中學學生真正的興趣。他力求領會只有上帝才是無所不愛、無所不能和無所不知的化身的思想?!保?5]33-34雖然斯大林在中學時代就接觸馬克思主義,積極參加革命活動,這對培養(yǎng)他成為一位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至關重要。但是,斯大林過多地參加革命實踐活動,并把大量時間用在實際工作上,因此他“既沒有馬克思和恩格斯那種全面研究理論問題的條件,也沒有列寧那樣廣泛國際交往的機會”[16]43。這就導致斯大林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水平和自身修養(yǎng)不夠高。應該說,斯大林從小受到東正教教育,再加上沒有足夠時間學習馬克思主義理論,這使他很容易把彌賽亞主義貫穿到馬克思主義之中并以潛意識的形式表現出來。斯大林曾把蘇共中央總書記解釋為“類似沙皇一樣”[13]340,由此可見一斑。

      二 斯大林的彌賽亞意識之主要表現

      斯大林雖然信仰馬克思主義,但是他“選擇了俄國作為自己的國家,吸收了舊俄國派的觀念和傳統(tǒng),以及他們對俄羅斯民族的命運的信念”[17]9。因此,根深蒂固的彌賽亞主義一直存在于斯大林身上,并在斯大林掌握蘇聯政權之后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

      (一)壟斷馬克思主義解釋權

      東正教彌賽亞主義中的救世主不但是政治領袖,更是精神領袖,只有是精神領袖才能夠給信眾以神的預言,才能夠拯救信眾的靈魂。斯大林就把彌賽亞主義中的精神領袖意識完全貫徹到馬克思主義之中,由此壟斷馬克思主義的解釋權。實際上,對馬克思主義解釋權的爭奪早在恩格斯去世不久就已經展開,伯恩施坦、考茨基、列寧等人無不卷入其中。列寧為了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正統(tǒng)地位,為了奪取馬克思主義解釋權,與其他不同派別進行了激烈論戰(zhàn),明確指出:“半個世紀以來,沒有一個馬克思主義者是理解馬克思的?!保?8]151最終,隨著十月革命的勝利,他確立了自己對馬克思恩格斯的正統(tǒng)解釋權。列寧在世時當然擁有馬克思主義解釋權,但是在他去世之后,由誰來解釋作為指導思想的馬克思列寧主義就不再是一種純學術的理論問題,而是涉及最高權力歸屬的政治問題。斯大林很清楚馬克思列寧主義在蘇聯的獨特地位,沒有對馬克思列寧主義的解釋權就不會有穩(wěn)定的權力統(tǒng)治。因此,他在列寧去世之后極力把自己打扮成列寧最忠誠的學生,以此奪取代表、解釋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權利。斯大林不斷反復強調自己是列寧最忠誠的學生,在講話中常常大段引用列寧的原話,同時寫出《悼列寧》《論列寧》《論列寧主義基礎》以及《論列寧主義的幾個問題》等關于列寧的相關文章。由此,斯大林給人留下一個清晰的固定印象——列寧最忠誠的學生、最得力的助手和最親密的戰(zhàn)友。對于挑戰(zhàn)自己不同意見的人,斯大林則加以禁止和鎮(zhèn)壓,在通過一系列權力斗爭之后,他最終取得對馬克思列寧主義解釋的話語權。斯大林曾指出:“可以毫不夸大地說,恩格斯逝世后,最偉大的理論家列寧,以及繼列寧之后的斯大林和列寧的其他學生,是唯一向前推進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用無產階級斗爭新條件下的新經驗豐富了這個理論的馬克思主義者?!保?9]6181938 年,斯大林不僅親自參與和指導《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的編寫和出版,還親自撰寫其中一節(jié)《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文中,斯大林把馬克思主義辯證法概括為“四個基本特征”;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唯物主義概括為“三個基本特征”;把歷史唯物主義概括為“四個方面”,這是第一次對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標準化定型。[12]504-505這本書是斯大林統(tǒng)一全黨思想的經典之作,“為黨員和積極分子提供一本統(tǒng)一的經過中央審定的教科書;消除近年來馬克思主義與列寧主義之間產生的脫節(jié)現象”[12]506。事實上,這完全確立了斯大林在解釋馬克思主義理論過程中的“教皇”地位,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新譜系的編寫,表明了自己作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的合法繼承人地位。在慶祝斯大林六十壽辰晚會上,亞羅斯拉夫斯基說出一句名言:“你若不是列寧主義者,你就不可能是馬克思主義者;你若不是斯大林主義者,你就不可能是列寧主義者?!保?0]103從中可見,斯大林已經完全壟斷了馬克思主義解釋權,代表著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決定了任何一個人能否成為馬克思主義者的命運。既然斯大林是馬克思主義的唯一合法繼承人,也是唯一正確的解釋者,那么也就成為當代的馬克思、恩格斯、列寧,他的思想和理論也就成為唯一的真理。于是,馬克思主義解釋權和蘇聯政權完全統(tǒng)一于斯大林手中,這驗證了一個事實:“在俄國這樣的國家,歷史的傳統(tǒng)似乎是,誰登上了至高無上的地位,誰就掌握了絕對真理,誰就有權解釋一切;反過來,誰有資格解釋絕對真理,誰也就是理所當然地成了理論上的合法繼承人,他同樣理所當然地也應當成為政治上的最高主宰者?!保?1]318

