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新
【摘要】化學學科是高中課程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全面改革顯得十分的緊迫。而這就得教師加強注重教學優(yōu)化工作的開展,摒棄傳統(tǒng)“知識本位”的理念,加強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本文立足于高中化學教學角度,分析了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化學;課堂教學
引言: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對于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yǎng)越來越重視,具體包括創(chuàng)新能力、思維能力以及實踐應用能力等,助力學生將自身所學合理應用至生活實際中,解決一些實際性的問題。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fā)重要,因此,對于新課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xiàn)實意義。
一、發(fā)揮實驗教學的輔助效果
對于化學課程的學習過程而言,實驗是非常重要的構成.課本中不僅設置了大量實驗內容,很多理論知識在分析探究的過程中也需要借助實驗手段加以研究.由此可見,在化學課程的教學中加強學生實驗能力的培養(yǎng)十分重要.教師可以設計各種實驗來豐富課堂,并且讓學生充分參與其中.如果是實驗操作上難度較大,或者是有一定危險性的實驗,教師則可以以演示實驗的方式完成,讓學生在實驗過程中仔細觀察和分析,幫助學生很好地獲取實驗背后包含的知識原理,讓實驗教學的預設目標圓滿達成.
比如,在教學“化學反應中的熱”相關內容時,教師就可以以實驗為知識分析解讀的依托,讓學生在實驗的背景下逐漸探析相應的知識原理.教師可以給學生設計一組有針對性的實驗讓學生加以對照.實驗一:鋁片與鹽酸的反應;實驗二:鹽酸與氫氧化鈉溶液的反應.通過這樣的實驗,學生對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及熱量變化有了更加直觀、深刻的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再來引導學生對“常見的放熱反應與吸熱反應”進行相應的歸納總結,并且結合上面一組實驗中發(fā)生的變化讓學生進行知識匯總.這樣的教學推進方式可以取得很好的實施效果,能夠牢固學生對于理論知識的吸收掌握,并且提升課堂教學的綜合實效.
二、利用思維導圖構建知識框架
教師還可以在自身的教學思維上做拓寬與延伸,可以多探尋一些實用的教學方法來豐富課堂,帶給學生多樣化的學習感受,并且從多方面發(fā)展鍛煉學生的學科能力.隨著知識的積累,學生會出現(xiàn)將一些關聯(lián)或者相似的知識發(fā)生混淆的狀況.對此,教師要讓學生具備良好的處理能力,可以引導學生用思維導圖將學到的知識進行梳理匯總,并且訓練學生構建自身知識框架的能力素養(yǎng).這會讓學生學習的自主性更強,并且學生可以根據(jù)自己真實的學習情況就已有知識做歸納總結.這會從整體上提升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并且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這對于學生學科能力的進步提升會有很大幫助.
比如,在教學“食品中的有機化合物”相關內容時,教師便可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將學過的知識做歸納總結.有的學生以“乙醇”為關鍵詞,向四周延伸出“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等分支,并把“無色、易揮發(fā)、與水互溶”等內容放到“物理性質”之中.也有學生以“乙酸”為關鍵詞,向四周延伸出“分子式、結構式、結構簡式、乙酸的酸性、乙酸的可逆反應”等分支.這種學習過程能夠讓學生的思維更加清晰,并且讓學生就物質的多元性質做很好的匯總.多進行這樣的分析總結活動可以有效構建學生的知識框架,讓學生就學過的內容有更牢固的吸收掌握,從整體上提升學生的學科能力。
三、通過實驗操作,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
實驗是化學教學的必要內容,也是學生掌握化學知識的關鍵。高中化學涵蓋了許多抽象性的內容,學生需要在實驗中親自操作和感受,不斷積累經(jīng)驗,才能牢固地掌握化學知識。同時,實驗也是培養(yǎng)學生科學探究精神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重要途徑。然而,由于教學時間比較緊張,害怕學生操作失誤等原因,教師在遇到實驗的時候,通常只是用語言來講述,直接告訴學生實驗的結果與原理,至于器材準備、操作步驟、注意事項等,學生則不甚了解,探究能力得不到提升。在核心素養(yǎng)下,教師要提高對實驗的重視程度,為學生提供更多參與實驗的機會。例如,在“鈉和硫酸銅溶液”的實驗當中,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根據(jù)課本內容商討和制訂實驗的具體步驟和注意事項,當實驗方案完成后,由教師進行查看,確保無誤后指導小組進行實驗操作。最后小組成員進行實驗總結。實驗的目的不是簡單地解釋概念和規(guī)律,而是讓學生對自己分析推理的結果進行檢驗。在化學學習中,有時學生對實驗的猜想會與實際結果出現(xiàn)較大區(qū)別,只有通過實驗活動,才能讓學生對其中的現(xiàn)象、知識、結果等形成準確的認知,實現(xiàn)化學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
結論:綜上所述,在新課改背景下,高中化學教學優(yōu)化意義重大,所以需要教師積極貫徹,基于新課改要求引入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尊重學生課堂主體性。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得緊抓學生好奇心強這一特點,加強教學和生活的結合,使得學生能夠主動進行問題的思考,發(fā)散自身思維。還得借助多媒體教學手段,將枯燥、抽象化的化學知識生動形象的體現(xiàn)出來,以便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加深他們對化學知識的理解,形成良好的化學素養(yǎng),為其今后學習進步做好鋪墊。
參考文獻:
[1]崔建營.新課程背景下生活化教學在高中化學課堂中的應用[J].學周刊,2020(33):153-154.
[2]陳景乾,曹永峰.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設計實踐探究——以“過氧化鈉的性質探究”為例[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20,30(04):22-24.
[3]淡夢陽.“微”中有效——高中化學課堂中微型實驗的實踐探析[J].中學理科園地,2020,16(05):56-57.
[4]韓麗麗.讓“空中課堂”架起化學學習的橋梁——以高中化學“鹵代烴”的教學設計為例[J].化學教與學,2020(10):8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