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大為 遼寧歌劇院(遼寧交響樂團)
人的呼吸主要分為三種類型,分別為胸式呼吸,腹式呼吸以及胸腹聯(lián)合式呼吸。
胸式呼吸又稱肋式呼吸、橫式呼吸。顧名思義,呼吸者兩側肋骨外張,主要通過利用肋間肌肉向上抬舉肋骨進而達到擴大胸腔吸入更多氣體的目的。不同人在胸式呼吸的特點不同,有人習慣于吸氣時雙肩抬起,也有人習慣胸腔橫闊調(diào)整胸腔空間大小。腹式呼吸并非像字面所指,僅僅挺大肚子唱歌,而是要將氣息吸入到我們常說的“丹田”之中,并且始終保持腹部肌肉擴張的狀態(tài)。但以上兩種呼吸的方法均會由于氣息吸入的過淺或過深,造成對聲樂演唱氣息支持的不良影響。
相較以上兩種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是聲樂演唱中應用最普遍的呼吸方法。胸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演唱者通過打開口腔,應用腹腔胸腔的聯(lián)合擴張,控制在胸腹腔連接處的橫膈膜向下運動,使空氣受空間壓力自然吸入身體,進而有利于聲樂演唱中身體更方位的相互協(xié)調(diào)。同時對于歌曲演唱中樂句的唱段和情感表達,也可以有效運用橫膈膜肌肉有意識的控制滿足氣息容量和速度的需要。
聲樂演唱當中的氣息就是要將我們平時所練習的正確的胸腹式呼吸方法,通過不斷的練習強化達到肌肉記憶,在演唱當中達到自然的應用。只有氣息和聲音完美的融合,才能夠發(fā)出動聽悅耳的聲音。而我們常說的演唱當中氣息的控制、支持和保持,實際上就是指通過橫膈膜的合理控制,以最合適的氣息匹配每一個樂句,正確呼吸合理發(fā)聲,進而演唱好每一首歌曲。
不同歌曲有不同的旋律,在演唱當中也需要不同的氣息,但無論是哪一種氣息,都具有的共同特點就是吸氣的位置和呼氣的保持。吸氣的位置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呼吸的支點——丹田。盡管從生理上講,人們將氣體吸入進入肺部,但我們要在意識上,將氣體吸入相對位置也就是小腹部,這樣才能達到深度呼吸的效果,有利于在演唱時更好地運用氣息。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也可以理解為是聞花香的感覺。
在聲樂演唱的具體呼吸訓練當中,主要有四種常用的呼吸方法,分別是慢吸——慢呼、慢吸——快呼、快吸——慢呼、和快吸——快呼。細化到具體演唱,我們需要提前了解好,每一個樂句的音高,節(jié)奏,旋律以及時長的變化。樂句較短吸入的氣體可以相對較少,樂句較短吸入的氣體要更加大量;節(jié)奏較快呼吸要相對急促有彈跳力,節(jié)奏較慢呼吸可以相對自然深入。同時針對不同歌曲的情感處理,也需要配合不同的氣息達到不同的音量及音色需求。
(1)控制樂句長短
在學習聲樂演唱的過程當中,熟練掌握歌唱的呼吸控制技巧是能夠完美演繹歌曲的關鍵。沒有了氣息,合理的控制,即便是職業(yè)歌手,也沒有辦法做到。以高音為例,歌者如果掌握不好氣息的控制常常會出現(xiàn)破音或聲音沒有底氣,不夠圓潤的情況。因此,在練習當中,應當及時熟悉譜面,根據(jù)樂句長短,調(diào)控自己的呼吸,把握歌曲節(jié)奏,找準換氣點,反復練習,這樣才能合理分配自己的氣息,進而有效控制樂句演唱的時間長短。
(2)提高歌曲演唱效果
一首歌曲有開始和高潮部分之分,盡管前奏的渲染十分必要,但不可否認,歌曲的高潮部分往往起到影響歌曲整體效果的重要作用。如果演唱者不能夠合理的分配演唱氣息,在高潮部分時就很容易因為緊張或不安的心態(tài),導致高潮部分呼吸不規(guī)律或氣息不穩(wěn)的情況發(fā)生。以對演唱者來說常出現(xiàn)破音情況的高音部分為例,演唱者在演唱時,要格外控制好自己的呼吸規(guī)律,放松心態(tài),通常選擇,在前一句歌詞的最后一個音,結尾時提前進行呼吸調(diào)整,身體其他部位應當放松,避免身體僵硬對呼吸造成的不良影響。
(3)更好地表達情感
作曲者經(jīng)常用音的強弱處理來表達情感,這就需要演唱者通過氣息的控制優(yōu)化歌曲演唱的技巧表達完成作曲者對歌曲的表達要求,或者進一步在原有歌曲的基礎上細化,產(chǎn)生有個人風格的演唱表達,進而與聽眾產(chǎn)生共鳴。例如,歌曲在表達歡快輕松心情時,歌者可以通過使用柔和的氣息進行舒緩的表達,歌曲表達憤怒激烈的情緒時,歌者就需要用堅實且飽滿的氣息支撐好力量感極強的樂句表達。
聲樂的演唱無法脫離良好的呼吸而存在,可謂是其根本,需要引起極度的重視。在訓練中可以嘗試頓音“嘟”練習、跳音“嘟”練習、跳音“哈”練習、連音“哈”練習、無旋律“哈”練習等方法訓練,打好聲樂演唱的基礎。只有找到適合自己的正確的方法進行大量練習,避免急于求成的心理,警惕訓練誤區(qū),才掌握好相關技巧,完美運用到實際演唱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