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麗慧
作文教學是語文教學中的重點與難點,而材料作文教學則是語文教學中的重中之重與難上之難。這主要是因為材料作文并不會直接給學生文章主題和基本的寫作方向,而是要求學生閱讀一段蘊含多種思想與哲理的小故事或名人名言,而后根據(jù)自己對所給出材料的認識確定基本的寫作立場。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學生對整篇材料的解讀方向出現(xiàn)偏差或過度解讀,便會直接導致文章跑題,最終影響文章的整體質(zhì)量。因此,在材料性作文教學中,提升學生對材料主題的分析能力是教師面臨的最主要教學難點。本文根據(jù)不同形式和內(nèi)容的材料詳細闡述了指導學生科學確定文章主題的相關教學方法,希望為教師開展材料性作文立意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和借鑒。
一、概括材料內(nèi)容,總結主旨思想
概括材料內(nèi)容,總結材料主旨思想主要針對故事性材料。所謂故事性材料,就是整個材料以一個完整小故事的形式出現(xiàn),文章的主題和小故事的中心思想之間具有密切的聯(lián)系。只要指導學生準確把握整個故事的中心思想,作文的主旨立意便清晰地展現(xiàn)出來了。具體的解讀方法主要是指導學生抓住故事的轉折性部分,因為轉折是絕大多數(shù)故事能夠形成的一個重要部分,而轉折之后的敘述性內(nèi)容往往是整個故事中心思想的集中表達,也是學生文章主題確定的重要源泉。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結合具體的案例進行論述。
明代御史張瀚在《松窗夢語》中記載了這樣一個小故事:在一天上朝的過程中,他發(fā)現(xiàn)為自己抬轎的一個轎夫穿了一雙嶄新的鞋子。開始的時候,這個轎夫小心翼翼地尋著干凈的路面走。但是后來他一不小心踩到了一個污水坑,嶄新的鞋子變臟了,于是便隨意行走,絲毫不像之前那般小心避讓和躲閃地上的污水了。
對于這則材料的分析,教師要求學生抓住整個故事的轉折部分,并對比前后的變化。學生在教師的指點下得到如下結論:轎夫不小心踩到了污水坑里弄臟了自己的鞋子是整個故事的轉折點。在這之前,轎夫一直在小心避讓,而在這之后,轎夫便無所顧忌了。這也是這則材料的主要內(nèi)容,更是中心思想。所以教師要求學生針對這兩句話進行詳細分析,尤其是要重點考慮材料中的物品所具有的一般含義和代表性意義。經(jīng)過教師的指點和學生的深入思考,最終將鞋子弄臟和一個人犯錯聯(lián)系起來。在犯錯之前,人們會非常注重自己高尚的品德和端正的作風,但是當犯錯之后,人們對之前自己所一直堅持的品德與操守便不再很重視了,甚至會選擇一錯再錯。學生得到這一認識,也就意味著他們已經(jīng)完全掌握了這則材料的中心思想,而后根據(jù)歸納出的中心思想確定文章主題基本不會出現(xiàn)嚴重跑題的現(xiàn)象。
新航路開辟后,歐洲人到達了美洲。他們發(fā)現(xiàn)當?shù)鼐用竦纳a(chǎn)效率非常低下,使用石制的斧頭砍樹。于是歐洲人便贈送給當?shù)厝嗣翊罅康匿摳5@并沒有改善當?shù)厝嗣竦纳?,只是延長了他們的睡眠時間。按照上述分析思維解讀這段材料,歐洲人送給美洲人鋼斧是整則材料故事的轉折,但是之后的故事發(fā)展方向與一般的預期是存在沖突的。所以,分析這種實際狀況與一般預期之間不一致的具體原因便是解讀這則材料中心思想的關鍵所在。而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狀況,是因為美洲人的思想落后,不開化。所以,“改變要從思想開始”便是整個材料的主題,也是學生文章的主要立意。
二、分析人物觀點,明確基本立場
除了故事性材料外,高中語文材料作文的另一種常見表現(xiàn)形式便是對某個事件或話題進行觀點性闡述,而這些觀點往往是由不同的群體站在不同的立場下發(fā)出的;甚至在一篇材料作文中所給出的兩個觀念或話題是完全相反的。因而,準確解讀材料所反映的諸多觀點中的核心觀點與正確觀點便是學生在確定文章主題的過程中要完成的重要任務。關于這一點,教師的教學工作主要分為兩步:第一,將整則材料中的所有觀點整合起來分析其共性,基本確定這則材料所圍繞的關鍵詞;第二,結合生活經(jīng)驗和學習經(jīng)驗對材料關鍵詞進行分析與理解,最終明確文章寫作的主要觀點。
