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扎姆
(成都紡織高等??茖W校,四川 成都 611731)
班級是大學生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高校要著力加強班集體建設,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主題班會等活動,發(fā)揮團結學生、組織學生、教育學生的職能。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中提到:堅持遵循教育規(guī)律、思想政治工作規(guī)律、學生成長規(guī)律。把握師生思想特點和發(fā)展需求,注重理論教育和實踐活動相結合、普遍要求和分類指導相結合,提高工作科學化精細化水平[1]。班集體正是針對性精準化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實現普遍要求和分類指導相結合的最好陣地之一。教育部頒布的《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guī)定》提出:要以班級為基礎,以學生為主體,發(fā)揮學生班集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組織力量[2]。可見,班級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組織形式,是大學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的主要組織載體。
高校輔導員要通過豐富多彩的班級活動,努力營造良好的班風班貌,實現班級和大學生在相互塑造中共同成長,形成有效的良性循環(huán)。
主題班會是高校班級建設的主要活動之一,是以班級為單位,以學生為中心,以思想教育為目的,在輔導員的指導下,圍繞一個主題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的師生雙邊互動的集體教育活動。主題班會是開展德育教育的重要方式,是進行集體教育的主要手段,是培養(yǎng)綜合素質的有效平臺,是加強班級建設的有利渠道,是豐富校園文化的重要途徑,是輔導員專業(yè)化成長的培養(yǎng)路徑。高校輔導員要善于根據大學生不同的學習階段、成長階段,根據大學生關注的各種問題,根據大學生面臨的各種困擾,綜合考慮具體班級的實情和現狀,按照“因班制宜,因時而動”的總體思路,有針對性地整合相對較為共性的主題來組織和開展主題班會活動。
目前,各高校越發(fā)重視班級主題班會活動,教育部思政司和高校輔導員研究會組織的前六屆全國高校輔導員職業(yè)能力大賽中,也將主題班會作為主要賽項之一,可見,主題班會的育人成效越發(fā)顯現。但是,在實際開展過程中,從輔導員、學生、學校等層面來看,深入結合班級和結合時段仍有不夠,因班制宜,因時而動的班會開展理念有待加強。
部分學生覺得主題班會無趣、流于形式,這類情況很大程度影響了學生參與主題班會的意愿、興趣和積極性。其原因在于主題班會選題缺乏班級共性問題的針對性,主題班會形式缺乏班級同學需求的多樣性,主題班會內容缺乏學生學段的連續(xù)性,主題班會設計缺乏時代關注的集中性,從而導致主題班會的教育形式和開展過程未能發(fā)揮應有的職能。
缺乏規(guī)范的組織管理和相應的支持,沒有形成系統(tǒng)、規(guī)范、貫穿大學生生活始終的主題班會制度,結合學情、班情、院情、校情的思考不夠,結合生源特點、專業(yè)特點、就業(yè)市場變化的分類分層要求不夠,一定程度存在隨機性、隨意性,沒能很好發(fā)揮從集體層面對學生進行共同引導、教育、帶動及培養(yǎng)的作用。
部分輔導員沒有專業(yè)背景支撐,工作經驗欠缺,沒有接受過相關職業(yè)能力的培訓,對學生思想特點了解不深,對學生思想動態(tài)關注不夠,對各類高校教育的時代特點研究意識不強,對時事社會的敏銳性和認知力有待提高。還有部分輔導員對主題班會的定位不明確,不能將日常管理工作中常規(guī)事務性的班會與主題班會區(qū)分開來。
高校學生工作需要正確面對并分析班級主題班會存在的以上問題,結合班情和學生實況、緊扣學生階段性問題和面臨的時代環(huán)境,有的放矢、有序開展、有效組織,探尋成效最大化的主題班會組織策略。
高校主題班會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也是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的重要陣地,對于樹立良好的班風、學風,建設優(yōu)秀班集體,促進班級成員進步、團結合作都具有重要的作用[3]。為班級主題班會開展收到實效,要在主題班會組織策略上唱好“五步曲”。