      (二)樹立個人崇拜

      東正教彌賽亞主義與國家政權結合是俄羅斯歷史的一大特征,在這種政教合一制度下,“任何一個君主,無論他是怎樣的,對于人民來說都是一位父親”[22]186。因此,它很容易出現個人崇拜。對于個人崇拜,無論是馬克思、恩格斯還是列寧都堅決反對。但是斯大林卻戲劇性地改變了這個方向,通過塑造列寧形象來樹立自己的個人崇拜,正所謂“列寧反對對任何個別領導人包括他自己實行崇拜,斯大林卻不僅營造了對列寧的崇拜,更重要的是,還營造了對他自己的個人崇拜”[23]248。列寧去世之后,斯大林先后戰(zhàn)勝托洛茨基、季諾維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李可夫等反對派。同時,在思想領域鎮(zhèn)壓異己聲音,發(fā)起“反機械論派”和“反德波林派”運動。由此,斯大林在黨內的最高地位得以穩(wěn)定確立,個人崇拜隨之風行。以1929 年舉行斯大林五十壽辰為開端,媒體報刊連篇累牘地進行吹捧,掀起狂熱的個人崇拜,使斯大林日益神圣化。社會輿論說他是列寧唯一可靠的助手,是列寧事業(yè)的唯一繼承人,是活著的列寧。1934 年,《真理報》發(fā)長文說斯大林“是列寧的最好的學生,是從列寧黨脫胎出來的,黨的骨就是他的骨,黨的肉就是他的肉”,“他和列寧一樣能夠高瞻遠矚”[24]241。1934 年召開的聯共(布)第十七次代表大會上,“斯大林萬歲”取代“列寧主義萬歲”成為嶄新的口號。蘇聯高級領導人對斯大林進行肉麻吹捧,卡岡諾維奇更是厚顏無恥地說:“列寧又怎樣!我們所有的人都在說列寧,列寧主義,應當用斯大林主義來取代列寧主義?!保?5]927斯大林的語錄和畫像也充斥著蘇聯社會的各個角落:“打開任何一張?zhí)K聯報紙,并閱讀任何一篇文章或者在共產國際會議上的發(fā)言就已足夠,你總是能在文章或發(fā)言中找到最后對斯大林的過分頌揚——‘我們偉大的、我們強有力的同志、我們勇敢的領導人,我們不可戰(zhàn)勝的英雄’等”;“在大街上,在游行隊伍中,當著進行檢閱的斯大林的面,他的無數像房屋一般巨大的畫像在人群的肩膀上緩緩移動”。[26]127事實上,這些行為“在社會上挑起向一個人頂禮膜拜的不詳的宗教信仰”[26]127,而這正是斯大林所需要的。更重要的是,“大清洗”運動,“它將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推至頂峰,使其成了被置于黨和國家之上的特殊的‘神’,反過來進一步鞏固了斯大林的個人集權,助長了他的獨斷專行”[27]16。1938 年,蘇聯出版了經過斯大林親自審定的《聯共(布)黨史簡明教程》,書中把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從歷史上和理論上完全確定下來。1939 年,在斯大林六十壽辰晚宴上,莫洛托夫吹捧說道:“沒有比列寧更偉大的領袖,但斯大林在一些方面長于列寧。列寧長期脫離自己的人民,遠離國家,僑居國外,而斯大林則一直生活在人民中間,生活在國內。這使他能更好地了解人民?!保?2]5211945 年,蘇聯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后,斯大林的威望達到頂峰,個人崇拜又達到一個新的高度,被稱為“人類最偉大的天才”。1946 年,蘇聯拍攝關于斯大林的電影《宣誓》,官方的指導原則就是要把斯大林拍成救世主、彌賽亞。1949 年,斯大林七十大壽時更是掀起全世界社會主義國家的共同“朝拜”。值得注意的是,在衛(wèi)國戰(zhàn)爭時期,東正教會也掀起對斯大林的個人崇拜,開始神話斯大林,稱其為由神指派的領導人。總之,在斯大林統(tǒng)治時期,對他的個人崇拜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這本質上就是東正教彌賽亞意識的真實再現。

