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莉莉
(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學院,山西 太原 030012)
近年來,中國對外貿易發(fā)展穩(wěn)中有增,穩(wěn)中提質,外貿發(fā)展總體呈現長期向好的趨勢。但是,當前國際貿易活動也面臨市場環(huán)境更加復雜、風險挑戰(zhàn)更加嚴峻的現狀。準確理解國際貿易慣例法律屬性與適用情形,對促進中國對外貿易的順利開展,保障從事國際貿易經營活動人員的合法權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圍繞國際貨物貿易慣例的相關問題展開分析研究。
縱觀各國對國際貿易慣例的解釋和學者們的概括,它是指由國際組織進行編纂與解釋,在國際貿易實踐發(fā)展過程中形成的有關國際貿易當事人的行為規(guī)范和習慣做法。國際貿易慣例內容明確、形式簡練,它的出現提高了貿易當事人簽約效率,促進了買賣合同的順利簽訂,同時也減少了履約爭議與糾紛,促進了合同的順利履行。運用國際貿易慣例,還可促進國際貿易實踐中租船、投保、結算等流程的順利完成,解決船舶公司、保險公司、銀行、商檢等機構開展業(yè)務和處理國際貿易實踐中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國際貿易慣例被人們在世界范圍廣泛應用,其對國際貿易的正常有序開展與持續(xù)向前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
理解國際貿易慣例,應明確其以下特征:第一,廣泛適用性。國際貿易慣例是在全球范圍被普遍接受和廣泛適用的規(guī)則,如果某些做法僅在一個地區(qū)、一個行業(yè)形成了慣例,但沒能在世界各地被認可和應用,同樣不能成為國際貿易慣例。國際貿易當事人分處不同的國家,各國法律存在差異,為排除其他國家法律對合同的制約,消除對自身的不利影響,買賣雙方更愿意在合同中采用國際貿易慣例。并且國際貿易慣例內容明確具體,形式簡練,這些因素都進一步推動了慣例被廣泛適用。第二,權威性。國際貿易慣例是由國際組織進行編纂、解釋、規(guī)定成文的,這些機構歷史悠久,具備權威性、專業(yè)性和豐富的實踐經驗。第三,約束性。國際貿易慣例可形容為是國際貿易經營活動中重要的游戲規(guī)則,雖然其本身不是法律,沒有強制性,但貿易當事人只有對其準確理解和合理采用,才能更好地參與到國際貿易活動中。當國際貿易慣例被買賣雙方選擇訂立在合同中時,慣例就對雙方產生了法律性質的約束力。
國際貿易慣例不是國家制定的,而是在國際貿易實踐活動中產生的習慣性做法,因此,它不是法律,沒有法律效力,貿易當事人可以采用,也可以不采用。但當國際貿易慣例被國內法引入、被國際公約引入、被貿易當事人選用后,就會產生法律性質的約束力。同時買賣雙方也可以根據貿易實際情況,在合同中制定與國際貿易慣例內容不一致的條款,這些情形體現了貿易當事人在交易中是否采用國際貿易慣例遵循“當事人意思自治”的原則。
國際貿易公約是為了促進國際貿易發(fā)展,統一規(guī)范國際貿易行為,由參與國家和國際組織共同制訂、簽署、執(zhí)行的具有約束力的文件。而國際貿易慣例只為從事國際貿易經營活動的企業(yè)提供行為規(guī)范,所涉及的規(guī)范要求不由國家完成。隨著國際貿易實踐的變化與發(fā)展,國際貿易慣例可由國際性組織不斷進行調整與補充,但國際公約的修改完善則要面臨很多困難,不能輕易實現。國際公約中具體到關于合同的相關規(guī)定都比較概括,而國際貿易慣例的內容則更具體豐富,因而對實踐操作更具有指導性。
1.在國內法中引入國際貿易慣例。慣例被一國法律引入后,就成為法律的構成部分,性質改變,具有了法律性質的約束力。各國都希望能夠參與到國際貿易中,在法律上會積極認可被普遍接受和廣泛適用的規(guī)則。
2.在國際公約中引入國際貿易慣例。此種情形下,國際貿易慣例就成為國際公約的組成部分,約束加入該國際公約的國家。