選好主題是組織好班會的前提,也是主題班會成功的基礎。輔導員要善于精選班會主題,使主題班會既有深度、廣度,又有熱度、溫度。既要側重引導學生的思想意識,解決學生的共性問題,又要緊扣時代脈搏,樂于為學生所接受,達到教育的實效。
1.圍繞思想性,因班制宜
主題班會的思想性是整個班會的靈魂。但在實際開展中,確定主題時,沒能較好地從班級實情和集體問題出發(fā),導致主題出現娛樂化傾向、空洞化傾向,甚至出現偏誤性傾向。
注意娛樂化傾向。有的主題班會的主題思想性不夠,卻有娛樂化傾向。例如許多班級的主題班會開展成文娛活動或效仿當下流行的綜藝活動,這也未嘗不可,但適宜有選擇性地在新生進校適應教育期間作為破冰活動或活躍氣氛階段開展,如果反復在不同學期組織此類主題班會活動,不僅導致班會思想性不夠,還會流于形式,弱化主題班會活動的意義,達不到共同成長教育的目的。
注意空洞化傾向。有的主題班會有一定思想性,但顯泛化、空洞化傾向。例如重大政策的貫徹學習僅以通知會議視頻觀看等來開展。應當充分契合班級實際、班級共性關注、班級整體思考來確定具體思想主題,才有利于班級學生領會并收到思想實效。
注意偏誤性傾向。有的主題班會淡化思想性,甚至引起教育引導偏誤的現象。例如本應以“規(guī)范食品安全制度,加強食品安全意識”為主題的一場主題班會,一味強調揭露當前國內食品安全方面存在的諸多問題,而不落腳到“安全意識和安全防范”上,使班級學生驚呼“太可怕”“不敢吃”,班會的負面效應大于正面引導,沒能達到原計劃主題的思想教育效果。此類主題,定要在了解、分析班級學生基礎上,綜合考量適合班情的主題切入點。
2.把握及時性,因時而動
主題班會的及時性是班會成效的前提,過去式的、落伍的、沒有熱度的、不受關注的主題不能吸引班級同學積極參與,不能實現“及時雨”的思想教育實效。因此,選擇主題班會的主題,要把握及時性,緊扣班級學生群體的內部環(huán)境和外部環(huán)境的時段和變化,緊扣班級學生關心關注聚焦的當下問題和話題。
內部環(huán)境的及時性主要是指班級同學在不同學段面臨的不同問題,需要根據時段及時引導:大一的適應教育、學業(yè)規(guī)劃、學風建設、安全穩(wěn)定、身心健康、理想信念教育等;大二、三的職業(yè)規(guī)劃、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人際交往、綜合素質、實踐活動、科技競賽等;畢業(yè)生的創(chuàng)業(yè)就業(yè)指導、企業(yè)文化、職場技能、文明離校、感恩教育、誠信教育等都是班會主題“因時而動”選擇的范疇。
外部環(huán)境的及時性主要是指青年大學生面臨的國家、社會的大環(huán)境,需要在其思想上及時引導?!皬V泛開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學習教育,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引導師生深刻領會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zhàn)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1],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務之一。思想蓬勃的青年大學生對時下社會的熱點、焦點問題是有極大興趣的,但需要正確引導,培養(yǎng)理性、深入、全面的認知能力。中美關系、中印關系、中國夢、全民閱讀、民法典、抗疫英雄和抗疫精神、人類命運共同體、手機依賴、網絡詐騙等是班級學生集體關注的焦點和困惑的節(jié)點,正是召開主題班會的最好選題和時機。
精選班會主題需要將思想性和及時性緊密結合,實現“因班制宜,因時而動”的思想教育效果。例如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引導,既包括國家層面的價值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又包括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也包括個人層面的價值準則: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一場主題班會的思想內容如果設定全部內涵顯然不好操作。寢室文化建設和心理健康教育主題可以選擇其中的“和諧”“友善”來開展;意識形態(tài)教育可以選擇其中的“民主”“自由”來開展;抗疫精神和畢業(yè)生就業(yè)指導教育可以選擇其中的“愛國”“敬業(yè)”來開展。
另則,精選班會主題后便可確定班會名稱。主題班會名稱確定應上口入耳,宜第一時間留下深刻印象,朗朗上口,富有深意,耐人尋味,以進一步增強班會教育引導成效。例如“時間都去哪兒了”“從現在開始愛”“我關注的十九大話題”“別把青春埋在手機里”等。
主題班會的組織形式是班會吸引力和影響力的基礎,要避免隨意、陳舊、單一。緊密圍繞班會主題進行準備,要重視設計性和操作性。