      (三)推行蘇聯中心論

      東正教彌賽亞主義的“普世”意識和“救世”觀念使俄羅斯人具有深厚的世界意識和國際主義,別爾嘉耶夫曾說:“俄羅斯的使命是成為各民族的解放者。這一使命存在于它特殊的精神之中?!保?8]8所以,俄羅斯人總喜歡把自己當成中心,當成救世主(解放者)。但是,這種國際主義往往又與狹隘的國家主義相聯系,進而表現出大國沙文主義和民族沙文主義。斯大林主導的第三國際和“共產黨情報局”,雖是無產階級國際主義的體現,但其中仍然深深地打上彌賽亞意識的痕跡。斯大林的“蘇聯中心論”就是把馬克思恩格斯世界革命思想與東正教彌賽亞意識雜糅在一起的結果。馬克思恩格斯主張通過世界革命來實現共產主義的勝利,認為“共產主義革命將不是僅僅一個國家的革命,而是將在一切文明國家里,至少在英國、美國、法國、德國同時發(fā)生的革命”[7]687。但隨著革命重心的東移,俄國革命問題越來越受到馬克思恩格斯的重視,“俄國已是歐洲革命運動的先進部隊”[29]8。十月革命的勝利又實實在在地表明世界革命的中心在蘇聯,由此形成以蘇聯為中心的無產階級革命陣營。列寧為此在1919 年成立第三國際,指出:“第三國際即共產國際的成立是國際蘇維埃共和國即將誕生的前兆,是共產主義即將在國際范圍內取得勝利的前兆?!保?0]5061920 年,蘇維埃政權又提出“國際無產階級將時刻準備戰(zhàn)斗,直到蘇維埃俄國的版圖擴展到了全世界”的決議。斯大林主政初期還是堅持世界革命思想,把蘇聯的利益與各國無產階級的利益聯系在一起,指出:“十月革命需要其他國家革命的援助,而且其他國家革命也需要十月革命的援助,以便加速和推進推翻世界帝國主義的事業(yè)?!保?1]308針對“革命的高漲時期已經在歐洲的中心,即在德國結束了”[32]46的現實,斯大林提出“不要忘記東方”的口號,“誰想要社會主義勝利,誰就不能忘記東方”[31]128。同時,斯大林明確指出“不這樣做,就休想社會主義取得最終勝利,休想完全戰(zhàn)勝帝國主義”[31]128。但是,隨著世界形勢的不斷變化,斯大林卻把馬克思恩格斯和列寧的世界革命思想狹隘化,逐漸地把世界革命思想演變?yōu)閳詻Q捍衛(wèi)蘇聯利益的“蘇聯中心論”,并把共產國際從“組織世界革命的領導中心降格為莫斯科推行其外交政策的附屬品”[33]173。在《十月革命的國際性質》中,斯大林說十月革命“為世界革命運動建立了強大的公開的基地”和“強大的公開的中心”,以后世界革命運動都能夠團結在這個中心。他還明確指出,要搞世界革命必須首先保衛(wèi)蘇聯,誰決心“絕對地、無條件地、公開地和忠實地捍衛(wèi)蘇聯、保衛(wèi)蘇聯,誰就是革命者,因為蘇聯是世界上第一個建設社會主義的無產階級的革命的國家。誰決心絕對地、毫不動搖地、無條件地捍衛(wèi)蘇聯,誰就是國際主義者,因為蘇聯是世界革命運動的基地,不捍衛(wèi)蘇聯,就不能捍衛(wèi)并推進世界革命運動。要知道,誰想撇開蘇聯,反對蘇聯而捍衛(wèi)世界革命運動,誰就是反對革命,誰就必然要滾到革命敵人的陣營里去”[34]47。同時,斯大林還誤解馬克思恩格斯關于“工人沒有祖國”的論述,把它解讀為沒有奪取政權的無產階級沒有祖國,其唯一的祖國就是已經建立社會主義政權的蘇聯,以此要求各國無產階級捍衛(wèi)蘇聯的利益。1928 年,在斯大林的授意下,共產國際第六次代表大會通過決議,指出蘇聯是“世界革命運動的領導力量”,“十月革命的勝利使全世界工人有了社會主義祖國——蘇聯。保衛(wèi)蘇聯、防止它受國際資產階級侵犯,符合于國際無產階級的階級利益,因而是國際無產階級的光榮職責”。[35]561930 年,斯大林指出:“現在全世界都承認,革命運動的中心已經從西歐移到俄國來了。世界各國的革命者都滿懷希望地注視著蘇聯,把它看作全世界勞動人民解放斗爭的策源地,承認它是自己唯一的祖國?!保?6]24正是在“保衛(wèi)蘇聯”的口號下,斯大林把世界革命理論變成了“蘇聯中心論”,而領導世界各國共產黨的共產國際則變成了斯大林推行“蘇聯中心論”的工具。由此,各國共產黨變成了為蘇聯利益服務的小兄弟,自己成了“老子黨”,這嚴重地干預了其他各國的事務,損害了與其他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關系。在二戰(zhàn)中,斯大林仍然強調“蘇聯中心論”的意義,指出:“蘇聯人民以自我犧牲的斗爭,從法西斯暴徒的鐵蹄下拯救了歐洲的文明。”[37]4271947 年9 月,斯大林為紀念莫斯科建城800 周年發(fā)表《賀詞》說:“莫斯科同時還是全世界一切勞動人民、一切被壓迫種族和民族爭取從財閥和帝國主義統(tǒng)治下解放出來的斗爭的旗幟。毫無疑問,沒有這種政策,莫斯科就不可能成為在我們的多民族國家內建立各族人民友好和兄弟般合作的中心?!保?7]536可見,斯大林的這些講話都帶有明顯的蘇聯中心論痕跡,是蘇聯大黨沙文主義和大國沙文主義的表現,“諸如此類的說教突出地表現出要領導和改造世界的救世主義的意識,而從十五世紀以來這種意識就深深地印在俄國人的腦海里”[17]8??傊勾罅值氖澜绺锩砟铍m然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但由于深受東正教彌賽亞意識的影響,他最終確立了蘇聯中心論。