洞庭湖畔,伴隨著古樸豪放的漁歌,老漁夫燃香祭拜,祈禱豐收與平安,擁有數(shù)千年歷史的牧漁納福儀式被重新演繹。春天百花盛開,秋天落葉飄零,冬天大雪紛飛,這是大自然舉辦的儀式,讓我們感受到鮮明的季節(jié)變化。有人說,儀式不過是一種形式,其實可有可無;有人認為儀式內(nèi)涵豐富,不可或缺;有人覺得,身處快節(jié)奏的社會,可以沒有儀式,但不能沒有儀式感。
在這則材料的分析過程中,教師首先要求學生詳細閱讀整則材料的內(nèi)容并歸納在整則材料中一共出現(xiàn)了幾種觀點。學生根據(jù)教師的教學指令最終明確了材料中一共提出三種觀點,而這三種觀點共同涉及了“儀式”這一關鍵詞,所以整則材料的主題便因此確定了下來。接下來,教師要求學生對“儀式”這一關鍵詞進行解讀和分析,尤其是自己究竟是如何看待“儀式”的。學生結合學習經(jīng)驗和個人生活經(jīng)驗確定了以儀式為中心的文章題目和主旨思想,而這也就是整篇文章的核心立意。需要指出的是,雖然整則材料的主題經(jīng)過分析已經(jīng)非常明確,但是學生在選擇作文命題的過程中也要制定符合社會大眾認知的基本立場,不可以為了過度追求標新立異的效果提出一些為社會主流價值觀所不認同和接受的觀點,這反而會影響整篇文章的整體質(zhì)量。
三、適度解讀內(nèi)容,確保立意正確
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科學確定文章寫作主題是一項具有一定技術難度的工作,而這種難度在某種程度上表現(xiàn)為對材料主題思想的適度解讀,只有將整個解讀工作維持在一個科學的層次上,整篇文章的立意才不會嚴重偏離真正的寫作主旨。在實際教學中,筆者曾經(jīng)發(fā)現(xiàn)幾個學生存在對文章材料過度解讀的現(xiàn)象,雖然這在一定程度上鍛煉了學生的閱讀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但是最終卻導致了文章寫作與整個寫作主題相去甚遠的情況。例如在《松窗夢語》中那則故事材料的分析階段,學生得出了“鞋子一旦弄臟便無所顧忌”這一結論對應的是“部分人在犯錯后可能會選擇一錯再錯”這一主題思想。但是在得到這一主題思想后,學生選擇繼續(xù)向下挖掘,并由此得到了“一錯再錯之所以會出現(xiàn),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必要的監(jiān)督機制和監(jiān)管機制,而人民群眾是監(jiān)督的主體力量。所以要堅持以人民群眾為主體的監(jiān)督責任機制的確立”這一結論。以審閱者的視角來看,學生的這一結論和文章的真正寫作主旨已經(jīng)相距較遠了。雖然學生的整個分析過程有著嚴密的邏輯體系為支撐,但是整個結論在不斷細致化的過程中已經(jīng)在無形之中偏離了文章主題。所以,教師在材料作文立意選擇的教學過程中要指導學生適度解讀材料內(nèi)容。適度解讀主要表現(xiàn)為充分重視對材料第一層的分析結果,最多不超過第二層。例如,在上述材料的分析過程中,“一旦犯錯便有可能一錯再錯”是符合整則材料主旨思想的最優(yōu)質(zhì)的一個立意,也是對整則材料進行第一層分析所得到的結果。而“加強監(jiān)督,健全監(jiān)督機制”是對材料分析結果的再分析,屬于第二層,整個立意也基本符合材料內(nèi)容。但如果在此基礎上繼續(xù)分析,那就和文章主題相距較遠了。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尤為注重指導學生適度分析材料,將上述分析思維和分析方法悉數(shù)傳授,并要求學生不可以過度解讀。
結 語
作文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點所在,也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一個教學重點和難點。而材料作文的整體教學難度和教學任務數(shù)量在整個作文教學中也處于較高難度的水準。材料作文教學中,指導學生科學確定整篇文章的寫作主題是最重要的一個點,也是最基本的一個點。為此,教師要加強對作文材料的分析力度,指導學生善于根據(jù)不同的材料形式采取不同的分析思路,最終確定這篇文章的寫作主題和基本立意。這不僅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理解分析能力,同時也有利于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材料作文寫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