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現代文明國家,依照法律進行國家治理是實現社會穩(wěn)定和長治久安的前提條件。法和人類的關系相互的,人類創(chuàng)造法律,反過來人必須要服從法律。法律的制定、實施、執(zhí)行、遵守都離不開人類主體的參與。在良法推行過程中,良吏的作用尤為重要,良吏是良法運行的中堅力量,對法治社會的建設起關鍵作用。因此,重視良法的制定和培養(yǎng)良吏同樣重要,也是我國在建設法治社會進程中必須要解決的兩大問題。基于此,本文闡述了何為良法、良吏,探究法治社會建設中良法和良吏的相互推動作用。
關鍵詞:法制社會;良法;良吏
一、良法的概念
良法是相對于惡法而言的,兩者區(qū)分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問題。不同時期的人民對于良法的認知不同,自然也有不同的理解。就我們現代社會而言,良法給予人類權力和自由,保護我們的權力和利益不受侵犯,打擊暴力犯罪,對人的行為做出正確的引導和規(guī)范。良法推動社會的發(fā)展和變革,判斷法是否為良法必須滿足以下幾個要求:
(一)具備正確的價值導向
良法的內容必須具有正確的價值導向,是我們區(qū)別良法和惡法的首要標準,價值的存在是萬物賴以生存和發(fā)展的基礎,法律的價值也是如此,從古到今對于法律的價值問題的討論層出不窮,其中一個普遍認知就是:人權、民主、平等、自由等價值因素,因此,作為良法應該涵蓋這些內容,并對他們的關系進行科學合理的協調設計。
(二)能夠約束和規(guī)范人的行為
在良法的制定中,法律不是脫離實際的紙上談兵,良法是人觀念的具體體現,能對人的行為進行約束規(guī)范,滿足人們的實際需要。這就要求人們在制定法律時,重視法律結構的完整系統,內容有針對性,語言文字通俗易懂,便于人的理解和應用。
(三)具有嚴格的程序要求
良法的制定最終的目的在于運行,作為特殊的社會規(guī)范,法的運行必須具備嚴密合理的程序。法的程序要求法在制定和實施中,必須依照一定的程序進行,是價值的規(guī)范化體現。合理的程序包括立法公正、過程透明、決策科學、結果合理。合理的程序可以避免暗箱操作,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法的認可度??梢妵栏窈侠淼某绦蚴橇挤ㄟ\行的保證。
二、良吏的概念
良吏通俗來講就是好官,在不同的時期,對良吏的評判標準也不同,在我國封建統治時期,法律維護的是統治者的利益,當法律與統治階級的利益發(fā)生沖突時,通常以統治階級的意志為主。這種環(huán)境下,人們普遍認為,那些忠于統治者的官吏即為良吏,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忠君”。而在現代法治社會,那些能夠忠于法律,從站在人民群眾的角度,為人民謀福利的官,即為良吏。良吏在行使自己權力的時候,能夠優(yōu)先考慮人民的利益,依靠良法進行國家治理。是良法的實施者,也是良法運行的保證。
(一)崇法——良吏的精神和信念
法律是一種制度,是維護社會發(fā)展的一種秩序,是統治階級進行國家治理的統治工具。除此之外,法律背后體現了公平正義的機制,是我們對理想的一種追求。在現實中不難發(fā)現,部分官員對法律缺乏崇尚精神,法律的實施困難并不是法律制度不夠完善,更多的原因是官員和人民對于法律缺乏信仰,對法律的漠視、藐視使法律形同虛設。在法治社會,如果官員不是從內心真正的敬重法律,崇尚法律,讓這樣的人掌握法律的權杖,必然會影響法律的公平和正義。良吏對于良法是充滿敬意和崇尚之心的,可以將良法的執(zhí)行當做自己的第二生命,愿意為之獻身,只有這樣的良吏才能使良法充分發(fā)揮作用。
(二)懂法——良吏的本領和職責
作為一名良吏,必須對法律足夠了解,精通法律原則和規(guī)定,這是作為良吏的基本功。如果不懂法,在執(zhí)行法律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輕判、重判、錯判、誤判等問題。作為良吏,必須在懂法的前提下靈活的運用法律,真正領悟法律的精神和價值,而不是依據法律條文照本宣科,生搬硬套。
(三)護法——良吏的膽識與使命
法律在頒布和實施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權力與法律、法律和人情之間的斗爭就是對良吏的考驗,作為正義的守護者,要隨時準備與藐視法律的行為做斗爭,甚至可以為維護法律的尊嚴付出生命。是否具備護法的膽量和使命也是判斷良吏的標準之一。
三、良吏與良法的相互推動作用
在法治社會建設中,良法是法治建設的基礎,而良吏是確保良法良好運行的關鍵。良法和良吏直接相互促進,相互影響。
(一)良法是法治社會基礎和最高權威
良法是進行法治社會建設的基石。離開良法,建設法治社會就是泛泛之談。沒有良法,良吏價值也無法體現。因此,在法治社會建設中必須制定完善的良法,保障和維護社會的正常運轉,做到有良法可依;同時,良法是法治社會的最高權威,所有的公民都必須服從良法的管理,培養(yǎng)崇尚良法的精神,遵守良法的規(guī)定,維護良法的尊嚴,實現依良法治國的目標。
(二)良吏是良法的重要執(zhí)行者和遵從者
良法需要執(zhí)行者,良吏的存在就是為了保證良法更好的運行。良吏進行權力的行使,必須要堅持依照法律辦事,在法律允許的范圍內,從事執(zhí)法活動?!渡叹龝?畫策》:“所舉必賢,則法可在賢;法可在賢,則法在下,不肖不敢為非,是謂重治?!比斡玫膱?zhí)法人員是良吏,法令就掌握在良吏手里;法令掌握在良吏手里,就能很好地向下貫徹執(zhí)行,壞人就不敢胡作非為,這就叫治上加治。由此可以看出必須選用良吏掌握良法的執(zhí)法權,才能更好的推動法治社會的建設。同時,良法的運行受其他的社會因素和環(huán)境的限制,其廣度和深度是有限的,也不具備前瞻性,因此,還要依賴良吏自身的職業(yè)道德和專業(yè)素養(yǎng)對良法進行理解,來彌補良法的局限性。及時修正“無法可依”和法律漏洞,減輕給社會帶來的傷害。
(三)法治建設良法良吏共存,良吏和良法相互推動作用
法治社會的建設要求良法和良吏共存,良法是為人民服務的法律,是法治建設的法律。良吏是在良法治理之下的良吏,而不是只對某一統治者忠誠的良吏,在法治社會建設中,良法和良吏是相互統一的整體。法治社會的構建必須依靠良法的制定、實施和良吏的培養(yǎng)。良吏推動良法的制定完善,良法和良吏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兩者缺一不可。因此,在法治社會的建設中,我們要對良法和良吏同樣重視,不能顧此失彼,實現良吏和良法的協調發(fā)展。只有這樣,我們的法治建設才能取得進步,實現社會長治久安。
參考文獻:
[1]莫紀宏.論習近平關于憲法的重要思想的基本理論特質[J].法學評論,2021(01):1-12.
[2]李忠夏.風險社會治理中的憲法功能轉型[J].國家檢察官學院學報,2020(06):3-15.
作者簡介:林海麗(1985—),女,籍貫:內蒙古赤峰市,民族:漢,學歷:本科,職稱:中級講師,研究方向: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