      三 斯大林的彌賽亞意識之深刻反思

      斯大林的彌賽亞意識對蘇聯和國際共產主義運動發(fā)展起到過積極作用,也帶來不少負面影響。在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今天,我們必須對其進行深刻反思并從中得到歷史借鑒。

      (一)正確處理好宗教觀念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關系

      俄羅斯東正教傳統(tǒng)雖然是斯大林身上彌賽亞意識產生的社會根源,但是用宗教觀念來比附馬克思主義理論卻是最直接原因。馬克思主義和宗教都是以反抗苦難生活為出發(fā)點,進而追求理想社會,人們往往很自然地將兩者聯系起來。赫克曾指出:“我們對俄國教派有研究表明,某種共產主義思想體系在鄉(xiāng)村百姓中如宗教教義般傳播已有三個世紀。我們可以有把握地說,農民中優(yōu)秀分子都是共產主義者,至少在宗教意義上如此。”[38]164這種用宗教觀念來理解馬克思主義的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馬克思主義本土化的實現,但實際上卻是誤解馬克思主義,也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宗教化。恩格斯指出:“一切宗教都不過是支配著人們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們頭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在這種反映中,人間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間的力量的形式?!保?9]333因此“宗教的第一句話就是謊話”[40]648。馬克思主義則與其相反,它具有科學性、革命性和現實性,是“力求把信仰從宗教的妖術中解放出來”[41]448,是以解放全人類為目標并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fā)展。因此,如何避免用宗教觀念來理解馬克思主義顯得非常重要。恩格斯早就對混淆基督教和共產主義的現象進行批判,指出:“圣經教義的整個精神是同共產主義、同一切合乎理性的措施截然對立的?!保?]483用宗教觀念來比附理解馬克思主義或者把馬克思主義宗教化都是錯誤的,這是企圖通過混淆馬克思主義與宗教的差別來歪曲馬克思主義,其本質就是另創(chuàng)新的宗教。正如馬克思批判孔德時指出的那樣:“這部新的教義問答用新的教皇和新的圣徒代替了舊教皇和舊圣徒?!保?1]206雖然無產階級政黨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可以與宗教勢力聯合,但是不能接受宗教觀念,如毛澤東指出:“共產黨員可以和某些唯心論者甚至宗教徒建立在政治行動上的反帝反封建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但是絕不能贊同他們的唯心論或宗教教義?!保?2]707總而言之,我們在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相適應的過程中必須要正確處理好宗教觀念與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關系,無產階級政黨必須要保持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純潔性,既不能接受宗教觀念,更不能用宗教觀念來宗教化馬克思主義。

