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國
最近,我接到一位老先生的咨詢電話。他今年61歲,剛想享受退休生活,就被腰腿病撂倒在床上躺了一個多月。雖然現(xiàn)在病情有所好轉(zhuǎn),卻還是行動不方便,大部分時間還得躺在床上。加之看到周邊很多老年人身體都有各種各樣的毛病,心里就有點消沉,有時候還會對家人發(fā)脾氣。他想問問我是如何看待疾病的。
我告訴他,這就要從我的一場患病經(jīng)歷說起。
我的病比較麻煩:首先,用醫(yī)生的話說,可能久治不愈,可能終生截癱,可能危及生命;再者,比要命還要命的麻煩就是這種病需要長期臥床,那段時光確實很煎熬。但最后經(jīng)過幾百個日日夜夜,我終于躺了過來,又坐了起來,站了起來,走了起來,活了起來。那我是怎么好起來的呢?說起來真是助緣多多,但最關(guān)鍵的康復秘訣是4個字——從心治病。
病來了,當然首先要看醫(yī)生,該吃藥吃藥,該輸液輸液,該手術(shù)手術(shù),一句話,該怎么治就怎么治,這叫從醫(yī)治病。而從心治病,就是治病更要治心,病倒了心不倒,從心理調(diào)節(jié)上下功夫,激發(fā)自身積極的心念力和生命力,來提高療效,促進康復。也就是說,治病好比建塔,從醫(yī)治病是建塔尖,從心治病才是建塔座和塔身。有了堅實的塔座和牢固的塔身,才能有堅固的塔尖。臨床上,有一些病情相同的患者,采用相同的療法,療效卻相差甚遠。其中的原因固然很多,但關(guān)鍵是心態(tài)不一樣,是從心治病的功夫不一樣。
從心治病聽起來很玄虛,但實際上有很多可操作的方法——
重識疾?。翰?,是生命中的一個災難,但同時又是生命中的一個契機。疾病是來忠告我們,要積極行動起來改善生命。它不僅讓我們從生理上認識自我,更讓我們從心靈上認識自我,從而更好地完善自己,獲得徹底康復的內(nèi)在力量源泉。
勇敢擔當:重病之人的擔當,首先表現(xiàn)在不忘自身的責任,也表現(xiàn)在面對疾病時的沉著冷靜,更表現(xiàn)在努力當個正常的病人。有了這份擔當,就有了生命的源泉,有了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也就有了老天的眷顧和佑護。
待病如友:天天以病為敵,你的心怎么平和安定?時時與病斗爭,怕是不用病折騰你,自己就把自己折騰垮了。所以,要待病如友,與疾病和諧相處。
積極思維:我們的身體與思維密切相關(guān),思維方式影響著免疫系統(tǒng)的功能。只要改善思維方式,就能改善免疫系統(tǒng),進而改善我們的生命。一個人習慣了積極思維,就會有最好的心理免疫力。
意志鍛煉:堅韌的意志力是走向康復最重要的一味良藥。意志,不單是剛性的心理品質(zhì),更是韌性的心理品質(zhì),不單是勇敢剛強和精神不倒,更是持之以恒和堅韌不拔。
康復對話:我們的每一個起心動念,對身體都是一個指令。身體的每個細胞都會依據(jù)這個指令,做出相應的生理反應。因此,病痛加身的人,要進行積極自我康復對話,不斷給自己輸入康復的指令。如此,我們的身體也就真的會一步步走向康復。