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許渾
勞歌②一曲解行舟,紅葉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③。
〔注〕①許渾,晚唐最具影響力的詩人之一,其一生不作古詩,專攻律體;題材以懷古、田園詩為佳,詩中多描寫水、雨之景,代表作有《咸陽城東樓》。②勞歌,原本指在勞勞亭(舊址在今南京市南面,是一個著名的送別之地)送客時唱的歌,后來成為送別歌的代稱。③西樓,即謝亭,古代詩詞中“南浦”“西樓”都常指送別之處。
《謝亭送別》是許渾在宣城送別友人后寫的一首詩。前一聯(lián)以青山紅葉的明麗景色反襯別緒,后一聯(lián)以風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襯離情,筆法富于變化。而一、三兩句分別寫舟行與人遠,二、四兩句純用景物烘托渲染,異中有同,使全篇在變化中顯出統(tǒng)一。
“勞歌一曲解行舟”一句,寫友人乘舟離去。勞歌一曲,纜解舟行,表達了一種無奈的情感;而“紅葉青山水急流”一句,則寫友人乘舟出發(fā)后所見的江上景色。時值深秋,兩岸青山,霜林盡染,紅葉丹楓映襯著一江碧水,色彩格外鮮艷。這明麗之景乍看似乎與別離之情不大協(xié)調(diào),但景色越美,越顯出歡聚的可戀、別離的難堪。這正是王夫之所說的“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的藝術(shù)手法。
“日暮酒醒人已遠,滿天風雨下西樓”兩句,表明詩的前后兩聯(lián)之間有一個較長的時間間隔。朋友乘舟走遠后,詩人并沒有離開送別的謝亭,而是在原地小憩了一會。離別時喝了點酒,心緒不佳,后來竟睡著了。一覺醒來已是薄暮時分,天上下起了雨,四望一片迷蒙。眼前的江面、兩岸的青山紅葉都已經(jīng)籠罩在蒙蒙雨霧和沉沉暮色之中,而朋友的船此刻更不知道隨著急流駛到什么地方去了。這使詩人倍感凄黯孤寂,難以承受,于是默默地獨自從西樓上走了下來。
第三句極寫別后酒醒的悵惘空寂,第四句卻并不接著直抒離愁,而是宕開寫景。但由于景物的特點與詩人當時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能使讀者從中感受到詩人蕭瑟凄清的情懷。這樣借景寓情,以景結(jié)情,比起直抒別情,不但更富含蘊、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結(jié)尾別具一種不言而神傷的情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