      (二)正確處理好領袖權威與個人崇拜的關系

      斯大林之所以大搞個人崇拜,究其原因就在于他沒有正確處理好領袖權威與個人崇拜的關系,把東正教彌賽亞意識附會到無產階級領袖身上,把無產階級領袖當成了救世主。實際上,這種現象并非斯大林獨有,很多社會主義國家領袖都犯了這個錯誤,這值得我們深刻反思。社會主義國家要想避免再次發(fā)生這種現象就必須正確處理好領袖權威與個人崇拜的關系,擺正好領袖與人民群眾的關系。馬克思主義認為領袖是一個集體,不是一個人,同時領袖集體中也必須有一個核心。領袖是“最有威信、最有影響、最有經驗”[43]151的人們,他們對歷史發(fā)展起著巨大的作用,歷史的發(fā)展離不開偉大的領袖人物,“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自己的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把他們創(chuàng)造出來”[29]137。無產階級領袖在歷史進程中發(fā)揮著重要的積極作用,他們是社會進步的指路人,是人民群眾的精神楷模,是無產階級政黨的時代先鋒。在我們黨的歷史上,無產階級領袖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人領導全國人民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開辟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F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正帶領我們?yōu)閷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這都說明無產階級領袖的重要作用,也正是“有了這個權威,困難時也能做大事”[44]319。因此,我們要認同、擁護、支持我們黨的領袖。當然,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必須要避免個人崇拜的發(fā)生。個人崇拜是小農經濟和封建主義的產物,是主體自我迷信而對個別人物神化和盲目跟從的落后腐朽觀念,是剝削階級愚弄和統(tǒng)治廣大人民群眾的一種手段。個人崇拜會割裂領袖同人民群眾的關系,會助長個人專斷獨裁和踐踏民主法治之風,會扭曲無產階級政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原則,會擾亂社會正常發(fā)展乃至給黨和國家造成嚴重災難??梢?,無產階級領袖意識是堅持人民群眾是歷史創(chuàng)造者的唯物史觀,個人崇拜是英雄創(chuàng)造歷史的唯心史觀,兩者根本不同,這一點要時刻保持清醒。同時,在處理領袖權威與個人崇拜的過程中還要特別注意,不能假借反對個人崇拜來否定或削弱領袖權威,我們黨黨章明確規(guī)定:“黨禁止任何形式的個人崇拜。要保證黨的領導人的活動處于黨和人民的監(jiān)督之下,同時維護一切代表黨和人民利益的領導人的威信?!笨傊?,我們一定要正確處理好領袖權威和個人崇拜的關系,既要積極維護領袖權威,又要堅決反對個人崇拜。