3.在司法實踐中引用國際貿易慣例。如果貿易雙方沒能對合同某些條款做出明確規(guī)定,也沒有訂明合同適用的法律或者國際貿易慣例,又出現因合同條款訂立不明確而引發(fā)履約爭議時,受理該爭議的仲裁或司法機構通常會采用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貿易慣例作為裁決或判決依據。
4.在合同中采用國際貿易慣例。如果買賣雙方協商在合同中采用國際貿易慣例,以補充與解釋合同條款,進一步明確雙方權利義務,那么慣例就成為了合同的有效組成部分,對買賣雙方產生了法律性質的約束力,該方式是國際貿易慣例適用最為常見方式。
國際貿易慣例對完善國際貨物買賣合同具有重要意義,慣例補充了合同條款的不明確,便于買賣雙方提高簽約效率,減少履約爭議。
貿易雙方協商在合同中選擇某項國際貿易慣例,這種選擇既可以是明示,也可以是默示,如果貿易雙方在合同中明確采用某項國際貿易慣例,該慣例就對當事人產生了法律約束力;或者貿易雙方沒有排除對某項慣例的適用,而該慣例又具有廣泛適用性,當事人知道或理應知道,此情形下應當認為當事人已默示認可該項慣例。但是貿易雙方也有權利在合同中對慣例的內容進行修改和變更,只要合同有效成立,雙方就必須依照合同條款內容履行。還需注意的是當合同條款內容不明確、條款不完整時,需要采用國際貿易慣例補充與解釋,但慣例不能與合同中與慣例相異的條款抗衡,即當慣例與合同內容發(fā)生沖突時應該履行的是合同規(guī)定。
貿易雙方在合同中選擇國際貿易慣例可運用以下方式:一是直接采用國際貿易術語。國際貿易術語是國際貿易慣例的主要內容之一,它通過簡短概念與縮寫字母,就可以準確表示貨物價格組成,并明確了貿易雙方在交接貨物過程中,如何劃分相關責任、費用和風險的問題,因此很大程度地提高了簽約效率,簡化了交易流程,在國際貿易中被廣泛應用。二是采用國際組織制定的標準合同。標準合同是國際貿易慣例的表現形式,標準合同內容全面,其條款也可由買賣雙方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補充或更改。標準合同同樣起到了簡化交易程序,減少交易成本的作用,被國際貿易從業(yè)者廣泛采用,成為國際貿易慣例的組成部分。三是明確在合同中訂立適用某項國際貿易慣例,接受該項慣例的約束。
由于參與國際貿易的各個國家政治、經濟、文化、法律、科技等環(huán)境都各不相同,如果表述國際貿易慣例內容的字詞有歧義或不嚴謹,很容易引發(fā)貿易爭議,目前,國際貿易慣例就針對此類問題制定了更加嚴謹合理的條文使用語。同時,新出臺的國際貿易術語表明,國際貿易慣例正在逐步增加比較重要的說明闡述,對一部分原來表述模糊和需要特別注意的條款都進一步補充了解釋說明。這樣的新發(fā)展不僅使權責更加明確,也使貿易當事人能夠在交易過程中更高效、順利地完成貿易合作。
國際貿易作為全球性參與的經濟交易活動,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參與其中,資源置換交易量在不斷擴大,所以國際貿易慣例的適用范圍也在不斷擴大。尤其在當前電子商務蓬勃發(fā)展的市場環(huán)境下,慣例也在不斷增加與電子商務相關的規(guī)范內容,以保障在國際貿易中有關電子商務形式的實施與發(fā)展。
國際貿易比國內貿易更加困難復雜,需要明確規(guī)定很多不確定因素,這就要求國際貿易慣例條文對這些信息能夠歸納總結并提煉簡化。慣例條文的發(fā)展趨勢就是簡易化、精準化,運用簡短的概念明確貿易當事人的權利與義務,使國際貿易從業(yè)人員的簽約效率與交易程序更便捷。
國際貿易慣例雖然不是法律,不具有強制約束力,但它對國際貿易活動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被從事國際貿易的人們認可和采用。國際貿易慣例也始終處于不斷發(fā)展完善之中,其對我國相關法律和經濟建設的發(fā)展也會產生重要影響。所以,應不斷完善對國際貿易慣例理解的準確性與適用的合理性,以促進我國國際貿易長期向好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