1.強化設計性,因班制宜
主題班會中學生是主體,教師是主導,教育是主線。因此,班會形式的設計應當是結合班級實現問題導向性的。圍繞什么問題(主題)為出發(fā)點——教師如何在各環(huán)節(jié)進行引導(導入、銜接、呼應、啟發(fā)、提煉、總結)——學生怎樣參與主體活動(活動形式、準備、階段、過渡、預測、結果、思考、結論)——達到怎樣的教育引導效果,各環(huán)節(jié)都要結合班級特點進行精心設計。例如同一個主題對文科專業(yè)和理科專業(yè)班級的設計有所不同,同一個主題對男女生比例差異大的班級設計也應當不同。
2.細化操作性,因時而動
主題班會的開展形式要充分考慮其操作性。時間的把握、場地的布置、物品的準備、分組的情況、參與的人數等諸多因素需要考慮周全。尤其是班會主體活動環(huán)節(jié)的形式要結合班會時段考慮操作性:聽、看、讀、講、問、議、寫、演、比、競、評、辯等形式,根據班會不同時段計劃的收效和目的來進行選擇。例如:切入主題——看一段視頻(看);拋出問題——教師提出問題(問);思考分析——學生分組討論(議);解決思路——小組將觀點寫出來(寫);交流方案——小組代表發(fā)言(講);反饋梳理——教師總結(聽)。
精設班會形式需要將設計性與操作性緊密結合,提高班會參與度和體驗度。例如以“倡導全民閱讀”為主題的班會,設計中既要有班級學生閱讀現狀調研和分析,還要有我國高校學生整體數據的了解,也更有分析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措施的環(huán)節(jié)。并且還要有怎樣引導學生作為國家未來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應當義不容辭地承擔倡導和帶領全民閱讀、提升國民文化素質之責任的環(huán)節(jié)。各環(huán)節(jié)要結合各階段的目的設計班級同學樂于參與、利于引導、發(fā)人感悟的主體活動形式。如在“全民閱讀”為主題的班會中,“了解班級同學的閱讀狀況”環(huán)節(jié),可以提前設計線上問卷,現場調研環(huán)節(jié)即可產生問卷結果;“如何倡導閱讀經典”環(huán)節(jié),可以設計一個“經典演播廳”——由同學們分組進行經典小說戲劇節(jié)選的配音表演,既有利于班級同學在自我參與中實現自我認識和自我思考,也有利于班級同學在團隊參與中實現相互影響和相互教育。
主題班會的內容素材是班會成功的重要因素。圍繞主題中心,創(chuàng)設各環(huán)節(jié),并要精挑各環(huán)節(jié)的素材內容。在收集、挑選和整理素材內容時要牢牢把握針對性和時代性。
1.研究針對性,因班制宜
主題班會內容素材要研究班級學生發(fā)展現狀、年齡特征、個性差異、成長需求、環(huán)境特點、專業(yè)特色等因素,要有針對性地選擇和收集。內容的針對性更能引起班級學生共鳴,更能引發(fā)班級學生思考體悟。例如在“堅持文化自信”為主題的班會中,女生為主的班級可以找“中國風服裝”的素材內容,男生為主的班級可以找“電影《戰(zhàn)狼》”素材內容;體育專業(yè)的班級可以找“中國女排精神”的素材內容,曲藝專業(yè)的班級可以找“王珮瑜的京劇”的素材內容。
2.借力時代性,因時而動
主題班會內容素材的挑選要充分考慮班級學生生活學習的時代環(huán)境,將社會關注、學生熱衷的具有時代特征的元素收集沿用,尤其是當前班級學生關注的網絡空間中的內容素材。時代性的更新話題和更新關注,是當前學生主題班會的良好素材內容,其新鮮度、鮮活性更有利于觸動學生,班會組織者要善于適時整理,常態(tài)關注,及時運用。例如以“奉獻、敬業(yè)”為主題的班會,結合2020年抗擊疫情中涌現的許多醫(yī)療工作者的感人事跡作為內容素材,當代大學生的情感認同會更強。在“謹防網絡詐騙”為主題的班會中,可以將網上提到的“8.19許玉玉電信詐騙案”作為重要內容素材;在“和諧人際關系”為主題的班會中,可將“雅安地震中中國好室友黃昱舟”的事例作為正面教育的內容素材。
主題班會的開展過程是思想教育落實的關鍵,因此,需要精細學生班級群體發(fā)揮主體作用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緊湊銜接、環(huán)環(huán)相扣、巧妙過渡、及時引導,強化參與性和統(tǒng)籌性。
1.重視參與性,因班制宜