      (三)正確處理好中國與世界各國的發(fā)展關系

      斯大林雖然是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但是他在處理外交事務中夾雜著大量俄國傳統(tǒng)大國沙文主義和民族沙文主義。這種外交理念不利于社會主義國家與資本主義國家之間的和平發(fā)展,也不利于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內部團結。恩格斯早就指出:“國際聯合只能存在于國家之間,因而這些國家的存在、它們在內部事務上的自主和獨立也就包括在國際主義這一概念本身之中?!保?5]84我們黨歷來重視正確處理愛國主義與國際主義之間的關系,毛澤東曾說:“中國共產黨人必須將愛國主義和國際主義結合起來。我們是國際主義者,我們又是愛國主義者?!保?2]520當今世界,每個國家不分大小,都是地位平等的主權國家,在處理國與國之間發(fā)展關系時必須堅持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我們在與其他國家交往的過程既要維護自己的利益,特別是國家的主權、國家的安全要始終放在第一位;同時又要尊重其他國家利益。正如鄧小平所說:“考慮國與國之間的關系主要應該從國家自身的戰(zhàn)略利益出發(fā)。著眼于自身長遠的戰(zhàn)略利益,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而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差別,并且國家不分大小強弱都相互尊重,平等相待?!保?4]330今天,我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有重要影響力的負責任的大國,前所未有地走進世界舞臺的中央,故而必須為世界各國和平發(fā)展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因此,我們要積極推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在堅持求同存異、平等互助的基礎上友好合作、互利共贏。當然,國家之間交往僅僅有漂亮的外交辭令遠遠不夠,必須要有實實在在的內容,能夠讓各國人民真真切切感受到利益,所謂:“原則要對歷史有所影響必須先轉化為利益?!保?0]662現在我們國家正在實施一帶一路戰(zhàn)略,這就是一項普惠世界的外交工程。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和一帶一路戰(zhàn)略是對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的重大發(fā)展,是我國對外發(fā)展的最好選擇,它不僅增強了中國在國際交往中的話語權,還為世界各國交往以及共同繁榮發(fā)展提供了一條行之有效的新道路。

      四 結語

      丘吉爾曾說:“斯大林接受的是還在使用木犁的俄羅斯,而他留下的卻是裝備了原子武器的俄羅斯?!保?6]659作為一個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斯大林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實踐的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但同時也犯下嚴重錯誤。當然,對于這些錯誤,“不應該從一些領袖的偶然的動機、優(yōu)點、缺點、錯誤或變節(jié)中尋找,而應該從每個經歷了動蕩的國家的總的社會狀況和生活條件中尋找”[29]352。俄羅斯東正教彌賽亞意識無疑是解讀斯大林功過參半原因的一把鑰匙。他一生都生活在深受東正教影響的國度,因此,流傳千年的彌賽亞意識已經成為他身心的一部分。實際上,“作為一種文化觀念,俄羅斯彌賽亞意識具有一種立體的、三維的結構模式,由三個層面組成:在宗教層面,俄羅斯自認為是代表真理的東正教的繼承人和拯救者;在精神層面,認為本民族文化是最優(yōu)秀的文化,并以此作為拯救世界的武器;在世俗(主要是政治)層面,俄羅斯要拯救其他國家和解放全人類,并努力把這種理想付諸實踐”[2]32。彌賽亞意識的這些特征在掌權的斯大林身上被發(fā)揮得淋漓盡致。斯大林的彌賽亞意識所帶來的影響給我們以深刻反思。在馬克思主義發(fā)展過程中,無產階級政黨絕對不能宗教化馬克思主義,必須保持馬克思主義的純潔性。無產階級領袖一定要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不能脫離人民群眾大搞個人崇拜。社會主義國家在對外交往過程中既要維護好自身利益又要尊重不同國家的主權,更要為世界各國發(fā)展做出應有貢獻。

      猜你喜歡
      彌賽亞東正教斯大林
      東正教的圣誕節(jié)不在12月25日
      大蛋糕
      中國東正教的現狀與反思
      文化縱橫(2017年6期)2017-12-27 22:10:54
      在東正教之外
      彌賽亞:故鄉(xiāng)的小城與市井
      中國三峽(2017年2期)2017-06-09 08:15:30
      巴洛克時期的亨德爾
      “我們所擁有的唯一時間”
      ——透析阿甘本的彌賽亞主義
      民意調查:列寧和斯大林及其在歷史上的地位
      彌賽亞(一首)
      詩歌月刊(2009年4期)2009-05-22 03:38:04
      斯大林猝死之謎
      軍事歷史(1998年1期)1998-08-21 05:53:42
      卫辉市| 迁西县| 利川市| 繁昌县| 万全县| 普兰县| 湘潭市| 怀仁县| 南涧| 保德县| 江华| 平湖市| 姚安县| 交口县| 临朐县| 化隆| 平阳县| 玉林市| 广西| 多伦县| 驻马店市| 甘谷县| 准格尔旗| 余庆县| 读书| 宝应县| 军事| 清水河县| 丹凤县| 寿阳县| 辽阳市| 丰县| 珲春市| 鸡西市| 平果县| 马边| 和田县| 兴仁县| 大姚县| 揭西县| 霍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