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冬
許多影視劇里,老上海大店小鋪鱗次櫛比、百業(yè)俱全,歷史上也確實如此。在繁榮的老上海街市,每個店主都希望為自己的商鋪取一個好名字,因為店名對商店來說不僅關乎聲譽,有時可能還會影響生意,一些店鋪名甚至一直沿用至今,成為響當當?shù)钠放?。那么,上海的老字號都是怎樣取名的呢?/p>
以姓名作為店名以自己的姓名作為店名最簡單,既可表示產業(yè)為己所有,又能建立自己的聲望。這類命名方法,一種是將姓名全部上牌,如廣東路上創(chuàng)辦于1933年的“楊振華筆莊”;一種是讓部分姓名上牌,如南京路上的“王開照相館”,其店主叫王熾開,廣東人,店名取了比較簡易好記的“王開”二字;還有一種是姓氏不上,只上名,如南京路上的“鴻翔時裝公司”,就是以店主金鴻翔的名字命名的。
當時還有不少合資的店鋪,采取姓名合成的方法,如“老正興菜館”的“正興”二字,乃是從初創(chuàng)時的兩位主人祝正本和蔡仁興的名字中各抽一字組成的;另一種是用含義的辦法使大家都滿意,如“老介福綢緞局”,初創(chuàng)時在九江路,為兩個福建人所開辦,店名則巧妙地取為“介福”二字。
以吉祥字命名發(fā)財致富、生意昌順是商人們最大的愿望,因此隆、發(fā)、富、盛、茂、昌、利、福、祥、順、源等字在招牌上隨處可見,這也是采用最多的一種命名方法。如大富貴酒樓、大加利酒家、協(xié)大祥綢布店、恒源祥絨線店、福祿壽點心店、茂昌眼鏡店等。
以姓名加吉祥字詞命名有的店主既將自己的姓名置入店名,又把吉利字詞加入其中,兩全其美。如虹口塘沽路上的“葉大昌茶食店”,是20世紀20年代由浙江慈溪人葉啟宇開設的,店名取自己的葉姓,加上“大昌”二字。還有赫赫有名的沈大成糕團點心店、汪裕泰茶號、王寶和酒店等,都使用了這種方法。
以商品特色命名如民國時位于虞洽卿路(今西藏中路)上的“順風車行”,是因經營國產“順風”牌自行車命名的;南京路上的“五芳齋”之“五芳”,是指該店所做的糕團主要采用玫瑰花、咸桂花、松花、蓮荷和薄荷五種香料。還有兩家中藥店的名字取得很特別,一家叫“徐重道國藥號”,一家叫“郁良心國藥號”。前者店主徐之萱以“重道輕財、為民除疾苦”為經營原則,故取此名;后者是老城廂富商郁屏翰所開,據(jù)說有一次他派人去藥店買藥,受人奚落,他便自己開了一家藥鋪,立志要做“良心店”,故用此名。
以“亭臺樓閣、花木風月”等字命名
將店名加上一個建筑、園林的通名,可創(chuàng)造出一種特別的意境。亭臺樓閣是中國傳統(tǒng)建筑的重要點綴,有些店主將其引入店名中;還有的采用舊詩中“花木風月”等詞語,為店鋪帶來一種高雅、清靜、閑適的氣息。滬上名店中,比如杏花樓、松月樓、稻香村、朵云軒等店名都使用了這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