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堅持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的原則,既要充分發(fā)揮教師、黨團組織的教育引導作用,又要充分調動大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他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務。高校主題班會要起到潛移默化、雙邊互動、寓教于樂的良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始終強化參與性,學生自身的行為、語言和思考相互影響、相互碰撞、相互促進,才能實現班級活動集體教育的良好效果。因此,從班會方案設計、設施準備、部署任務到總結反饋,都應當重視班級同學的參與,尤其是活動過程中,要激發(fā)班級同學參與的積極性、發(fā)揮部分同學的積極心態(tài)優(yōu)勢,帶動少部分旁觀心態(tài)的同學。例如“為您推薦一本書”為主題的班會中,班級六個小組各推薦一本書,各小組的成員可根據自身長處、興趣和優(yōu)勢分別負責:制作PPT、介紹作品背景和作家、講解主要內容和主題思想、朗誦經典橋段、推薦理由、讀書感悟等環(huán)節(jié),精細化分工過程,有利于加強團隊意識,充實班會主題,鍛煉綜合素質,實現自我教育。
2.強化統(tǒng)籌性,因時而動
主題班會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不是孤立的,而是存在嚴密邏輯關系的統(tǒng)一體,因此,需要統(tǒng)籌性運作班會過程。例如“書香社會,校園先行”為主題的班會活動過程設計四個環(huán)節(jié):為什么讀,讀什么,怎樣讀,如何先行。統(tǒng)籌這樣的邏輯關系后,依次精細化部署對應的四個板塊:書香調查站——我國最近一年國民閱讀簡況和大學生閱讀現狀調查;閱讀診斷室——班級同學目前閱讀現狀及存在的問題;經典演播廳——推薦經典(朗誦、配音等);校園發(fā)射站——小組討論如何帶動和影響全民閱讀(形成初步方案)。之后,進一步精細化其中每一個板塊的活動和任務。
高校主題班會的成果精煉是思想政治教育深入性、長遠化成效的保障。一場成功的主題班會,不僅要根據問題,導向式解決青年學生的學業(yè)、思想、生活等問題,其意義應當大于這個出發(fā)點,實現集體思想政治教育的啟發(fā)性和延展性。
1.促進啟發(fā)性,因班制宜
主題班會的成果提煉要善于啟發(fā),使班級學生通過教師前期的引導、自身過程的參與,能夠針對班級同學存在的問題在分析解決的基礎上總結提煉、體會感悟。例如“構建綠色網絡生態(tài)”為主題的班會共從三方面(網絡用語、網絡行為、網絡態(tài)度)分析班級同學存在的共性問題(網絡語言有低俗現象、網絡行為有跟風現象、網絡態(tài)度有宣泄現象)。班級學生通過前期活動的參與和教師富有邏輯性的引導,正確認識問題并探究解決方法,總結在網絡用語上,別把低俗當個性,用語要文明;在網絡行為上,別把跟風當時尚,行為要自律;在網絡態(tài)度上,別把宣泄當思考,思考要理性。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基礎上,再來進一步引導學生思想——透過現象看本質,透過個人看社會,從個人修養(yǎng)上升到社會文明,引導學生“增強網絡媒介素養(yǎng),構建綠色網絡生態(tài)”的自我意識和社會責任。
2.優(yōu)化延展性,因時而動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要有延展性。作為高校班級集體教育活動的主題班會,在活動結束后要堅持從主題、特色、內容、形式、效果等方面進行及時的總結反思、適時的跟蹤反饋,以進一步鞏固收獲,提煉升華,實現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的目的。因此,可以在班會活動最后安排總結思想體會、制定行動規(guī)劃、建立班級公約、強化具體措施、開展監(jiān)督檢查、運行激勵機制、組建實踐隊伍、發(fā)出號召倡議、網絡分享傳遞等活動,實現班會成果的輻射影響的教育效果。例如“合理使用手機”為主題的班會最后,可以結合班級現狀,形成倡議書——“別把青春埋在手機里,不做手機控,不當低頭族,跳出掌上世界,關注精彩人生,為我們的青春注入正能量”。隨之,全體同學簽名倡議并將倡議書內容電子版(或倡議簽名圖片)通過QQ、微信、微博等網絡渠道散播出去,擴大影響,實現思想教育活動的輻射影響和延展擴散。
蘇聯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說過:只有能夠激發(fā)學生去自我教育的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高校主題班會只要能得到學生、學校、輔導員的重視,探尋到良好的開展策略,按照“因班制宜,因時而動”的總體思路,精選班會主題,精設班會形式、精挑班會內容,精細班會過程,精煉班會成果,唱好“五步曲”,定會成為高校學生集體教育、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徑和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