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沛園
在廣州的早茶文化里,茶往往不是主角,而只是消解油膩口渴的飲料。早茶真正的主角,是各式各樣的甜品、點心和小吃。不管是晶瑩剔透的蝦餃,還是香氣四溢的奶黃包,都使我垂涎欲滴。
每當節(jié)假日,一大早,廣州的各種茶樓就會擠滿了人。大家都喜歡在這種時候和親朋好友一起,圍坐在桌旁,說說家常,談談新聞,聊聊工作……這時,小孩子最喜歡做的事絕對是搶到點菜牌,趕緊點菜。
在廣州喝早茶,你不用過多考慮,可以隨便點,因為菜品樣樣好吃。蝦餃、干蒸燒賣、叉燒包、蛋撻這“四大天王”,還有牛肉燒麥、蒸排骨、腸粉、糯米雞、薩其馬、甜蛋散、煎堆仔、咸水角這“八大金剛”,保證都能讓你贊不絕口。
上菜了,大家紛紛拿起筷子,小孩子們不亦樂乎,大人們也充滿期待。我最喜歡的是腸粉——把米磨成漿,在小方盤子里抹好油,倒上一層米漿,搖均勻,上鍋蒸;蒸熟后再放上肉、蛋,撒上蔥花、調(diào)料,卷起來再蒸;取出后,淋上秘制的廣式醬汁,就大功告成了。做好的腸粉色澤瑩潤,粉皮白如雪花、薄如蟬翼、晶瑩剔透,宛如絲綢一般。腸粉入口爽滑,吃起來鮮香滿口,還有一點點韌勁,讓人一吃難忘。難怪它會成為廣州人喝早茶時的主角。
廣州早茶的起源,據(jù)說還得追溯到清朝咸豐年間。那時廣東佛山有一種名為“一厘館”的館子,門口掛著寫有“茶話”二字的木牌,向客人提供茶水和糕點,供路人歇腳聊天談事。后來,廣州出現(xiàn)了功能相似的茶居,規(guī)模逐漸擴大,最終變成了現(xiàn)在的茶樓。
現(xiàn)在,廣州早茶已經(jīng)成為了珠三角地區(qū)富有代表性的特色美食,堪稱中華美食文化之瑰寶。而且,喝早茶也早已變成了廣州人獨特的交流方式,成為了一種民間飲食風俗。商人把茶樓當做商談要地,普通人則在這里紓解壓力,偷得浮生半日閑。
廣州人喝早茶已經(jīng)不僅僅是享受美食,更是享受時光。喝早茶不僅可以幫助人們放松身心,還可以讓大家結(jié)識更多的朋友。喝早茶的風俗習慣沒有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發(fā)展消失,反而成為了人們休閑生活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我想與它擁有這些優(yōu)點密不可分。
歡迎大家來廣州體驗早茶文化,更好地了解廣州,領略廣州的魅力。
(指導老師:黃杰賢)
點評
同學們讀了文章是不是要流下口水了?的確,小作者筆下的廣州早茶色香味俱全,特別是那“腸粉”更是讓我們記住了它的唇齒留香、回味無窮。不僅如此,小作者還恰到好處地介紹了廣州早茶的由來和人們品早茶的習慣,從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早茶已成為廣州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感受到文化背后濃濃的鄉(xiāng)情。
(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